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就緒到應用現代化,看IBM硬體系統如何布局混合雲 - IT業界_CIO...

2020-12-11 CIO時代網

2020年,全球IT產業最大的事件之一,就是百年企業IBM宣布將拆分為兩家公司,拆分後的IBM將專注於高達萬億美元的混合雲市場,這也是新任IBM CEO Arvind Krishna操盤340億美元收購Red Hat紅帽公司之後的又一大手筆之作。究竟IBM如何看待混合雲?作為IBM歷史最悠久的IBM系統部,其大型主機、存儲、Power伺服器等一直是IBM的核心產品,因而IBM系統部的產品觀點及其技術演進則最能代表IBM對於混合雲的看法。

2020年下半年以來,IBM系統部陸續推出了一系列適配OpenShift、瞄向混合雲的產品功能更新,為業界揭示了IBM混合雲觀點的精髓。IBM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系統部總經理侯淼近期表示,IBM的產品和服務行銷170多個國家,通過對全球企業IT需求的深入接觸而提出的產品思路,是對整個客戶群體變化的總結甚至是引領,為全球各地的客戶提供了一個彼此了解和拉齊技術水平的窗口。

(IBM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系統部總經理侯淼)

當前,大部分企業仍處於從傳統IT到Cloud Ready雲就緒狀態,但展望未來真正雲計算架構下的現代化應用,必將走向快速開發和部署應用、快速滿足市場要求的狀態,而微服務是應用現代的一個關鍵實現手段,容器化是支撐微服務的最主流的技術。IBM認為,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微服務、容器化與混合雲是一個必然趨勢,這個趨勢不會呈線性增長,而是加速增長。

很多企業目前還處於沒有採用容器技術的雲就緒階段,而IBM適時推出的基於容器化技術的混合雲架構,將帶領企業有機會向真正的混合雲遷移——容器化混合雲。而IBM硬體系統在2020年下半年來的重大產品更新,正是提前布局企業的下一個大規模IT需求。

這些IBM硬體的動向值得注意

眾所周知,大型主機一直是IBM的拳頭產品。自1964年的IBM System/360以來,IBM大型主機就一直是全球科技界的引領。2015年,IBM推出了全新的z13以及專注於Linux工作負載的LinuxONE,IBM大型主機全面現代化,2017年的z14、2019年的z15以及相應的LinuxONE版本,進一步向容器與混合云為代表的雲化技術體系靠攏。而近年來IBM Power伺服器和IBM企業級存儲等,都在向以容器和混合云為代表的雲化技術體系靠攏。

(IBM z主機、LinuxONE和企業存儲)

自2020年初收購Red Hat紅帽公司以來,IBM Z和LinuxONE全面支持Red Hat OpenShift。截止2020年11月,IBM Z和Power Systems的許多主要客戶都在對 Red Hat OpenShift on Z進行概念驗證,另有超過100家客戶準備開始概念驗證。此外,已有超過 40 家 IBM 客戶將IBM Storage作為高度可用、高度安全的OpenShift永久存儲庫。目前還有超過100家新的LinuxONE和Linux on Z客戶在混合雲中運行任務關鍵型應用,其中既有初創企業也有大型企業,覆蓋醫療保健、零售、交通運輸、金融和技術服務以及公共領域等眾多行業。

2020年11月,IBM硬體產品還發布了戰略性的功能擴展,包括:通過IBM Cloud Pak for Data將AI融入整個企業並且整合資料庫;通過使用IBM Z上的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加速數位化轉型並將雲原生應用連接到現有工作負載;通過使用面向IBM Z和Power Systems的IBM Cloud Pak for Applications支持的集成運行時,加快雲原生應用的開發速度;通過使用面向IBM Z和Power Systems的IBM Cloud Pak for Multi-Cloud Management,提高整個混合多雲環境的可視性、自動化水平和治理能力等。在存儲方面,IBM Storage 還為存儲和現代數據保護解決方案提供了大量新的增強功能,以支持迅速擴大的容器和 Kubernetes生態系統,包括Red Hat OpenShift。

早在2020年2月,IBM就宣布IBM Z和IBM LinuxONE已經可以全面支持Red Hat OpenShift容器平臺。IBM認為,通過將Red Hat OpenShift和IBM Cloud Paks的敏捷性和可移植性與 IBM Z和LinuxONE的安全特性、可伸縮性及可靠性相結合,企業將擁有構建全新雲原生應用的工具,同時也可以實現現有應用的現代化。

就今年以來IBM硬體系統的技術進展以及11月的重大產品更新,侯淼表示:2020年11月發布的Cloud Pak for Z,把整個Z帶入到混合雲體系中;而IBM Power伺服器產品,能夠支持企業級的混合雲,滿足大規模的計算要求,也支持數據類工作負載,包括資料庫和AI智能處理;IBM存儲目標是通過化繁為簡,實現混合雲的統一存儲平臺,在滿足開放情況下,實現數據的生命周期的管理。

侯淼強調,IBM希望在混合雲的框架下,通過更多與OpenShift的結合,讓硬體資源支持雲原生開發,也支持傳統的應用,同時與IBM軟體體系Cloud Paks相結合,為企業打造一個基於容器化、快速迭代的新IT平臺,這就是IBM未來硬體產品的走向和價值定位。

IBM混合雲的硬體邏輯

在真正的混合雲架構下,有兩個非常關鍵的技術:微服務與容器化,這兩個是構建混合雲的基礎技術。其中,微服務的作用是將應用更加模塊化,從而讓新應用可以更快速的開發、迭代、投入市場,而容器則是微服務的最主流的支撐技術。

侯淼強調,微服務把IT應用與市場需求的結合更緊密。例如,以前銀行核心系統的改造周期約為5-10年,而隨著數位化轉型和市場的快速變化,如果一家銀行手機APP沒有另外一家銀行的體驗好,就會導致客戶的流失。微服務的特點就讓IT更加快速與應用相結合,從而滿足市場的要求。在微服務的實踐中,容器化是一個關鍵技術,容器化的特點在於對應用進行標準化封裝,通過統一的編排、調度和管理,支持應用快速上線。

(Red Hat-IBM在多雲容器開發平臺市場上遙遙領先)

容器化最大一個特點在於對硬體資源包括網絡、計算和存儲資源進行最小化配置。容器之前的虛擬化技術為虛機Virtual Machine(VM),一個VM佔用的最小內存空間為GB,而容器最小的內存空間為MB,比VM小一千倍。換句話說,容器將大幅度提高機器的使用密度,一個硬體機器在虛機情況下可支持100個應用,容器化可能支持150-200個應用,大幅度提高硬體資源使用率、降低硬體投資成本。

而把微服務和容器化結合的技術平臺之一就是OpenShift。OpenShift的核心是Kubernetes(簡稱K8S),K8S是一個開源產品,IBM和Red Hat OpenShift在這個開源核心的基礎之上,進行了增強和追加——讓OpenShift對容器的支持和應用程式的改造,提供非常大的幫助,也使整個系統更加穩定和健全。而IBM軟體產品Cloud Paks就是容器化的軟體產品家族,這些工具軟體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微服務以及充分利用容器技術。例如,Cloud Pak for Applications能夠讓研發/開發的時間降低80%、Cloud Pak for Data可以使AI上線從天級變成小時級······Cloud Paks讓應用快速推向市場,讓IT以客戶為導向,從而為企業增值。

侯淼強調,隨著數位化轉型的推進,很多CIO、CTO都是企業決策中的關鍵成員,因為讓IT跟上業務發展就是企業競爭力。而通過混合雲的雲化方式,能夠幫助企業IT達到這個水平,這是大方向所在。而在這個大方向下,通過OpenShift,IBM的硬體體系包括Z、LinuxONE、Power、Storage等,都能夠通過容器化實現對微服務和容器化應用的支持,這樣企業的核心應用與雲原生應用就都能運行在IBM硬體平臺上。

今天的企業應用包括兩類,一類是傳統的核心應用,一類是雲原生應用。侯淼表示,IBM硬體能對兩者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撐,除了支持企業快速開發、引進新技術,而且滿足安全、可靠、擴展的要求,這就是IBM硬體針對混合雲體系的定位。未來IBM系統部的產品,將同時支持企業關鍵應用與雲原生應用,「IBM硬體系統將全力投入混合雲平臺,讓雲原生的開發者可以全面利用IBM的硬體能力,建立和支持今天及未來的IT框架,企業可將關鍵業務和雲原生應用部署在IBM硬體平臺上。」

從支持容器化到面向容器的設計

當前的企業數位化轉型,仍處於從傳統IT向雲就緒的階段發展,從沒有上雲到為上雲而做準備或部分應用的簡單遷移上雲。而以微服務和容器技術為基礎的雲化應用,則是對應用的全新設計,特別是新應用從設計到投入部署的時間大幅度提高,而這種全新的雲應用又被稱為雲原生應用。

從雲就緒到雲原生,對硬體的設計要求有了重大改變。容器化支持是什麼概念?侯淼介紹,支持容器化(Container Ready)和面向容器化(Container Native),這是兩個不同技術領域。當前的大部分產品都可以做到支持容器化,也就是讓容器應用可以訪問硬體產品。但是面向容器化則不一樣,它要求硬體滿足很多容器接口,例如存儲裡的容器標準接口s3fs,從而讓容器應用通過接口調用更加細微的硬體資源,這是關鍵的不同之處。

(IBM雲磁帶庫)

侯淼表示,未來很多IBM新的硬體產品都將支撐容器標準,能夠滿足企業對資源更加低顆粒度的要求。以IBM存儲為例,IBM存儲的研發方向就在從支持容器化到面向容器化。IBM存儲軟體Spectrum Scale和Cloud Objective Storage就開始支持面向容器化的API,通過這種方式讓存儲設備被容器識別,從而提高容器化的程度。

在2020年11月的存儲產品更新中,IBM Storage為存儲和現代數據保護解決方案提供了大量新的增強功能,未來還將不斷推出增強功能。目前,IBM Storage Suite for Cloud Paks 正擴大對Red Hat OpenShift上容器原生數據訪問的支持。該套件旨在為經常需要文件存儲、對象存儲、塊存儲以及軟體定義存儲的團隊帶來最大的靈活性,實現持續集成和持續交付。IBM Spectrum Scale 還添加了一個完全容器化的客戶端和一個運行時操作程序,支持用戶輕鬆訪問任何 Red Hat OpenShift集群上的可擴展數據湖。IBM Cloud Object Storage在與 Red Hat OpenShift捆綁在一起的對象存儲接口中增加了對開源 s3fs 文件的支持。

隨著IBM存儲軟硬體產品展開面向容器化的設計,IBM 能夠提供容器原生數據保護能力、持久存儲以及擴展的混合雲數據保護支持。這種面向容器的重大轉變將對現代數據保護產生深遠影響。企業所需的解決方案必須能夠在混合雲環境中統一數據恢復、保留和復用,並保護關鍵數據工作負載。 

諮詢公司ESG以分析存儲市場見長,ESG高級分析師 Scott Sinclair 表示,包括 Red Hat OpenShift 在內的容器技術是混合雲部署的基礎,可實現應用和數據在私有雲和公有雲之間的移植與擴展,而IBM能夠提供容器原生數據保護能力、持久存儲以及擴展的混合雲數據保護支持。IBM認識到許多客戶在未來幾年內將繼續運行非容器化的工作負載。因此,IBM 的工具同時兼顧容器化和非容器化的環境,這包括通用的數據保護基礎架構,以及對非結構化數據的支持,可擴展現有數據海洋,為AI和ML工作負載提供單一「事實來源」,無論運行在哪個平臺上。 

保時捷控股的Porsche Informatik公司計算和平臺服務主管 Christoph Buchstätter在談到開始通過容器化應用和Red Hat OpenShift對基礎架構進行現代化改造之時,需要能夠以安全可靠的方式支持應用現代化的基礎架構。Christoph Buchstätter表示,「我們之所以選擇 IBM Cloud Object Storage,是因為它可以為容器化應用帶來內置的安全性、穩定性以及高可用性。該系統易於管理,便於我們保持對數據的控制。」

侯淼強調,當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一方面追加新應用,另一方面就是雲化、容器化,而IBM相比其他技術商來說更具優勢。IBM的硬體設計理念和思想,就是在保證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最大化企業IT使用效率。隨著容器化轉型,IBM硬體將增加新功能,但IBM硬體的定位就是讓雲原生應用和傳統核心應用共存於同一個硬體平臺上。例如IBM主機就是「物理上的集中式、邏輯上的分布式」,前不久一家河北的銀行將原有近60到70臺伺服器上運行23個系統遷移到兩臺LinuxONE伺服器上,對23個系統並沒有大改變,但運維壓力大幅減小,同時還能在LinuxONE上開發新的雲原生應用。

總結而言:IBM先後發明了三個平臺:大型主機、中間件及服務,如今IBM正在創造第四平臺——混合雲。在混合雲戰略下,IBM 收購了Red Hat。IBM系統與Red Hat混合雲平臺整合,幫助雲原生開發人員充分利用IBM硬體的獨特能力。基於 Red Hat OpenShift的IBM開放式混合雲平臺架構幫助客戶實現「一次編寫/隨處運行」。而IBM系統則藉助與企業之間的長期合作關係,總結客戶群體性需求,推進硬體創新,不斷滿足新的企業計算需求。

相關焦點

  • 從雲就緒到應用現代化,看IBM硬體系統如何布局混合雲
    究竟IBM如何看待混合雲?作為IBM歷史最悠久的IBM系統部,其大型主機、存儲、Power伺服器等一直是IBM的核心產品,因而IBM系統部的產品觀點及其技術演進則最能代表IBM對於混合雲的看法。  2020年下半年以來,IBM系統部陸續推出了一系列適配OpenShift、瞄向混合雲的產品功能更新,為業界揭示了IBM混合雲觀點的精髓。
  • IBM IT基礎架構護航的「混合雲」之旅
    第一站 穩敏合一,靈活擴展,加速企業數位化轉型 2020年,IBM IT 基礎架構持續推進硬體創新,滿足企業最關鍵的計算需求,以穩敏合一的現代化架構加速企業數位化轉型與混合雲之旅。尤其在簡化容器應用,支持雲原生開發與應用現代化方面,取得了諸多突破性進展。
  • 在IBM中國系統中心玩存儲是什麼體驗?
    磁帶的容量是很大的,以IBM最新的TS4500為例,不足一平米的單櫃可以存放11PB數據,將18個單櫃組成超大規模的帶庫後,可以存放七百多萬部4K電影,一個人不吃不喝一直看,能看到1200多歲,百度智能雲使用的就是TS4500。
  • VMware助力全球企業加速混合雲、多雲管理
    但是這幾年,隨著雲計算應用環境的不斷成熟,各大雲巨頭企業都在布局混合雲市場。就連私有雲領導廠商VMware也在宣布,未來將通過VMware Cloud助力全球企業加速交付混合雲、統一多雲管理與運維,為構建現代化應用奠定基礎。
  • IBM Services與樂天卡合作,採用混合雲策略助力改造核心財務會計系統
    來源:財訊網樂天卡利用IBM Cloud實現核心功能的現代化,為持卡人提供創新服務2020年6月22日,中國 北京——IBM(紐約證券交易所:IBM)近期宣布,為百貨公司、商超和影院等眾多零售商提供服務的韓國信用卡公司樂天卡(Lotte card)與IBM Services展開合作,以實現包括關鍵任務和核心財務會計系統在內的整個企業系統向混合雲環境轉型。
  • 從探索到明晰 IBM Z雲化之路
    包括通過IBM Z與Cloud Paks的結合,加快雲原生應用的開發速度,以及提高整個混合多雲環境的可視性、自動化水平和治理能力等。  IBM Z的與時俱進,鐫刻在實實在在的技術創新中。擁有60年歷史的最強硬體平臺,也可以和最新的雲計算技術和雲環境無縫銜接,讓企業的可以利用IBM Z快速展開雲原生應用開發。這有賴於IBM Z強大的生命力和進化能力,這種能力的最新例證就是Z的雲化之旅。
  • IBM Cloud提供量子安全加密和超級保護加密服務,幫助企業在混合雲...
    擴展IBM Cloud超級保護加密服務:新功能增強了雲應用程式中數據的隱私性,數據通過網絡發送到雲應用程式時,類似信用卡號等敏感數據信息將被存在可於應用程式層面加密的資料庫中,由業界最高等級的密鑰加密保護功能「保留自己密鑰」(KYOK,Keep Your Own Key)來提供支持。
  • IBM第三季度營收下降2.6% 紅帽與混合雲業務大放異彩
    IBM執行長阿溫德·克裡希納(Arvind Krishna)表示:「以紅帽為首的雲業務表現強勁,突顯出客戶越來越多地採用我們的開放式混合雲平臺。剝離託管基礎設施服務業務創建了新的市場領先公司,並進一步強化了我們對IBM開放式混合雲平臺和AI能力的關注。這將加快我們的增長戰略,使IBM更好地把握1萬億美元的混合雲機遇。」
  • IBM磁帶存儲軟硬兼濟,混合雲時代再度迎來高光時刻
    天賦異稟,高存儲密度成為海量數據存儲首選說到磁帶,有人可能會想起在VCD上播放錄像帶看港片的年代,或者用磁帶聽歌時拿鉛筆一圈圈倒帶的場景。你以為代表著一個年代的磁帶已成為過去,但其實磁帶從未消失!古老的磁帶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持續進化,在企業存儲領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 亞馬遜雲服務:重塑混合雲,布局工業領域機器學習服務
    通過Data Wrangler做數據準備,只需把Data Wrangler指向合適的AWS數據存儲或第三方數據存儲,它可以在控制面板合併、組合多個功能,在SageMaker Studio中預覽數據轉換,然後應用到整個數據集。第四個是開發工具AWS Proton,它的作用是簡化容器和無伺服器應用的開發和部署。
  • IBM以現代基礎架構,成就技術商業時代
    同理,如果銀行不能迅速以新的應用滿足市場要求,就必然會在競爭中落於下風。侯淼表示,微服務和容器化是應用現代化的基礎技術,是混合多雲的根基。對於客戶來說,他們可以將應用進行模塊化,使新的應用更快地開發、迭代,並及時投入市場。
  • 知行合一打開混合雲之門
    二是,從管理維度看,混合雲策略的實施還涉及到企業的架構、流程、業務等管理層面的挑戰。技術驅動管理變革已成為數位化轉型非常鮮明的特徵,因此這對企業的管理者也提出了一項新的考驗,那就是如何把混合雲融入到企業的業務中去,這個過程會顛覆以往企業的架構和管理模式,從而讓企業產生一場新的變革,這是企業實施混合雲戰略時需要考慮清楚的核心問題。
  • 您搭乘的混合雲號航班已出發,請系好IBM IT基礎架構安全帶
    以穩敏合一、數據智能、綠色計算、安全無虞和開源開放的現代化架構,滿足企業上雲的五大需求,幫助企業安全快速地落地混合雲戰略,釋放2.5倍的混合雲價值。 系好安全帶,跟隨IBM IT基礎架構,開啟一段舒適的「混合雲」之旅。
  • IBM 與 Tech Data 及微軟 Azure 合作,幫助客戶實現信息架構現代化
    ——藉助混合雲生態系統的力量定製及隨處部署數據和人工智慧平臺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如何利用最新的數據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進行創新,從而能夠在疫情和經濟衰退的特殊時期做到降本增效?其中一個策略就是藉助於混合雲生態系統。
  • IBM 收購 Red Hat,關於藍巨人為何戴紅帽的幾種觀點
    IBM 已經發展了 100 多年,人們能難總結它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它被譽為「能夠起舞的藍色大象」,它從創始至今積累了幾十萬種技術、開發了上萬種產品,產品涉及領域從銀行的交易系統到航空的管理系統、從提供給政府、醫院、大學的軟體到給開發者使用的 API 平臺、從幫助 NASA 描繪宇宙誕生之初景象的大數據分析系統到機器人的大腦 IBM Watson 等。
  • 華為雲發布HCS混合雲解決方案 打造一體化雲服務平臺
    全棧技術創新與業界領先的五個統一HCS延續華為雲在雲產品服務領域的技術領導力:將全棧技術創新帶到客戶數據中心,利用業界領先的五個統一優勢提供零時延的升級與零改動的上雲體驗。全棧技術創新:在晶片、硬體、基礎設施、雲服務、應用平臺等方面進行全面技術創新,這包括,晶片創新從自研AI晶片昇騰系列,到ARM-based的鯤鵬920,實現多元算力的領先;基礎設施平臺通過軟硬層面上的不斷創新提供更穩、更快的性能表現以及電信級安全防護能力,並獲得ITSS一級認證;提供PaaS、EI等服務,幫助客戶實現業務的微服務改造與智能化升級,快速實現業務創新。
  • 上半年恢復迅速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 - IT業界_CIO時代網 - CIO...
    如何實現IT轉型和重構並舉,在提高IT對業務快速響應的同時,構建產業融合創新平臺,成為傳統IT的「重負」。就如同從新冠疫情爆發到如今得到控制,我們可以發現,之前完成了數位化轉型或者具有高度數位化水平的企業,他們不僅更早渡過疫情危機,同時發揮新基建效能。
  • UMCloud混合雲存儲,備份、歸檔、容災一個也不能少
    混合雲存儲管理的 「統一」  一談到「混合」,這事一定不簡單,可能會涉及不同的地點、不同的系統、不同的應用、不同的數據之間的連接、交換、流轉和管理等。物理層面,通過專線的方式將公有雲和私有雲的打通只是混合雲的初級階段,企業用戶更希望在數據層面、應用層面和管理層面都暢通無阻。
  • 雲計算行業專題報告:混合雲市場藍海價值被逐步認知
    底層虛擬化技術屬於基礎軟體範疇,經過數十 年發展,CPU、存儲與網絡硬體的虛擬化均已有成熟開源方案,各家廠商差異不大; 混合雲架構的技術壁壘更多體現在雲管平臺的性能與兼容性,更具體而言,體現在 供應商對分布式存儲與容器技術的理解和應用深度。
  • 混合雲以一持萬 IBM「跨界混搭」加速企業智慧轉型
    包卓藍進一步強調,「繼主機、服務和中間件之後,IBM正在傾力打造的第四平臺——開放式混合雲平臺,將幫助企業在新常態下變得更加強大。IBM與中國企業已經攜手走過數十年,接下來的混合雲徵程將更為波瀾壯闊——藉助開放式混合雲,一起共創、共贏,共鑄智慧未來。」 萬億美元市場,看混合雲如何解鎖企業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