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過年走親戚,4句客套話別當真,免得鬧笑話,還讓主人很難堪

2020-12-23 悅來悅動聽

越臨近過年,年味也就越來越重。在城市中,人們普遍會將年夜飯訂在酒店,邀請自己的親朋好友,一同團聚,在餐桌上訴說著這一年的事情。除夕夜過了以後,由於城市中人們的生活習慣不同,禁止燃放煙花炮竹等等一些傳統習俗的監控,導致城市在除夕夜後年味開始減弱。但是在農村,農民更喜歡自己親手下廚為家人準備年夜飯,除夕夜過後,人們開始家家戶戶走親戚,年味越來越濃。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客套是必不可少的,不論是跟對方套近乎還是出於真實的想法也好,人們都不難聽到一些客套話。過年的時候也是如此。雖然農村家庭中很多農民都是外出打工,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家,可是見到了許久沒有見到的人,還是要打聲招呼,客套幾句。在農村,有這麼四句話很是常見,各位農民不要當真,難免鬧出笑話讓自己難受也讓主人難堪。

一、人來了就行了,還帶什麼東西

在我國,我們講究的事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有很多傳統的禮節通過一代一代的流傳,延續到了現代。古時人們很講究禮尚往來,現在也亦是如此。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人們去拜年走親戚的時候,都會帶上自己買的禮物送給對方。而收禮物的人就會先客套幾句話:人來了就行了,還帶什麼東西嘛,又讓你破費了,真不好意思。人家這麼說,可是你千萬不要當真。如果你真的什麼都不帶去親戚家拜年,可是要被人家說閒話的。

二、再坐一會吧

過年的時候,農民不僅僅會去自己的親戚家拜年,有時路上撞見的人家也會進去拜年,畢竟農村講究的事熱鬧,農民也很好相處。當你去到一家不怎麼熟悉的農民家裡拜年,準備走時,主人往往會說上這麼一句話:再坐一會吧,好不容易來一次。這樣的話農民也不要當真,因為人家已經準備好了送客,你又坐下的話,就會很尷尬。因此,農民聽到了這樣的話只要大方拒絕就好了。

三、使不得使不得

過年的時候,不僅僅是拜年,對於小孩子們來說,更重要的是拜年可以拿到紅包。畢竟是做長輩的,看到比自己輩分小的小孩來家裡拜年,自然也是需要準備紅包的。一般來說,小孩子都會說:阿姨使不得,我不能接。小孩子這麼說也是大人教的,如果真的不給了,那年也不好過了。

四、以後有這方面的事交給我就行了

在親戚中,難免會有一些權力、地位高的人,過年的時候也會去這些人家裡拜年。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以後有事告訴我,我來解決就行。但是事實上,人家並不是很願意處理這些事情,這也是對方的客套話。

以上四句話,在農村拜年的時候很常見,對方這麼說,到底是什麼意思相信各位農民自己心裡也明白。所以大家千萬不要當真,不然的話肯定會鬧笑話。

相關焦點

  • 農村過年走親戚,主人說的這五句客套話不要當真,否則會尷尬
    農村過年走親戚,主人說的這五句客套話不要當真,否則會尷尬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所以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上,是很注重禮貌的。春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而且在春節期間還需要走親訪友,平常不怎麼見到的親戚在這個期間都要見到了,所以這個時候你就會聽到很多比較客套的話了,但是有幾句話客套話千萬別當真,要不然就尷尬了。
  • 過年走親戚,主人說的5句客套話,如果你當真了,會被說成缺心眼
    拜年的時候總歸是要走親戚的,在走親戚的時候主人說的這五句客套話可千萬不要當真。如果你當真了,那也就免不了被人家說閒話了。一、人來了就行過年的時候,免不了走街串巷的走親戚。可是拜年的時候總不能兩手空空的去別人家裡吧,儘管主人可能會說:人來了就行,別買東西了,不要破費了。雖然人家話是這麼一說,但是如果你就真的不買東西了,那也會不好意思。自己的顏面保不住,還會被人家說閒話。
  • 在農村,農民經常說這五句客套話,誰要當真,那就下不來臺了
    文/濤聲依舊 在農村,農民經常說這五句客套話,誰要當真,那就下不來臺了! 我們都知道客套話是中國人傳統交際當中的一種語言形式,人們在談生意或者和人來往的時候,經常會說客套話,但是科的話說不好,就容易變成大話,如果別人當真了,那麼處境就會變得十分的尷尬,就不好收場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農村人經常說的五句客套話。
  • 過年在農村走親戚,人家常說的這三句客套話,你可千萬別當真了
    過年除了吃餃子、貼春聯以及與之家人團聚外,最常見的事情就是走親戚,這也是我國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習俗,全國各地都是如此。一般來說在農村從大年初二開始就要走親戚了,一直到初五才能結束。在短短的幾天內要走遍所有的親戚,時間還是非常緊張的。不過有的地方會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 走親戚時,愛說的3句客套話,你當真的話,可就出「鬧笑話」了
    春節的到來也給每個人帶來了喜悅的心情,每到這個時刻,在外忙碌的遊子,田地裡幹活的農民,都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回到農村老家和親戚朋友們團聚。而回到農村老家除了和家人團聚,貼春聯,吃餃子外,過春節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走親戚了,走親戚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習俗,這種習俗從正月初二開始,一般情況下截止到初五就會走完所有的親戚,當然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延續一些傳統的風俗,有的地方一直能持續到正月十五,(當然現在都圖個省事,很少地區有)。
  • 農村過年走親戚的時候,遇到這些「客套話」不能當真,只能聽聽
    年復一年的祝福話語之外,還有很多的客套話,有的客套話是一聽就能夠聽出來,對於這些客套話,我們也是只能聽聽,千萬可不要當真,要是當真了的話,還真的會鬧出笑話,或者被別人說自己不懂事,都有哪些常見的客套話我們不能當真呢?來了就好,帶什麼東西呢?
  • 過年走親戚,聽到這3句「客套話」,聽聽就好了,別較真!
    生活在農村,到了臘月裡,返鄉過年成了大家一致的選擇,過年除了陪伴父母,置辦年貨外,最為重要的還是走親戚了。農村是人情的社會,這些年,大家都很忙,也忽略了太多東西,比如說親情。親戚之間,太久沒有溝通,而過年走親戚則成了大家感情維繫的重要一環,因此,很多人會在臘月裡,抽出時間,專門去看看。當然,在走親戚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 「客套話」,這多半是出於禮節性的,因此,提醒咱大家,別較真,聽聽就好了!一、來逛逛就行,千萬別拿東西了!
  • 在農村,走親戚常聽到客套話,聽著是「留客」,其實是「趕客」!
    對於大部分外出打工的農民來說,一出去就是一整年,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回老家。在外打拼的這一年裡,家中父母身體是否安康?親戚朋友過得如何?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這年味一年比一年淡。儘管如此,親戚間走動的習俗還要堅持下去。不過現在串門走親戚,幾乎都是禮物一放就走,都不坐下來喝杯水。如果你在串門走親戚時,聽到這三句「客套話」,勸你學會察言觀色,不要信以為真,否則很容易惹人嫌。
  • 農民朋友常說的三句客套話,句句真心實意,當真了也不會尷尬!
    在農村,農民朋友講禮貌,鄰居朋友之間相處非常融洽,農民朋友經常說的這三局客套話,不管你當不當真,都是出自他們的真心!第一句:就到我家吃飯吧,馬上就做好了很多人都說農村人完全是說的客套話,如果你真的到人家家裡吃飯就是不禮貌的行為。在這裡,小編為咱農民朋友說句公道話,「到我家吃飯吧」雖然是句客套話,但是如果你真的決定來吃飯,農民朋友絕對是非常歡迎的!第二句:沒有零錢就算了,不用給了
  • 農民4句「客套話」,聽聽就好別當真,當真讓人笑話
    在處關係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客套話,但是提醒不知道的農民朋友注意一下,下面這4句話多數時候都是真的客套話,聽聽就好別當真,要是當真了讓人笑話。想一下人家買的就是要用的,自己沒用被你借走了,能不急著用嗎,要是有的農民真的沒還,那可能下次再去借的時候鄰居就要考慮一下了。三、謝謝哈,改天請你吃飯在農村誰家都有點急事,鄰裡之間也都會互相幫忙,幫完忙之後鄰居一般都會跟上一句「謝謝哈,改天請你吃飯」。這也不能當真,也是一句客套話,要是當真認為鄰居欠你一頓飯那你可就錯了。
  • 過年走親訪友,這四句客套話你們聽過嗎?千萬別放在心上
    過年走親訪友,這四句客套話你們聽過嗎?千萬別放在心上春節,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每當到了這個節日的時候,不管是在外面打工的人,還是在外求學的學生,都想要回家過年。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注意一些事情,走訪親朋好友可不僅僅是要拿著禮物,也不是看到親朋好友的時候說一句「過年好」那麼簡單,總是要講幾句客套話的。所以,今天要跟大家聊到的,便是放假回家走親訪友時所說的四句客套話,這幾句客套話,我們可以說是已經聽爛了的。但不管是在哪個地方聽到,都只要聽聽就好,可千萬別當真。
  • 在農村,這四句「假話」農民常說,大家可別當真了,免得鬧笑話
    但是關係好是一方面,這關係再怎麼不說也終歸不是一家人,自然不會像一家人一樣那麼親近無話不談,所以平日裡也會說一些面子上的客套話,因為這樣可以增進感情不會失了禮數,讓大家面子上都好過。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也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但是大家對於這些客套話一定要懂得分辨,到底是說客套話呢還是真的在表達什麼意思,千萬不能理解錯,否則鬧出笑話事小,萬一因為這個導致大家關係變壞那就不好了。
  • 為人處世,這五句客套話要注意,只聽表面早晚要吃虧,很現實
    為人處世,這五句客套話要注意,只聽表面,早晚要吃虧,很現實中國是禮儀之邦,為人處世有很多大家約定俗成的禮儀,也有很多不明說的暗語。生活中常見的客套話,也算是一種暗語,你要是當真了,容易搞得雙方都很難堪,這五句客套話,誰當真誰尷尬,所謂客套都是套路。第一句:一定要來我家吃飯哦。
  • 農村走親戚時,你聽過這幾句客套話嗎?其中的含義十人九不知啊!
    農村走親戚時,你聽過這幾句客套話嗎?其中的含義十人九不知啊!「是火就熱炕,是親三分向」,這是一句農村家喻戶曉的老話,由此可見農民把親戚關係看得非常重要。所以逢年過節,或者農閒時期都要走一走親戚,免得時間久了不走動,就會顯得親情生疏了。
  • 過年的走親串門的禮數,「客套話」一定要分清,否則就要鬧笑話
    這時候都會問一句,「在這吃點吧」,或者「吃了再走吧」。這也屬於「客套話」,其實是為了提醒你,是不是該回家吃飯了。這時候就考驗「眼力」了,有「眼力」的,客套下就回家了,如果沒有「眼力」的真的留下來吃飯,反而尷尬。當然,如果關係好,就算吃了飯再走也是沒事的。不過大家很少會麻煩別人,自然不會真的留下來吃飯,自家也做飯了,回家吃飯後再聚也是沒事的。
  • 職場堅決不能當真的3句客套話
    中國人太會說客套話了,「您吃了嗎,沒吃去我家吃吧」;「來了就行,還帶什麼禮物」;「有空常聯繫」。這些話是不是太熟悉了?生活在禮儀之邦的我們,說話含蓄,又有禮貌。但有時謙虛、客套的背後,往往有著更深的含義。如果我們不理解,把客套話當真了,反而很尷尬,尤其是初入職場的小白。
  • 與人交往時,別人說的這幾句客套話,聽聽就好,當真你就傻了
    客套話在我們生活交際中從來就不缺少市場,我們在與人交往時,會發現有些人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充滿了套路,如果你是個比較實在的人,聽不懂其中的弦外之音,那一定會弄得雙方都很尷尬。與人交往時,別人說的這幾句客套話聽聽就好,當真你就傻了。
  • 3句不留人的客套話,表面是讓你留下,其實是趕你走
    比如下面這三句話,表面上是在挽留你,其實是想讓你趕緊走,人家還有事要處理,千萬別不知道。3句不留人的客套話第一句,快到飯點了,吃完飯再走吧看似熱情挽留的一句話,想讓你留下來吃飯3句不留人的客套話第二句,時間還早呢,再待會吧這句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太常見了
  • 走親戚為何都喜歡聽客套話?但是這3句一聽就想走人
    大家都知道,小時候在農村都喜歡成群結隊的在村口一起玩,等到天黑了喊回家才會想到回家吃飯,那時候的人情味是非常足,而且親戚鄰裡之間的關係非常好,在沒有農事的時候就喜歡聚在一起瞎扯。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手機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不管幹什麼做什麼就是手機不離手,走親戚都變得生分了,而且在以前即使是客套話大家也很愛聽,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聽到這3句話,是個聰明人都知道,立馬就想走人了。
  • 過年走親戚,在酒桌上記住「4句話」,免得讓自己丟了面子又尷尬
    每年到了過年的時候,就難免會遭遇到「走親戚」這件事,畢竟親戚之間平常聯繫得比較少,還是要過年多走動走動的。而且在走親戚時,基本都會留下來吃飯,有時候甚至是一起喝點小酒。喝酒的時候難免會交談起平常的狀態,但有些人一喝多就變得口無遮然,讓整個局面變得有點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