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鼓勵風險可控前提下適度提高定期壽險產品定價利率

2020-12-19 澎湃新聞

1月23日,銀保監會網站公布了由銀保監會、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衛生健康委、稅務總局、醫保局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要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提高相關領域風險保障水平,增加長期資金供給,重點做好以下5個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鼓勵保險機構適應消費者需求,提供綜合性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

力爭到2025年,商業健康保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

完善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運行及監管機制。加快發展商業長期護理保險。推動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融合發展。

二是強化商業養老保險保障功能。積極發展多樣化商業養老年金保險、個人帳戶式商業養老保險。在安全審慎的基礎上,拓寬商業養老保險資金運用範圍。

力爭到2025年,為參保人積累不低於6萬億元養老保險責任準備金。

發揮保障功能,提升60歲及以上老年人保障水平。優化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支持政策,完善公證賦予合同強制執行效力、公證機構擔任遺產管理人等制度。促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

三是大力發展教育、育幼、家政、文化、旅遊、體育等領域商業保險,積極開發專屬保險產品。鼓勵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更多運用保險機制加強和改進社會治理。

四是支持保險資金投資健康、養老等社會服務領域。發揮保險資金期限長、穩定性強等優勢,

為社會服務領域提供更多長期股本融資

,降低融資成本,更好服務創新創業及民營、中小微企業發展。

五是完善保險市場體系。

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適度提高定期壽險產品定價利率

。強化保險市場行為監管,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快推進保險市場對外開放,完善配套政策。

附:中國銀保監會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自然資源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商務部 衛生健康委 稅務總局 醫保局關於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

銀保監發〔2020〕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近年來,商業保險通過完善社會服務風險分擔機制、提供長期資金支持等,有力促進了社會服務領域消費發展,但同時也存在支撐作用不夠充分、保障功能和資金支持力度有待提升等問題。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在保障民生、促進消費和拉動內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經國務院同意,現就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擴大商業健康保險供給。堅持健康保險保障屬性,引導商業保險機構創新完善保障內容,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務能力。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適應消費者需求,提供包括醫療、疾病、康復、照護、生育等多領域的綜合性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用足用好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適時擴大相關保險產品範圍。逐步將醫療新技術、新藥品、新器械應用納入健康保險保障範圍,引導商業保險機構開發與癌症篩查、診斷和治療相關的產品,支持醫學創新,服務國家「癌症防治實施方案」。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建設,提供與醫療旅遊相銜接的健康保險服務。加快發展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研究開發疫苗接種不良反應補償保險。力爭到2025年,商業健康保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成為中國特色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提升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醫保服務質效。完善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運行及監管機制,提升服務水平,積極參與醫保控費,推動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鼓勵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基本醫保、醫療救助等,提供優質服務。探索將商業健康保險信息平臺與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按規定推進信息共享,強化醫療健康大數據運用,推動醫療支付方式改革,更好服務醫保政策制定和醫療費用管理。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國家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三、加快發展商業長期護理保險。順應護理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引導商業保險機構加快研究開發適合居家護理、社區護理及機構護理等多樣化護理需求的產品,探索將商業長期護理保險與護理服務相結合。研究建立壽險賠付責任與護理支付責任轉換機制,支持被保險人在失能時提前獲得保險金給付,用於護理費用支出。

四、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支持商業保險機構積極參與健康中國行動。提高健康管理費用在健康保險保費中的列支比例,創新完善健康促進、疾病預防、慢病管理、婦幼保健等健康類服務,推動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融合發展。支持保險資金依規投資健康服務產業,允許商業保險機構有序投資設立中西醫等醫療機構和康復、照護、醫養結合等健康服務機構。引導商業保險機構積極參與照護人員培養體系建設,推動擴大康復輔具應用,提升照護服務質量。

五、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強化商業養老保險保障功能。大力發展商業養老年金保險,推動商業保險機構加快開發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的個人帳戶式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鼓勵商業保險機構發展有助於實現養老金融產品年金化領取的保險產品,滿足消費者終身領取、長期領取需求。支持商業保險機構發展與養老服務相銜接的保險產品。充分發揮商業養老保險作用,支持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發展。積極探索運用多種激勵措施,鼓勵公眾參與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結合建立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制度,完善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政策。在安全審慎基礎上,拓寬商業養老保險資金投資範圍和運用方式,實現長期保值增值。力爭到2025年,商業保險為參保人積累不低於6萬億元養老保險責任準備金。

六、探索滿足60歲及以上老年人保險需求。引導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針對60歲及以上老年人風險保障需求,研發老年人疾病保險、醫療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專屬產品。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通過細分保障責任、科學釐定價格,為60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更多價格適當、責任靈活、服務高效的保險產品,提升保障水平。督促商業保險機構為60歲及以上老年人購買商業保險提供全流程服務。加快60歲及以上老年人專屬人身保險產品審批備案工作。

七、優化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支持政策。建立完善支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業務發展的合同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公證遺產管理人、房產差異化處置等制度,促進相關業務規範發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當事人,公證機構按規定減免公證費;不動產登記機構積極支持並做好相關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工作,簡化辦理流程和要求。

八、促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積極發展適應養老機構風險管理需求的責任保險,提升風險抵禦能力。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支持保險資金進一步加大養老產業投資力度。鼓勵保險資金與其他社會資本合作設立具備醫養結合服務功能的養老機構,規範開展康養小鎮等複合業態投資,增加多樣化養老服務供給。商業保險機構投資設立養老、護理等服務機構,按規定享受相關稅費優惠政策。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舉辦及內設的醫療機構,按規定納入醫保定點範圍,規範協議文本,加強績效考核,優化經辦服務。

九、釋放其他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消費潛力。引導商業保險機構大力發展教育、育幼、家政、文化、旅遊、體育等領域商業保險,包括面向旅遊、體育等特定場所和設施的公眾責任保險、財產損失保險,以及針對嬰幼兒託育、家政服務、體育運動等特定人群的責任保險、人身保險等,開發專屬保險產品,優化業務流程,改進保險服務,加大保障力度。學校舉辦者應按規定購買校方責任險,鼓勵嬰幼兒託育機構積極投保校方責任險。鼓勵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更多運用商業保險機制,提高公眾風險分散轉移能力,加強和改進社會治理。支持商業保險機構有序發展面向農村居民、城鎮低收入人群、殘疾人的普惠保險,創新開發符合初創企業、科創企業及相關新業態從業人員保障需求的保險產品和業務,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促進充分就業。

十、推動保險資金加大社會服務領域投資力度。明確保險資產管理機構不動產抵押登記權資質並出臺實施細則,進一步調動保險資金投資社會服務領域積極性。完善保險私募股權基金政策,優化產品註冊機制。發揮保險資金期限長、穩定性高等優勢,投資符合條件的創業投資基金,為社會服務領域提供更多長期股本融資,降低融資成本,更好服務創新創業及民營、中小微企業發展。

十一、完善保險市場體系。梳理完善保險監管政策,督促商業保險機構內部挖潛,規範產品開發。引導有條件的商業保險機構進一步降低社會服務領域保險產品費率,增強產品吸引力和保障能力。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適度提高定期壽險產品定價利率。深化意外傷害保險改革,夯實意外傷害發生率表編制和職業、風險、傷殘分類標準制定等基礎工作,健全產品定價機制。強化保險市場行為監管,著力規範保險營銷行為,持續改善理賠服務,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快推進保險市場對外開放,完善配套政策,優化市場格局,促進保險業公平競爭、健康發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銀保監會等13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經國務院同意,銀保監會、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衛生健康委、稅務總局、醫保局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
  • 26家壽險公司產品備案存4大問題 銀保監會:要符合精算原理
    三是回溯結果追蹤力度不夠,部分公司對回溯發現的實際賠付率持續大幅低於定價預期的情況未制定調整方案,對逆選擇嚴重或賠付率遠超定價預期的風險無解決方案,風險仍存在逐年擴大情形。如,三峽人壽、君康人壽、光大永明等公司報送的某終身壽險存在「長險短做」風險。 四是投資收益假設不合理。如,中融人壽某兩全保險利潤測試投資收益率假設高於公司過去5年平均投資收益率水平。
  • 缺乏定價基礎 銀保監會禁止保險公司開發專屬新冠肺炎保險產品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 2月15日,在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目前,某些保險公司推出了開發專屬新冠肺炎保險保障計劃,由於目前還缺乏定價數據的基礎,為了防止侵害消費者權益
  • 增額終身壽險熱炒背後:險企做大規模對衝風險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導在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保險成為過去式的背景下,另一類險種產品正在迅速成為人身險公司銷售的主力。一家人身險公司產品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中短期保險產品被監管限制,以及預定利率為4.025%的年金保險逐步淡出歷史舞臺背景下,市場對具有『保本理財』性質的保險產品需求依然很旺盛,急需替代品。而增額終身壽險恰好滿足短期返本,存取靈活市場需求,因此立刻能『上位』。而且保險公司為了保費規模,也樂於推出這類產品。」
  •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廣州召開「第二屆中國壽險業總精算師論壇」
    來源:金融界網站2020年11月19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廣州召開「第二屆中國壽險業總精算師論壇」,主題為「聚焦『十四五』助推高質量」。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邢煒、中國銀保監會人身險部賈飆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中央國債登記結算責任有限公司估值中心高級總監王超群和86家人身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的總精算師共100餘人參加會議。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商敬國主持會議。賈飆指出,目前人身保險業利差損風險整體可控。
  • 銀保監會通報 人身保險監管典型問題
    長險短做、續保約定不合理、產品費率釐定存在較大利率風險……近日,中國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就近期人身保險產品監管以及監管報告審核中發現的典型問題進行了通報。根據通報,人身保險產品核查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四大方面。一、產品設計問題。一是長險短做問題。
  • 銀保監會點名26家險企人身險產品 回溯和備案需注意七方面問題
    圖片來源:攝圖網5月23日晚間,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人身險部關於近期人身保險產品問題的通報》,通報2018年產品回溯情況和近期產品備案中發現的典型問題。,部分公司在回溯報告中只是簡單羅列結果或進行一般性文字描述,未對回溯發現的異常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三是回溯結果追蹤力度不夠,部分公司對回溯發現的實際賠付率持續大幅低於定價預期的情況未制定調整方案,對逆選擇嚴重或賠付率遠超定價預期的風險無解決方案,風險仍存在逐年擴大情形。
  • 銀保監會:允許適度有序推進村鎮銀行兼併重組
    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為支持村鎮銀行補充資本和深化改革,有效處置化解風險,1月5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推動村鎮銀行化解風險改革重組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提出適度有序推進村鎮銀行兼併重組,對於一些不具備救助意義的機構,屬地局可按照相關規定,要求主發起行牽頭實施重組、協助接管直至關閉。銀保監會表示,村鎮銀行是我國縣域地區重要的法人銀行機構。
  • 銀保監會通報26險企人身險產品問題 和諧健康萬能險披護理險外衣
    銀保監會指出,總體來看,各人身保險公司對產品回溯工作的重視程度比上年有所提升,均按照要求對本公司在售產品進行了回溯分析,及時上報產品回溯報告,但仍存在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回溯內容不全面,部分公司僅對定價假設進行回溯,未對利潤測試假設進行回溯。
  • 銀保監會:新冠肺炎保險,統統下架!
    在2月15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為防止侵害消費者權益,銀保監會禁止保險公司開發專屬新冠肺炎保險此類單一責任產品」。他指出了3個原因:   第一,這種產品缺乏歷史數據,精算依據不足,缺乏定價數據基礎,隨意定價可能會侵害消費者權益。
  • 銀保監會黃洪:將增加老年人口保險的產品...
    針對這些問題,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今天下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要在「一老一幼」方面,增加老年人口保險和幼兒保險的產品供給,制定相應的監管規制,用監管這個指揮棒來推動保險公司進一步重視發展老年保險市場和幼兒保險市場。
  •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銀保監會首次回應
    剛剛,銀保監會官網發布消息稱,相關部門負責人就近期媒體關注問題答記者問。近期,一些銀行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從網際網路平臺上紛紛下架,受到廣泛關注,相關負責人介紹,商業銀行推進存款服務線上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提高金融服務效率,但在實踐中也暴露出一些風險隱患,特別是商業銀行與非自營的第三方網絡平臺合作銷售存款過程中存在合規管理不到位、風險管理不審慎、消費者保護不充分等問題。
  • 銀保監會:現有銀行服務體系中銀行數量已基本不是主要問題
    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會同相關部門繼續督促指導政策性金融機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在堅持市場化原則,風險可控,財務可持續的前提下,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持續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力度,充分發揮現有體系作用,持續完善監管政策,加強監管引領,引導所監管的金融機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 銀保監會答覆:現有銀行服務體系中銀行數量已基本不是主要問題
    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會同相關部門繼續督促指導政策性金融機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在堅持市場化原則,風險可控,財務可持續的前提下,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持續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力度,充分發揮現有體系作用,持續完善監管政策,加強監管引領,引導所監管的金融機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 銀保監會:保險公司釐定保險費應當符合一般精算原理
    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印發普通型人身保險精算規定的通知為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體系,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推動人身保險市場高質量發展,銀保監會制定了《普通型人身保險精算規定》,現印發給你們,並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保險公司新開發的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應按照本通知要求執行。
  • 銀保監會信託部主任賴秀福:當前信託行業風險整體可控
    信託業如何回歸受託人定位的內在要求,防範風險,避免盲目擴張,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針對這些問題,《金融時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銀保監會信託部主任賴秀福,他同時也透露了下一步行業的監管方向。記者:請您談談2020年信託行業具體有哪些轉變?監管做了哪些工作?
  • 銀保監會通報近期人身保險產品問題
    見習記者 李美麗  日前,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針對近期人身保險產品監管以及監管報告審核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通報。  根據通報,人身保險產品存在長險短做和萬能險產品噱頭營銷,續保約定不合理、不完整及醫療處方審核約定不合理,較大利率風險及健康保險產品基於基因檢測結果進行區別定價等問題。部分保險公司還存在產品報送材料不規範、法律責任人任職資質不合規兩類問題。
  • 銀保監會開啟人身險產品組合銷售專項核查整頓!對即將打響的開門紅...
    財聯社(上海,記者 丁豔)訊,近日,財聯社記者從業內獲悉,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向各人身保險公司下發《關於組織開展人身保險產品組合銷售專項核查整頓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以規範人身險公司產品組合銷售行為,促進人身險行業健康發展。
  • 央行銀保監會密集發聲!明天集團整體風險從發散轉為收斂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強調,當前,中小銀行運行平穩,流動性較為充足,總體風險完全可控。從近期與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座談的情況看,他們一致表示,將繼續與中小銀行正常開展同業業務,共同維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該發言人還表示,為進一步優化保險資產配置結構,銀保監會正在研究提高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的監管比例事宜。
  • 銀保監會「三箭齊發」 進一步強化人身保險精算監管
    據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責任準備金覆蓋率主要衡量保險公司是否有足夠資產覆蓋法定責任準備金,既反映保險公司資產負債匹配水平,也體現保險公司應對未來保險責任給付的能力。法定責任準備金評估對人身保險公司未來負債給付、利差損風險防範等起著基礎性、決定性的作用,也間接影響著人身保險業的發展模式和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