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上泛濫的愛情故事總結起來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男女主人公曆盡千辛萬苦終成眷屬;另一種就是好事難圓,因某些原因導致勞燕分飛,從而刺激觀眾熱淚盈眶。但無論喜劇還是悲劇,愛情電影的宗旨都是弘揚「愛」的美好。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愛」卻並非如此。即便是被看作永恆的熱情也終會有冷炙的那一天,離別是一件並不美好的事情。這一真理,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幸福》正是這樣一部詮釋「愛」的兩面性的電影。身患疾病的男女、痛徹心扉的離別……
——題記
韓國影片《幸福》
(續前)分手,這個詞恩熙在一開始就主動提到過,可一旦面對這現實的兩個字,她還是不能控制自己。她總是隱忍著,忍著越來越糟糕的狀況。她期盼著有好的結果,在永誅那次回首爾的時候,她為永誅母親準備了山貨,她在家裡亮著燈等待著,她去車站守侯過,她多希望永誅只是暫時的離開。可此時,聽到他說出分手,她的心就如漏水的龍頭,傷感與眼淚一發不可收拾,她甚至不知道離開永誅後該怎樣生活。她捶打著自己全身心愛著並拯救過的男人,她感覺無能為力。
他們認識在春天,相戀在夏天,一年後,在秋風蕭瑟,黃葉滿地的秋天,分手了。她一個人在荒涼的小路上奔跑著,仿佛要把自己身體的全部能量都耗盡用完,但又怎麼能挽回一個即將失去的心,離去的人呢?最後,恩熙只能無力地倒下。落葉吹起,生命猶如草芥,隨風飄散。
永誅離開了,拎著包,回了兩次頭,然後決然離去。那曾愛的小屋裡只有恩熙壓抑的哭泣。
又回到那個熟悉的地方。菸酒,女人,汽車,一切又回到生活裡。而那個曾用愛挽救他生命的女人又在哪裡?
事業遠沒有永誅想像的那麼順利,城市裡有太多誘惑也有太多無奈。在好朋友的幫助下,他並沒有東山再起,事業有成。沉醉在酒精和女人裡,他的生活一塌糊塗。只是擁抱著別人的女人時,他心裡是否還懷念那個單純平淡的女子?
韓國影片《幸福》劇照
他又生病了,身體又一次向他提出了抗議。在一個偶然的時間,他又碰到了療養院的院長。
最後一次,他醫院裡,他又看到了那個深愛他的女子恩熙。只是,在太平間。醫生用雪白的紗布包裹著恩熙的身體,那曾經的笑臉再也不在,窗外,大雪紛飛,冬天已來臨。
影片的結尾,永誅又一次來到了療養院——希望之家。只是那個深愛的他的那個女子已不再。來是春天,再來,已是寒冬。
這部由韓國導演許豪繼2007年的推出的電影《幸福》,是他繼《八月照相館》、《春逝》、《外出》後的又一情感力作。在韓國,導演許秦豪一直走的是唯美傷感愛情路線,賺足了觀眾的眼淚。比起《八月照相館》的愛情引而不發,《春逝》的愛情來去匆匆,《外出》的愛情不敵責任,《幸福》的愛情更刻骨銘心。
這幾年開始流行一個新名詞:幸福指數,用來衡量我們的幸福感。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上升,可是幸福指數逐年下降。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幸福與物質無關,窮人也可以很幸福,富人也可以很痛苦。人們對物質享受永不滿足,甚至毀掉了健康,卻忘記了生活的本質,就如電影裡的永誅。
韓國影片《幸福》劇照
銀幕中的愛情故事不外乎兩個版本。要麼一對情侶在克服種種困難後最終走到一起,要麼因為難言之隱不得不離別的情侶。無論是完美的結局還是悲情的結局,愛情總是珍貴的、美麗的,這就是愛情片的典型。但是現實生活中的愛情怎能僅用這兩種方式來詮釋,看似永遠的愛情有可能也只是一時的火熱,不要說什麼難言之隱,這些都是藉口,愛情最終會變質的,離別的過程並不美麗。愛情開始的時候會把我們變得非常幸福,但是愛情要說離別的時候會把我們變得傷痕累累。病重的男女,心痛的離別……這樣的劇情設定註定要讓觀眾流淚,所以說,影片《幸福》不是只講浪漫愛情的童話故事,它更是對現實與理想生活中的一種拷問。
韓國影片《幸福》劇照
片名定為《幸福》,我想在導演許秦豪的眼裡,幸福也不僅僅指愛情,也指生活方式。沉湎於物質享受的城市人失去了健康失去了靈魂,只剩下行屍走肉。簡單質樸的鄉村生活,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也許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幸福。只是,可惜,我們總是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故事結束了,可是生活的重複又開始了。從起點到終點,再由終點到起點。
片中演員林秀晶全心演繹的恩熙,讓人心酸憐惜。只是幸福是什麼呢?就如永誅的前女友問他,幸福嗎?他想了想,回答,幸福。既然幸福,為何要別離,既然幸福,為何要捨棄。而幸福,現實與理想究竟有多遠?
也許,我們在奮力追逐幸福的同時,只是,一不小心就丟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