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清收集的與國安有關的歷史資料。房亮翻拍
李水清收集的與國安有關的歷史資料。房亮翻拍
李水清收集的與國安有關的歷史資料。房亮翻拍
生於1943年的李水清,不僅對國安的隊史了如指掌,他收藏的有關國安的物品足以支撐起一個展覽館。新京報記者 李冬 攝
新京報社編著的《北京國安20年》一書將於2013年1月初上市。
2011 李水清
【當年戰績】
中超聯賽亞軍
足協杯四強
2011年,廣州恆大掀起強勁的金元風暴,一時間整個中超為之矚目。和恆大相比,國安的投入和陣容遜色很多,但是賽季結束後,他們卻是恆大一隊之下,其他隊之上。足協杯賽場,國安也進入到了半決賽。永遠爭第一的國安精神,激勵著無數的國安球迷。生於1943年的李水清,就是眾多國安球迷裡的一個。
李水清,1943年生人,新中國第一屆全運會之後開始關注足球,逐漸迷戀、直至痴狂。一晃,幾十年了。在李水清關於北京足球的記憶中,國安佔的分量最重。在國安俱樂部成立20周年之際,他寫信給北京電視臺,呼籲建立展覽室,讓球迷免費參觀,了解國安這20年的風雨歷程。
伴隨國安20年,大多數鐵桿球迷的瘋狂舉動,他都有過。不過,李水清更為與眾不同的是,收集了大量的相關物件和珍貴史料。他,就是一座國安史料館。
籤名
16年來,李水清每次看國安訓練、比賽都要帶上一本書,那本書上已經收集了200個國安球員、教練及工作人員的籤名
在李水清的球迷生涯中,求籤名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1997年上半年,李水清在沙灘大街的五四書店排隊買了一本《綠茵場邊的眼睛——我的國安足球報導》。書的作者是當時的國安跟隊記者董路,他完整地報導了1996年的甲A聯賽,之後於1997年出版了這本書,記錄了國安上個賽季聯賽及足協杯奪冠時的點點滴滴。
從那之後,每逢國安訓練或比賽,李水清都會拎著一個布袋子去現場,袋子裡裝的就是那本《綠茵場邊的眼睛》。這一帶,就是16年。如今,那本書上滿是國安教練、隊員以及俱樂部工作人員的籤名。
李水清做了統計,全書約有200個籤名。每一個跟國安俱樂部有關的球員、教練、領隊、俱樂部管理層、工體工作人員、打不上比賽的年輕隊員,甚至那些在國安待過很短時間就離開的球員,都在這本書上留下了自己的「墨寶」。
「這本書基本可以概括我所有的故事。」李水清說每一個籤名都是一個故事。他還專門做了一個目錄表,清晰地記下每個籤名的具體頁碼,以便隨時查找。「從1997年帶到2012年,書裡的每一次籤名都記錄著我對國安的熱愛和美好回憶,這份感情還會繼續下去。」李水清說。
在李水清的「籤名簿」中,另一本書的分量也不輕。
1999年甲A聯賽開賽前,李水清在西單圖書大廈買了一本謝奕寫的《中國足球調查》。他認真地看了每一頁,對其中的甲A聯賽章程、全國足球比賽紀律規定等文件熟讀於心。
之後,李水清萌生了一個念頭——找當年參加甲A的14支球隊及甲B12支球隊的球員在這本書上簽名。「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實施這項龐大的「工程」,首先要了解各隊教練和隊員的情況,還要知道各隊來京比賽的時間及所住酒店,更要詳細了解各隊適應場地的具體時間。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水清結識了國安隊接送隊員的司機張慶華及北京寬利隊負責接送客隊的司機肖峰,他很快與這兩位成為好友。有了「情報員」,他的籤名工作順利了不少。
1999年,共有188名教練和球員在李水清的那本書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其中甲A65人,甲B123人。當然,籤名最多的就是北京的兩支球隊,國安有15人,寬利則有27人。最少的是當時的遼寧隊,他只求得了李金羽一個人的籤名。
看球
李水清撒謊說晚上陪協作單位的人吃飯,他在路邊小店隨便扒拉碗麵條後就去球場看球了,這個謊瞞了老伴十幾年
為足球瘋狂並不容易,李水清很多時候都不是「自由人」,上班有領導約束,下班有老婆領導。但「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辦法總比問題多,在那些追星的歲月裡,李水清積攢了豐富的「鬥爭經驗」。
1999年左右,李水清還沒有退休,但他為了收集當年參加甲A和甲B的球員及教練籤名,他想盡了一切辦法。「為了不想讓單位領導和老婆知道這些事,我只能抓緊時間工作,然後尋找各種藉口。」他說。
應對領導的辦法,通常是花一上午時間做完手頭工作,下午便外出為單位辦事。當然,外出的地點都是經過精心計劃的,因為他要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公私兩便」。「如果工體(甲A賽場)有比賽,我就去東直門、朝陽門附近辦事;如果先農壇(甲B賽場)有比賽,我就去菜市口、永定門附近辦事。」
時間一長,領導也曾懷疑過,但李永清那時沒有手機和呼機,很難聯繫得上。「那會兒領導也有點意見,說這小子忙什麼去了,整天在外面跑。不過,一看咱工作完成得還不錯,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李水清說,那時他經常一人幹幾個崗位的活兒,啥都沒丟下。
雖然常常溜號,但李水清說他對領導和本職工作問心無愧。不過,對相濡以沫的老婆,他則充滿了愧疚。
那些年,各隊比賽、適應場地大都是在下午或晚上進行。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李水清時常向老伴請假,理由往往是晚上要跟協作單位的人一起吃飯,回家晚一些。實際上,他只是在路邊隨便扒拉一碗麵,填飽肚子後便泡在球場裡,看訓練,看比賽,找球員和教練要籤名。「這個謊言過去十多年了,也該揭穿了。我要在這裡跟我老伴說聲『對不起』。」李水清說。
年輕時,李水清讓老婆受過委屈。他那時喜歡踢野球,時常在東單、西單、天壇、工體外場踢。「記得有一次在東單踢球,我老婆有事找不到我,抱著孩子在場外大喊我的名字……那天風沙很大,我永遠會記著。」時間一長,老伴也知道了他的秉性和愛好,現在也不公開反對了,「我也自覺了很多。」
搬家
只要有北京隊的球賽,李水清必然到場,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了,為了方便看球,他還不惜兩次搬家
李水清對足球、對國安的執著到了痴迷的程度。為了看球方便,他甚至不惜搬家,好在,家人並未成為他看球路上的「絆腳石」。在偌大的北京城折騰這麼些年,李水清的身體也格外地棒。
與很多老北京人一樣,李水清的足球記憶也是從先農壇開始的。
李水清起初住在鼓樓一帶,每年暑假都會去先農壇附近的舅舅家,舅舅總帶他們兄弟幾個去先農壇看球。他就是從那個時候喜歡上了足球。那時,從鼓樓到先農壇可以選擇兩種交通方式,一是騎自行車,二是坐臨時公交1路車,車票1毛錢。這兩種方式對李水清來說,都不是什麼障礙。
上個世紀80年代,李水清搬去了單位宿舍,離先農壇遠了一些,但每逢球賽他必然到場。這已經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了。
1996年,國安搬至工人體育場,不會開車的李水清就坐地鐵倒公交,幾經輾轉過去看球。北京奧運前,國安臨時搬到豐體,當時北京另一支球隊宏登升至中甲,主場設在石景山體育場。為方便看球,李水清搬到了位於魯谷附近的女兒家。
2007年,北理工進入中甲,北京史無前例地同時擁有3支球隊。3個主場來回跑,已經退休的李水清更忙了。
2009年,國安搬回工體,李水清不得不穿過多半個北京城去看球。當時他已經66歲了,身體禁不起這樣的折騰。考慮再三,女兒決定將魯谷的房子賣掉,在安定門外給李水清老兩口買了一套房子。這樣一來,他去工體就方便了許多。
多年來四處看球,李水清對北京的交通了如指掌。聯繫採訪時,他說家裡不太方便,就帶著自己收集的國安資料坐公交車趕到了幸福大街。那些資料,足足有十多斤重,他說拎得動,每天坐公交車溜達一下,也挺好。
「像我這樣的年紀,喜歡足球給我帶來的健康和快樂,到現在什麼病都沒有,每天還能爬樓十幾趟。」李水清臉色紅潤,有些花白的頭髮被他打理得「井然有序」。他舉著胸前的老年證說,「出門很方便,坐著公交就去體育場了。」
小時候因種種原因沒能踢上球,李水清一直耿耿於懷,「我家兄弟幾個都踢過球,能踢出來一個或許就不一樣了。」翻過2012年,李水清就70歲了,年輕時沒有機會學習英語,他很是懊惱,「這是我一直後悔的,另外就是年紀大了一些,否則,我真覺得可以去做一個成功的足球經紀人。」
收藏
從1993年起,李水清開始收集與國安有關的各種物件,紀念封、郵票、明信片、磁卡、球星卡、報刊等一應俱全
實際上,李水清不太喜歡別人喊他為老球迷,因為,他認為自己的身份已不是「球迷」二字所能完全涵蓋的了。
打小喜歡集郵的李水清將足球和收集結合在一起。他自1959年首屆全運會起,便開始收集北京足球的相關資料,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他說,他在傳承一種足球文化。
從1994年開始,李水清一直在現場看國安比賽。每場比賽,他都帶著小本子,記下國安的出場名單及換人調整。時間一長,李水清摸清了國安的技戰術打法,在他的筆記中,國安先後使用過442、433、532、4231等陣型。國安的每名隊員,李水清也知根知底,各種資料如數家珍。
國安俱樂部1993年成立,那時起,李水清便開始收集與國安有關的各種物件,紀念封、郵票、明信片、磁卡、球星卡、報刊等一應俱全,甚至每年的聯賽秩序冊他都保留著。「這不是普通球迷能擁有的。」李水清拿著一本1998年的聯賽秩序冊說。按慣例,秩序冊由中國足協印製,通常只發給俱樂部及媒體,但李水清總有辦法搞到這些內部資料。
李水清喜歡收集國安的球票,國安2012賽季21個主場門票,他全留齊了。他手裡還有一張國安2009年10月31日的球票,那場比賽之後,國安奪冠了。「這張票沒有多少人留下了。」李水清小心翼翼地拿出來,「球票本身就很珍貴,再看看這上面的3個名字,就更珍貴了。」那張嶄新的球票上,國安奪冠的三位功臣,悉數在列——正面是大馬丁的籤名,他在那場比賽獨中三元;背面是主帥洪元碩的籤名,一旁是周挺的,他打進了一粒點球。
李水清手中還有一本1980年6月出版的《足球世界》,這本32開的黑白雜誌是中國足球最早的官方刊物。雜誌刊登了一篇北京《三個小前鋒》的文章,主角是慶寶全、尹珂和曹限東,他們當時還在上小學。曹限東是大水車小學四年級學生,文中寫到他嗅覺靈敏,門前射門很輕巧,有一定的發展前途。
若干年後,曹限東成為國安「四大名捕」之一。2011年,李水清見到了曹限東。看到這本保存多年的雜誌後,曹限東驚訝了許久,他說自己都不記得這些事了。
十幾年前,李水清是國安俱樂部球迷會員,先後換過3本球迷證。現在,他不需要了,國安的工作人員說,他的身份不再需要球迷證來作證了,他可以隨時進出位於工體18號看臺的國安俱樂部。每次主場比賽,國安工作人員都會打電話,問李水清是否想看球。想看球的話,隨時來,國安的大門永遠向他敞開。
■ 球迷說
難忘雨夜球迷的守候,難忘聖楊智的神勇,難忘國安眾將士為小球童的遮風擋雨,難忘這二十載的不離不棄……國安永遠爭第一!
——騰訊微博網友@姜月
從九七年開始看國安,到現在算算已經十五年了,雖然沒有機會到現場為國安加油助威,但我都會守在電視機前看他們的比賽。最難忘的就是國安奪冠之夜,我哭了,開心地哭了。永遠支持國安。
——騰訊微博網友@朱向榮
十年前,狂熱地喜歡著國安的徐雲龍和邵佳一。現在,一蹶不振的中國足球已經讓我漠不關心了。只是依舊懷念海埂訓練基地冰涼的風,寒風凜冽的深冬依舊開放在紅塔大道上嬌豔的櫻花!
——騰訊微博網友@楊琴香
■ 回音壁
王曉龍的愛情
故事感動網友
作為北京國安前場攻擊線的關鍵人物,王曉龍雖然到隊沒有幾年,可球迷們還是非常喜歡他。
在網友「燕國慕容公子」看來,「王曉龍人球結合,球感,在國內算不錯的。」不過,他認為王曉龍的速度是劣勢,「國足對西班牙那場比賽,他替補上場後,和阿爾比奧爾拼速度,被硬吃了。阿爾比奧爾是一個(在實況裡)速度六十多的後衛……」
對於圖拔將王曉龍稱做「小馬拉度納」,網友「陳皇陳孔」留言稱:「馬拉度納之所以是馬拉度納,不僅是因為他有神奇的左腳,還因為他的領袖氣質和無與倫比的球場統治力,王曉龍要想與馬拉度納沾邊,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提到王曉龍的愛情,網友「工體守護者」是這樣說的,「看了王曉龍的北京愛情故事,很是感動。一個女人改變一個男人,那是她愛他。一個男人被一個女人改變,那是他很愛她。」
新京報記者 胡瑩
【必答題】
新京報:你幹過的最爺們的事?
李水清:2004年,國安隊剛從外地集訓回來,一些球迷都聚集在工體小白樓那邊。國安俱樂部的一個司機為了讓球員們更好地休息,上去趕球迷離開,雙方發生些不愉快。我當時剛好在場,上去制止了這件事,讓大家都冷靜下來。
新京報:除了你,國安隊中,誰最爺們?
李水清:徐雲龍。首先是這些年他領銜的後防線,失球最少;其次他從1999年進入一隊,先後踢過右後衛、中後衛,甚至前鋒等幾個位置,個人能力突出;第三,至2012年他在國安已經踢了330場比賽,這是個了不起的數字。
廿年廿人
●1993年
唐鵬舉
●1994年
高 峰
●1995年
金志揚
●1996年
謝 峰
●1997年
高洪波
●1998年
楊 晨
●1999年
胡建平
●2000年
徐 陽
●2001年
楊 璞
●2002年
徐雲龍
●2003年
雙 印
●2004年
南 方
●2005年
韓 旭
●2006年
沈祥福
●2007年
張曉林
●2008年
張 路
●2009年
洪元碩
●2010年
王曉龍
●2011年
李水清
●2012年
邵佳一
專題採寫/新京報記者 孫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