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000元借款起家,晉升河南首富,事業巔峰時為何選擇自殺?河南首富之死:有說是腦溢血,有說是自縊,真相至今成謎!
他憑3000元借款起家,2002年以1.2億美元的資產排名福布斯內地富豪榜第五十八位,成為當年的「河南首富」。令人意外的是,就在他晉身為「河南首富」的第二年,便被人發現在家中突然莫名身亡。公開給出的調查死因,是死於腦溢血。而坊間的傳言則是死於自縊身亡。這位河南首富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這位死於腦溢血(或自殺身亡)的河南首富,就是河南黃河實業集團的原董事長喬金嶺。
1946年,喬金嶺出生於河南長葛一個名為喬黃莊的小鄉村,其家世代務農,家境貧困。更不幸的是,在他還未成年時,父親卻突然猝死,母親則選擇改嫁他方。13歲的他為了能夠吃飽飯,只得輟學為生計奔波。其後,他曾做過縣農業局的通訊員,後曾去蘭州紡織學院繼續讀書,但是終歸無法解決溫飽問題,仍選擇了輟學另謀出路。他也曾去山西做過苦工,後來又回到了喬黃村。
喬金嶺在喬黃村做了一名瓦工,後來一步步做到了磚瓦廠廠長兼支部書記。那個磚瓦廠是名副其實的爛攤子,為了讓磚瓦廠起死回生,喬金嶺想辦法借來了3000元錢重建磚瓦廠。憑藉自身的努力加頭腦,磚瓦廠當年便扭虧為盈實現盈利3.6萬元。
嘗到辦企業的甜頭的喬金嶺,看到市場上石棉瓦和硫酸銅銷售火爆的情況後,於1979年又投資23,000元,開辦了自己的企業——長葛縣第二化工廠,主要生產石棉瓦和硫酸銅,當年實現盈利10萬餘元。工人月工資達到49元,是當年該縣農民人均收入的3倍多。在喬金嶺的領導下,塑料製品廠本來辦得紅紅火火,員工從20人猛增到160餘人,建築面積擴大到2000多平。
幹了多年企業的喬金嶺,又一次選擇白手起家,這次,他創建了人生中的第三家企業——黃河磨具廠,進軍人造金剛石領域。金剛石領域的進入門檻高,但是利潤空間大。喬金嶺多次出國考察引進日本和美國的技術,當年便生產出高質量的成品,實現盈利120多萬元。1991年,實現銷售額6403萬元。1997年實現銷售額5.2億元。經過十多年的打拼,喬金嶺創辦的這樣一個內地縣級市的鄉鎮企業已成為僅次於美國GE、英國戴比爾斯的世界第三大金剛石製品企業。
1998年,黃河模具廠已發展為黃河集團擴張為黃河集團控股的黃河旋風股票在上海證券所上市,成為河南省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2002年,喬金嶺以1.2億美元的資產排名福布斯內地富豪榜的五十八位,晉升當年「河南首富」。
喬金嶺曾在多個場合大力宣揚和肯定政府對企業的支持。喬金嶺所言非虛,在黃河集團壯大的過程中,當地政府、銀行起了很大的作用。黃河集團發展到後來的巨大規模,並不是喬金嶺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他和政府、銀行方面等共同經營的結果。喬金嶺的黃河集團是當地的最大納稅戶,企業創辦十餘年來,已累計納稅逾六億人民幣。
喬金嶺致富不忘鄉親,一直很熱心當地的公益事業。黃河集團和上市公司安排了數千名當地工人,這些工人的月工資一般在1000元左右,大學畢業生可以拿到1500元以上,均高於當地平均工資水平。喬金嶺的出生地長葛喬黃莊,包括學校和公路在內的大部分公共工程,均為喬和他的企業出資。喬金嶺因而也被譽為「長葛好人」。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就在喬金嶺晉升為「河南首富」的次年,2003年9月7日,喬金嶺死於家中,經調查死因是腦溢血。喬死後,控股的上市公司黃河旋風(相關,行情)股價也應聲而落,持股的黃河實業集團也慘遭股市縮水4.9億的命運。
喬金嶺的公開死因是因病,但是,喬金嶺的突然死亡,一時引來滿天的流言蜚語。坊間傳言喬金嶺實為自殺,起因源於經濟債務糾紛。據當地官員介紹,喬金嶺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創業的一個合伙人,在脫離黃河實業集團後,於1986年以他和喬等四人名義在鄭州註冊成立了一個公司,在遼寧借款1億元人民幣到海南搞房地產開發,後來海南房地產泡沫破滅,1億元灰飛煙滅。遼寧方面債權人起訴該公司,遼寧高級人民法院判該公司還債。該公司轉賣到上海後又遭起訴,並再次敗訴。四位股東中三人早已傾家蕩產,只有喬金嶺的黃河實業集團擁有數億財產。遼寧和上海高院均判喬金嶺償還這1億債務。據說喬並不知此情。
熟悉喬金嶺的人都說,他為人正直,思想很傳統,把「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作為人生信條。如果他償還遼寧那一億元債務,黃河實業集團勢必垮掉。但此案此時已經遼寧、上海兩地高院判決,喬金嶺滿腹冤屈、上訴無門、萬念俱灰,為了保住企業,他個人才無奈地選擇走上絕路。
喬金嶺猝然離世,給世人留下了永遠的謎團,至今死因仍無定論。一個億萬富翁的死亡真相,或許就真的成了他一個人帶往另一個世界的秘密。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