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逐漸增多,臨床醫生一般都會建議患者做心臟支架手術,前些年國外的一家關於臨床醫學的權威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了一個最新研究,研究中講到,心臟病患者如果要放置心臟支架必須要進行的一項檢查就是冠造,心臟支架要比冠造濫用更嚴重,那麼心臟裡放上支架還能活多長時間呢,我們的壽命會縮短嗎?讓我們聽一聽醫生是怎麼說的,下面帶大家了解一下。
1、我國的支架濫用問題很嚴重
把支架放置在心臟裡,就是將一個狹長的金屬籠子放進血管,讓血管擴張,然後將堆積在血管上的壞死的細胞和膽固醇擠壓到血管壁,讓它們夾在支架和血管內膜中間,這個過程就是支架手術。
支架手術可以把心臟和冠心病的治療緊密聯繫起來,如果給心臟供應血液和營養的冠狀動脈發生了血液流通不暢、硬化或者變得狹窄的情況,那麼病人就會出現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如果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將血管穿刺,把心臟支架放入冠狀動脈,就能夠把細窄堵塞的血管打開,讓裡面的血液重新恢復流動,繼而使身體的器官能夠繼續運作。
這種手術的效果通常都很好,造成的傷害也很小,同時手術後病人的恢復也很快,正因為這樣,許多人都覺得治療冠狀病患者的必要方式就是心臟支架手術,但是如今這種救命的方法卻被大範圍的濫用。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胡大一主任說道,很多其實並不需要這種治療,或者不能從這種治療中獲益的病人,也都被植入支架。
在我國,心臟支架手術在2000年僅僅只有2萬例,但是到了2011年,這個數據已經達到了40.8萬例,甚至於好多患者一個人身上就被放了5~10個支架,這種治療明顯已經過度了。一方面,這種支架手術是醫院的的經濟來源,另一方面,有些醫生嚴重迷戀這種技術,所以為了追求更加高超的技術,這些醫生就忽視了這個手術是不是適合患者病情。
2、做了支架手術之後並不是沒有後患了
很多病人覺得打針吃藥的效果不是那麼好,誤認為把支架放在體內就沒有後患了,但是心臟支架手術其實是有著嚴格的評估標準的,手術後也需要堅持聚集抗血小板治療,並且防止血糖血壓的復發。況且每個人的體質都是不同的,如果患者對支架的承受能力好的話,手術之後症狀就會得到明顯地改善,壽命就會延長,但是如果患者本身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會反過來影響支架的壽命,所以這個手術只是一種用來急救的方法,不能夠對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冠疾病完全根治,只是暫時地疏通血管,手術之後病人如果不按時吃藥,或者有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都可能會導致病情的復發甚至出現病變。
陳唏明提醒手術後的病人,在平常的時候也要堅持進行抗血小板集聚治療,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時刻控制血糖血壓,最為重要的就是不能碰煙和酒,飲食上少吃鹽少吃油,每日攝入鹽的量不能超過5克,避免血管又一次堵塞。如果出現胸悶胸痛的情況,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3、什麼人需要做心臟支架呢?
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並不是只有心臟支架這一種方法,放置心臟支架的有這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因為血管的狹窄而出現供血不足,冠狀動脈堵塞超過了90%,這種情況放置心臟支架是個很好的選擇,可以幫助患者疏通血管使血液流通,進而挽救患者生命。
第二種就是患者的血管堵塞的沒有這麼嚴重,但是斑塊不穩定,導致血管狹窄容易破損,進而導致血栓聚集,如果血管狹窄超過70%,也要通過放置心臟支架來進行緩解。
4、做了心臟支架的人是不是活不長了?
因為心臟支架手術並不是根治的手術,在臨床上也出現了手術後死亡的例子,所以不少人也在擔憂是不是做了心臟支架手術會使壽命減短?其實大多數人在做了心臟支架手術後並不會導致壽命減短,反而會增加壽命。對於以上兩種患者,如果藥物沒有辦法解決,那麼心臟支架手術就是他們的最後的救命方法。
但是我們都了解,任何手術都是有風險的,手術後服用的藥物也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可能引起夾層大血栓等情況。支架對於身體是類似於異物的存在,在少數患者體內會出現排斥異物的情況,進而導致患者在手術之後的幾個小時裡就死亡。儘管如此,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提升,手術的風險也在逐漸減小。
綜上所述,心臟支架手術並不能讓患者「一勞永逸」,只有把它用對、用好,並且在手術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血管的再次狹窄化,才能將它最大的作用發揮出來,使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