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巾運動發展史

2020-12-17 中國青年報

當地時間2018年4月10日,印度孟買,一家倡導月經衛生的慈善機構,幫助貧民窟的弱勢婦女獲得便宜的衛生巾。當時,英國哈裡王子和王妃呼籲慶祝他們婚禮的人向該慈善機構捐款,取代婚禮賀儀。視覺中國供圖

文明社會,關於衛生巾的討論早就不是禁忌話題。在超市衛生用品貨架上,五顏六色包裝的衛生巾能讓人眼花繚亂。電視廣告中,突然跳出來、穿著超短裙的少女也會讓你眼前一亮。她們開朗、活潑,肆無忌憚地跳躍,竭力宣傳著「舒適」「美觀」「貼身」等概念。

一旦消費者仔細查看包裝,試圖了解呵護女性敏感部位的衛生產品由什麼構成,就無法一目了然了。美國同樣如此,因為衛生巾屬於醫療器械,未被要求在產品標籤上列出完整的成分清單。

10月11日,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籤署了一項法案,規定月經衛生產品製造商在標籤上列出產品的所有成分,這在美國尚屬首例。該法案將在180天後生效。涉及的產品包括衛生棉條、衛生巾、月經杯和經期內衣等。

在支持者看來,這不僅是為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更是鼓勵女性更積極地參與對自己身體健康的討論。在微博上,一個中國姑娘評論道:「這個年頭給貓咪選貓糧都要翻遍成分表,何況是貼身的衛生巾。」

關注它就像關注食物一樣

2017年5月初,紐約民主黨代表格蕾絲·孟提出《月經產品知情權法案》,要求月經衛生產品(包括衛生棉條、衛生巾和月經杯)應在包裝上列出其成分。

在此之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將月經衛生產品作為醫療器械進行管理,該類別還包括牙線和保險套。FDA建議製造商在標籤上提供有關產品材料成分的一般信息,例如產品是由棉還是人造絲製成,但不需要標註單獨的成分。

直到一些參政議政的女性發現,包括食品、化妝品,市場上幾乎所有產品都需要列出其成分。但與女性身體敏感部位接觸的月經衛生產品,卻一直沒做到。

「此前,公開衛生巾或衛生棉條成分完全是出於自願。」女性環保組織「地球婦女之聲」經理薩拉達·坦吉拉拉告訴媒體。

2018年,為支持這項法案通過,她們將6個美國頂級品牌衛生棉條產品送入一個獨立實驗室進行化學測試。隨後發現,令人害怕的並不是化學物質,而是因為缺乏關注,人們沒有足夠的研究,來確定這些化學物質在反覆接觸後是否具有危險性。

讓她們擔憂的成分主要有兩種。一類是香料、凝膠等添加劑,包括那些用於增強吸收性或為護墊提供粘合性的成分。另一類則可能是含有毒素的汙染物,例如原材料棉花中或許含有持久性農藥殘留,棉和人造絲在用含氯漂白劑漂白後,可能遺留有毒的二惡英。

女性生育能力一般能持續35年,若以一名女性每個月來5天月經計算,相當於她的一生中有7年在月經期度過。

根據智研諮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衛生巾市場競爭格局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2017年,中國衛生巾(含護墊)消費量增加到1200.1億片。市場規模擴大至527.46億元。

美國外科醫生約瑟夫·默克拉對媒體表示,因女性衛生用品與敏感部位接觸緊密且時間很長,可以將其比作「定時炸彈」,「對約佔人口數量三分之一的女性來說,這是至關重要卻極少討論的話題」。

長期以來,美國只有部分衛生巾製造商會在自己的網站上公開衛生用品的詳細成分。因為缺乏規範的檢測手段和信息披露途徑,全世界範圍內,針對衛生巾安全性的質疑時有發生。2017年,中國「3·15晚會」上,《消費者報導》曝光蘇珊、蘇菲、ABC、安爾樂等幾大衛生巾品牌,均檢測出可遷移性螢光增白劑,含量從54.9毫克/千克-386毫克/千克不等。

中國2018年發布《衛生紙(含衛生紙原紙)》等4項生活用紙製品國家標準,為「衛生巾(護墊)」制定新修訂標準,增加了甲醛含量、可遷移性螢光物質兩項安全指標,採用吸收速度代替滲入量指標,增加了吸收速度測定方法,調整了背膠剝離強度測定方法。

衛生巾有可能給它的使用者帶來不適。美國婦女安吉拉曾在兩年多的時間裡,一到經期就很不舒服。她看了許多婦科醫生,並接受了陰道感染的治療。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換了另一種品牌的衛生巾,發現不適感消失了。

今年年初,一位16歲加拿大少女死於中毒性休克症候群。驗屍報告發現,女孩體內的衛生棉條存在金黃色葡萄球菌。

在中日友好醫院婦科專家梁海燕看來:「透氣性比較差的衛生巾,也會增加一些疾病的感染風險。這種損傷不一定是立竿見影、立馬能體會到的,可能是長期的毒副作用,可能會引起一些病變。」但目前尚沒有非常準確的統計學數據。

「作為一個每月都要使用這些產品的女性,我想知道自己身體中放置的東西含有什麼成分,就像關注食物和其他衛生用品一樣。」安吉拉說。

紐約州市民辛納德認為:「如果我們被迫感染,病得無法工作,就將失去生活的保障。除非對這些成分進行披露,並且對其進行公正的研究,否則我們無法知道衛生巾對我們身體的影響。」

法案的另一名提案議員琳達·羅森塔爾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月經衛生產品中存在「未公開的揮發性化合物,包括已知的生殖毒素,如二硫化碳和二氯甲烷」。她說,製造商還會改變棉條纖維的成分,根據棉花的價格改變棉與人造絲等合成材料的比例,而消費者並不知道這一點。

美國非營利組織「月經公平」的聯合創始人蘿拉·史特勞斯菲爾德表示,因為女性無法準確了解接觸性產品中的成分,會對她們的健康造成潛在的影響。

紐約州的新法案將於2020年4月生效,製造商必須在2021年4月之前完成過渡。違反者將被處以製造商在州內銷售總額的1%的民事罰款,每個不合格的包裝最高處以1000美元的罰款。

我們無法自如地談論自己的身體

當地時間10月12日,羅森塔爾在推特上激動地寫下:「今天,我的法案已被籤署成為法律,使紐約州成為美國第一個要求公開月經衛生產品包裝上的成分的州。我們有權利知道衛生棉條和護墊中的成分。我很高興帶領紐約市實現真正的『月經平等』。」

這是一項持續多年的運動。在過去幾年中,不少人一直在堅持為這段女性特殊時期正名,認為女性既有平等獲得衛生產品的權利,也有獲得生殖健康教育的權利。他們呼籲在某些州終止對衛生產品徵收銷售稅,並推動在學校和無家可歸者收容所中免費提供女性產品。

月經是女性的周期性陰道排血或子宮出血現象。每隔一個月左右,子宮內膜發生一次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體生長分泌以及子宮內膜崩潰脫落並伴隨出血的周期性變化。

這個因為人類延續後代而存在的身體現象,長期以來都被視為女性的身體恥辱。在古希臘,當時的作家認為月經血根本沒有營養,必須從體內排出,以保持平衡和健康。19世紀中葉,月經被認為是「骯髒可恥的血液」。

月經有許多別稱,「大姨媽」「M」等。在法國,因為曾與穿紅色軍服的英國人作戰,甚至有人將來月經稱呼為「英國人來了」。在羅森塔爾看來,這些五花八門、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稱呼,都暗含著社會文化的誤解和歧視。

在2015年總統大選期間,當時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川普因為在推特發文「你能夠看到血從她眼睛冒出來,從她身上什麼地方冒出來」,被認為暗指共和黨總統初選辯論主持人梅金·凱莉月經來潮,引發女性的集體抗議。

2015年4月,26歲的英國女孩基蘭·甘地在跑倫敦馬拉松的前一天來了月經,她覺得「在兩腿之間塞著一團棉布跑26.2英裡太荒謬可笑」,為了舒適,她決定不使用衛生棉條。在奔跑過程中,她的橘色褲子被染上深色血印,有人從她身後跑來,衝她壓低聲音惡狠狠地說:「去找一個該死的衛生棉條。」她的特立獨行引起了網絡熱議,有人為這名哈佛畢業的印度裔女生歡呼稱奇,也有人指責她「噁心」「不衛生」。

對此,她坦率表示:「在這場討論中,人們對月經話題的忌諱及羞恥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就我所見,我們女性之所以不能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是因為我們無法自如輕鬆地談論自己的身體。」

自近代衛生巾被發明後至今,還只有3種途徑可以便捷處理經血,即衛生巾、衛生棉棒和月經杯。在她看來,這是「因為沒有人願意談論它,所以在尋找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件事情的道路上,人們放緩了前進的步伐」。

1921年,當第一包一次性月經產品進入藥房櫃檯前,女性處理月經的方式可謂五花八門。她們用海綿、碎布、棉花等各種吸水的材料製成「月經帶」,這些手工製品通常笨重而顯眼,必須時常清洗和乾燥,還會造成感染。

隨著社會的發展,一次性衛生巾漸漸普及。但即使進入商店櫃檯,女性的購買也是無聲的,她們會靜靜取下物品,交給藥房櫃檯,用一個幾乎沒有標記的盒子包裝。

近半個世紀來,衛生巾的尺寸越來越小,包裝更加便攜,關於它的討論也越來越開放。但許多細節還是透露著絲絲尷尬。電視上有關衛生巾的廣告裡,為展示吸水性,廣告公司依然用藍色液體代替血液,這被許多人認為會影響青少年正確理解人類生理現象。

紐約民主黨代表肖恩·派屈克·馬洛尼在推特上表示:「我的辦公室為女性訪客和女員工購買了衛生棉條。然後,我們收到了內政管理委員會的電子郵件,告訴我們不能使用資金購買必要的衛生用品。這是荒謬的。」

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所私立學校,大四女孩維也納·韋爾諾斯聽見,當自己的衛生棉條從背包裡掉下來時,一個男孩發出了無奈的聲音。她在女性歷史研討會上與在座同學討論了這一問題,並決定發起「月經產品平等」運動,在學校公共場所擺放裝有衛生棉條的碗。

在碗邊的標語上,她寫著:「這些提供給任何需要它們的人使用。永遠不要為自己身體所需要的東西感到羞恥。」

「嘿!這是安全的嗎?」

對不少女性而言,衛生巾高昂的價格成為影響生活開銷的困擾。女性常常會為特定性別產品支付較高金額,這種不平等的消費被稱為「粉紅稅」。

「月經公平」聯合創始人詹妮弗·韋斯-沃爾夫認為:「衛生棉條稅是基於性別的歧視。」取消稅收是實現女性所謂「月經平等」的第一步,這有助於讓人們獲得安全、可負擔的月經衛生產品。

英國廣播公司(BBC)曾經推出過一款「月經開銷計算器」,假設一個55歲的女性,從12歲開始來月經。那麼她一生中將會花費約1604英鎊購買衛生用品,其中增值稅總額達到了165英鎊。

或許一個月買一箱衛生巾聽起來並不難,但因為貧富差距懸殊,從非洲,亞洲到歐美,都有一部分女性正在面臨「月經貧困」的問題。

去年年底在中國上映的電影《印度合伙人》,講述了印度草根企業家阿魯納恰拉姆的故事。因為進口衛生巾關稅高昂,在2012年印度仍有80%以上的女性在生理期無法使用衛生用品。初中文化程度的他為了妻子的健康,自主尋找低成本的衛生巾的生產方法。

根據線上平臺「月經衛生日」 的統計,在印度城市,43%-48%的女孩會使用可重複利用的布作為衛生巾,但這些布大都沒有用乾淨的水和肥皂進行清洗,從而影響生殖健康。

在農村,由於負擔不起安全衛生的生理用品,許多婦女甚至使用諸如舊抹布、穀皮、幹樹葉、草、炭灰、沙子和報紙等不衛生的材料來吸收自己的經血。

在非洲許多地區,較貧窮的女性因為月經輟學、無法工作,甚至不得不出賣自己的身體,來獲得購買衛生巾的錢。

即使在發達國家這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根據《鏡報》的一則報導,在英國每年有超過13.7萬名女孩「因為買不起衛生用品而輟學」,在去年一年,女學生平均缺勤時間為5天。

在2016年初,孟女士就注意到,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不允許將無家可歸者援助資金用於女性衛生產品,即使這些產品涵蓋肥皂、衛生巾、牙膏和內衣。她向當時的國土安全部部長求助。對方肯定了她的提議,告訴她這些物品將被添加到允許購買的清單中。

在2016年至2018年間,美國內華達州、紐約州、佛羅裡達州、康乃狄克州和伊利諾州取消了衛生巾稅,其他許多州也為正在提出相關法案。在世界範圍內,加拿大、印度、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已經取消了這項稅收,但歐盟尚未通過相關規定。而一旦英國脫歐談判達成協議,英國也有望取消「衛生巾稅」。

梁海燕在20年的從醫經歷中,發現許多女性因為對自己身體不夠了解,面臨身體乃至心理上的壓力。每逢「三八婦女節」,她總會受邀做講座,一堂40分鐘的課結束後,會有無數問題等著她,大多都屬於基礎常識。「因為一些社會文化因素讓她們平時難以啟齒,真有機會問一個大夫,每個人恨不得都有問題」。

月經周期研究學會會長、波士頓大學婦女性別與性研究教授克裡斯蒂娜·博貝爾認為,「因為女性對月經感到恥辱,她們只希望用最有效的方式來清理,而通常不會深入研究成分、質量或使用材料對環境的影響」。這也為那些不願披露成分的公司提供了便捷。

「信息就是力量。標籤可以鼓勵人們對質量和安全性更了解,要求更高。」她相信,當法令生效後,人們在雜貨店或藥店再次拿起這些花花綠綠的包裝時,能一眼看清成分,並思考,「嘿!這是什麼?這是安全的嗎?」

相關焦點

  • 衛生巾簡史:女性月經健康是如何一步步得到重視的?|每日罐頭
    今天聊聊每個女性都離不開的「衛生巾」。罐頭質檢員:文小寧前兩天看到「散裝衛生巾」上了熱搜,三無衛生巾、女性在衛生巾上的花銷、女性性健康的問題得到了很多討論。劣質衛生巾的確會增加性病風險,但在人類幾千年的進化史上,衛生巾/衛生棉條(tampon)的槽點可遠遠不只是「散裝」這麼簡單。
  • 思想界|「散裝衛生巾」引爭議:女性離衛生巾自由還有多遠?
    他曾被歷史學家羅格斯·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稱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事實上,他也是當今少有的能夠同時在學術思想與社會運動中保持高度介入的知識分子。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1961-2020)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界面文化」曾在格雷伯離世後為讀者回溯了他一生中的重要成果,其中最為人知的是他於2011年參與策劃的「佔領華爾街」運動。這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中下階層的民眾面對美國經濟萎靡不振、失業率居高不下等現狀做出的反抗。
  • 兩毛一片"散裝衛生巾"刷屏:5億女性正在經歷「月經貧困」
    19世紀90年代前,女性往往使用舊布、棉花、草紙來自製經期用品,算是衛生巾的早期雛形。那時候大多數女性覺得自製的更為便宜、更不尷尬。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衛生巾正式誕生了!它是在給傷員包紮傷口時,一位戰地護士小姐姐發明出來的,這也是人類歷史上出現最早的拋棄式衛生巾,後來衛生巾開始慢慢有商業生產,又有了護翼等各項功能的作用,到如今各式各樣衛生巾令人眼花繚亂。
  • 衛生巾爭議在日本:無袋運動和擬人漫畫都無法消除結構性不安
    1961年11月,坂井的公司推出了日本首款可拋式衛生巾。公司從著名的猶太女孩安妮在日記中對身體變化的記錄得到靈感,把自己的商品和公司都命名為了「安妮」。公司還給產品了設計了一個十分搶眼的宣傳口號:讓您久等了40年!因為此時距離可拋式衛生巾Kotex1921年在美國市場推出已經過去了四十載。安妮衛生巾在推出之後立刻受到了廣大女性的追捧。
  • 韓國爆衛生巾有毒事件 快上一堂衛生巾必修課
    然而,號稱天然無害的韓國衛生巾最近出事了。韓國知名衛生巾竟檢出有毒物質韓國知名衛生巾品牌——莉蓮(Lilian)衛生巾遭到揭發,被爆料產品中含有毒的化學物質,韓國當地很多女性使用該衛生巾後出現經痛、月經失調,嚴重的出現停經症狀,甚至有人感染了病毒必須切除子宮肌瘤。如今,莉蓮衛生巾品牌生產商已經接受調查。
  • 衛生巾是女性用品,衛生巾廣告卻從未放棄服務男性
    二戰後摩黛絲衛生巾廣告嬉皮士時代和女性運動也沒能改變衛生巾廣告對理想女性形象的看法。高潔絲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衛生巾廣告雖然衛生巾和電視機幾乎產生於同一時期,但直到1972年第一支衛生巾電視廣告才出現。
  • 衛生巾發展簡史:隱秘而偉大
    女性衛生用品發展史其實,當我們回顧女性如何真正普遍用上一次性衛生巾,發現這是一段很不容易的歷史。大多數出生在80年代之前的中國女性,最早接觸的並不是一次性衛生巾,而是一種叫做月經帶的東西。月經帶其實就是一個布條加上窄窄的長帶子,女性在布條上放些棉絮、碎紙等吸水材料,然後利用長帶子系在腰間就直接在經期使用了。
  • 衛生棉條、月經杯和衛生巾有什麼不同?為何中國女性偏愛衛生巾?
    那麼月經杯和衛生棉條與衛生巾究竟有什麼不一樣,會讓中外兩國的女性選擇如此不同,大家可以一起了解一下。衛生棉條、月經杯和衛生巾有什麼不同?從形狀上來說,衛生棉條是一根小圓柱體的東西,大概長四五釐米,尾部有一根很細的線方便女性用完抽出來。
  • 用哪種衛生巾好,貴艾朗衛生巾絲薄貼身超級透氣無體感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說用了不合格的衛生巾會增大得婦科癌症的概率,瞬間讓我毛骨悚然。衛生巾作為女性最重要的日常護理品,在安全和成分上當然得重視起來,下面我要推薦的貴艾朗衛生巾,就是由我自己親自測試,值得信賴的產品!為什麼我對貴艾朗衛生巾如此自信呢?
  • 沒有衛生巾的古代,女性來了月事怎麼辦?
    很顯然,女性來月經的歷史,遠遠超過衛生巾、衛生棉條這些東西的誕生時間。這些現代衛生用品產物的出現,確實極大地方便了女性,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女性來月經時的煩惱,也因此,這些東西成為女性的必需品。但是,在衛生巾等諸多現代衛生用品沒有誕生以前,古代女性又是如何解決女性經期問題呢?
  • 普通衛生巾、液體衛生巾、衛生棉條,到底有什麼區別?
    衛生巾目前我們比較常見到的,總共有三類:傳統片狀衛生巾、衛生棉條、以及液體衛生巾。其實還有個經期用品叫月經杯,是置於陰道中收集經血的器具,但這次我們主要還討論的是衛生巾,故略去不談,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下次聊聊。
  • 真人示範衛生巾如何用
    導語:衛生巾是女性朋友每月都會用的生理用品,但你知道衛生巾的正確用法嗎?女孩用衛生巾演示過程圖真人示範,教你如何使用衛生巾,每一步驟都很仔細。 女孩用衛生巾演示過程圖(真人示範)
  • 衛生巾的種類那麼多,為什麼要選醫護級七格格衛生巾? - 綜合資訊...
    衛生巾的種類那麼多,為什麼要選醫護級七格格衛生巾?比如活潑好動的女性,運動幅度會比較大,或者長期久坐伏案時,不能隨時去洗手間,各種情況下可以選擇不同的衛生巾。而當前市面上出現了很多新興的姨媽巾類型,比如月亮杯、內置式棉條等,相比這些新事物,小編還是推薦醫護級純棉衛生巾七格格,更適合亞洲人的膚質和使用感受。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各種不同的衛生巾種類的使用情況。
  • 「散裝衛生巾」刷屏:女生一年要用掉多少衛生巾?男生們想像不到
    女性從來月經的那一天起,就和衛生巾成為了貼身朋友。幾乎每個女性都離不開衛生巾。從最初的棉布條演變到如今的衛生巾,可以說衛生巾也是經歷了一番脫胎換骨。衛生巾,每個月女性私密部位的保護者,因此衛生巾的選擇也就顯得格外重要。
  • 買不起衛生巾,很羞恥?
    「不懂衛生巾哪貴,15塊就能買一包」。且不說買奶茶的人存不存在買不起衛生巾的焦慮。能槓得那麼自由自在。就說明發言男性,根本不懂月經到底是什麼。月經期時間長的,能到一周。更別說,還有頻繁的更換。如果今年是23歲,大概已經用了2600片衛生巾。15元的一包,可能只是一天的花銷。
  • 真人示範衛生巾如何用(圖)
    導語:衛生巾是女性朋友每月都會用的生理用品,但你知道衛生巾的正確用法嗎?女孩用衛生巾演示過程圖真人示範,教你如何使用衛生巾,每一步驟都很仔細。  女孩用衛生巾演示過程圖(真人示範)這種衛生巾,只要撕開包裝袋,取出衛生巾並展開,然後撕下衛生巾反面的那條紙帶(這個紙帶是防止衛生巾包裝時粘連的,沒有別的用處,撕下後可以扔掉),把衛生巾有膠的一面對準內褲褲襠處粘在內褲上,衛生巾就放置好了。  另一種衛生巾是中間是一長條形,兩側各有一個「耳朵,這種衛生巾的用法是,打開包裝,取出衛生巾,先撕去中間的紙帶,把有膠的一面顯懷到內褲褲襠中間,兩個耳朵對準褲襠最窄之處。
  • 兩毛一片「散裝衛生巾」刷屏:女朋友一年要用掉多少衛生巾?男生們...
    從最初的棉布條演變到如今的衛生巾,可以說衛生巾也是經歷了一番脫胎換骨。衛生巾,每個月女性私密部位的保護者,因此衛生巾的選擇也就顯得格外重要。近日,一條關於#散裝衛生巾#的熱搜,引起了廣大女性朋友的熱議。
  • 衛生巾和衛生棉條有什麼區別?到底用衛生棉條好,還是衛生巾好?
    因為一直都是用的衛生巾,對於閨蜜來講算是有些新鮮感,想用卻又害怕使用之後會有什麼問題,就忍不住跑過來諮詢了。雖然衛生棉條在我國使用並不是特別普及,但也有一部分的女性會選擇使用衛生棉條,還有一部分就是跟閨蜜一樣處於觀望的態度,到底是用衛生巾好,還是用衛生棉條好呢?衛生巾和衛生棉條有什麼區別?哪一個更好用呢?
  • 從衛生巾到棉條,中國女性的月經自由實現了嗎?
    1女性衛生用品發展史其實,當我們回顧女性如何真正普遍用上一次性衛生巾,發現這是一段很不容易的歷史。大多數出生在80年代之前的中國女性,最早接觸的並不是一次性衛生巾,而是一種叫做月經帶的東西。國內首次引入衛生巾的生產線是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82年——那時國內的女性還在使用月經帶,對衛生巾這種新鮮事物聞所未聞。阻礙大家嘗試衛生巾的一大原因在於,這個舶來品太貴了。一包衛生巾要賣7角錢,價格是過去大家用紙的4倍多。而衛生巾真正在中國普及,多虧了國內第一個把衛生巾做大做強的恆安實業(他們現在主推的產品是大家都熟悉的七度空間)。
  • 為何戶外旅行男生也帶「衛生巾」?老驢:有很多好處意想不到
    戶外運動越來越流行,越來越受歡迎。戶外旅行和常規旅行最大的不同就是能收穫不一樣的風景和不一樣的心情。而在戶外旅行的人也被稱呼為「驢友」。不過戶外旅行,沒有常規旅行那麼成熟的景點,尤其是一些戶外路線甚至帶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並不是適合所有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