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下,選科成了關乎考生專業和職業規劃的重要選擇,高校專業對考生的選考科目也有要求。
不少學校在高一下學期要決定選科了,早選科對學力一般的學生是好事,起碼不用九科全學,有所側重會輕鬆不少。然而,面對選科,還有不少同學是比較迷惘的,有些自認對選科有研究的家長,更是想方設法,務求通過選科在高考時達到利益最大化。姑且不說新高考沒數據做參考,就算有數據,也未必很具參考價值。
這段時間因為有不少高一家長問選科的事,所以對此我也比較關注。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觀點比較認同,特摘錄部分內容和大家分享一下。
優勢選科策略
優勢選科策略,簡單總結起來就是四點:
1、認識自己的學科偏離;
2、認識自己的學科能力;
3、考慮專業覆蓋率;
4、注意學科之間的關聯及學科力量。
第一點,簡單說來就是:我是「偏理生」,還是「偏文生」?
理解自己偏理還是偏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不同的思維模式,在不同科目的學習中會起到不一樣的作用。
如果你是「偏理生」,你可能更喜歡有邏輯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生活中的你也能用理性去處理很多棘手的問題。將來的你,想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工程類、醫藥類等專業領域。
如果你是「偏文生」,你可能更喜歡充滿感情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生活中的你對於「人」的思考和觀察很多,同時也用藝術的方式表達自己,另外,好像記憶力也挺強的。將來的你,想從事管理類、法學類、文學類、歷史研究類等專業領域。
第二點其實簡單點說就是:孩子最擅長最喜歡的科目;如果孩子找不出自己最喜歡的科目, 至少可以觀察孩子最不喜歡的短板科目是什麼, 這樣可以相應的用排除法來進行篩選。
像2018級高一學生,學校就針對選科組織了大聯考,學校會根據成績信息,按照新高考的模式進行賦分計算。
第三點就不在此詳細列明了,不少文章已經有介紹。假如你想讀的專業沒有特殊要求,在偏文或偏理的專業裡,有你想讀的專業就行了,覆蓋率再大,你也不會考慮那麼多專業。
第四點:注意學科之間的關聯及學科力量。
定下首選科目之後,餘下的四科,如果前面三點都考慮好了,還做不了決定,那就考慮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也將有所影響。另外就是在讀學校的師資水平、課外培訓機構的師資等。
最後,想跟大家說:選科是由學生在高中一年級時選擇,在高考報名時最終確定。雖說高考報名前都可以更換所選科目,高考報名結束後不可以更改。但在實際操作時,不建議臨時換科目!
附:全國985大學王牌專業新高考選科要求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吉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南京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東南大學
浙江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廈門大學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南大學
中山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四川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蘭州大學
東北大學
湖南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