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如蟬翼的保鮮膜,一般用作食物保鮮,不過現代人將物資開發到了極致,保鮮膜還甚至還可以用來減肥、美容。
但由於保鮮膜一度深陷增塑劑「圍城」,時不時會引發消費者對其安全性的討論。而保鮮膜到底保不保鮮也值得探究。
2019年4月,消道長測試了14款保鮮膜。
測試品牌
妙潔、佳能、旭包鮮、克林萊、心相印、潔成、美麗雅、京東京造、簡約組合、宜潔、樂扣樂扣、茶花、3M、潔能
測試指標
安全指標:增塑劑、總遷移量、高錳酸鉀消耗量
性能指標:細菌菌落總數(保鮮效果)、防霧性、易撕性
測試結果
1、絕大部分保鮮膜的安全性值得肯定;
2、樂扣樂扣、3M、京東京造三款保鮮膜在安全及性能方面表現突出,值得推薦;
3、心相印、潔成、克林萊各指標表現均不理想,綜合排名靠後;
4、14款保鮮膜均未檢出兩種增塑劑DBP、DEHP,但均遷移出不定量化合物,含量在安全範圍內,消費者無需過度擔心。
5、包裹了潔成、克林萊、旭包鮮、簡約組合4款保鮮膜的西瓜,其細菌菌落總數比不包裹時更高,或更易變質。
6、佳能防霧性最強、旭包鮮最「好撕」。
14款保鮮×保險膜均析出微量有害物質
由於保鮮膜長時間直接接觸各類食品,消道長對保鮮膜中的化學物質是否會遷移到食品中進行了測試,包括常溫、高溫兩個測試場景。
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製品》中對包括保鮮膜在內的食品接觸用塑料的總遷移量的限量為10 mg/dm 。
結果顯示,妙潔、佳能、心相印、茶花等14款保鮮膜均檢出遷移出不定量化合物,其中,在長達10天的室溫使用場景測試下,3M、美麗雅相對析出的化合物較少,為1mg/dm ,而心相印、潔成相對其餘12款總遷移量稍多,不過檢出量均在安全範圍內,符合國家要求。
那麼,當這些保鮮膜在加熱條件下與油脂接觸,是否仍然安全呢?
結果顯示,在微波爐使用場景測試中,14款保鮮膜都有不定量化合物析出,含量在0.7~1.2 mg/dm 之間,符合國家要求的安全範圍。
其中,旭包鮮、3M、美麗雅表現相對較好,析出化合物較少,為0.7mg/dm ,而心相印與室溫條件測試情況相似,相對遷移出的化合物較多。
這些從保鮮膜中析出的物質,遷移到食品中對人體有害無益,尤其是保鮮膜中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在溫度較高時更易遷移,一旦至進入人體,可能會對內分泌系統造成較大危害。且隨著時間推移,遷移量也會逐漸增加,尤其在油性食品中的遷移趨勢更為明顯。
14款保鮮膜均未檢出兩種增塑劑DBP、DEHP
近段時間,保鮮膜尤其是PVC保鮮膜的食品安全問題倍受關注,不管是專業機構、食品廠家還是消費者都心生疑慮:保鮮膜直接包裝食物,在常溫、冷凍、加熱或微波爐使用情況下,是否會產生有害物質?
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少偉對消道長表示:「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保鮮膜材質主要分為三類: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
而加入塑化劑(增塑劑),是為了提高塑料保鮮膜的軟化性能,增加韌性使之不易破裂,並有很好的黏性和透明度。
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不同類保鮮膜可塑性為:PE>PVDC>PVC, 為了達到同一可塑水平, 三種膜可能所需增塑劑的劑量則正好相反。也就是說, PVC保鮮膜需添加較多的增塑劑。」
但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被證實會干擾人體內分泌,影響生殖系統,引起多種疾病,歐盟化學品管理局(簡稱ECHA)將DBP、DEHP、BBP歸為CMR(致癌、致突變、生殖毒性)物質。
為此,消道長檢測了14款保鮮膜中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兩種增塑劑,檢測的14款保鮮膜均宣稱為PE材質,無PVC材質保鮮膜。
不過,這次消道長送檢的14款PE材質的保鮮膜均未檢出DBP 、DEHP兩種增塑劑。
當食品包裹保鮮膜加熱、接觸油脂時,都會導致增塑劑遷移量更高。
然而,日常生活中油脂類食品是保鮮膜經常接觸的一大類物質,消道長建議,儘可能不要使用保鮮膜尤其是PVC保鮮膜包裹肉食、熟食以及含油脂的食品,也不宜直接用蒸煮、加熱。
旭包鮮、克林萊、潔成、簡約組合4款膜的「保鮮」測試整段垮掉
夏天「吃瓜」最是愜意,我們習慣了把吃不完的西瓜蓋上保鮮膜室溫或放到冰箱裡保存,水果攤也常見用保鮮膜包裹的瓜果,但這樣做真能「保鮮」嗎?為此,消道長模擬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將2份新鮮西瓜,在常溫加保鮮膜、常溫不加保鮮膜兩個測試場景下,放置16小時後對這2塊西瓜的衛生情況進行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未包裹保鮮膜的西瓜細菌菌落總數為1,500,000 CFU/g。而包裹了潔成、克林萊、旭包鮮及簡約組合4款保鮮膜的西瓜細菌菌落總數超出了沒有包保鮮膜的西瓜6~17倍。
其中,包裹潔成PE保鮮膜的西瓜常溫下的細菌菌落總數高達26,000,000 CFU/g,超出未包裹保鮮膜時17倍!
而覆蓋了其餘10款保鮮膜的西瓜,雖比沒有包保鮮膜時的細菌菌落總數低,但大部分的細菌菌落總數也達到了十萬至百萬的數量級。
不過宜潔、潔能、京東京造等3款保鮮膜的「保鮮效果」從此次的保鮮測試中脫穎而出,細菌菌落總數最低,相對保鮮效果更好。
針對這樣的檢測結果,消道長建議,水果最好現切現吃,切開後的西瓜常溫儲存的時間勿超4小時,沒吃完的儘早低溫冷藏,冷藏時間也不宜過長。不管是常溫還是冷藏之後的西瓜,再次食用前建議先將表面約1釐米的部分切除,因為這是滋生細菌最多的部位。
針對此次檢測結果,佳能保鮮膜所屬企業高樂氏(廣州)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回復稱:「食品微生物學檢驗中菌落總數的測定不是保鮮膜產品的國標要求,我司產品不適用於該檢測方法。」
佳能防霧「一把好手」、旭包鮮最「好撕」
蔬菜、水果等食品用保鮮膜包裹後放人冰箱冷藏時,由於保鮮膜內的相對溼度大,外界溫度降低時,容易在薄膜內表面上形成水霧。這些水滴如果滴到食物表面,容易引發腐爛變質。
而保鮮膜通常都有防霧功能,消道長測試了14款保鮮膜的防霧性。
經測試,14款保鮮膜中,佳能防霧性能最好,盛水的燒杯經過一段時間冷藏後,保鮮膜上幾乎沒有水霧附著。而簡約組合、潔塵則相對水霧較多,防霧性能相對稍差。
佳能保鮮膜防霧性測試示例
簡約組合保鮮膜防霧性測試示例
撕保鮮膜一時爽,一直撕一直爽。但也有些保鮮膜撕起來賊費勁,不僅拉出來困難,撕的時候還歪歪扭扭。
保鮮膜用起來利不利索?消道長還測試了14款保鮮膜的易撕性。
結果顯示,旭包鮮最「好撕」,且配有的金屬切割器設計巧妙,不容易劃到手,評為最佳。
旭包鮮易撕性測試
而茶花、潔能保鮮膜不容易拉出,茶花的鋸齒並不鋒利,而潔能是乾脆沒有鋸齒,裁斷全靠一雙肉手,用起來很「心累」。
茶花易撕性測試
【特別聲明】:本報導中試驗結果、提及品牌僅對測試樣品負責,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號產品的質量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