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先一起來看看
重慶普通文理類及藝術類
志願表的種類、樣式
以及可填報的考生範圍
1
2020年重慶市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願表(表一)
填報對象:普通文理類(含藝術類、體育類兼報普通文理類)考生。
2
2020年重慶市普通高校藝術類
招生考生志願表(表二)
填報對象:普通藝術類考生。
「七分成績定,三分志願拼」
很多人將高考後的志願填報稱為第二次高考,以此來表達高考志願填報的重要性。
然而在志願錄取的過程中,最怕出現的狀況有兩種,一個是滑檔,另一個是退檔。相比較而言,退檔發生的並不多,反而是滑檔現象嚴重。今天咱們重點說一下滑檔。
什麼是「高考滑檔」?
「高考滑檔」是指由於考生志願填報不當,本屬於上一批次院校的學生只能降級到下一批次。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某省理科一本提檔線為530分,某學生考了540分,高出提檔線10分,按道理,該生本可以就讀一本院校,但由於在志願填報過程中操作不當,該生填報的一本學校均沒有錄取他,所以只能降檔為二本批次。
@知乎網友難得喜歡
2019年考生,抱著本科能走,沒報民辦,全部滑檔,無與倫比的難受,徵集志願也滑檔。我看著自己能上卻沒報的學校心理很難受,被所有志願拋棄的感覺,無異於在海上的最後一根稻草都不見了,不知道即將面臨什麼。
滑檔分為兩種類型:
1、政策性滑檔
各地各科類、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比例一般是大於或等於110%,如果高校增加的招生計劃小於10%,就有可能導致達線的考生被退檔。
例如:某高校在某省市去年的招生計劃是220人,而今年由於政策原因降為210人,達線考生220人,則必定會有10人雖然達線但不能被錄取,只能作退回檔案處理。
2、人為性滑檔
人為性滑檔是由諸多因素造成的,可能是院校梯度設置不合理、專業梯度設置不科學,或專業不服從調劑,也可能是因為填報的志願全部都是熱門地區、熱門院校和熱門專業,還有就是因身體條件不符合院校標準、或單科成績不達標等。
3、有的學校會出現「大小年」的情況
例如:某一年某省填報該校的人數比招生計劃數高出許多倍,錄取投檔線被抬得很高,這一年稱之為大年。
下一年許多考生因為該校競爭異常激烈而不敢報考該校了。參與競爭的人少,投檔分數線相應就降下來,我們將其稱之為小年。
如此循環,報考人數和投檔線出現波動,就形成了所謂的「大小年」現象。
所以同學們需要注意
過線≠錄取
那麼出現滑檔情況該怎麼辦呢?出現滑檔的情況後,可以參加志願徵集進行補錄,或者填報下一批次的志願。
當然,我相信本可以讀一本院校的學生沒人願意讀二本院校,因此預防滑檔現象的出現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避免和預防滑檔情況的措施有哪些呢?
1、拉開平行志願間學校的差距,控制風險。
這就是大家常說的:「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 九字口訣。衝一衝是指錄取成功機率較小,但還是有,因此冒險嘗試一下,不過此類志願也不能填太多,曾有考生全部填報「衝一衝」類型的志願,結果一個都沒錄上;穩一穩是指成功機率較大的志願,應該不會出現差錯;保一保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志願,以防萬一還是要填一兩個。
2、合理估算填報院校的投檔線。
投檔分數線在填報志願前是不知道的,因此,在省控線出來後,需要我們合理估算。具體分數可能出現誤差,但有一個穩妥的方法是計算該校錄取線和省控線之間的差值。比如去年省控線520,某校錄取線550,高出省控線30分,這30分就是該校在該省的位置排名,為了提高準確性可以多結合幾年的數據進行計算。
3、了解填報院校的各項招生信息(招生比例、招生要求)
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招生比例,例如有的學校招生比例是1:1,計劃招生1000人,那麼該校就會提檔1000人;但有的學校的招生比例可能是1:1.1或者1:1.2,計劃招生1000人,但這個學校可能會多提100到200個人的檔案。如果你的成績恰好排在這多餘的100到200人之間,你就可能存在提檔後被退檔的風險。
想要了解招生比例,可以去查一下填報院校的招生簡章,裡面都有明確說明。還有的院校是聲明提檔後不會退檔,因此這都需要大家細心查證。
不但要了解填院校的招生比例,還要了解該校的錄取分數線和學校的錄取分數線的差距,以及了解該校是否存在男女、身體、單科成績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然後對比一下自己是否符合該校的錄取條件。在了解上述信息後合理科學的填寫志願,那麼你的志願填報就十拿九穩了。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
註:
如果學生是非常想讀所衝擊的那所學校的話,那麼最好把專業服從調配也勾選上。一般情況下只要提了學生檔案都是不會退檔的,只要你服從調配。
當然,如果你對志願不是那麼了解;如果你覺得沒有把握填好志願;如果你想降低志願填報的風險,不想讓孩子的努力白費;那麼你也可以選擇請專業的機構指導填志願。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