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雲南吃到的過橋米線都不正宗,米線你一定要去雲南吃

2021-01-20 愛學習的包夢夕

說起雲南的美食小夥伴們最先想到的無疑是過橋米線了,過橋米線也是雲南知名度最高的食物。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小吃,屬滇菜系,起源於蒙自地區,已有百多年歷史,五十多年前傳至昆明,由湯料、佐料、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及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製作而成。儘管許多雲南人會說:我們平日不常吃過橋米線;也許有的外地朋友會講:我覺得過橋米線不好吃。可是,過橋米線店依然在中國大地全面開花。

但是有雲南朋友告訴小包他作為一個愛吃米線的雲南人在外地從來不吃米線,因為真的不好吃!那麼為什麼米線到了外地總是水土不服呢?下面小包就帶小夥伴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經過查閱資料與向雲南當地人請教,小包得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米線本身這個結論。

其實有很多人混淆了米線和米粉的概念,不只是北方人,甚至很多南方吃粉的地區,都認為米線和米粉除了外形有些差別以外,實質上是一樣的。事實上,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本質上來說,米線和米粉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

原材料不同。米線以100%純大米做成,而米粉是70%左右的大米與30%的紅薯粉或土豆粉混合製成。原料的不同決定了,米粉的口感要偏硬韌,而米線要更軟滑一些。

製作工藝不同。其實,嚴格來說,雲南本地的米線,應該分為幹漿米線、酸漿米線和水米線三種。幹漿米線和米粉製作工藝相似,簡單來講:就是將米粉通過機器擠壓,高溫糊化成型而得。而酸漿米線和水米線,生產工藝則複雜的多:它需要把大米加水磨漿,米漿反覆熬煮,(如果是酸漿米線,還要經過發酵),然後再經過特製的篩漏,擠出糊化成熟的米漿,形成線狀進入涼水中定型成功。

工藝的不同,決定了幹漿米線和酸漿及水米線口感上有著很大的差別:幹漿米線雖然壓制更緊實,但是在機器高溫壓制的過程中,多少會破壞了部分澱粉分子鏈,所以看起來結實,吃起來的感覺卻是:偏硬,但易斷。而酸漿和水米線,因為它是靠水煮米漿自然糊化,煮米漿時要沿同一方向攪拌,所以自身形成的分子鏈結構完整,立體網狀的澱粉分子鏈與填滿其間的水分子,共同形成了一個牢固的整體。這樣做成的米線,看起來水潤晶瑩,搖搖欲斷;吃起來爽滑Q彈,卻不易斷裂。

綜上所述,雲南的水米線根本無法運輸到外地,真正的過橋米線,必須配水米線才能體現它的魅力。而現在,外地的米線店基本都是以米粉代替米線,雖然米粉歷史上似乎也曾有過類似於水米線的製作工藝,但現如今,市場上已經基本上看不到這種做法,真正還大面積保留該傳統手藝的,就只有雲南。

所以,嚴格來說,外地很多朋友吃到的過橋米線根本就不算是米線。那麼看到這裡不少小夥伴會問了,到了雲南,是不是就一定能吃到好吃的米線了呢?小包告訴你們:未必!

走過了雲南那麼多地方,小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如果以昆明所處的緯度線為界,以南的地區,米線都好吃,而以北的地方,就差了很多。究其原因,小包歸結了兩點:原料。雲南主要的稻米產區都集中在昆明以南地區,米線好吃的地方大多是出產優質大米的區域。

雖然有人說製做米線的米,用來煮飯並不好吃,這是事實,製作米線不適宜用太過粘糯的米。但你不能否認這是一種特殊的優質稻米。海拔。雲南海拔呈東南低,西北高的遞增趨勢,眾所周知,海拔越高,水的沸點越低,這就導致了高海拔地區的沸水溫度很難達到製作水米線時米漿糊化的最佳溫度。

所以,你會發現,高海拔地區出售的基本都是幹漿米線,而鮮有水米線。大多數外地遊客,首次來雲南,多數會選擇昆大麗這條旅遊線路,但是,說句不怕得罪人的話,這個方向的米線,總體來說,並不好吃。這也就是很多外地朋友到了雲南以後,仍然覺得米線不好吃的原因。

那麼,究竟哪些地方的米線好吃呢?

總體來說,昆明以南都不錯。但是太靠南的版納、普洱等地,手工水米線本來是非常好吃的,但是由於當地氣候較熱,水米線不易保存,市場上普通餐館出售的以米幹為主,米幹細韌筋道,但是爽滑度較之水米線,就稍遜半籌了。所以小包認為,雲南好吃的米線主要集中在滇南偏中部地區:紅河、文山、玉溪、臨滄等地。如果非要選一個最好吃的,比較推薦臨滄的雲縣米線。雖然小包不是雲縣人,只去過那裡一次,可就是那一次,讓我對當地的米線念念不忘。

說了這麼多,也許小夥伴們又會問,難道米線好吃與否僅由米線本身的口感決定。當然不是,影響它的,還有湯底、配料等諸多因素。(很多外地人以為雲南米線都是過橋米線,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過橋米線只是雲南米線的其中一種加工方式,雲南米線還有更多不同的做法,也許小包會在以後的文章中專門介紹。)但是,米線的好壞,一定是決定它是否好吃的首要條件,這也便是雲南米線一出省就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

所以,外地的朋友,不要再輕易說雲南米線不好吃嘍,來到雲南吃米線小包就不信你會說不好吃!

相關焦點

  • 只吃過粗的過橋米線?正宗雲南的米線,網友直呼:原來種類那麼多
    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很多熨鬥線的梨,但裡面賣的米線大部分是粗的,長的米線給人的印象是像土豆粉一樣粗。事實上,真正的雲南省的熨鬥線很細,真的是用大米加工壓成的。有一個關於過橋米線的美麗傳說。在清朝,一位學者在城外讀書,他的姑娘每天負責給他送飯,自然米線不少。
  • 吃碗雲南過橋米線,過把清朝趕考的癮
    雲南過橋米線,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屬於雲南區域特有食品,起源於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雲南過橋米線的歷史起源的多個版本都跟明末清初秀才為趕考而自封在一個湖中的亭內苦讀
  • 你吃過雲南過橋米線,但你嘗過雲南的「小鍋米線」嗎?
    米線,是漢族傳統風味小吃,尤其在雲南,米線的種類有很多種。有的已經很難吃到正宗的味道了,而小鍋米線,卻還保持著民間那一份純真和美味,一份原汁和原味。米線是昆明乃至雲南最有滇味特色的小吃,汪曾祺先生回憶說:「昆明講究『小鍋米線』。
  • 吃在雲南之一:過橋米線名氣在外
    五月啟幕,吃在雲南,行走雲南,這是每一位來的人觸摸這裡最好的方法。環球網文旅頻道特推出文化學者米廣弘系列作品。說起雲南美食,首先浮現的就是過橋米線。衡量一種美食的分量,一看它在本地的地位,二看它在外地的影響。過橋米線是雲南人飲食中的日常,「雲南十八怪」裡就有「過橋米線人人愛」。
  • 好吃雲南米線不止「過橋」,汪曾祺細說「十大米線」
    近日,讀汪曾祺一本《美食人生》,裡面專門寫到米線。汪曾祺曾在西南聯大讀書,在中學教書,總共在昆明住過將近七年,所有他對雲南米線很有發言權——「吃過的米線、餌塊可謂多矣,大概每個星期的都得吃個兩三回。」「米線,加好醬油,酸甜醋(昆明的醋有兩種,酸醋和甜醋,加醋時店夥都要問:『吃酸醋嘛甜醋?』通常都答曰:『酸甜醋。』即兩樣都要)、五辛生菜、辣椒。「夏天吃涼米線,大汗淋漓,然而渾身爽快。」
  • 去雲南吃什麼才不虛此行?除了過橋米線,還有這些特色美食!
    雲南作為中國的旅遊勝地,很多小夥伴都喜歡去,但卻又不知道那裡到底有什麼美食,所以今天小編特地給大家整理了一切去雲南不得不吃的美食~首先肯定就是雲南過橋米線啦,這可是遠近聞名的美食之一,雲南本地的過橋米線當然是最正宗的啦,不像我們平時在店裡吃的一個砂鍋裝一起,而是會用各種小碗將顧客選的食材放在一旁,要吃的時候在下鍋,真的是十分的美味~
  • 源自雲南的過橋米線,怎麼就成了東北小吃?
    說起米線,尤其是過橋米線,絕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是正兒八經的雲南美食。不過,在幾千公裡外的東北,當地人同樣為過橋米線的美味而沉醉。在東北,不管是大學、中學,附近大概率會有米線店,多年以後,它也會成為很多人的共同回憶,遠離家鄉的東北人,甚至也會因為吃到一碗家鄉味道的米線而感動流淚。
  • 雲南過橋米線全國聞名,口味各不相同,但起源傳說只有一個!
    雲南過橋米線全國聞名,口味各不相同,但起源傳說只有一個!「今天吃大碗還是小碗?」這或許是很多雲南人每天早晨出門聽到的第一句話。而這個碗裡的主角,就是米線,在雲南被稱為米線,在很多地方它的名字也叫做米粉。當然根據做法不同,有時米粉與米線還是有些差別的。
  • 正宗的雲南「過橋米線」,由做法講究的「三件套」組成
    說起雲南美食,首先浮現的就是過橋米線。 衡量一種美食的分量,一看它在本地的地位,二看它在外地的影響。過橋米線是雲南人飲食中的日常,「雲南十八怪」裡就有「過橋米線人人愛」。2014年蒙自過橋米線製作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我們所吃的米線和雲南的米線到底有什麼區別?
    在我們這吃米線只有一種方法,米線裡面的食材就是蔬菜,還有魚丸之類的,還有就是米線,還有就是幹豆腐絲兒。但是我發現,在正宗的雲南過橋米線是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那麼他們兩個人的區別是什麼呢?下面我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他們之間的做法。
  • 除了過橋米線,你在雲南還能吃什麼,雞豆涼粉!
    彩雲之南是很多人心中嚮往的旅遊勝地,當人們提起雲南美食時,腦海中最先浮現的應該就是久負盛名的過橋米線了,暖暖的一大碗雞湯米線,因為它獨特的吃法和它背後充滿民族特色的故事而有了不一樣的味道,話說回來,行在雲南,不吃過橋米線,你還能品嘗到哪些不一樣的佳餚呢?
  • 「滇廚楷模」蔣彪紐約收徒 把正宗過橋米線賣到美國去!
    這是雲南十大名廚「滇廚楷模」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蔣彪先生首次在美國成功收徒,也改寫了美國沒有雲南名廚弟子、雲南餐飲人開雲南過橋米線主題餐廳的歷史,讓人們在美國也能吃到正宗的雲南過橋米線。中國國家級烹飪大師蔣彪紐約收徒。4月23日,在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西8街16號五六大道的雲之南(south of the clouds)雲南過橋米線主題餐廳裡,舉行了一場特別的收徒儀式。
  • 這樣吃早餐最雲南——過橋米線來一碗
    米線和米粉到底是不是同一種東西?答案是:不是。雲南以外的省份,都沒有米線,正如,雲南也不出產南方到處都有的米粉。兩者儘管製作方法相同,但是水土米糧出產不同,做出來的就是全然不同的兩個品種。米粉相對來說還容易運輸,米線就只能吃個新鮮,特別是坐標在昆明的米線,酸漿米線幹漿米線水洗米線,只能現買現吃,最多能存一天,否則就開始發酸變臭。
  • 恕我直言,絕大多數人吃過橋米線的方法都錯了
    劉冉陽 攝吃得活色生香,活得精彩淋漓,「過橋米線」是雲南帶給世界的一道絕美大餐。可是食客面對一大碗熱湯搭配十幾碟配菜,多數人卻不知如何下手,今天小新就教授大家「甩(吃)」過橋米線的正宗食法。蒙自市過橋米線協會會長劉雯琦說,蒙自人酷愛米線,一天不吃米線,總覺得渾身不舒服,「蒙自城內,有上千家米線店,每家店的過橋米線花樣層出不窮,你就是在蒙自吃上一個月,每天都不會重樣。」「創新」是過橋米線的一大文化特點。1999年,王麗珠回到蒙自開店,當時蒙自已有上千家米線店競爭十分激烈。
  • 雲南米線的花樣吃法,家常版過橋米線
    米線是雲南人的靈魂,米線之於雲南,就像肉夾饃之於陝西,火鍋之於重慶,牛肉麵之於蘭州……是個吃進嘴裡就能帶你的舌尖暢遊此地,一口聊解思鄉口胃的特色美。米線在雲南,都是可以出席任何場合的「主食」。過橋米線配料多達幾十種,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家常板的。
  • 桂林米粉不如雲南過橋米線火?吃貨大揭露!
    在滷汁裡浸潤夠味的薄片,紋路清晰,肉香四溢;如果有幸遇到一些肯下笨功夫的店家,你還可以嘗到自製香腸和各種繁複的滷味,比如滷大腸、滷豬肺。總之如果你不怕吃一碗管一天,所有的澆頭都可以親自試上一遍。滷水,桂林米粉的靈魂伴侶 ,在桂林,米粉上桌前最美妙的一刻,就是澆上足以鎮魂的老滷汁!
  • 橋香園過橋米線,一份地道的雲南美味!
    ▲橋香園雲南過橋米線相傳,清朝時滇南一個秀才到蒙自城外一處湖心小島上讀書。秀才賢慧勤勞的娘子,常常帶著他愛吃的米線去給他送飯,但每次等出門到了島上,米線已涼。▲橋香園小鍋米線此法一經傳開,人們紛紛效仿,因到島上要過一座橋,也為紀念這位賢妻,後世就把這種做法命名為「過橋米線」。這就是「過橋米線」的歷史文化由來。
  • 介紹的是雲南一個著名的小吃,也是大家通常聽到的雲南過橋米線
    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是雲南一個著名的小吃,也是大家通常所聽到的雲南過橋米線,雖然大家通常都能夠吃到米線,但是雲南過橋米線卻有一番獨特的風味,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雲南過橋米線的做法。首先我們需要準備好食材,過橋米線必不可少的就是米線,首先我們要準備400克的幹米線,50克的幹豆腐和豆芽,以及適量的火腿腸,魚丸,油麥菜,來增加過橋米線的味道。
  • 作為雲南為數不多的全國知名美食「過橋米線」,怎麼樣都要嗦一回
    北方人喜歡吃麵食,主食除了米飯,還可以是包子、饅頭、餃子等等;而南方人主食一般只有米飯,要不就是嗦粉,南方人用大米製作各種美食的技藝可以說是非常的高超。有的人一天不嗦粉,渾身不舒服,今天要介紹的是同樣是用大米製作出來的米線,並且是比較著名的雲南過橋米線。
  • 雲南米線吃過多少種,米線是雲南人的鄉愁,承載著一座城市的記憶
    說起雲南美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雲南米線。在雲南,不論是旅遊景區還是城市街頭,一抬頭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米線店。當你來雲南旅遊時,不知道吃啥,遇見米線店時就會忍不住走進去,品嘗五花八門的米線。在雲南長呆的人們更是習慣了早餐一碗米線。走,甩碗米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