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環安警察剛性執法破解環保執法軟
□ 法制網記者 劉子陽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河北省石家莊市的環境汙染日益加劇,一度排在全國重度汙染城市之列。
當大家習慣於每天討論PM2.5數值是多少時,石家莊的監測數據頻頻爆表(超過最高汙染指數500)。有人戲言,石家莊人出門必帶3樣東西:錢包、鑰匙和口罩。
2013年11月,河北省下決心開展「利劍斬汙」專項行動,檢查涉汙企業3萬餘家,立案偵辦環境汙染犯罪案件1434起、破獲110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494名,其中刑拘536人、逮捕215人、移送起訴387人。
隨著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石家莊市公安局按照河北省公安廳總體部署,將「利劍斬汙」行動列為惠民利民八個專項行動之一。
石家莊市副市長、公安局長郭運興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空氣品質關係每個人的健康,我們一定要摘掉重度汙染城市的黑帽子,還人民群眾一片碧水藍天。」
集中治理三五天一次
「郝隊聽到請回話,開始行動,你控制開票房,不要讓他們用對講機,我們抓捕放哨人員。」車還沒停穩,石家莊市公安局環安支隊偵查隊長段華和幾名同事就跳下車去。
4名非法採砂嫌疑人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已經被控制,儘管行動非常迅速,但遠處一名放哨人員還是發現了情況,他拿起對講機的一瞬間,段華下達指令:「弟兄們,上車,我們被發現了,攔住他們的去路。」
民警們奮力移開路障,兩輛越野車衝了進去,沙塵揚起,坐在車裡根本看不清路。一個急剎車,兩輛越野差點和挖掘機撞在一起。
似乎只會在電影裡出現的橋段,真實的發生在石家莊市李寨村。
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試圖反抗,民警高利勇爬上挖掘機將其制伏,手腕被砸破的玻璃劃傷。
「這次只受了一點皮外傷,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高利勇渾身上下全是沙子,衣服一天要換幾件,往往是舊傷還沒好又添新傷。
記者看到,眼前是盜採留下的幾十米深、上百畝的砂坑,儼然一個盆地,周圍寸草不生,樹木全被鏟倒。
「這就是產生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之一,非法盜採時塵土能達到上百米,風一吹整個一片全是揚塵。」據段華介紹,像這樣非法盜採產生的深坑,再往前走有十幾個,都是以前留下的。
辦案人員介紹,非法採砂的利潤每天不會低於5萬元。目前石家莊只有11家合法採砂廠,其餘都是非法的。這些非法採砂團夥經常出現搶地盤的情況,民警抓捕過程中會遭到激烈反抗。
「每個盜採團夥都有人拿著對講機在沿途放哨,一旦發現風吹草動立刻撤離,行動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段華告訴記者,為了這次抓捕行動,他們一個月前就開始蹲守了。
記者了解到,「利劍斬汙」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石家莊共打擊非法採礦犯罪團夥97個,這樣的抓捕每隔三五天就會有一次。除了打擊盜採外,公安機對非法排汙、異地非法處置危險廢物等各類汙染環境案件實現全面打擊。
建立專業環安隊伍
近年來,石家莊連續出臺一系列減排治汙措施,組建專職環境安全保衛警察隊伍就是一項重要舉措。
2013年10月9日,石家莊市公安局成立環境安全保衛支隊,專門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河北是第一個建立環安警察隊伍的省份,石家莊走在前面,我們從特警、刑偵等部門抽調了17名精英組成專業隊伍。」石家莊市公安局環境安全保衛支隊副支隊長何志忠說。
「和普通刑事案件不同,環境違法犯罪沒有特定的受害者,這就需要我們變被動為主動,摸排環境違法信息,靠前偵查取證,主動履行打擊職責。」何志忠坦言,隊員們在原來的領域是專家,但在環境安全方面都是門外漢,沒有經驗可以借鑑,一切都是試著來。
據了解到,截至2014年7月底,該支隊共破獲各類汙染環境刑事案件376起,打擊處理環境違法犯罪人員1326名,辦案數量遠遠超過前3年的總和。
隨著環境汙染類犯罪打擊力度的增強,空氣品質得到改善。石家莊今年上半年優良天氣比去年一年還要多。
「你看前面那座山,過去我在家裡是看不到的,那時出去買個菜回來一身灰。」石家莊市民王先生很有感觸地說。
執法依據亟待加強
記者了解到,河北省過去懲處環境違法主要靠罰款,缺乏有效的法律震懾。環安警察的剛性執法破解了環保執法難、執法軟問題。
即便如此,環境執法過程中取證難、缺少技術支撐和時效性等難題,依然困擾著環安警察。
「公安機關偵查中,只有憑鑑定結論才能決定是否立案,由於環保鑑定部門檢驗鑑定取樣需要一定時間,鑑定結論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給出,與辦案時限不相匹配,易造成公安工作的被動和超期問題。」石家莊市公安局環境安全保衛支隊支隊長齊彥同說。
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3年,全國僅有20起環境違法刑事案件立案。石家莊警方環安支隊建立後,只能從實踐中找案例,在書本上學法條。
去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細化了相關汙染犯罪的立案標準,降低了入刑門檻,為一線人員提供了可操作的執法標準。
不過齊彥同坦言:「現階段,有關大氣汙染的法律文件並不多,僅有的幾部中執法主體都不包括公安部門。」
記者從河北省公安廳獲悉,各地公安、環保部門在環保執法新機制探索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驗,正著手建立企業汙染源檔案,並與環保部門協商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河北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建議,針對新形勢,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健全打擊大氣汙染犯罪的法律法規,使公安機關的打擊有更多法律依據。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