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中國文化裡對女子的稱呼是極有韻味的,嬌小的是芙蓉春桃,柔弱的是軟玉溫香,窮苦的是小家碧玉,富貴的是大家閨秀,未成年是二月豆蔻,成年了是二八佳人, 單身時叫待字閨中,成親後叫蛾眉煙髻,謙虛點叫糟糠之妻,歲老後叫半老徐娘。每每提起這些橫目流波的稱謂,腦海便浮現出了一襲襲古色古香的身姿。
發展到今天,我們稱呼女孩兒的方式難免顯得庸俗而更多了幾分俏皮。尤其是身陷愛河的熱戀男女,他們對彼此的稱呼可謂千奇百怪、千變萬化,甚至不乏一些專屬名詞。女詩人西娃有感於斯,便挑選了30個男人對女人的稱謂,寫成了一首詩,雖有些鄙俗下流,卻是發人深省。
西娃是一位70後西藏女詩人,獲得過多個詩歌獎項,她成長於李白故裡,但與李白的浪漫主義相去甚遠,她的文字裡滿是現實和玄之又玄的東西,有時也藏著不少令人捉摸不透的隱喻。讀她的詩,像嚼一塊西藏犛牛幹,味覺堅硬,很難下咽,只有將其消化溶解,才能嘗到真正的滋味。
《兩人世界》西娃
你愛我的時候,稱我
女神,媽媽,女兒,保姆,營養師
按摩師,調酒師,杜冷丁,心肝……
你想念我的時候,叫我
劇毒草,銀杏,忍冬花,狗尾巴草
罌粟花,冷杉,無花果,夾竹桃……
你饑渴的時候,喚我
肉包子,臘肉乾,口語詩
無限水,三級片, 蕎麥麵
你恨我的時候,罵我
瘋婆娘,白痴,破罐子
岔道,爛瓦片,潑婦,賤人……
我都答應,都承認——我都做過
在你的面前,經常或有那麼些時刻
當然,有更多的名稱,你還沒說出來
很多人讀完之後,總感覺很一般,把30個名詞堆砌起來,就是詩了?先別急,我們一步一步去看。第一段裡的「杜冷丁」是一種臨床應用的合成鎮痛藥,其他的八個名詞很簡單大家都懂,但它們也是有邏輯的。
「女神,媽媽,女兒」分別是平輩、長輩、幼輩,這很完美地表現了一個男人在戀愛過程中的情感變化,有時將對方奉為女神,有時會產生母親般的依賴,有時又覺得對方可愛得像個孩子。
而「保姆,營養師,按摩師,調酒師」則更顯示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顧、做飯、健康還有燭光晚餐,這都是戀愛的日常。第二段,主要是想念對女子時的稱呼,劇毒草、罌粟花應是迷戀之意;銀杏因葉子扇形對稱,寓意陰陽和諧;忍冬花的花語是全心全意把愛奉獻給你;狗尾巴草可以扎戒指;冷杉代表堅忍;無花果代表心底的愛;夾竹桃寓意深刻的感情。
可見第二段的八種意象,看似凌亂無序,沒有章法,實際卻都是精心挑選的,都是飽含深意的。第三段「饑渴」與第四段「恨我」的象徵意義或許沒那麼濃,更多的是西娃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戀愛感受,只不過這13個稱呼顯得鄙俗甚至下流,令人參悟不透。
肉包子、臘肉乾、口語詩,完全不相干的東西,唯有「蕎麥麵」容易理解,它有長壽健康的寓意;瘋婆娘、白痴、潑婦一眼就懂,可破罐子、岔道、爛瓦片就不明所以了。或許這就是西娃的風格,反正小解是無法參透其中奧秘,不知大家能不能領悟真諦,指點迷津?
最後一段,西娃寫道:「當然,有更多的名稱,你還沒說出來。」這是一句意猶未盡的話,是一句給讀者留下無限想像話,它擁有很強烈的感染力,能將我們的思緒引向更遠更廣闊的生活大地,去幻想愛情的更多樣子:當兩人酸了甜了苦了辣了,或者是做飯、旅遊、吵架、和好等等諸多時刻,他又會怎樣稱呼她呢?
《兩人世界》,詩中不停閃爍著 「我」和「你」,西娃用別樣的方式挑戰著詩的觀念。一首好詩,不僅是靠語言取勝,語言智能呈現出很少的一部分,而藏在語言背後的那些未直接言明的,才是詩歌的勝利所在。西娃通過這樣一首詩,探索著對生命和人性的思考,敲擊著心靈的孤獨和脆弱。
她仿佛在叩問:人心為何改變?信任能堅持多久?情緒能把一個人操控到什麼程度?一個愛情裡的女人能卑微到什麼程度?愛情是否能解決人性的孤獨?種種問題如山般襲來,假如真的把這首詩讀進心裡去了,那麼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將「我」換成自己,而聯想到我們自己的愛情和經歷,這種思考所帶來的東西遠比字面上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