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潭江鎮官下村美麗鄉村。
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豐順縣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牢牢扭住「五個振興」,以發展精細農業、建設精美農村、培養精勤農民為主攻方向,立足資源稟賦,擦亮生態底色,繪製鄉村發展藍圖,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樹立一盤棋思想,努力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打造和順幸福家園。
●本版撰文:胡金輝 葉思琪
鄭 坤 李金鵬
本版攝影:胡金輝
發展精細農業,推動品牌強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豐順縣茶葉產業發展的生動注釋。2018年7月,豐順縣茶葉產業園獲批為廣東省第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由此啟動了豐順茶葉產業的轉型升級,搶灘布局綠色生態產業。
截至2019年底,豐順縣茶葉產業園區內農業總產值128062.7萬元,其中茶葉產業(主導產業)總產值91312.34萬元,佔比為71.303%;茶葉產業園內農民收入17448元,對比全縣農民收入增加2911.9元。
一片「茶葉」做到一個「茶業」,豐順縣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多措並舉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道路,茶葉產業園也成了豐順縣農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助力。
一直以來,豐順縣都是梅州九大名茶產區之一,茶葉產業是豐順的農業支柱產業之一。豐順茶葉產業優勢產區的硒含量高出國家中等富硒標準1倍多,是廣東省乃至華南區重要的富硒茶葉產地。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得豐順的茶葉種植如火如荼,產量逐年上升。目前,該縣擁有高山優質茶葉面積10.8萬畝,佔全省茶葉面積八分之一,茶葉企業多達百家。
「茶葉產業園建設是一個整體規劃建設,既要保證數量更要保證質量,在量和質之間,突出質量優先。」豐順縣相關負責人說,乘著茶葉產業園建設的東風,該縣著力在量的基礎上提質,印發了豐順縣茶葉產業園三年建設方案(2018-2020年),出臺了豐順縣推進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精緻高效農業的獎勵實施辦法。
豐順縣龍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始終將茶產業與建設綠色生態產業相結合,大打生態牌,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生產經營模式,推廣「公司+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引進茶葉清潔化生產線,開闢銷售市場,在縣城設立直銷點、代銷點、開展電子商務等,推動茶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將積極推動茶產業品牌化、精品化建設,實現茶葉產量產值持續穩定增長,帶動農民增收,促進鄉村振興。「我們作為龍頭企業,茶葉產業園實施主體之一,將嚴格按照產業園建設的要求,通過引進中國著名茶學家、中國工程院陳宗懋院士專家團隊的綠色防控技術,進一步加快茶園新技術推廣應用,實行茶園轉型升級。」該公司負責人說。
茶企茶農發力的同時,豐順縣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高校等科研院校合作,引進茶樹良種,建設種苗基地,全面加強茶葉生產的質量安全建設,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茶葉產地產品認定。值得一提的是,豐順縣結合產業園的建設,定期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對茶葉產業園龍頭企業、二級實施主體開展茶葉專項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確保茶葉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通過系列舉措,讓茶企、茶農意識到品質的重要性,通過品質贏得市場。」豐順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
一個村,有了產業,就有了血液,有了活力。當前,豐順縣重點推進全縣18個「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建設,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圍繞「抓龍頭、建基地、創品牌、帶農戶、促增收」思路,突出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的帶動引領作用,大力支持以代米生物、馬山、天億、穗豐、龍豐等龍頭企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
建設精美農村,發展美麗經濟
豐順縣委書記曾永祥、縣長廖茂忠率隊調研鄉村振興工作時表示,要以潔淨為先、文化為魂、產業為基,深入實施百村示範、千村聯動、萬眾行動工程,堅定不移推動豐順蘇區振興發展,建設生態美、產業強、農民富的幸福新農村。
清晨,在砂田鎮黃花村,青山環抱、小橋流水、萬物生長,一片欣欣向榮的宜人景色。黃花村是遠近聞名的「教授村」,出了包括著名數學家李國平院士在內的30多位專家、教授。該村四面環山,群峰競秀,林木茂盛,有著保護完整的原始森林,先後被評為「廣東省特色旅遊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廣東名村」「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廣東省文明村」和「國家森林鄉村」。近年來,黃花村把握鄉村振興戰略機遇期,充分發揮生態文化優勢,弘揚崇文重教之風,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景迎人,將李國平院士故居、客家特色民居、筆峰(筆蘸墨池)、原始森林公園、仰山公祠、將軍廟、油菜花海、黃花天池這黃花八景生態文化旅遊資源串珠成鏈。鄉村建設也吸引了一批外出鄉賢能人回鄉參與建設。
「以前道路坑坑窪窪,車子進不來,說心裡話,都不太想回來。但是近幾年,每次回來都發現有新變化。」說起湯西鎮新嶺村的變化,回鄉探親的蔡秀蘭連連點讚,「不僅道路修好了,而且還建設了鄉村公園,村裡的人居環境不比城裡差。」
「過去是來了都搖頭,現在是來了都點讚。」湯南鎮新樓村村民羅典輝說,村裡的種玊上圍幾乎每天都有遊客前來遊覽,村內廣場成為村民休閒的好去處,村莊一天天變美,他都打消了去城裡居住的念頭。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豐順縣深入推進「美麗豐順·美好家園」城鄉環境提升行動。目前,該縣已完成行政村規劃編制108個,「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率近100%,基本建成乾淨整潔村184個,建成新農村示範村21個,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21個。
建設精美農村,發展美麗經濟。豐順縣還積極發揮「溫泉、漂流、瀑布、登高」特色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打造生態遊、美食遊、養生遊等一批精品旅遊路線,不斷擴大「中國溫泉之城、中國長壽之鄉」金字招牌的影響力、吸引力。
培養精勤農民
實現百姓富裕
在埔寨鎮採芝村肉鴨養殖基地,村民正在餵鴨餵魚,魚塘邊成片的黃梔子也迎來開花期。這裡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養鴨、養魚,種植百香果、番石榴、黃梔子,引導貧困戶等在家門口就業。目前,該村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4元,無勞動能力貧困戶100%列入政策性兜底保障,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以上。
鄉村美麗民風淳,產業興旺百姓富。豐良鎮復興村村民鄧爐生是一名老黨員,近年來,在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他利用養兔技術專長,成立了豐順縣冠源種養專業合作社養殖家兔,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發展了產業,實現了致富增收。「現在家裡建起了新房子,孩子做了點小生意,在工作隊的扶持下,生活一天天好起來。」鄧爐生樂呵呵地說。
從茶園眺望,可見山頂繚繞的霧氣。「今年春茶收入大概約10萬元。」龍崗鎮馬圖村茶農饒大叔抽了一口煙笑著說。
「每當制出新茶便會供人品嘗,以便不斷改進工藝。」老制茶人何火球說。他瞄準品牌建設,註冊「馬圖茶」商標和成立梅州市馬圖茶業有限公司;注重茶葉品質,產品先後榮獲廣東省第六屆、七屆、八屆名優茶質量競賽金獎。多年堅持下來,何火球的馬圖茶在省內越來越受歡迎,吸引眾多茶商和茶客上門採購,他也過上了致富奔康的幸福生活。
在發展鄉村產業的同時,豐順縣著力做好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增收工作,積極落實扶貧小額信貸、旅遊扶貧、光伏扶貧等項目,帶動貧困戶增收。截至2020年6月,豐順縣的61個省定相對貧困村達到退出標準,退出率為100%;相對貧困戶5302戶、14527人達到脫貧標準,脫貧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