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三秋桂子
為了讓子女能夠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家長們也是拼得頭破血流,紛紛想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人和有了,地利就不那麼好實現了。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學區房大戰,如今網上關於天價學區房的新聞層出不窮,那麼住在學區房,孩子的學習水平就會提高嗎?
其實不盡然。
最近,有一位媽媽在網上分享了自己兒子寫不出作文崩潰大哭的視頻。原來語文老師留了一篇作文作業,要求學生們寫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風景,但是男孩絞盡腦汁也寫不出來。
視頻裡的媽媽語氣頗有些嚴厲,質問兒子:「上學路上咋不好寫了?」
兒子越想越委屈,最後哭著解釋:「學校離家太近了,沒有景物可以寫,感覺100米都不到。」
而網友對這件事的看法也是各有千秋,有的網友評論:「這是學區房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有的網友開始支招向孩子傳授寫作文的技巧:「孩子,別哭了,一米一米的寫,肯定行。」
有的網友按捺不住親自上陣:「題目『』百米上學路『』,一米一世界,米米不一樣。」
有的網友即興做起了打油詩:「一步兩步三四步,小花青草加樹木。五步六步七八步,高樓大廈小賣部。」
還有的網友則說:「身在福中不知福,學區房是那麼容易就能住的嗎?」
其中有一條評論吸引了小編的注意力:「他家房子應該挺貴的吧?」
真是一語道破天機啊。
提到學區房,大眾心裡就會浮現「貴」、「天價」、「買不起」這幾個字。貴是眾所周知,但是貴到什麼概念,可能很少有人清楚。
舉個例子,今年6月,位於北京西城區的銅井大院有一間6.7平米的平房成功拍賣,成交價250萬元,折合每平米37.3萬。
然而這還不是最貴的價格,2017年,同樣是在北京,緊鄰北京實驗二小的西城文昌胡同裡的一個小院子拍賣成交價530萬,院子裡只有一個11.4平米的屋子,折合每平米46萬。
這是什麼概念?這樣說吧,受疫情影響,今年9月份北京二手房價格略有下降,均價每平米5.7萬左右,而學區房的價格要高出3~9倍不止。
越來越多的父母寄希望於子女出人頭地,他們投入不計其數的財力物力,望子成龍成女成鳳。那麼耗盡家產搬進學區房,佔據了天時地利的學生們,真的就幸福嗎?
視頻裡寫不出作文被媽媽嚴厲訓斥到崩潰大哭的小男孩,或許已經給出了答案。
誠然學區房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比如毗鄰的學校師資雄厚,交通便利可以節省上下學時間。
但這背後隱藏的一個事實就是學區房價格居高不下,很多家庭的經濟條件不足以支撐讓孩子住進學區房,但儘管如此很多家長還是咬牙去購買超出家庭購買力的學區房。
這種傾家蕩產式付出施加給孩子的壓力成倍增加,他們背負著父母過於沉重的期望,娛樂和休息時間被壓榨,身心健康都不容樂觀。很多住進學區房的學生成績不升反降,更有甚者患上抑鬱症、跳樓自殺……
等到釀成大禍才幡然悔悟的家長們,有反思過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嗎?
希望天下的家長們都能明白這一點,比起通過住進學區房向孩子變相施加壓力,父母的教育方式才最重要。家長應該降低對孩子的期待值,讓他們自由快樂成長,學會引導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同時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就像一隻鳥,不要還沒等到他們學會展翅飛翔,就自作主張捆上了他們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