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算帳,算帳的話只能躺在家裡。
昨天,一個小群裡的交流挺有意思。所謂小群,就是這個群裡人少,並且,每個人都相互認識(大家都是一群中年的職場人),並且都有一定的熟悉。
一位朋友(以下稱A),平常上班,工作之餘喜歡寫寫弄弄,當然,絕大多數情況是自娛自樂。昨天,他在這個小群裡說,今天挺高興的,接了一個私活,幫一個機構編輯一組文章,可以得到大幾千的報酬。
大家自然為他高興,鼓掌的,點讚的,讓他發紅包的都有。
這時,另一位朋友(以下稱B)問他,這個編輯文章具體是什麼樣的。
A似乎還沉浸在興奮中(畢竟接這個活對他來說是破天荒的好事),詳細回答了B的提問,比如總共需要編輯多少篇文章,編輯文章的要求,編輯文章的難度,交稿的頻率,平均編輯每篇文章需要花費的時間等等。
這時,精彩來了,B充分表現了他的特長,較真和認真。他說,按你這個活的任務量,以及你所要花費的時間,折算下來,平均一個小時的報酬也就是20元左右,比你目前上班的工資想來低得多,這麼低的工資你也願意做?
這一盆冷水,估計一下把A給澆懵了,他好久沒有回應。
B倒沒停下來,一會兒,他打出了精確的數字18.7。接著,他說,按你所說的難度,這是高強度工作,一個小時才18.7元,這性價比真心有點低。
這時,A終於回復了一句,別算帳,算帳的話只能躺在家裡。
群裡的小夥伴似乎也反映過來,開始應合。一位夥伴說,是啊,算啥帳,算帳的話,我一小時倒有大幾十差不多100元的收入,問題是,我回到家後,誰給我這份收入,誰給我錢?A同學,你能給我嗎?
A一時間也沒回復。
中年職場人成本的計算方法。
這裡,我無意,也不需要說B的情商問題。一來,因為B的性格我們都特別熟悉(一位性情中人,除了有時潑冷水的話語外,其他方面很好,熱心助人,大家都挺喜歡他),他這純粹是實話實話;二來,我們這個小群內,也不存在情商之說,相互之間也不需要講究什麼情商。
我這裡想說的是,對於職場的我們來說,我們需要這麼算帳嗎?或者說,職場人,尤其是我們中年的職場人,我們的收益,我們的成本到底該怎麼去算?
事實上,我當時想回復A的是,成本最合理的計算方法是,你做了這件事,損失了什麼,這損失的東西,就是成本。如果沒有損失,那麼,你做這件事就沒有成本,你所獲得的,就是你的淨收入。
但我最終沒有回覆,因為,我不清楚這句話對不對,我沒有底氣。
不過,不管對不對,我特別相信一個觀點,我們做某件事,在我們可以得到收益情況下,如果沒有損失或者損失小於收益的話,那麼,我們可以去做。而對於我們中年的職場來說,不僅僅是可以做,而且是,應該去做。一來,因為,留給我們的機會不多了;二來,因為如下兩點原因。
1、中年人的職場,一小時多少錢請按不要按8小時計算。
B夥伴給A算出他工資每小時多少錢,他計算依據的,A一個月多少錢,然後一個月22天每天多少錢,一天8小時,每小時多少錢。
顯然,他忽略了一個問題,我們中年的職場人,是無法按8小時來平均收入的。我們一天24小時就只得這麼多錢,我們沒有其他收入。閒著,也就是閒著,也只能閒著。如果真要按小時收入的話,也可以,但是,請除去8小時眠時間,每天需要按16小時平均計算。
當然,如果有人覺得我休息下來,很放鬆,很愜意,而放鬆與愜意無價,那麼,只當我上月的那些話沒話。
因為,至少,對於我來說,對於我這樣一個標準的中年職場人來說,當我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當我數著手中的錢過日子時,我無法放鬆,更無法愜意。
所以,我後來還是告訴了A,請至少按16小時計算我們中年職場人的平均收入。
可能,或許事實上,不是16小時,我們更應該按24小時來平均。
2、機會成本不適合我們中年人的職場。
想來,B同學為A計算小時收益的時候,他無意間還考慮了機會成本。不過也一樣,機會成本同樣不適合我們中年人的職場,或者說,我們中年的職場上,談不上機會成本,沒有機會成本,因為,我們就只有這一份工資收入。
什麼是機會成本呢?機會成本,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應取得的收益。
對於A來說,如果他不接這份編輯的業務,他也沒事做,他停下來的時間沒有收入,也就是說,他沒有機會成本。
既然沒有機會成本,為什麼不去把握、不去做眼前能夠給我們帶來收益的工作呢?
再說,完成一項切實的工作,是一次切切實實的提升。因為,對於中年的我們來說,儘管我們非常希望學習,但如果沒有具體的場景,沒有具體的任務,我們很難去真正的學習。而像A的這樣能展示他長處工作,正是一個切切實實的學習機會,一個切切實實的提升機會。
一句話總結。
中年人的職場,請不要算帳。如果真要算帳,那麼,一小時多少錢請按不要按8小時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