中國,撬動世界留學版圖(國際視野)

2020-12-27 人民網國際

  「如『柒』而遇、『零』聽記憶」,這個聽起來頗有網絡語言風格的表述(「柒」和「零」取「70年代」之意),是近日在北京大學舉行的一場文化沙龍的主題。沙龍的主人公包括巴勒斯坦前駐華大使穆斯塔法·薩法日尼、冰島駐華公使鮑德松、史丹福大學商學院大中國區主任韓誠、CNN前北京分社社長吉米等,他們有個共同的身份——上世紀70年代北京大學留學生。

  3小時的沙龍,他們暢談起多年前初來中國的美好記憶,講述他們因留學而與中國一生結緣的故事,交流作為中國留學政策發展進步見證者的諸多感受。

  2010年我國教育部發布《留學中國計劃》,提出「到2020年使我國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家」之後,外國學生來華留學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和中國高等教育的長足發展,「留學,到中國去!」正逐漸成為世界各國越來越多學生的選擇。在中國,他們不僅收穫了豐富的知識,也經歷了精彩的人生。

  規模穩步增長,結構不斷優化

  藍斐歷,美國留學生,正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於美國以高質量本科教育聞名的卡爾頓學院。本科畢業後,他立志徒步走遍世界各地,在行走中用心體察不同國度的文明。確定了這個目標後,他以歐洲為起點,從法國到西班牙,再到拉美的巴西與阿根廷,藍斐歷走過了許多地方,腳步一直未曾停下,直到2013年來到中國,在遼寧師範大學進行了將近一年的中文學習後,藍斐歷沒有再次啟程,而是選擇了留下。他說,「小時候,我看著李小龍的功夫電影長大。上學後,進一步了解到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來到中國後,我開始了解太極、茶藝、書法……我發覺這裡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用幾年時間都還不夠。」

  樂濤來自瑞典,高中時,因為一次三個月的旅行,他愛上了中國這個「人熱情、飯好吃、環境好」的國家,於是來中國的北京語言大學學習了兩年中文。其間,他被瑞典一所很好的大學錄取。「回國在那個大學上了一段時間課後,我發現我更適應在中國的生活,又迫不及待地回來了。」

  現在,樂濤已經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專業本科二年級的學生。「聽老師用中文講課,有一定難度,但在中國學習學有所值,我會克服困難。」樂濤有一位中國女友,給他生活和學習提供了很多鼓勵和支持,現在樂濤正計劃畢業後一起跟女友回雲南老家找工作。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文化輻射力日益增強,越來越多外國學生選擇到中國留學。

  據教育部提供的數據,2015年來華留學生規模穩步增長,同時生源結構也不斷優化。各類外國留學人員比2014年增加20581人,增幅達到了5.46%。

  另外,生源國覆蓋範圍穩定。2015年留學生生源國家和地區數為202個,與2014年的203個相比基本持平。前10位生源國依次為韓國、美國、泰國、印度、俄羅斯、巴基斯坦、日本、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和法國。其中,韓國、印度、巴基斯坦和哈薩克斯坦4國生源數均有增長。

  尤為喜人的是,2015年來華留學生學歷生比例明顯增加,達到46.47%。研究生比例也從12.73%增加到13.47%,學生層次有較為明顯提高,結構不斷優化。

  北京語言大學來華留學生招生辦公室主任周鑫介紹,隨著生源結構不斷優化,除了傳統的漢語外,體現中國特色的「漢語+專業」型課程大熱,經貿漢語、漢外翻譯、文學+經濟學等專業方向深受歡迎。

  教育部國際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為了學習語言來到中國,到為了學習專業來到中國,學歷生和研究生比例的增加,說明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的顯著提升,逐漸為世界各國所廣泛認可。」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熱情高

  塔吉克斯坦姑娘米娜2009年考入俄羅斯—塔吉克斯拉夫大學學習中文,大學四年中不斷往返中塔兩國,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本科畢業後,她終於如願到中國留學。2014年,由於流利的中文和專業背景,米娜接受中國國家漢辦的邀請,擔任中塔孔子學院籤約儀式的翻譯。「我感到非常榮幸,因為我終於可以用所學為塔中兩國交流出一份力。未來,我希望能在孔子學院任教,成為塔中兩國文化傳播交流的使者。」

  俄羅斯學生布拉特在中國學習了兩年漢語後,選擇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專業就讀。隨著國際地位的上升,中國在協調處理國際關係方面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布拉特說:「能從中國角度了解與理解國際關係,這是我在華學習的一個很大優勢。」除了學習,熱心腸的布拉特還為來華留學生們做了不少好事。去年,他和幾位同樣來自俄羅斯的同學一起在北京創立了俄羅斯學生聯合會,提供各類信息並組織各種活動,幫助包括俄羅斯學生在內的各國留學生更快適應在中國的生活。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性和願望日益凸顯。在政策引導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華學生數量增長明顯。2015年,印度、巴基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來華留學生人數與上年度同比增長均超過10%。

  2016年4月,中辦與國辦印發《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強調實施「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促進沿線國家教育合作。同時擴大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規模,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每年資助1萬名沿線國家新生來華學習或研修。

  來自巴基斯坦的安納斯目前在北京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博士學位。他說,中國在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發展很快,在巴基斯坦,他周圍的很多家長都樂意把孩子送到中國讀書。「北大的課程安排非常好,各類設施也很完善,擁有和西方國家同樣的研究水平,還與世界頂尖機構合作,專業的英文授課也令人驚喜。」說到學校教學,安納斯讚不絕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學院留學生事務科科長蘇力介紹,包括該校在內的國內許多高校,國際化氛圍越來越濃厚,英文授課、雙語授課項目都在不斷增加。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留學生的國家分布較均衡,本科生以亞非為主,研究生中來自歐洲的留學生已佔近20%,他預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生源數量將有很大增長空間。

  培養國際學生是一種公共外交

  為了吸引更多留學生來華,2015年,我國繼續以中國政府獎學金為抓手,做好招生和管理工作,推動招生模式改革,2015年中國政府獎學金生總數達到40600人,比2014年增加9.9%。同時,積極配合中美和中歐等人文交流機制工作,繼續執行好中美人文交流專項獎學金項目和中歐學分生專項獎學金項目。進一步鼓勵我高校和美歐高校建立和深化合作關係,吸引更多發達國家青年學生來華留學。

  2015年,教育部等相關部門還有針對性地吸引和培養知華、友華的高層次人才資源和戰略力量。通過實施來華留學卓越獎學金項目,協助各國開展青年傑出人才資源建設,影響和塑造其各領域的潛在青年領軍人物。

  與此同時,多所高校通過提高專業教學質量來吸引更多優秀學生來華學習。「華東師範大學有濃厚的人文教育氛圍和高質量的人文專業教育,吸引了許多優秀留學生修讀我們的人文專業」,華東師範大學國交中心主任黃美旭說。中國石油大學國際學院院長灤鳳池老師也介紹,中國石油大學的工程專業教育可以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工作技能和專業素養,留學生回國後基本都能找到滿意的工作並獲得豐厚薪酬,這也是吸引留學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隨著流動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學生已成為一種日益重要的、特殊的戰略資源。各國在全球化發展進程中,對國際學生流動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把國際教育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 教育部國際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因為求學特徵和在目的國停留時長,培養國際學生是一種深入的公共外交;另一方面,國際學生流動的格局和趨勢往往能體現各國教育核心競爭力的差距,而能否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且用之,更是國家綜合實力和全球影響力的集中體現。」

  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留學教育

  儘管來華留學人數有大幅提升,但目前我國留學逆差依然存在。教育部國際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全球化視野下審視來華留學教育,我們還面臨諸多挑戰。與中國經濟開放和國際化程度相比,中國的國際學生無論從規模還是質量上,尤其是結構上,都需要再向前跨一大步。要使來華留學教育健康、有序發展,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不斷優化留學環境,保障教育質量,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留學教育。」

  許多在高校長期從事留學生工作的老師也認為,當前,來華留學工作依然面臨諸多難題:首先是整體留學環境的建設,仍需不斷加強與教育發達國家的教育交流、學分互認、聯合培養等,同時把來華留學生納入社會的整體管理,如留學生的就業、實習等;其次是硬體保障,隨著來華留學生規模的逐漸增大,許多高校留學生的住宿、教室資源、娛樂空間、食堂等相對飽和;還有全英文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各高校全英文授課項目仍相對較少,如何整合校內外師資隊伍,提升英語專業授課能力,仍需進一步探索。

  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新修訂的《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即將出臺,屆時,來華留學管理將更加科學規範。同時,教育部正在推進國際學生勤工助學和社會實踐法規的制定工作,使國際學生在華「打工合法化」。此外,有關部門正在研究適當放開國際學生在華畢業後的就業和實習市場,讓留學生學成後能來去自由,真正得到實惠。

  此外,委託第三方組織,建立與世界接軌的質量保障制度工作也在推進中。「我們還將整合我國高校優質資源,集中力量建設數百門具備全球吸引力和專業競爭力的英語授課精品課程,通過與國際知名教育機構合作,達成學分認可協議,建立『學分聯盟』,為留學生提供方便。同時不斷健全獎學金生經費保障機制,全面實現獎學金的貨幣化改革。」 教育部國際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從政府和高校兩個層面打造國際化的網絡平臺,為教育機構、國際學生以及社會公眾提供權威、時效性強的來華留學信息,力求通過充分利用現代科技信息技術手段,為高質量實現2020年留學生規模達50萬的目標提供支持與保障。」 

  版式設計:劉 慧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31日 22 版)

相關焦點

  • 國際視野 給寶寶的12個新世界
    >國際視野 給寶寶的12個新世界2013-06-28 08:28:11出處:PCbaby作者:吳小熊  4、送寶寶一個地球儀  倡導孩子觀看「世界旅行」、「國際新聞」等電視節目。在家中為孩子買一個地球儀,只要在電視上看到某個陌生國家,爸爸媽媽就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在地球儀上尋找,直至最後成功「發現」為止。甚至新買的玩具上印有「印度製造」字樣,就讓寶寶在地球儀上尋覓印度這個文明古國。
  • 亞加達國際預科:潛心教學,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世界公民
    2011年起,亞加達國際預科開始IB國際文憑大學預科項目,成功獲得世界文憑組織認證,是廣州唯一一所可以同時招收國際學生和中國學生的IB國際學校。AIC以「以中國文化為經,以IB國際教育為緯,引領亞加達國際預科AIC莘莘學子,跨入世界知名學府,成為有作為的世界公民。
  • 讓每個孩子擁有"國際視野 中國情懷"——從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看...
    多名教育專家、學者應邀走進這所學校,聚焦它在教育國際化方面的探索實踐,探討中國國際教育發展的經驗得失。 「有外籍學生在中國讀書,有中國孩子出國留學,都不能算是國際化教育,國際化的教育一定要落實到每一堂課中,體現在每一個教師身上。」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校長劉飛介紹的辦學理念引起廣泛共鳴。
  • 出國留學 培養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建設人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實行改革開放路線之後,中國逐步制定、不斷調整並探索實施了更大規模和全方位派遣出國留學人員的政策方針,為中國當代出國留學事業的繁榮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70年來,新中國的出國留學規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人員輸出國,各類中國留學人員的足跡遍布世界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
  • 國際學校要培養有中國根基的世界公民
    此次「尋找理想的國際教育」論壇的第三個議題是「中國根基與國際視野」。多元的世界,每個人要有自己的歸屬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公辦學校還是國際學校都愈發重視培養孩子的國際視野,但是,強調國際化是否會讓孩子失去中國根基?培養孩子的國際視野和中國根基之間又該是怎樣的關係?劉彥說,人大附中西山學校的培養目標就是「世界公民中國心」。
  • 留學篇|亞洲第一的國際學校——新加坡世界聯合書院!
    在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進程中,中國留學現象呈現出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趨勢,並且每年留學生數量仍在不斷增長。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已達519.49萬人,中國海外留學熱潮至今一直是有增無減。
  •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國際視野與世界意義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國際視野與世界意義李義天a   孔希宇b(清華大學   a.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b.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   100084)[摘  要]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以國際視野推進公民道德建設
  • 專訪ECIS國際學校理事會:中國國際學校行業潛力巨大
    在談及ECIS進入中國的原因時,Arup表示,中國的國際學校行業擁有巨大的潛力,越來越多的國際學校開始進入中國,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進入國際學校體系讀書。Arup還提到,在世界國際學校版圖上,中國的國際學校數量大約是排名第一位的。
  • 龍文國際遊學助學生在暑期開拓視野提高英語
    遊學(Study Abroad)是世界各國、各民族文明中,最為傳統的一種學習教育方式。現代教育意義上的遊學,是20世紀隨著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發展進程而產生,並逐漸成熟的一種國際性跨文化體驗式教育模式。遊學可拆分為"遊"與"學",是一種新興的複合類教育形式,往往被認作為留學的體驗教育。近年來,隨著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國際遊學等新的學習方式受到廣大學生家長的追捧。
  • 拓展大學生國際視野 培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國際視野培育工程」重在強化學生專業技能,讓學生掌握「三類知識,一種能力」,也就是「通曉國際基本規則、掌握世界文明成果、了解世界發展新勢、具備國際交流技能」,按照這個思路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是高素質的,才是當今社會需要的。
  • ...福廷與北信學子共話領導力:做有理想,有國際視野的世界公民!
    加拿大維多利亞市前市長迪恩·福廷與北信學子共話領導力:做有理想,有國際視野的世界公民!   中國教育在線訊 在北信,與國際導師面對面!
  • 好未來控股順順留學 將全面涉足國際教育
    近日,國內領先的教育科技品牌好未來宣布增持留學服務平臺順順留學股份,交易完成後,好未來將成為順順留學控股股東。 順順留學將成為美股上市公司一部分,作為好未來旗下獨立品牌運營,相關員工享有好未來集團同等福利待遇,原管理團隊將和好未來更加密切地合作,共同開拓更大的國際戰略版圖。除了品牌背書,好未來將從學生生源、產品協同、人才資源等多年積累為順順留學提供全方位支持。
  • 「加拿大國際視野英語夏令營」還剩少量名額!!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 澳際留學,打開國際「視」界
    國際世界,需要國際人才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很多城市已經逐漸的走向了國際化,成為了世界知名的國際化大都市,這就需要更多的複合型人才把我們的城市塑造的更加國際化,讓我們的城市發展與世界接軌,就要讓我們從生活、文化、等多角度發展城市。這就不僅僅只需要豐富基礎教育,更需要我們留學歸來的人才,具有國際型思維和視野。
  • 「懂世界,更未來」 啄木鳥留學品牌升級,致力全球留學
    自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加劇,中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留學熱,眾多中國學子走出國門、留學海外,學習研究先進科學技術。隨著有出國留學需求學子數量的逐年增長,以及留學學子對於留學要求的不斷提升,2006年,啄木鳥留學應運而生。
  • 【學術會議】「『一帶一路』視野下的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會議通知
    由西北工業大學主辦,西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國際合作處、科學技術管理部共同承辦的「『一帶一路』視野下的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會議,將於2017年9月22日-25日在西北工業大學舉行。本次會議旨在以多學科及跨學科視角,與海內外學者及各界人士共同搭建充滿美好願景的「一帶一路」,促進中國與世界的多元互動,探討與摸索「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與走向,共同面向全球化與「一帶一路」進程中的挑戰與機遇。
  • 世界縱論新中國70年|胡鞍鋼:中國崛起改變世界經濟版圖
    【編者按】70年滄桑巨變,中國崛起令世界矚目,中國奇蹟令世界驚嘆。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典來臨之際,《參考消息》特別策劃「世界縱論新中國70年」專題報導,邀請外國政要、政黨領袖、海外專家與中國學者縱論中國發展成就、解讀中國成功經驗、暢談中國未來願景,向讀者展現一幅世界眼中的中國壯麗畫卷。以下為本專題推出的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撰寫的文章。
  • 世界大學計算機排名,浙江大學國際視野內地第1,收入世界第1
    此外,中國上榜7所,瑞士上榜4所,美國上榜2所。以下為國際視野中國前10的高校:香港大學(#2),國際視野排名超越了史丹福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南洋理工大學等33所高校;香港浸會大學(#4),國際視野排名超越了墨爾本大學,復旦大學,耶魯大學等32所高校;澳門大學(#5);香港中文大學(#10);香港科技大學(#23);香港城市大學(#37);香港理工大學(#53);浙江大學
  • 瞄準高端學歷需求,弘成教育布局國際藝術留學
    近日,國內領先的綜合教育服務機構——弘成教育完成對PSONE(品思國際藝術教育)的投資。這位國內在線教育的資深玩家,將其業務版圖拓展到了另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 以全球視野詮釋世界發展用世界語言表達中國聲音
    以全球視野詮釋世界發展用世界語言表達中國聲音 原標題: 通過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學習能力四個方面的提升與發展,培養出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如何把體現當代中國精神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外語專業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中國文化、中國價值觀是否只用中文來教?上海外國語大學進行了大膽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