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霍尼伯內
2017年1月,在挪威卑爾根附近的索特拉島上,一頭6米長的柯維氏鯨擱淺在這裡。它病得很重,在經過幾次讓它重返大海的失敗嘗試之後,獸醫們被迫對它進行安樂死。當他們屍檢時, 感到非常震驚。它的胃裡裝滿了大約 30 個大塑 料袋,還有一些更小的袋子,裡面有麵包、巧克力棒的包裝袋和其他人類垃圾。據科學家們說, 這種動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很痛苦,它的內臟被塑料和其他垃圾堵住了。它可能把袋子誤認為是它平時食用的魷魚。這是一個可怕的提醒 : 海洋和所有生活在裡面的生命正面臨著來自人類的新的威脅 :塑料垃圾。
受害者柯維氏鯨被安樂死了。
禍害海洋
塑料垃圾是現代社會的禍害。數百萬噸的垃圾最終流入海洋,在海洋的某些地方,比如在韓國海岸外,每平方千米海域有 100 億件垃圾。這對海洋生物造成 影響。
在線數據門戶網站 LITTERBASE 從 1960 年到 2017 年間的12267篇科學論文中提取了數據,發現共計1286 個海洋物種,尤其是海鳥、魚類、甲殼類和哺乳動物,與海洋中的垃圾有過交集。在受影響的生物中,約有 34% 的動物吃過垃圾,31% 生活在垃圾中,或者藏在垃圾下面,30% 被垃圾困住或纏住。海洋中近 70% 的垃圾都是塑料。
在一頭柯維氏鯨胃中發現的部分塑膠袋。
世界上所有的海洋都有塑料的蹤跡,洋流和海風將塑料帶到全球。密度較大的
碎片沉入海底,而下沉水流則將較低密度的碎片拉入深淵。漂浮的塑料集中在海洋環流中,或在封閉的海灣、開放的海灣和海洋中堆積。有些塑料被扔到海灘上,包括那些世界上最偏遠的地方。
一隻鳥曾咳出一個完整的燈泡
最偏遠的海灘要數無人居住的亨德森島,這是南太平洋的皮特凱恩群島的島嶼 之一。它距離最近的陸地有 5000 公裡,算是地球上少數幾個幾乎沒有人類影 響的地方之一。然而,塔斯馬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海邊湧上的垃圾中,有 98.9% 是塑料。在海灘表面,每平方米有高達672件塑料,深埋在沙子下面10釐米處的塑料高達每平方米4497 件。科學家們估計,有3770萬件、重約17.6噸的塑料被衝上了該島。這些塑料製品會被野生動物誤食,對它們造成巨大的傷害。塑膠袋和大塊的塑料堵塞了鯨魚、海龜和鳥類(如信天翁)的腸子,或殺死小鳥,因為小鳥的父母在給它們餵食塑料。露西·奎因一直在南喬治亞群島的一個偏遠島嶼——鳥島觀察信天翁雛鳥。
他們追蹤這些雛鳥,從它們剛開始作為鳥蛋被生下來時起,一直到它們長出羽毛,對於漂泊信天翁,這可能需要一年的時間。」自從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鳥島上的鳥類就被戴上腳環,所以可以跟隨一隻鳥的一生。
漂泊信天翁的一生中有大量時間是在海上翱翔,研究它們並不容易。然而,它 們餵養雛鳥的食物能夠表明它們在遠離鳥巢的時間裡發生了什麼。
信天翁有能力反芻它們消化不了的食物,可以藉此知道它們吃了什麼。健康的鳥兒的食物應該有魷魚等,我們可以在它們咳出來的東西中找到魷魚喙和魚骨頭,但從上個季節,鳥兒咳出瓶蓋、包裝、塑料手套,以及大塑料碎片,甚至一隻鳥曾咳出一個完整的燈泡!
它堵住了這些微生物的消化道
太陽的紫外線通常會分解塑料,波浪進一步將其變成更小的顆粒。在海洋中, 92%的塑料都小於一粒大米的尺寸,這是進入食物鏈的最低水平。在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科學家們已經拍到浮遊動物進食的並非它們平常吃的浮遊植物,而是微小的塑料碎片。
人們認為,這些微小的動物可以區分不同種類的藻類和不同的浮遊植物,但是,如果塑料微粒尺寸也在相似範圍,它們會誤以為是食物。在有些案例中, 塑料在幾個小時內被排出了 ;在其他案例中,塑料還在體內停留了幾天,它堵住了這些微生物的消化道,讓它們無法正常進食——就像發生在挪威鯨魚身上的那樣, 只不過是微觀版本。
另一種微型塑料,包括車輛行駛時輪胎上剝落的微粒、洗化纖衣物時衝掉的纖 維,大概有2%的塑料微粒來源於化妝品。總而言之,微型塑料佔據了每年排入大海的800萬噸塑料中的1/3。每年被衝上海岸的人造垃圾中,85%是微型塑料。
比如說,合成皮夾克上的微纖維會以每次洗滌減少 1.7克的速度流失,或者每
次洗滌每克衣物損失4500個纖維,舊夾克損失量是新夾克的兩倍。大約40% 的纖維會經過汙水處理廠,隨後被排往海洋,它們並不會像天然纖維那樣降解。
合成纖維的微小尺寸意味著它們能夠被海洋生物吃掉。而且,和很多汙染物 一樣,它們會在食物鏈中聚集。
中途島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漂泊信天翁身邊到處都是垃圾和其他被颱風吹上岸的廢棄物。
夏威夷某處海灘上發現的一塊「塑料聚合體」。
我們也和海豚在吃同一種魚類
已經發現食用微型纖維的動物食量在減少,而且, 隨著時間流逝,它們的成長會停滯。這些纖維還將毒害引入食物鏈,它們會與廢水中的有害化學汙染品混在一起,比如殺蟲劑和那些危險的多氯聯苯及阻燃劑,而且為了防水,纖維本身經常被塗上化學物質。
毒素隨後集中在動物組織中,食用被塑料微纖維汙染的海產品對人類來說是危險的,具體損害還不清楚,但我們無法擺脫它 :處於食物鏈頂端的我們捕捉魚類和貝類,它們吃浮遊動物,而浮遊動物食用這些纖維。
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印度尼西亞哈桑努丁蘇丹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發 起針對海鮮的研究發現 :在印尼,28% 的魚受到了塑料微粒而非塑料纖維的汙染 ;而在加州,25%的魚受到了塑料纖維的汙染。這種差異被認為是由於在印尼洗衣機不那麼普遍,而高性能的織物,比如羊毛織物,在那裡也不常見造成的。然而,《自 然》雜誌的報導者們強調的是,這是第一次在供人類食用的魚類中發現纖維,引發了人們對健康的擔憂。
一項關於薩拉索塔海岸寬吻海豚的研究告訴我們可能發生的故事。在這裡,初 生海豚的死亡率很高,據推測,它們母親的奶水遭到汙染,汙染來自塑料微粒和任 何附著在塑料上的有毒化學物質,如多氯聯苯。塑料微粒來自母海豚食用的魚,我們也吃同一種魚類。
最重要的是在夏威夷大島的卡米羅海灘上,地質學家發現了一種不同尋常的巖 石。它的組成有火山巖、海灘沙、貝殼、珊瑚的碎片和塑料。這塊石頭可能是在塑料被火熔化的時候形成的,比如說,海灘上的燒烤或火山熔巖中,塑料把所有其他的天然材料粘在一起,這被稱為「塑料聚合體」。
如果這樣的新巖石在一段時間之後仍完好無損,被埋在大海的底部,它將在地質紀錄中留下一個標記「人類在這裡」——第一個人類世的巖石,該名字的地質時代,涵蓋了人類在地球上留下的重大影響。
作者簡介:
詹姆斯霍尼伯內(James Honeyborne),《藍色海洋II》出品人,BBC自然紀錄片製片人和導演,曾任BBC裡程碑式作品《非洲》(Africa)的製片人,製作過數部水下影片,包括獲得英國電視學院獎的《深藍海洋》(Big Blue Live)。江蘇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藍色星球2》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