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內固定物一定要取出來嗎?

2020-12-22 騰訊網

隨著人們對傷後肢體功能恢復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骨折都採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手術後,體內常留下鋼板、髓內釘,克氏針、螺絲釘等固定物。骨折癒合後,很多人就會有疑問,這些固定物是取還是不取?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過去幾十年來, 內固定物逐漸從不鏽鋼材料更換為鈦合金材料以及鈷鉻鉬合金材料 ,排異性很小,理論上講可以不取。但很多老百姓總覺得身體裡多個異物是個心病,所以很多人最終還是想取出內固定。那麼,內固定物到底取不取?什麼情況應該取?什麼情況下不必取?什麼情況下不能取?筆者查閱文獻,總結如下!

一、哪些內固定必須要取?

1、出現骨髓炎等感染、皮膚竇道形成、鋼板外露的。

為了控制感染,必須取出內固定。因為此時細菌可能附著於內固定上,或者在內固定表面形成假膜,如果不取出內固定就難以徹底根除感染。

2、青少年、兒童或者年輕人體內的內固定物

青少年及兒童由於年齡太小,骨骼系統未發育成熟,放在體內的鋼板因為有可能會影響到骨的發育和形態,所以我們建議骨折癒合後最好儘快取出。此外,年輕人由於預期壽命還有幾十年,且未來從事的職業等有很多不確定性,為了避免以後不必要的麻煩,還是取出為好。

3、明確內固定導致疼痛不適症狀的

有些患者會在天氣改變等情況下,如陰天下雨、天氣變冷時明顯出現有內固定的肢體疼痛不適。還有些部位皮包骨頭,比如肘關節、鎖骨、踝關節、膝關節前方等,這裡的骨折,放上鋼板之後,皮膚下面就是鋼板,時間久了,可能會出現內固定頂到皮膚或軟組織引起疼痛,或者不能耐摩擦,比如膝蓋前方髕骨的內固定可能會影響到跪地的動作,而尺骨鷹嘴部位的鋼板可能會在彎曲胳膊肘時頂到皮膚。所以這些皮包骨頭部位的鋼板如果已經產生了疼痛的症狀,就需要取出。

4、因內固定存在影響到關節活動的

常見的關節部位內固定鋼板或者髓內釘,如股骨下段鋼板內固定後出現膝關節僵硬,股骨倒打髓內釘等內固定後膝關節活動受限。或者有時候不得已,為了維持骨折復位或者關節復位而使用關節內的固定物等情況,如肘關節脫位後克氏針內固定。明確由於內固定存在影響關節的活動,就必須儘早取出。否則時間久了,關節僵硬、增生、退變都會隨之而來。

二、哪些內固定最好取出來?

1、材質為不鏽鋼等磁性金屬的

這種情況多見於克氏針內固定、早期的不鏽鋼鋼板螺絲釘、或者不鏽鋼絲內固定等情況。特別是那種未達到消磁標準的內固定。有些患者到了老年之後,很多病情需要查核磁來評估。但是如果體內有帶有磁性的金屬,是無法做核磁共振檢查的,所以如果體內是這些材料的內固定物,最好趁年輕身體好時取出來。

2、下肢長骨如股骨或者脛骨的長鋼板

脛骨、股骨均為下肢最重要的負重骨,骨折癒合後最好把內固定鋼板取出來,特別是那種長的鋼板螺絲釘內固定的。如果不取出,由於內固定的長期存在,極可能會由於應力遮擋,易出現鋼板下骨質疏鬆情況,可能會造成再骨折或者內固定鬆動甚至斷裂等情況發生。我們知道,正常骨骼是有生命力的活器官,在日常活動或者運動中,下肢負重骨是在不斷地受著應力刺激的,正是這種應力刺激有利於骨細胞的生長,維持了骨骼的強度。而股骨或脛骨的內固定長鋼板如果不取出,鋼板替你的骨骼擋住了大部分應力,導致骨骼不能正常受力,所以即使骨折癒合了,但其強度仍不能達到正常骨質的標準。

3、影響美觀的內固定

對於很多愛美人士來說,香肩、美腿、纖纖玉指是會影響自信心或者維持異性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鎖骨,手掌骨、指骨, 踝關節等部位,如果放上鋼板後會凸出鋼板的形狀,影響美觀,所以即使沒什麼疼痛症狀,不妨取之。

三、哪些內固定可取可不取?

1、有較多軟組織覆蓋的鋼板

比如腰椎、頸椎,大腿股骨幹、小腿脛腓骨的短鋼板、肱骨近端鋼板等,這些地方的鋼板表面有厚厚的軟組織覆蓋保護,既不容易產生疼痛的症狀,也不太影響外觀,屬於可取可不取的範疇。

2、髓內釘

脛骨幹、股骨幹、肱骨幹等部位的骨折經常會使用髓內釘技術。有時候髓內釘還挺難取的,而且釘子在骨頭內部也不影響啥,可取可不取。

四、哪些鋼板最好不要取?

1、老年人

70歲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合併很多內科疾病、身體不怎麼好的老年人,別為了取鋼板再去承擔一次手術風險了。

2、取出風險比較大的情況

有些部位深,比鄰血管神經多的部位,如骨盆的鋼板、肱骨幹鋼板、肘關節前路內固定如尺骨冠狀突螺絲釘。這些部位的內固定大多緊鄰血管神經,解剖複雜,再加上已經手術過一次,骨折部位周圍的肌肉軟組織滿是瘢痕,解剖層次還不如剛骨折時候清晰。手術損傷血管神經的風險比放鋼板時候還要大,所以儘量不要取。臨床上因取肱骨鋼板損傷橈神經的例子不少見。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取了內固定有可能增加再骨折風險的,比如說那些經過艱難手術後好不容易長上的粉碎骨折,內固定的存在是維持正常功能的關鍵因素,一旦取出了內固定,極有可能又再出現骨折。

3、在體內放置時間過久的內固定物

鋼板或者髓內釘在體內放置時間越長,金屬鋼板和螺釘之間越容易出現問題,加上十幾年前上鋼板所用的配套器械早已更新換代,這種鋼板取起來特別容易出現滑絲、斷釘和取釘困難的情況。而且除非逼不得已,否則不要取。

4、為了修復肌腱起止點損傷使用的內固定物

如骨錨釘、絆鋼板、擠壓釘等。這些內固定大都設計較小,而且深埋於骨質內,取出困難。再一方面它們是創傷修復或重建時把肌腱固定於骨骼上的重要固定物,取出後可能肌腱又撕脫了,修復或重建手術就白做了。

近年對內固定取出術的手術指徵也有所變化 , 隨著對生物力學研究的認識 ,多數骨科醫生認同對於股骨或脛骨的內固定儘量取出 , 而單枚螺釘或年老患者的下肢內固定以及髖臼內固定可以不取出的觀點。

股骨頸骨折的內固定物,一般建議儘量晚取,因為內固定物對股骨頸骨折有支撐作用,就像置入鉭棒一樣,降低股骨頭壞死的發生。

金屬內植物的存在對於上肢骨骼的生物力學無明顯不良影響 , 有報導尺橈骨骨折內固定物可以不取,防止再發骨折。 因此影響廣泛的AO組織認為「上肢內固定既沒有必要也不建議取出」 。當然患者強烈要求取時也是可以取的。

相關焦點

  • 骨折後打的鋼板、鋼釘,一定要取出來嗎?
    在一些比較嚴重的骨折手術中,必要時需要用鋼板等內固定方式來固定骨骼,防止骨折再位移。有許多患者一直有這樣一個疑問,這個鋼板在骨折癒合後需要取出嗎? 現在內固定物多為鈦合金材料,排異性很小,理論上講可以不取。
  • 骨科醫生說了 5 個字
    這時候,骨科醫生就會建議患者手術或者叫內固定的方式治療,如果要再通俗一點解釋,醫生會穿著白大褂,推推眼鏡對你說:「別擔心,就是給斷掉的骨頭打個鋼板而已」。但患者一聽到「鋼板」兩個字,別擔心就變成了很擔心:鋼板啊?!那鋼板會不會在身體裡被組織液腐蝕的生鏽,或者「咯嘣」一聲斷掉呢?
  • 丁香園骨科頻道——連接骨科世界
    中國骨科醫生是積極向上的一群人,從丁香園骨科板塊內活躍的戰友就可以看出來,很多時候不是大家不願意學習,而確實是客觀條件限制了骨科醫生的進一步提升,閱讀國外最新的文獻對很大一部分骨科醫生來講可能是相對困難的。
  • 昆明市延安醫院骨折內固定技術榮獲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獎...
    「橋接組合式骨折內固定裝置」英文縮寫OBS,是昆明市延安醫院/昆明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院骨科熊鷹主任團隊歷時18年精心研究的成果。  骨折發生後,如果不能通過夾板、支具和石膏等外固定方法解決,就要通過鋼板、螺絲、鐵絲這些金屬內固定物對復位的骨折進行固定。
  • 外固定要維持多長時間?這幾點一定要記住
    2.保持關節在一定狀態 一般用石膏託,放置在損傷肌肉及肌腱的反面。如手部屈指肌腱斷裂術後,石膏託固定在手背和前臂背側,使手指和手腕在屈曲狀態,防止肌腱在伸腕和伸指時再斷裂,利於無張力下癒合。相反手指伸肌腱斷裂,石膏託固定在掌側,保持手腕手指過伸位。
  • 大腿骨折取內固定術後,是否可以做重體力勞動?醫生和您聊一聊
    內固定需要取出嗎? 其實不一定所有的骨折的內固定都需要取出。比如像股骨遠端的骨折,這些位置往往沒有重要的神經血管,骨折癒合後取出內固定是完全可以的。
  • 好書推薦:骨科醫生必備的骨外固定技術國際經典!
    本書是一本介紹Ilizarov外固定原理和應用的專業書,全書分為外固定總論、外固定各論、以及外固定附錄三大部分,從解剖、技能和生物力學的角度,更加全面、系統、詳細介紹了Ilizarov技術的基本原理及應用方法。
  • 中國骨科行業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
    骨科主要是研究骨骼肌肉系統的解剖、生理和病理,其治療方式主要有藥物、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在以上三種治療方法中更加偏重於手術治療,佔比最大。醫療器械按照物理架構可分為內固定和外固定的兩種方式,植入體內的稱之為內固定主要包括關節、接骨板、螺釘等等,外固定是在體外的一種固定方式,主要包括外固定架,夾板、繃帶、石膏等,兩種方式相比主要以內固定為主,兩種方式都是為了固定骨折斷端促進骨痂形成儘快痊癒。
  • 【智慧骨科】雙側股骨頭壞死,醫生攜手骨科手術機器人為他「保髖」!
    雙側股骨頭壞死,醫生要為他「保髖」 患者郭師傅,46歲,邳州陳樓鎮人。 3天後,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邱醫生手術團隊為患者進行了雙側股骨頭髓芯減壓術+左側取髂骨植骨手術。
  • 骨科專家解讀前交叉韌帶損傷手術是怎麼回事?
    切取兩根已經退化的肌腱:股薄肌和半腱肌。這兩根肌腱對我們人體幾乎沒有重要作用。把它們取下來變成一股,大概相當於原來前交叉韌帶1-1.5倍的粗度。 把膝蓋彎曲起來,使前交叉韌帶原來的脛骨止點和股骨止點幾乎成一條直線,此時用電鑽打一個通道過去,剛好經過原來的起點和止點。
  • 機器人「變身」積水潭醫院骨科主刀醫生
    導航定位精 患者輻射少目前,骨病患者接受傳統骨科手術要先藉助X線診斷設備,經反覆透視,然後依靠醫生的空間想像和徒手操作確定螺釘置入路徑。據劉亞軍介紹,骨科機器人導航定位系統用X光機從正面和側面對患者的傷骨拍攝圖像,或者利用患者的術前或術中三維圖像,經過計算機的精密計算,確定內固定螺釘的位置,引導醫生完成螺釘的體內植入。「骨科機器人導航定位系統最大的優點就是能明顯減少X射線照射次數,有效提高螺釘置入的準確性,從而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創傷和出血,避免併發症的發生,真正實現骨折的微創內固定治療。」
  • 最新中國醫院骨科領域專利排名
    原創提出「骨折順勢復位固定」理論,據此研發系列微創新技術、內固定物和復位工具,建立了四肢骨折微創復位固定技術體系,獲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率先發現新的骨盆損傷類型,
  • 古稀老人骨折內固定術後當天下床走路
    日前在台州醫院骨科分部 就有一位程阿公體驗了一把髖部骨折的快速康復程阿公今年已70歲,有6年多的糖尿病病史。5月25日,他在衛生間不慎摔倒,導致左股骨轉子間骨折,被送到台州醫院骨科分部進行治療。5月28日,程阿公在全身麻醉下接受了左股骨轉子間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手術由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副主任、台州醫院院長梁軍波主刀,歷時20分鐘,術中出血量僅為50ml。程阿公在術後麻醉清醒,於11點45分返回病房。在對其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估之後,下午18點40分,程阿公在王斌主任的指導下開始下地行走。
  • 後背疼痛不一定看骨科 警惕幾種疾病
    原標題:後背疼痛不一定看骨科警惕幾種疾病據報導,吉林宮先生的愛人今年74歲,近3個月來經常感覺後背發熱(尤其白天),發熱後還有火辣辣的刺痛感,汗出後身上發涼。對此,瀋陽市中醫院心內科主任魏棣指出,引起後背疼痛的原因很多,至少與八種疾病有關。
  • 石膏固定有講究 專家給予解答
    骨折後進行石膏固定的患者,總有各種各樣的疑問。骨科專家針對患者經常顧慮的問題給予解答。問:石膏固定後要不要拿個帶子吊起來?答:對於骨折後石膏固定的患者,特別是經過手法復位的患者,在48~72小時內是腫脹逐漸加重的時期,抬高患肢,至少在心臟水平位置以上,可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但要注意,如果吊起來時骨折位置下垂,反而有加重腫脹的可能。72小時後,是否用帶子或其他輔助器械懸吊可以自行決定,這個對治療沒有幫助。
  • PKP 可以治療「腫瘤」嗎?骨科醫生這樣說
    所以今天讓我們講講關於黃奶奶PKP手術的其他問題: 問題1:PKP可以治療腫瘤嗎? 骨轉移瘤指原發於身體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可通過各種途徑轉移至骨骼並在骨內繼續生長,從而形成子腫瘤。
  • 精E(益)求精-創傷骨科ERAS理念及實踐推廣項目暨創傷骨科ERAS示範...
    為積極推動加速康復骨科建設的落地,進一步切實提升我國骨科服務能力,推進我國骨科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更好地讓ERAS在創傷骨科落地並融入創傷骨科的診療,讓更多患者更好地受益,北京積水潭醫院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加速康復外科專家委員會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依託《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誌》、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創傷骨科專業委員會和北京圍手術期醫學研究會,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精E求精-創傷骨科ERAS理念及實踐推廣項目
  • 2020年曲靖市骨科年會暨第十一屆骨科滇東論壇在曲靖舉行
    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記者 嚴帥)12月19日至20日,2020年曲靖市骨科年會暨第十一屆滇東骨科論壇在曲靖舉行,來自省內外的骨科界大腕,向與會的骨科同仁獻上了一場學術盛宴。「液態金屬具有熔點低、柔韌性好、可回收等特點,與骨科治療方面有高度的貼合性。」液態金屬前沿材料在骨科領域的臨床應用及研究這一課題中,中科院鄧中山博士的新穎觀點吸引了許多骨科同仁的關注。
  • 誤差達到亞毫米級 湖北省首臺骨科手術機器人復工了!
    湖北省首臺骨科機器人也復工了!5月7日上午在武漢市第四醫院手術室內,醫生們在這臺骨科機器人的輔助下為60歲患者精準復位固定右側大腿股骨頸。4月底,周師傅外出取快遞時在小區不慎摔傷了右側大腿骨,被家人送到武漢市第四醫院後,該院創傷骨科陳明主任仔細查看,發現患者右側股骨頸骨折,需要手術復位固定。
  • 骨科接骨板的歷史
    德國海德堡大學Carl Hansmann(1853-1917)教授,這塊鋼板現在看來非常簡單,鋼板和螺釘的一部分甚至是要放在皮膚以外的,最終它也沒有應用在骨折的治療上(圖1),但是它卻掀開了骨科接骨板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