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C卷)及參考答案
材料一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十三五」時期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五年。五年來,我國鄉村振興開局良好、農村改革持續深化、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獲得感不斷增強,一個充滿生機的「活力鄉村」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金秋十月,L縣文德鄉達康產業園區黨建聯合體的菜農們異常繁忙,採摘下來的一車車優質新鮮的西紅柿源源不斷地運往北京、上海等地市場。「今年的西紅柿價格真好,一個大棚穩賺三四萬塊錢!」看著眼前的場景,鄉黨委趙書記臉上洋溢著喜悅,這一切源於L縣提出的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從2018年開始,L縣把文德鄉作為黨建引領產業一體化發展的「試驗田」,橫向聯合7個村,縱向聯合40個黨組織,規劃建設了總面積為2萬畝的文德鄉達康產業園。文德鄉西山村有水、幸福村有地,如何打破村與村之間的界限,將資源整合?產業園黨委牽頭召開聯席會,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起商議。最後決定,把西山村的水抽到山頂的蓄水池,園區共用;用幸福村的土地建園區蔬菜收購市場,各村共享。「現在7個村抱團取暖、聯建園區,成了一家人!」趙書記說,「我們的黨建聯合體給產業園注入了活力,使得產業園在整合資源上形成了合力,推動政策、項目、資金、服務下沉,走上了園區農業發展的快車道。」
材料二
2019年4月,Z大學叢教授帶著「藝術推動鄉村內生發展」課題來到T縣葛家村。8個月的時間裡,叢教授團隊和村民共同建設了40多個鄉村藝術共享空間,探索出一條藝術設計+鄉村旅遊的發展之路,當年就吸引3萬多名遊客。
2019年年底,積累了一身本領的葛家村村民登上大學講臺。搖身變成了「鄉建藝術家」,藝術激活鄉村,「鄉巴佬」成了藝術家,葛家村的成功給剛脫貧不久的定汪村帶來了很大啟發,經驗能否複製,道路能否延續?
抱著同一個夢想,定汪村與葛家村許下約定,用藝術改造定汪。老葛、小吳等5位村民從幾十名葛家村鄉建藝術家中脫穎而出,組成首批幫扶小組前往定汪村,出行前叢教授給這支隊伍取了個頗有氣勢的名字——「葛家軍」。定汪村,地處深山,村裡137戶人家,長期以來習慣了自給自足的生產生活,外界不了解定汪村,定汪村村民了解外界的願望也不怎麼強烈。雖然脫貧了,但返貧的危機依然存在,該從哪裡破局?老葛想到去年叢教授激活葛家村的一招妙棋——給村民上課,烈日當空,村口小賣部前,六七十名村民圍坐在一起。老葛第1個站起來:「我們是來幫你們的,但是你們必須和我們一起幹,你們才是村子的主人。」接下來每位成員挨個講話,同樣透著真誠和自信。
「我報名!」這時角落裡傳來一個青年的聲音,「我也報名!」另一人應和著,人群逐漸沸騰起來,越來越多的激情被點燃。
村裡的小羅是一名大三學生,家裡擁有全村唯一一臺電腦,還有書籍,有書看、有電腦用,村裡的孩子最愛到小羅家玩,「能不能改造小孩看書的閱覽室?我願意騰出我家的房間」,小羅拉著老葛說。老葛在村民的幫助下找到主戰場——廢棄的村活動中心,他盤算著要在這裡展示印染土布。小吳在走訪中發現村裡婦女擅長刺繡,建議在村裡開闢一個空間,村民項大嫂聽說後,立馬毛遂自薦建起了「織夢坊」,女兒在市裡讀技校,她利用自己的專長,主動為媽媽設計了許多時尚的刺繡花樣,不僅是可供欣賞的藝術品,而且是實用的生活品。最近小項正在為把織夢坊搬上網絡雲端做準備工作,這種與時俱進的生活繡理念為織夢坊開闢了一片嶄新天地。
(掃碼關注,獲取免費真題)
關注江蘇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中輸入文字「2021江蘇省考行測真題」即可獲取2021江蘇省考真題及答案解析下載連結。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