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又聽到了隔壁小兩口瑣碎的爭吵聲,起因是女方的電腦出了bug,讓男方幫忙處理一下,男方雖然解決好了bug,言語間卻滿是嫌棄。
男:這個問題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你怎麼就是不記呢?(大聲)女:我難免會忘的嘛。(抬高音量)男:我告訴你哈!這是最後一次,下次出了問題,別再來煩我!(吼)女:你就不會好好說話嗎……這麼小的小事兒你至於嗎?(夾雜著哭腔)
接著是男方惡狠狠的甩門聲,以及女方的抽泣聲。
已經記不清類似的爭吵有多少次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到最後總會毫無懸念的上升到怒髮衝冠。隔著牆壁,都能感受到女方無處發洩的滿腔委屈。
我很詫異,一向彬彬有禮、樂於助人、鄰裡關係處理的和睦友善的男方,關掉自家的家門,為何大變了一副模樣?
我們為什麼總是習慣用這樣的方式說話呢?好好說話,真的做不到嗎?
當然做得到,只不過,那些好脾氣、那些慢聲細語,全部都給了同事、客戶、朋友、甚至陌生人;而把惡語相擊,全部給了自己最親近的人。
好像跟親近的人發脾氣,不用承擔任何後果一樣,就算爭吵得再猛烈,愛我們的人還是會對我們不離不棄。但,這就成了我們出口成章、惡語相向的理由了嗎?
10年,臺灣主持人寇乃馨嫁給二婚的音樂製作人黃國倫,但兩人一直恩愛甜蜜,直到有一天,寇乃馨在《我是演說家》現場做《別對你愛的人飆狠話》的主題演講時,自曝了幸福表象下的「不幸」細節。
有一次她跟黃國倫吵架,一時失言,脫口而出道:
「你哪一點配得上我寇乃馨啊?你知不知道你離過婚,你是二手貨!」
黃國倫沒有回話,轉身收拾行李,走到門口時看了她一眼說:「乃馨,有些話是不能說出口的,你知道嗎?」
經過這件事,寇乃馨徹悟:越會說話的人,越容易用言語傷人,生氣時,可以哭鬧,但絕對不要講出那句會後悔一輩子的話。
因為自己無心的一句話,極有可能戳中對方的要害,就算日後風平浪靜,彼此也不會再輕易提及那些傷人的畫面,但內心的傷疤卻一直都在。
馬東曾在《好好說話》裡面說過:那些溫潤如玉、不跟一般人計較的高手,都是先有一個說話的實力,再有從容淡定的風度。
他將好好說話稱為一種「實力」,擁有這種實力的人,不管心中有多大的一團怒火,不管背負著多重的壓力,依然能夠心平氣和的說話。
好好說話,是一個人最起碼的涵養。「家」是延續愛的地方,而不是積累仇恨的地方。生氣時,不妨冷靜三秒鐘,思考一下接下來將要說出口的話會不會像一把刀子一樣捅向對方,如果是,那就閉嘴,也別在這時做任何決定。
古人云:一室之不治,何家國天下之為?試想,如果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妻兒不善待的人,何以配得身居高位,真正做到為人民謀利益?
生命很短暫,再好脾氣的人,也有自己忍耐的極限,如果你還愛著對方,那麼從今天起,每一句話都要:好好說。
(文:原創/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