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表示,日本首裡城火災為我國文物安全敲響了警鐘。圖片來源:新華社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封面新聞記者11月4日從國家文物局了解到,今年以來,國家文物局和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提請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對全國33家存在重大火災隱患的文物、博物館單位進行掛牌督辦,目前已有21家基本完成整改。未來將建立完善文物安全制度標準體系,實施專項排查整治與日常檢查整改相結合,督促指導文物、博物館單位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制度化、常態化。
10月31日凌晨,日本衝繩縣那霸市世界文化遺產首裡城突發火災,損失慘重。國家文物局11月4日表示,日本首裡城火災為我國文物安全敲響了警鐘,反觀我國文物安全形勢與文物建築特點,認真汲取火災教訓,對加強和改進我國文物安全工作有著重要的啟示。
據了解,近十年來,國家文物局接報文物建築火災事故150餘起,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生火災事故49起。今年以來,四川雲巖寺、貴州東山古建築群、安徽黃田村古建築群、青海隆務寺等全國重點保護單位發生火災,教訓極為深刻。國家文物局透露,我國文物單位存在較為突出的火災隱患和問題主要包括電氣故障、生活用火、燃香燒紙、人為縱火、施工現場違規動火等火災隱患、誘因突出。目前電氣故障引發文物火災事故佔比近50%。
國家文物局表示,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記的近7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文物建築有40餘萬處;國務院核定公布的505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文物建築就有3100餘處,這些文物建築面臨的主要安全風險就是火災。
2018年9月到2019年2月,國家文物局會同應急管理部、文化和旅遊部,聯合在全國部署博物館和文物建築消防安全大檢查,通過兩輪督查和調研指導,全國共排查文物、博物館單位71389家,發現隱患問題101226處,整改火災隱患93168處,配置火災自動報警和滅火裝置17萬餘套、電氣火災監控裝置5300餘套,將2700餘家接入消防遠程監控系統,3911家建立了微型消防站,開展實地演練25000餘次。2018年度,中央財政投入專項經費13億元,安排文物安全防護工程659項,其中消防工程282項。
同時,國家文物局推進落實文物安全責任制,發揮全國文物安全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職能作用,已推動全國18個省份將文物安全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落實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示公告制度,試點開展文物安全網格化管理。
國家文物局表示,未來將充分發揮文物安全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實施文物安全聯合督察機制,建立完善文物安全制度標準體系,實施專項排查整治與日常檢查整改相結合,督促指導文物、博物館單位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制度化、常態化。提升文物消防安全裝備應用水平,推動文物建築火災預警與滅火等方面先進技術設備適用,深入推進文物平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