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張從未公開的照片,一代中國人的集體童年相冊_鳳凰網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去年6月1日,攝影集《你好小朋友》復刻版正式出版。

1981年到1982年間,日本攝影家秋山亮二先後5次來到中國,在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成都、哈爾濱等12座城市,用8000多張照片記錄下了一代中國孩子的童年。

《你好小朋友》從海量照片中選擇了116張,復刻版出版後,無數中國讀者被這些溫柔、細膩的影像擊中,稱這本攝影集中記錄的,是「中國孩子最純真的樣子」。

一年後,2020年6月1日,《你好小朋友》的第二部——《光景宛如昨》將正式出版。拍攝於38年前的122張照片首次公開,更加詳實地記錄了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孩子如何笑,如何哭,如何玩樂,如何閱讀,如何生活,如何長大。

「光景宛如昨」取自李叔同作詞的童謠《憶兒時》,「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而這首歌的最後一句則是「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光景宛如昨》記錄了一個又一個滿載回憶、但又不可重來的舊時光——那不僅僅是中國孩子在80年代的迷人童年,更是那個時代本身的迷人姿態。這樣的記錄也印證了去年找到的一位「小朋友」所說的,「成長是一個很痛的詞。不一定會得到,但一定會失去。」

對比前作,《光景宛如昨》更像是「一代中國人的集體家庭相冊」。它細緻入微地記錄與剖解了那個充滿了生機的80年代,至今讀來,仍令人不禁感慨,「我們何其幸運,讓往日重現。」

文| 賴祐萱

編輯|金石

圖 | 青艸堂 Photos©️Ryoji Akiyama

表情

「Dear Old Days」,在為《你好小朋友》的第二部《光景宛如昨》選擇照片時,77歲的秋山亮二看著仿佛昨天還站在自己鏡頭前的中國孩子們,發出了如此的慨嘆。相比《你好小朋友》,《光景宛如昨》收錄了孩子們更複雜多樣的表情,他們在秋山的鏡頭前或笑或哭,每一個表情都展示著最真實的情緒。在秋山看來,這也是中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之前、中國孩子最值得記錄和收藏天真無邪之姿。

北京,一位拿著玩具槍的小男孩在天安門前留影。那個年代,幾乎每一個小男孩都夢想擁有一支這樣的玩具槍,小男孩的表情已經說明——拿著它,真的就像擁有了全世界。

呼和浩特,在紅磚牆下放聲大哭的小男孩。他戴著的這頂軍綠色的帽子,是那個時代最流行的配飾之一。

北京,百貨商店門口,正沉浸在冰棍兒美味中的小女孩。在那時的北京,一根冰棍兒的平均價格是3分錢。

呼和浩特,同樣戴著軍綠色帽子的小男孩看上去不太高興。他身後,有籃球架和蒙古包。

昆明,在大人的夾縫中悄悄嗑瓜子的小女孩。在那個物質尚不豐富的年代,零食是稀缺且珍貴的存在。

烏魯木齊,兩個戴著大蓋兒帽的小男孩。當警察或解放軍,在那時是幾乎所有小男孩的理想,在他們心中,這兩個職業都代表著勇敢。

求知

80年代也是人們求知若渴的年代。在不同的城市,秋山亮二都拍下了孩子們捧著書本的畫面。重看這些照片時,出版人夏楠不禁感慨,當年孩子們看書的姿態,和如今人們捧著手機的樣子,幾乎一模一樣。

成都,穿著碎花連衣裙的女孩正在裁縫鋪前讀書,裁縫鋪裡介紹服務項目的字跡,今天看來仍然十分雋秀。

北京,一位捧著小人書走在街上的女生,她身後的兩位年輕人正在研究街邊宣傳欄裡的照片。紅牆和石板路上,樹影斑駁。

桂林,一群正在集體閱讀的小朋友和年輕人,一個軍綠色的長褲、牛仔短褲、印著英文字母短袖和的確良喇叭褲同存的年代。

桂林,穿著開襠褲的雙胞胎背後,是在租售小人書的書攤前看書的年輕人們——80年代的「低頭族」們,因為收入有限,只能專注地用最快速度閱讀。

烏魯木齊,「中國民航」的宣傳畫布前,正在看書的小朋友。在軍綠色流行的年代,小男孩自如地翹著二郎腿,腳上的那雙帆布鞋在今天依舊沒有過時。

桂林,一群放學後一起寫作業的小朋友。鐵皮鉛筆盒裡印著乘法口訣,塑料鉛筆盒是當時正風靡的大熊貓圖案。掉落的書籍封皮《小公雞見聞記》是畫家邵夢龍的連環小人書,由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於1979年出版。講述了一隻小公雞歷險四方,遇到各種小動物們的故事。當時定價一角五分錢的連環畫,現在在二手舊書網上一本最高賣到260元。

遊戲

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孩子的快樂卻一點也不稀缺。秋山亮二的鏡頭中,記錄了那個年代孩子們遊戲的方式,那種簡單的、質樸的嬉戲與玩樂在當下或許早已消失,但它製造出來的快樂,在今天看來,依舊是飽滿、無邪且治癒的。

海口,一位正在爬竹竿的小男孩。在那個兒童樂園沒有那麼普遍的時代,處處都是樂園。

北京,帶著弟弟一起跳繩的女生。如今,他們或許已經為人父母,正在為孩子入學考試時的跳繩項目發愁。

哈爾濱,幼兒園的攀爬梯上爬滿了小朋友,每個人都穿著白色的圍兜,以防外套被弄髒。照片中,孩子們身後的天格外藍,而如今,已經很難有幼兒園敢讓孩子們嘗試如此「危險」的活動。

成都,一個班的小朋友們正在幼兒園中開汽車,天藍色的方向盤旁,還有用來掛擋的手柄,從乘客規模來看,這應該是一輛大客車。在那時,大客車也被稱為「大轎車」。

上海,周末時的兒童公園,媽媽們大多都是短髮,而爸爸們則大多戴著眼鏡。

成都,幾個正在戴著「大頭娃娃」跳舞的小女孩。這是那個年代最流行的課間遊戲,一年前,《你好小朋友》出版時,一位讀者在回憶這項遊戲時寫道,「老師不用死死盯著,我們也不怕摔倒。」

集體

一個響應集體主義的年代,也是個人自我意識逐漸甦醒的年代。38年前,秋山亮二捕捉很多關於「集體」的畫面,但在這些畫面中,我們看得到集體,也看得到生動的、鮮活的個體。

廣州,小朋友們與動物園裡的長頸鹿合影。女孩子頭頂的花是當時最時髦的兒童造型,但她們裙子已經展現出了屬於個人的不同的審美。

北京,小朋友們在樹蔭下列隊,每個人都站得很直,第七排小男生的背帶褲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成都,小學生們正在老師的帶領下做操。在軍綠、藏藍、純白流行的年代,大紅色和粉色正在「悄然興起」。

成都,小朋友們正在做一個叫指眼睛指鼻子指嘴巴的遊戲,有了指令,看誰指的速度快。但根據圖片信息,無法判斷老師當時發出的指令究竟是指哪裡。

廣州,正在操場原地踏步走的小朋友們。第一排的小男孩認真且專注,而在他的左後方,穿著紅色褲子的同學卻發現了鏡頭的存在,而在一眾的塑料涼鞋中,他的系帶小皮鞋和藏藍色棉襪,隱藏著父母特別的審美。

夥伴

1978年,計劃生育被正式寫入憲法,「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兩年後,獨生子女政策正式推行。一年後,秋山亮二來到中國,開始攝影集的拍攝。出現在他鏡頭中的中國小朋友,很多都是最後一代「非獨生子女」,比起後來獨自長大的孩子,他們大多結伴而行,而在他們與夥伴們一同出現的鏡頭中,同時被記錄的還有很多珍貴的中國城市記憶。

成都,三個在街頭吃冰棍兒的女孩。她們身後的紅磚,是城市即將大興土木的信號。

桂林,五個小夥伴擠在一張沙發上,分享一瓶汽水。根據當時的物價分析,這瓶汽水的價格應該在一毛五分錢左右。

海口,兩位結伴上下學的小女孩。雨過天未晴,她們身上淡綠色的雨衣在那個時代,算得上是「潮流單品」。

上海,幾位小學生正在用弄堂裡的自來水管喝水。那是一個沒有保溫水壺的年代,準備充分的,拿一個軍用水壺接水,而更豪邁的,則會用嘴直接對著自來水龍頭直飲——這是那個年代的小男孩最主要的飲水方式,或許沒有之一。

昆明,幾位一同放學回家的小學生。白牆上的路牌寫著「中和巷」,這是一條位於五華區武城路的小巷,據一位網友回憶,在1985年之後的舊城改造中,畫面中的這條小巷已經消失,如今,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大廈,筆直的柏油馬路和行色匆匆的過往車輛和行人」。

在籌備《光景宛如昨》的過程中,秋山亮二與出版人夏楠特意挑選了一組照片構成一個版塊,取名「寸草春暉」。這是一組記錄著中國家長對孩子關愛備至的影像,如今,那些被秋山亮二拍下來的小朋友們都長成了大人,大多成為了00後的父母。「當年的小朋友,如今的父母,看到《光景宛如昨》,一定也可以想起自己被當做孩子愛護,被爸爸媽媽撫育長大的瞬間吧。」夏楠說。

成都,一個男孩站在父親28自行車的後座上。這種乘坐自行車的方式在當時實屬拉風,為了確保安全,父親用細繩系在男孩的大腿和腰部,以起到安全帶的作用。

桂林,一對正在逛公園的父子。比起如今在育兒中大量缺席的中國男性,在秋山亮二的鏡頭中,卻留下了很多陪伴孩子的父親的身影。

蘇州,一個被家中長輩牽著走下石拱橋的小男孩。只穿一件肚兜,是當時很多南方小男孩度過酷暑的主要方式。

上海,一對年輕夫婦牽著小朋友走過街頭。在秋山亮二看來,這個細微的「牽」的動作,體現著年輕的中國父母對孩子的呵護。

上海,小女孩正在親吻媽媽的臉頰。在那個情感表達仍然生澀的年代,在公共場合,這是並不多見的親子間的愛的表達。

昆明,餐館中,一位年輕母親正在給兒子餵飯。他們身後「講衛生」「講禮貌」的招貼畫,是那個時代各個城市的宣傳重點。

桂林,小男孩在自行車後座入睡,頭枕在爺爺的臂彎中。自行車頭掛著的淡黃色菜籃,是當時很多家庭的買菜標配。

上海,動物園中的大熊貓正推著玩偶熊貓散步。在《光景宛如昨》中,這是一張特殊的照片,它的畫面中,沒有小朋友也沒有人像,秋山亮二回憶,在當時上海動物園的人山人海中,他拍下了這張特別的照片。

《光景宛如昨》中,很多照片記錄的並不只是中國小朋友的純真畫面,大量的生活化場景也記載著那個時代的消費與生活——那些已經過時、甚至消失的老物件,如今看來,卻構成了一種獨特的、有儀式與秩序的、充滿了生活熱情的生活美學。

北京,四支洋鐵皮暖水瓶整齊地擺在窗臺上。壺身的方寸之間,依然有精緻的招貼畫,左邊第二支畫的是「大慶油田之晨」,作為當時中國最大的油區,大慶油田是重要的宣傳畫靈感來源。

上海,一位挎著小竹籃站在糧店門口的小女孩。在她身後,排隊買麵條的大人們也都提著手編竹籃。沒有塑膠袋的年代,竹籃和網兜裡裝著的,是每個普通人最關心的柴米油鹽。

成都,一堆在街頭擺「飲料」攤兒的母女。母親手裡的涼杯,印花的玻璃杯,是那個時代幾乎家家都有的物件,而用來裝「飲料」的瓶子,則是醫院的葡萄糖瓶——立起來的橡膠塞子透露了它的神秘身份。

昆明,走在上下學路上的兩位小女孩。她們的身旁,是寫著「以講衛生為榮」的白色垃圾桶。這個垃圾桶是昆明重要的城市記憶,記載著努力改善城市風貌的過往。

北京,五位結伴走在胡同裡的女生。沒有校服的年代,花式各異的連衣裙和女孩們臉上的笑臉,是屬於北京夏天獨特的風景。

生命力

《你好小朋友》出版後,有豆瓣網友寫下這樣的評論:「翻開書,被裡面飽滿、濃烈的天真所打動,那些無邪、不忌憚、好奇的小孩子的眼睛,記錄了八零年代中國的時代切片,讓人為背後迸發出的積極昂揚、鮮活飽滿的生命力所感動。」

在《光景宛如昨》的序言中,秋山亮二再一次寫下了他作為異國他鄉的旅人感受到的那個時代的中國,那是一種「對未來憧憬、每個人都期待著明天的時代氣氛」。而在具體的每一張影像中,這種「生命力」也仍在延續。

桂林,租小人書的書攤前,正在看書的小男孩和正在聊天的大人。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自然且放鬆的笑容,背後書攤的牆上,是花花綠綠的書皮。

成都,幾位在課間時玩單槓的小女孩。女孩們的活力,也是構成一個復甦的時代的重要元素。

呼和浩特,騎著家長自行車上街的男孩們。在那個時代,能騎自行車,特別是28大槓,被男孩們視為「長大」的重要標誌。

成都,倚在教室門邊的小女孩。膝蓋上的紅藥水和眼神中對操場的嚮往,讓她非常鮮活地站在了我們的眼前。

桂林,在鄉間放牛的男孩。面對鏡頭,他笑容靦腆,身上的T恤是當時流行的款式,胸前的字母是另一座城市的名字——Guang zhou(廣州)。

昆明,一位正在昂首走路的小男孩。這幅畫面令人想起一位讀者在看過上一部《你好小朋友》之後寫下的感想,「它所體現出來的,並非單一的,消失的,被緬懷的童真,而是中國形象之廣大,積極向上生命力之湧動。」

相關焦點

  • 122張從未公開的照片,一代中國人的集體童年相冊|百家故事
    1981年到1982年間,日本攝影家秋山亮二先後5次來到中國,在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成都、哈爾濱等12座城市,用8000多張照片記錄下了一代中國孩子的童年。拍攝於38年前的122張照片首次公開,更加詳實地記錄了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孩子如何笑,如何哭,如何玩樂,如何閱讀,如何生活,如何長大。「光景宛如昨」取自李叔同作詞的童謠《憶兒時》,「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而這首歌的最後一句則是「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 90後男孩收集數千張侵華日軍老相片 2000張從未公開
    一名日本兵殘忍捧起中國人被砍下的頭顱    託在日本的朋友買侵華日軍相冊    最近半年以來,90後小夥兒鄒德懷陸續收到來自一海之隔的特殊快遞——鄒德懷託在日本的朋友搜羅、購買了20餘本發黃的相冊。其中,包含至少2000張從未公開過的侵華日軍照片。    故事得從半年前說起。2015年元旦,抗戰勝利70周年到來之際,鄒德懷訂好去日本的機票,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本科學習「視覺傳達」專業的鄒德懷,最大的興趣卻是研究歷史,畢業後也選擇在傳媒行業做歷史編輯。這次去日本,「想尋找一些關於日軍侵華的史料、物證,尤其是老照片」。
  • 傳統家庭相冊被數碼相冊取代 網友:望保留習俗(圖)
    電腦取代相冊  照片很多 有印象的不多  對於用影像記錄成長變遷,年輕一代的做法顯然和老一代有所不同。  今年38歲的春江,家住大渡口區,他告訴記者,家中唯一可以稱得上家庭相冊的,是去年帶女兒去攝影棚拍攝的一本藝術照,「那時,一家三口加上父母兩人,趁女兒拍照的機會,才第一次拍攝了首張全家福合影」。  春江的妻子汪女士表示,自己經常用數位相機為家人拍照,幾乎每周一次,「但我從來都是直接把照片上傳到QQ空間,從未將數碼相片衝洗出來過」。
  • 蘇寧推出新一代家庭相冊APP 支持免費列印照片
    中新網9月29日電 蘇寧紅孩子相冊APP2.0版本上線啦!今後全家人只要登錄這個相冊,不管身在何處都可以隨時記錄和分享可愛寶寶的照片了。
  • 不用再到處扒照片了,auralbum以集體共享相冊切入社交
    )要介紹的「auralbum」或許能解決這些問題。auralbum是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集體共享相冊,可以讓一定範圍內的用戶把關於同一個主題的照片分享在相應的同一個相冊裡。創始人劉大維說:「auralbum是aura 和album的組合,意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氣場和魅力,而有相同氣場的人會在一起活動,並且會感染到附近的人,auralbum正是希望讓有相同氣場魅力的人群參加活動時通過照片分享產生社交行為。」
  • 一個招聘讓雷軍自爆手機相冊有5.5萬張照片
    雷總喜歡拍照,喜歡好的照片,這個大家人盡皆知,但是你知道雷軍的手機裡存了多少照片呢?答案是5.5萬張,你沒有聽錯,是5.5萬,相比於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雷軍的照片數量絕對可以秒殺99%的人。而雷軍為何自爆照片數量呢?
  • 老師6年拍1000多張照片 製作學生成長紀念冊
    6年,不算長也不算短,但對於一群即將步入初中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他們整個童年的記憶。  距離六一兒童節還有4天,達州市通川區二小六年級6班的班主任馮浪老師異常興奮地翻看著照片,這是學生們在挖紅薯,這是孩子們在體驗當媽媽……從孩子們一年級開始,馮老師就有意無意的用照片記錄他們的學習生活,6年的點滴碎片,6年的風雨成長,1000多張照片,完整的記錄著班上70多名學生整個童年故事。
  • 手機相冊照片刪除了怎麼恢復?還是這個方法簡單
    手機相冊照片刪除了怎麼恢復?作為走在潮流前沿的我們,手機相冊裡一定有大量的自拍照吧,小編的手機相冊裡總是在無意中發現,手機相冊裡的照片上籤章了,為了不影響新數據存入,只好定期清理手機照片。
  • 小學老師6年拍1000多張照片 制學生《成長紀念冊》
    小學6年,老師拍上千張照片記錄學生成長經歷  老師將照片做成PPT相冊,送給學生當做兒童節禮物  你是否記得6年前的自己的模樣?你是否記得6年來自己是如何成長?6年,不算長也不算短,但對於一群即將步入初中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他們整個童年的記憶。
  • 請立即刪除手機相冊中的這張照片
    請立即刪除手機相冊中的身份證照片!) 網絡發展以及實名制的普及,使我們在用各類App辦理業務時需要用到身份證的場合越來越多。為了方便,很多人習慣在手機相冊中存一張身份證的照片以備不時之需,其實這樣後患無窮!
  • 300多塊的幼兒園畢業照,拿到相冊家長很生氣:這麼貴,就三張?
    幼兒園同樣也是小心翼翼的組織畢業活動,家長是無法進園參加的,只有等最後的照片分享。兜兜媽媽近日拿到了寶貝幼兒園畢業照的相冊,這可是花了300多塊錢買的,包裝很精緻,打開相冊兜兜媽媽卻生氣了:這麼貴,就三張孩子照片?幼兒園畢業照三百多都有啥?
  • 70年·我家相冊|記憶深處那張「無形」的照片
    照片記錄著時代發展的印記,我家相冊承載著全家的幸福回憶,相冊裡的照片雖然不多,但那些和照片相關的人和事兒卻深深印刻在記憶深處。上世紀80年代,我還是「八百裡秦川」之上的一個毛頭小子。有一年,父親因公要去國外援建,那時候的交通和通訊都不是特別發達,國外對我們來說可是個十分遙遠的地方,因此,家裡人決定父親臨出國前,拍張全家福作為紀念,也好讓父親出國時帶在身邊,想念親人的時候就能看到。照相那天,所有人一大早便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最喜歡的衣服,舅舅更是在天還沒有亮的時候,便自告奮勇地騎上自行車去十幾裡開外的鎮上接照相師傅。
  • 回顧2019,手機相冊裡哪張照片你最捨不得刪?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不知不覺中,2019年已悄然遠去有人說,回顧過去的最好方式就是打開手機相冊翻看一張張舊照片回憶便會瞬間湧入腦海那麼,全新的一年已開始假設讓你清空2019年的相冊哪張照片你最捨不得刪除?
  • 一樣的童年 不一樣的故事——莊浪五幼開展師幼成長相冊展評活動
    「幼兒成長相冊」是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中的寶貴記憶,是對幼兒生活、學習遊戲過程中成長足跡的真實記錄,同時也是家園聯繫的有效形式。為了最大地發揮幼兒園幼兒成長相冊的重要作用,2020年12月25日,莊浪縣第五幼兒園開展了師幼成長相冊的交流評比活動。
  • 五年級作文:童年照片的故事
    每當我看到舊時照片,腦海裡記憶的相冊總會不由自主地翻開,回憶起童年的點點滴滴。那幼兒園的畢業照,第一次洗碗照,那十周成禮的長照,都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就在這時,媽媽拍了一張照片,說:「這個當證據,你可要守諾言哦!」那張高聲回答「能」的照片也是我擺脫稚嫩的「證據」。第一次洗碗照上小學時我學會了洗碗。第一次洗碗才感到媽媽的辛苦與自己的成長。
  • 用時光相冊共享照片更安全
    在社交網站公開曬娃,容易洩露家庭和孩子的信息,埋下安全隱患。  有沒有一個方法既能夠珍藏孩子成長的美好瞬間,還能和家人安全分享呢?現在,使用時光相冊就能幫你快速解決這個難題。時光相冊是一款集人臉識別、海量存儲、好友分享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智能雲相冊,為年輕父母提供好福利,解放手機空間,解決照片存儲、同步與整理的苦惱。
  • 如何隱藏 iPhone 相冊照片,教你三招!
    就比如我這個小表弟,搶我的 iPhone 玩遊戲不說,還偷偷翻看我的相冊……有些圖片是不適合小孩子看的(你懂得),這可怎麼辦呢?相信不少同學都有類似的困惑,有些圖片不方便跟別人分享。我今天就教大家三招,隱藏 iPhone 相冊的圖片。
  • 應聘產品經理 雷軍自曝手機相冊5.5萬張照片:網友神回復亮了
    雷軍愛拍照、愛曬照,你知道他手機相冊裡有多少照片嗎?答案是5.5萬張。今日,小米相機部產品總監@Queena_小米 在微博上發布招聘通知,分別招聘相冊產品經理、相冊UI設計師、視頻動畫設計師各一枚。其中,相冊產品經理要求3-5年工作經驗,愛影像愛體驗,更愛米粉用戶。從用戶思維出發做產品,邏輯清晰,擅於溝通,相冊裡的照片至少超過3萬張,照片越多越優選,有雲和搜索工作經驗也會加分。雷軍轉發上述微博自曝:「我相冊中有5.5萬張照片,我可以嗎?」下方有網友跟評:「不行 你拍照技術不到位。」
  • 如何將 Google 相冊的照片和視頻轉移?
    2015年,谷歌正式推出了 Google 相冊服務。每位擁有谷歌帳號的用戶都能夠以「高畫質」格式上傳無限容量的照片和視頻 —— 即稍降低照片本身的畫質以換取無限的容量。如果採用原畫質上傳,則需要佔用谷歌帳號原本的容量。 Google 相冊一經推出便迎來了大量用戶。
  • 微信錢包內有錢,手機相冊可別保存這3張「照片」,望周知!
    微信錢包內有錢,手機相冊可別保存這3張「照片」,望周知!眾所周知,網際網路帶來了一些便利,但在大家享受便利的同時,往往都忽視了安全問題,又或者說,大家根本沒有意識到安全隱患的所在,而如果說,你的微信錢包裡面有錢,那也就代表,你綁定了本人的銀行卡,如果出現了財產安全問題,銀行卡就可能被盜刷,因此手機相冊可別保存這3張「照片」,望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