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為做好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山西、吉林、廣西、四川、雲南、青海等10餘個省份,對當地煤礦安全生產情況展開全面排查,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重點領域進行專項治理,同時藉助科技的力量建造智慧礦山,防範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明察暗訪,各地全面排查煤礦安全生產隱患
作為產煤大省,山西推出多項舉措保障煤炭安全生產。12月1日起,山西開始實施《山西省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特別規定》,從礦井設計、生產布局、災害治理、現場管理、責任追究等方面提出嚴厲措施。山西要求煤礦辦礦主體每季度、煤礦每月組織1次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檢查分析;市級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每半年對轄區生產建設煤礦開展1次風險分析預判,對預判出的重大安全風險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山東煤監局負責人對煤礦安全生產進行檢查。來源: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
山東要求各執法監察組在推動安全生產大排查時,把煤礦企業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情況納入監察執法內容,同時推行聯繫包保責任制,2021年春節前,每位監察員聯繫包保1-2處煤礦,動態掌握包保煤礦的生產組織情況,系統分析各種重大安全風險。
四川對全省56處正常生產建設礦井,47處啟動隱患整改作業礦井全覆蓋檢查,對261處停產停工煤礦隨機明查暗訪,緊盯死守長期停產停工煤礦;寧夏打破正常檢查時序,採取周末檢查、突擊檢查、夜間檢查等方式,備戰為期70天的煤礦安全阻擊戰。
立足區域重大風險,開展專項行動
除了在煤礦生產領域進行全面排查,多地還結合實際,立足區域重大風險,實施有深度的專項督查。
廣西以煤礦「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工作等為重點,對煤礦採、掘、機、運、通等主要系統,瓦斯、水、火、煤塵等重大災害超前治理情況,巷道貫通、採空區密閉、井下動火、放炮等關鍵環節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陝西集中對衝擊地壓、大面積懸頂和煤與瓦斯突出災害進行綜合治理;青海在全省開展尾礦庫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將「頭頂庫」、長期停用庫、無生產經營主體和未依法履行閉庫程序的尾礦庫納入重點整治範圍。
貴州黔西能源開發有限公司青龍煤礦。來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 劉坤倫攝
煤礦瓦斯一直是貴州煤礦事故的「第一殺手」,為此,貴州將2020年定為煤礦瓦斯防治攻堅年,組織開展了通風系統、瓦斯地質、瓦斯參數測定和突出危險性鑑定、防突防爆炸措施、瓦斯抽採及計量、監測監控系統提升六個專項行動。今年以來,貴州省煤礦瓦斯超限次數同比下降91.3%,未發生瓦斯類人員傷亡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與煤礦工人違反工作紀律、操作不規範密切相關。對此,河南嚴格監督落實煤監系統「禁酒令」,將所有工作日時間和所有外聘專家、臨時工、勞務派遣工一律納入「禁酒令」範圍,並制定違規飲酒飛行檢查制度,禁酒期間常態化開展隨機抽查,建立檢查臺帳,全程錄音錄像。
多地加快推動智慧煤礦建設
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是實現煤礦減人增效、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提高煤礦本質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
據記者了解,山西、內蒙古、河南、貴州、陝西、寧夏、雲南等省份已有多個煤礦在當地相關政策的支持下,走上了智能化發展的道路。
雲南曲靖市富源縣宏發煤礦智能化採煤工作面現場。來源:雲南發布
其中,雲南宏發煤礦實現了工作面全部操作在井下集中控制中心或地面調度指揮中心完成,全部生產過程「有人巡視、無人值守」,現場只需少量人員巡檢;內蒙古烏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礦利用5G通信技術,全面加強智能化礦井建設。
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提供的數據顯示,山西目前已建成智能化礦井3個,智能化工作面72個,煤礦無人值守主排水泵房179個,無人值守井下變電所468個,無人值守帶式輸送機397部。在已進行試點的煤礦中,有的綜採工作面實現減員50%,機電事故率反而降低了25%;有的綜採工作面減員達60%,事故率降低了10%。
點擊進入專題查看更多
更多報導:
[網連中國]20省份發布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 這些活動被叫停
[網連中國]加強進口冷鏈食品安全監管,各地都在咋操作?
[網連中國]消除家庭暴力 各地在行動
網連中國:讓我們的鄉村更美更強更舒心
網連中國:堅決不能再讓核心技術「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