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鞏固社區疫情防控經驗做法,常態化開展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活動,鄭州市「綠城小紅象」將靶向移至全市無主管、無物業的樓院,以「把組織建立起來、群眾組織起來、環境美麗起來、事務管理起來、服務開展起來」為目標,開展人文和居住環境大提升為主題的「綠城使者—小紅象·社區行」志願服務行動。
老舊社區環境治理,要有「繡花」功夫
「我來了,就是為了讓你不一樣。」家住鄭州市中原區的居民郝女士,是一名「綠城小紅象」志願者。自5月30日,「小紅象·社區行」志願服務行動開始以來,每次都報名參加活動。一個月來,她都自備一個小鏟子一個小灰鬥,把每一個樓院邊下水槽內的積灰和生活垃圾仔仔細細的清理出來。「一下雨,這灰塵最容易讓下水道堵塞。」當居民好奇詢問,她總是耐心的為他們講解。
黃先生是一名私企工人,同時也是「綠城小紅象」的一名志願者,在每周休息日奉獻自己的愛心。在位於管城區沙隆達社區活動時,他不經意的聽到過往老人說:「地下室已經有10年沒人進去過了,每天都從裡邊傳出來陣陣惡臭…」聽者有意,他馬上叫上周邊的幾個志願者,來到樓棟的地下室,裡邊漆黑一片並傳出的惡臭讓他想退縮。「既然來了,咱就上吧。」他招呼一下身邊志願者就往裡進,」一層口罩不行,就把擦汗的毛巾也圍上。」就這樣,幾個志願者口圍毛巾、打著手機光進入地下室。從大件垃圾的搬運到小塊建築垃圾的清理,終於讓他們發現了惡臭的「秘密」,原來是常年累月的「溼垃圾」潰爛後成發黴,成塊黏在了地面和牆上。地下室的高度只有不到一米,他們在這裡尚需彎著腰,鐵鍁等工具根本「舞」不開,也顧不得找合適的工具,用手或掰或抓,將「毒瘤」一點點的裝進塑膠袋清理出去。
有一份熱發一分光,「綠城小紅象」不論年齡
在《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頒布兩周年之際,「綠城小紅象」走進位於金水區的無主管樓院,這次「紅馬甲」們更添了新活力。
「你們家裡有人抽菸嗎?回去跟他們說說不要抽了!」在金水區明天花園社區轄區的無主管樓院,一群小號「紅馬甲」正在「聚會」。領頭的是一個12歲的小朋友,在為8個小一點的小朋友做活動前培訓,不多時,他們在大號「紅馬甲」的陪同下出發了!約麼一個多小時,小號「紅馬甲」一人手提一個裝滿菸頭塑膠袋回來了,「咱們趕快把這些垃圾倒到那邊叔叔的車上,那邊還有。」
「請給我三分鐘時間,我將為你開啟另外一種人生。」在小號「紅馬甲」們行動的同時,一名大號「紅馬甲」與快遞小哥發生了「爭執」。原來是熟讀了一個小時方才上崗的志願者,在為「超車」送快遞的小哥宣講《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講解完畢後,志願者送給快遞小哥一本《條例》,小哥敬禮以謝。
老當益壯,是「綠城小紅象」「銀髮」志願者的真實寫照。一個多月來,「社區行」志願服務活動不「乏」他們的身影。「年輕人能幹的,我們也能幹。」在位於二七區的西彩社區的無主管樓院裡,幾名白髮蒼蒼的「志願者」正揮舞著鐵鍁「鏘」著地上「結實」的垃圾。閒暇之餘,「銀髮」志願者拂著鬍子吟上幾句:「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老當有所為!」引起同行的「老夥伴」哈哈大笑。活動上午3個小時,下午3個小時,幾名老人的身影從小區門口移至西門。
樓院「頑疾」難處理,社區居民齊助力
「你們都來了,我們更得來呀。」在位於管城區無主管樓院多的平等街社區,當「小紅象」們擼起袖子埋頭苦幹的時候,多名轄區的居民和巡防隊員加入到活動中來。「你們三輪騎的不『溜』,讓我來!」居民替下「小紅象」上崗做志願者;「一二三,大家再加把勁兒。」巡防隊員與志願者一起將一件件大件垃圾清運出去。居民加入後,志願者們愈發的有勁兒,志願者越有勁兒,就有了更多的居民來「搭手」,現場一片「其樂融融」,好不熱鬧。
「辛苦了,快來喝點水。天太熱,來我家休息休息吧。」在位於二七區祥和社區活動時,居民為「小紅象」們送來了礦泉水,並邀請志願者到家中休息。得到來自群眾的肯定,「小紅象」們愈加奮力,自覺「加班」做志願,直到晚上7點多將最後一件垃圾裝上車,才心滿意足的離去。
「志願者們來了,把我們的家變的像花園一樣。我們總得做點事,心裡才踏實。」「小區每家都好,自家才會好。」平等街社區的居民謝瑞卿說。在她的鼓舞下,由社區牽頭成立了衛生清潔志願服務隊,參與的志願者也越來越多,基本實現了樓院自治。
自「綠城使者—小紅象·社區行」志願服務行動開展以來,「小紅象」們已經走進100餘個無主管樓院,惠及群眾8萬餘人。多個社區牽頭在無主管樓院成立了志願服務隊,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為宗旨,開展經常性的衛生清潔、文明行為引導等志願服務活動,極大提升了居民群眾的文明素養。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河南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