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九月,臺灣的大中小學都迎來了開學季。雖然臺灣教育部門宣布高中職校服可以混搭,不強制學生必須穿著校服,不過新學期大部分學生都還是選擇穿著校服去上課。中學校服對很多臺灣學生來說,已經不單是學生身份的標誌,更表達了對母校的情感。那麼就讓小編來帶您盤點一下臺灣比較著名的幾所中學校服的歷史與特色吧!
北一女校服 小綠綠傳承超過半世紀
綠衣黑裙是臺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的最顯著的象徵,說起北一女的校服,就得從「北一女」的歷史談起,「北一女」不但是臺北最早設立的「女子高等學校」,還是當年臺北文廟的遺址。日本佔領時期,文廟被充做醫院,遭日軍破壞,孔子及諸賢牌位都被毀棄。1904年,日本人拆除文廟,在此創立「日語學校」, 成為「北一女」的前身。1968年,學校改為今名。「北一女」一直是全臺女學生渴望就讀的名校。
臺灣著名藝人任家萱也是北一女的畢業生。(圖片來自網絡)
「北一女」的這套綠制服始自1952年,當時的校長為安全考量,考慮以綠色上衣代替各校通行的白上衣,但許多老師以顏色太深不好看為由,群起反對。校長於是召集老師全體票決,結果以一票險勝,這就是名噪一時的「一票制服」。現如今,這一身制服在很多人眼裡,已經是自豪、榮耀與出類拔萃的象徵。
景美女中校服 造就太陽女神的女兒
北一女選擇綠色作為上衣的顏色是出於安全的考慮,而同在臺北的景美女中選擇黃衫黑裙,卻是蘊含著校方對學生的美好期許。
(圖片來自網絡)
景美女中是臺北市立三大女子高中之一,也是第一所由臺灣人創立的女子高級中學。景美女中創辦於1962年,創校時因為黃色是代表帝王的顏色,具有尊貴崇高感,加上校方希望未來學生畢業後能夠成為各行各業的領導者,因此才選了黃衫黑裙當制服,景美女中的學生們也就因此有了太陽神的女兒的美名。臺灣地區的學校很少以黃色為制服的主色調,黃衫黑裙也就成了景美女中的象徵,在校學生和校友均以「黃衫客」自居。
建中校服 卡其色感覺有點土
百年男校建中,明年起將第一次招收女生,而該校的校服相比其他學校的校服,就顯得多少有點「土氣」了。一身的卡其色,卻讓建中學生在眾人中能一眼被認出。
(圖片來自網絡)
1936年日佔時期,下令中等學校的校制服改為日本的「國防色」(也就是卡其色)。這種具有軍事色彩的制服在後來漸漸被各種色彩鮮豔的校服所取代,只有建中仍然保留這樣的傳統制服,反而成為一個特色。
明年建中的科學班或將迎來第一批女學生,雖然女生仍然是絕對少數,但是對這所百年男校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學校要設立女生衛生間等等,老師也要調整和女生相處的心態,而建中的女生們是否還能接受一身卡其色的校服,或許也將是未來校方須要思考的問題。(章廉 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