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合理開藥問題:醫生開的藥 為啥吃不完

2020-12-22 人民網

原標題:醫生開的藥 為啥吃不完(關注合理開藥之民生三問)

三問 規範開藥有何制度

有藥佔比規定、醫保制度保障,但公立醫院補償還需到位

記者:目前有沒有制度防範「大處方」?

張曉樂:防止「大處方」有制度來規範。一是衛生部門考核醫院的藥佔比不能突破45%。在醫院的日常管理中,會對醫生高出平均金額的處方進行處方點評,患者是否為危重急症患者,為何要開更多的藥和更貴的藥,醫生開處方的過程會得到實時的監控。

二是醫保制度的規定。醫保不僅對醫院實行總額預付,超出部分要醫院承擔,對於患者用藥量,各地也都有一個大致的規定。北京的規定是,急診3天、普通門診7天、慢性病患者15天,10種特殊疾病,包括三高、癌症等,可以開1個月的量。歸根到底,杜絕大處方,切斷以藥補醫的鏈條,要從體制上找原因,對公立醫院補償到位,不要讓醫院靠賣藥掙錢。

解立新:在解放軍總醫院,信息系統充當著電子警察的作用,實時監控醫生的用藥情況。一旦被確認為大處方,對相關醫生會進行警告、公示、限制處方權等一系列的處罰措施。

記者:有的患者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反而覺得醫生開藥少。開藥問題,有人嫌多有人嫌少,怎麼解決?

張曉樂:慢性病患者開一個月的藥,都覺得少。而普通門診患者7天的藥都用不完。開多開少,不在於開多少天,而在於是否為病情所需。在日常門診中,慢性病患者只是為了開個藥就到醫院就診,這個比例很高。這個虛高的門診量,讓本來緊缺的優質醫療資源陷入純粹事務性和重複性勞動,騰不出時間來處理疑難雜症。在香港,慢性病患者最多可以開6個月的藥。適當增加慢性病患者拿藥量,不僅能減少患者的取藥負擔,也能有效利用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解立新:患者開藥的周期的長短,醫保部門應根據疾病譜變化實行動態調整。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吸菸、天氣、老齡化相關,需要患者長期終生服藥。目前醫保政策還只能是一周開一次,患者只能不停地上醫院開藥。有關部門應定期調整,方便患者開藥。

相關焦點

  • 關注合理開藥之民生三問:醫生開的藥 為啥吃不完
    二問 過度開藥有何後果 造成資源浪費或不規範用藥,或致疾病無藥可治 記者:開藥過度也好,合理範圍也罷,剩下的藥怎麼辦? 張曉樂:醫生開藥有點像家裡做飯,或多或少會有剩餘。有的藥吃不完,下次還能用,可以放入家庭的小藥箱,如常見的感冒藥。
  • 醫生開的藥 為啥吃不完
    家裡剩藥一堆,除了浪費,還有什麼危害?防止過度開藥,有什麼制度防範?海外如何規範用藥的?今日起,本版關注合理開藥問題,剖析過度開藥的深層原因,試圖找尋杜絕大處方的「處方」,以饗讀者。    一問 藥吃不完根源何在    與以藥補醫不無關係,患者有時也主動要求多開    記者:得病了去醫院,往往開一堆藥吃不完。兩天病好了,藥開了7天,是醫生趨利、要多掙錢嗎?
  • 寧波醫生沒開藥沒開檢查單 病人看完病要求退號
    醫生:沒開藥沒開檢查單病人看完病要求退號其實,患者要求退掛號費的情況,幾乎寧波的每個醫生都遇到過。「特別是在外科門診,因為醫生既沒開藥又沒開檢查單而要退號的情況,很多見。」阮琳說,他詳細地詢問了患者病史,了解他不舒服的具體情況,最後判斷出這位患者的問題暫時不用做輔助檢查,只要繼續觀察就可以了。當時患者蠻高興,如釋重負地走了,沒想到,過了一會又回來了,說:「醫生,你既沒有給我檢查化驗,又沒有給我開藥,要不號子給我去退退掉。」哭笑不得的阮琳只能耐心向他解釋了一番,病人才嘟囔著走了。
  • 去醫院開藥,醫生說這藥太貴,開了會被扣錢,建議藥店買合理嗎
    去醫院找醫生開藥,醫生卻因藥價太貴,開藥會被扣錢,讓病人去外面藥店買。這種情況我可以理解,卻並不贊同,該醫生的操作並不合理! 所以說,醫生開的藥太多、太貴,會被處罰、被扣錢,是真實存在的。
  • 醫改「以藥養醫」機制不復存在 將督查少開藥多掛號
    對此市衛計委表示,如果是正常合理用藥應向百姓說清,如果是醫院故意少開藥、或者故意少開藥讓百姓多掛號,各醫療機構必須糾正。接下來本市將對不合理的「多掛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如有這類情況將認真核查並處理。
  • 醫生開藥三千八百塊錢,卻始終沒讓病人吃,這麼貴的藥能退錢嗎?
    治療期間,醫生開了一盒3800多元的藥。開了藥後,醫生告訴他不要服用。然而,直到老人去世,他都沒有吃這盒藥。所以王先生進退兩難。既然不讓他吃,為什麼要開這盒貴藥?經媒體協調,原來當初老人身體不耐受,不適合吃藥,於是要求觀望。不料,老人死了。最後,最終醫院為其退了這盒藥。
  • 閨女心肌缺血,醫生不給開藥,媽媽投訴醫生,門診哭笑不得一幕!
    今天門診很尷尬,一位母親,帶著南方某大醫學院的閨女的心電圖照片,非要找我開藥,我一直不開藥,這位媽媽很是生氣,要投訴我。我解釋了20分鐘,最後還和她閨女視頻連線後,才算明白我是為了她們好,臨走時,還好心的說把掛號條給我。
  • 懷疑醫生開多了藥,哪個姿勢拒絕最「優雅」?
    二是輔助用藥裡的免疫調節劑和益生菌,雖然在藥理上能說得通,但在已經開出中成藥的情況下,還有沒有必要加。從你的描述看,這兩個疑點都得不到合理解釋。但要下明確判斷,還需要更多的信息,比如孩子就診時的情況如何,有沒有既往病史等等。舉個例子,如果有明顯的喘息症狀,那強的松就開得沒有問題。因為喘息意味著咽喉發炎比較嚴重,需要防止喉頭水腫引起窒息。
  • 河南女醫生開藥只需要一毛九,稱這是醫生該做的
    最近,一個家裡住在河南省焦作市的年輕媽媽將自己給孩子看病的收費單據拍照發到朋友圈,引起了很多人轉發點讚,原來藥方開的藥只需要一毛九就能夠看好自己孩子的病,開藥的醫生也被稱為良心醫生啊不坑人。事情是這樣子的,7月24號,一個年輕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到河南的一個醫院裡看病,而內科的一個趙醫生在對孩子仔細檢查之後,只開了一毛九四片吃過敏的藥片給孩子,吃完藥之後孩子很快就慢慢恢復健康狀態了,而年輕媽媽隨後也發圖到朋友圈,可以看見收費單上除了一毛九的藥還有就是僅僅三塊錢的門診費。
  • 為什麼有的醫生開藥完,會說部分藥去對面藥店拿藥?我來各位答案
    為什麼有的醫生開藥完,會說部分藥去對面藥店拿藥?今天我來各位答案。我在醫院之中呆了幾年,確實經常會有醫生讓患者出去買藥的這一種情況,很多時候都是因為醫院確實沒有這種藥物,所以才會讓患者出去購買的。,我們知道魚腥草片的治療效果相對比較的好,我就去下醫院開藥,結果顯示醫院就沒有這種藥物,沒有辦法我只把藥品的名字寫下來,讓病人出去購買。
  • 抗癌藥開藥難:醫保基金如何合理使用
    醫保蛋糕就這麼大,要讓更多人吃到劉文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泰瑞沙」進了醫保,但每個醫生都告訴他「醫院沒進這個藥」。他不知道,地方的醫保基金每年都會劃出總額控制範圍,然後統籌使用。來自不同地區的多名醫生和患者向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表示,春節過後大部分抗癌藥開藥、報銷「都沒太大問題」,但也有部分患者稱自己正在經歷和劉文類似的遭遇。一位華北某市的癌症患者家屬告訴記者,今年4月,因為自己所在的城市沒有靶向藥,她只能去省會的醫院找醫生開藥、拿藥。
  • 保胎藥開成打胎藥,二胎媽媽胎兒不保!醫生:筆誤!
    家裡要添新成員,原本是件大喜事可沒想到醫生一次筆誤讓喜事變成了糟心事咋回事?醫生看了結果表示:挺好的,並給孕婦開了保胎的孕酮片。當天回去吃完藥,張女士晚上就感覺肚子疼,第二天還見了紅。一家人嚇得趕緊帶著藥,去另外一家醫院檢查。沒想到,她吃的保胎藥竟是打胎藥。
  • 三天兩頭跑醫院開藥 把我真的跑累了
    俞女士說,老人患病需要長期服藥、照顧,家屬身心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加上請保姆、老人的醫藥費,經濟壓力也不小。每次拿藥都要付掛號費,長年累月下來,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俞女士說,母親在鷺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籤約了家庭醫生,之前找家庭醫生能開4周的藥量。但今年開始,其中的「立普妥」,籤約醫生每次只開兩周的藥量。「籤約醫生說,這種藥只有主任才有權限開4周的藥量」。
  • 醫生開藥豈可變醫囑為患囑
    對此,患者要求開藥醫生給個解釋,而醫生則稱,患者當時並未告知懷孕。(2月11日《海峽導報》)  骨科醫生所以如此解釋,其用意無非是想把藥品錯開行為,歸咎於患者當時並未告知懷孕,是想說明藥品錯開,責不在醫生,而在患者。可實質上,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不可否認,患者身體有特殊情形,需要告知醫生,但這並不能免除醫生指導患者合理用藥的義務。
  • 為啥好多醫生只給開藥不給心理上的疏導?
    為啥好多醫生只給開藥不給心理上的疏導?焦慮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事情的擔心,是大腦想出來的,焦慮過度就成了症。焦慮症就是怕,怕發生對自己不利的事情,而別人不怕,說明怕的不合理,也反應了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的性格,只要通過改變不合理認知,建立新的思維模式,優化個性,就能徹底康復。
  • 萬寧和樂中心衛生院一醫生舉報自己:我開藥吃回扣
    在職醫生舉報自己  我開藥吃回扣  「平均每月至少拿1000元,我們院很多醫生都這麼幹」 萬寧市和樂中心衛生院院長:沒聽說;相關部門已成立調查組華生指著其中一張解釋:「第一列是藥品名稱,比如這款『小兒寶泰康(基藥)』,給患者開一盒這樣的藥,醫生就能拿5元的回扣,也就是表格第二列的數字『5』,第三列的數字2則代表數量。去年6月份,這種藥我開了兩盒,按照5元/盒的標準,我可以拿到10元的回扣,也就是最後一列的數字10。」
  • 醫生給我開了抗抑鬱藥,到底吃還是不吃?
    但對於抑鬱症(抑鬱障礙)來說,這個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 出於對抗抑鬱藥副作用和不良反應風險的憂慮,很多抑鬱症患者和家屬面對大夫開的藥時,內心非常糾結:吃還是不吃好呢?如果不吃,病情會不會更嚴重?如果吃了,會不會有嚴重副作用?能不能少吃點? 別說患者和家屬了,即使是臨床精神科醫生對於抗抑鬱藥的使用也有不同意見。
  • 醫生開錯藥單不解釋且無歉意 對生命豈可如此兒戲
    這篇報導的記者28日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因為孩子感冒,已經在這家被披露的醫院——北京朝陽醫院進行了兩天的輸液治療,但是在第三天,由於醫藥費較往日貴出30多塊錢,經仔細查看藥單,發現醫生說的「接著輸液」的藥方與前兩天大為不同,並且當天的醫生看診過程也與前兩日不同。等人民日報的記者再返回就診醫生處時,醫生看了一眼藥單就提出讓記者去退費,再上來找其重開藥單。
  • 沒病,編個病就能用醫保開藥!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近日,我們關注了海林市醫保報銷的亂象問題。12月10日上午,記者針對海林市醫保報銷的問題,走訪了相關部門,各單位明確承認自己存在過錯。這一幕的發生,還要從幾天前說起。譚勝謙去年參加了海林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當時交了二百八十塊錢,這眼瞅著就到年末了,他說他醫保卡裡還有一百塊錢沒有花掉。
  • 「頭孢」皮試陽性,醫生給開了頭孢衝劑,不正常吧?當事醫生:口服藥...
    「前幾天,杭州的餘女士帶兒子去打點滴,結果頭孢皮試呈陽性,醫生開了些藥,回家後兒子全身都出現了過敏反應。餘女士:「做皮試看藥過不過敏,皮試顯示是陽性,我就跟醫生說要不開點藥回家吃吃看,醫生就開藥了,回去吃了,大概半小時小孩就癢,一直抓,身上一粒粒發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