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終於結束了
想必大家都已經在家裡趟著水吃著西瓜等成績了
不過在這時候,我要問一個深奧的哲學問題
朋友,聽說過GPA嗎
很有趣,我有幾個朋友從來沒聽過這種東西
而我的同班同學們在考試周
晝夜不休地看書複習就是為了刷績點
不同學校、不同需求的大學生
對GPA的敏感度也是不同的
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吧
GPA全稱Grade Point Average
即平均成績點數——通稱績點
在國內,即使GPA的地位不比高考
但是在獎學金評選和保送生資格評選時
都會佔據重要的地位
最終GPA低於60%-50%
很可能會影響到順利畢業或取得學位
更重要的是,GPA在美國乃至歐洲澳洲
都是通行的評分標準
因此如果你有出國深造的打算
提升GPA刻不容緩
GPA的算法相當複雜
且國內各個大學之間評分標準不同
先看一下國外主要流行的四分算法
4.3分算法
註:還有很多學校是5分算法,具體算法建議到學校教務網上查詢
一般期末考試結束後,學校會幫你把GPA算好
但由於標準不一,換算之前也不太好比
TIP:在入學手冊上一般都會有本校算法
不過加權算起來也挺麻煩的——鐺鐺鐺,福利來啦
可以向後臺發送關鍵詞:GPA獲得算法計算器哦
GPA的基本用途有以下三點
1.申請國外研究生與PHD
2.校內保研
3.求職印象分
以美國為例
在美國,3.0是絕大多數Graduate School的及格線,低於3.0就基本不用考慮了。top20:基本3.6/4.0是過線成績,offer成功基準基本在它以上。3.8,4.0這種會有一定加分。Top50:基本3.3是個及格線,3.5以上會有加分。像生化、理工這一類學霸很多的學科,申PhD的情況較多(PhD絕大多數學校的要求都是3.5,也就是合格線),但由於競爭對手實力太強,3.8才是實際意義上的及格線。
2015年美國TOP20的GPA錄取準線(四分制)
再來一張可怕一點的
在保研和申請工作這一塊,GPA不是硬性指標
但也有很大作用
在國內,考試與作業評分標準都相對苛刻
也沒有協商的餘地
想要刷分的同學,在努力學習的同時
一定要和教授搞好關係
在準備申請書時,也要標註自己的學校排名
避免國內外GPA水平誤差造成麻煩
不要慌孩子們!
首先你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沒有出國或保研的打算
盲目刷分必然是浪費時間且痛苦的
在你進入社會前最後一個四年
能力,經驗,鍛鍊都是很重要的東西
GPA給你帶來的,只是一張通行證
之後的路要怎麼走,還是要靠自己
事實上,大部分學校也不完全以GPA做定奪
連MIT的招生簡章裡都有這樣一句
While high academic achievement does not guarantee admission, MIT expects suchachievement or other persuasive evidence of professional promise.因此,無論你選擇在圖書館住四年刷GPA
還是從大一就開始跟project到社會上玩天玩地
都是努力且為自己負責的表現
成績,無論何時都不僅僅是一張紙,幾個數字
最可怕的是,從大一開始渾渾噩噩好幾年
最終拿出來一張白紙
莎士比亞如是說——
祝好運
向公眾號發送關鍵詞:GPA
即可計算GPA成績
想閱讀更多原創文章嗎
想看更多原創美圖嗎
專為江蘇大學生提供實用資訊
為你的青春保駕護航
原創,是我們的唯一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