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再不重視物理,今後恐將和90%以上的大學專業無緣

2020-09-03 魚sir選課筆記

前幾天,魚sir朋友圈一位浙江家長發了這樣一段話:

不關注高考的人,可能根本看不懂這段話是什麼意思,有何利害關係。

隨後,魚sir私信了這位家長。

一路聊下來,她一直在表達一種情緒:後悔當時沒讓孩子選考物理

有些家長或許覺得自家孩子還小,高考還遠著,可以暫時不關心,什麼物理不物理的,放一邊先。

魚sir建議先不要急著下結論,看完本文後你可能會有新的答案。

新高考下,被「棄考」的物理

若要解釋上面這位家長為何後悔,以及她發的那段文字裡,究竟包含著什麼信息,還得先從新高考開始。

一些家長可能知道,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上海浙江率先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試點。

新高考最大的特點是,不再分文理,也打破了「一考定終身」的規則。

魚sir以浙江新高考為例,語數英3科必考,考生再從物化生政史地技術7科中任選3科,也就是所謂的7選3,最後6科成績組成最終高考成績。

選考有兩次機會,擇高分計入高考總分。

這當然是好事情,考生有更多選擇和機會。

可改革也改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許多學生紛紛「棄考」物理。

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萬考生,選考物理的只有8萬人。

浙江省柯橋中學資深物理教師孫國標介紹,2019屆近800名學生中最終選擇物理為高考科目的僅為220人左右。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有人說是因為物理太難了。

這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賦分制

上文提到的選考科目最終成績,並不是我們以往概念裡的卷面分,而是經過賦分後的成績。

那賦分是怎麼操作的呢?

考生各科成績按等級賦分,起點賦分40分,滿分100分,共分21個等級,每個等級分差為3分。

看圖:

舉個慄子,兩位考生都選考物理,卷面分一個是91分,一個是93分,但由於兩人成績排名都在前1%,經過賦分,最後都能拿到100分。

換一個,一位考生選考歷史,卷面考了91分,但由於成績排名在前11%-15%,經過賦分後,成績會低於卷面分,計入高考總分的成績是88分。

大家發現沒,賦分制依據的是排名,考生所要考慮的不再僅僅是自己究竟能考多少卷面分,還要關注同臺競爭的「分母」們都是什麼水平,自己位次如何,靠前還是靠後。

因為理論上,選考人數越多並領先分母基數人群的位次越高,你最終取得的賦分就越高,反之,賦到低分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物理就屬於後者。

不可否認,物理在所有選考科目中是最難的,因此容易拉開差距。

不僅如此,物理還被人為增加了難度。

出題人考慮到政治、歷史等文科科目拉開分值的可能性不大,且入選浙江高考的「技術科目」,由於學科比較新,難度係數也很低,於是就將拉開差距的科目放在了成熟科目「物理」之上。

物理越來越難,逼退了一部分原先還想嘗試一下的考生,最後只留下一批擅長競賽的尖子生,形成「神仙打架」的格局。

我們可以看下面這張圖。

這張圖表明,選考物理考生人數總體上隨著位次號遞增而逐漸減少。也就是說,位次(成績排名)越靠前,選物理的考生越集中。

北京某高中的一位老教師2015年在浙江調研學習時,就發現了這個趨勢。

她透露,「當時就聽到了一種投機的現象,就是比如比較好的學校,學生選物理的會比較多,但是比較弱的學校,學生成績比較差,覺得選物理可能比較難,他會選擇別的,避開物理。」

難度大,選考的學生多為尖子生等種種因素疊加且相互影響,導致棄考物理的人越來越多,進而使學科人數基數趨小,賦到高分更難,整體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說到底,大家不會考慮你不學物理,我也不學物理,國家今後會面臨怎樣的危機。

大家只關心一點,以最優的排列組合,讓自己的成績達到最好的可能,反正最後投檔看的還是總分,當然儘可能選能賦到高分的學科。


但國家也不會坐以待斃,任物理就這樣被棄之。

從可選到必選,物理「C位」出道

魚sir一位朋友在杭州一所高中擔任班主任,她帶的第一屆學生剛好是新高考第一批學生。

她告訴我一件發生在她班裡的有趣事件:

「我帶的第一屆高三就是改革的第一屆,這批學生當時都是摸石頭過河,大學招生也是摸石頭過河,就鬧了笑話。有一個最後選了藥學的孩子,高中選考科目是歷史,政治和生物,沒有學過化學,結果進到大學,給自己找了一個化學家教。」

這個事件雖然和物理沒有直接關係,但大同小異。

當時的高校在招生時,對選考科目都沒有太多限制,主要因為第一次試水,擔心限制太死,比如必選化學或物理,招不到足夠的學生。

這顯然也不夠科學,後期,一些高校在評估後,逐漸在一些專業上,增加了對應的選考科目要求。

尤其針對物理,進行了更深刻的改革。

2017年11月,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省教育廳發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若干意見》,針對物理選考人數下降的問題,實行最低人數保障機制。

《意見》明確了物理選考的最低保障人數為6.5萬人。

也就是說,如果物理選考科目某次考試賦分人數多於6.5萬,將繼續以實際人數為基數,按規定比例、規定辦法賦分。

當物理選考科目某次考試賦分人數少於6.5萬,將以6.5萬為基數,按規定比例計算各等級人數,從高到低進行等級賦分。

這個6.5萬是怎麼來的呢?

《意見》解釋,物理選考保障數量是「按高校授理學、工學學位專業近五年在全省高考錄取考生的平均人數確定」。按高校統計2013-2017年授理學、工學學位專業在全省高考錄取考生人數,物理科目保障數量為6.5萬。

可是,設定最低保障人數作用有限,相比浙江參加高考總人數,6.5萬依舊是少數,對賦分不利。
還有一招更狠的。


2018年初,教育部下發《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給出了12個門類下的92個專業類的可選科目和選考要求,為高校專業選科給出了「官方指南」。

這份《指引》規定,共有19個專業類必考物理,佔總專業類數的20.4%(對比2017年上海高考的數據:8404個專業中只有8.2%的專業必考物理)。

高考改革啟動之初,對招生專業選考科目限制比較寬鬆,大部分是「或」的關係。但《指引》中明確規定了19個專業大類物理科目是必選。

理工科名校如清華、浙大、上交等必選物理的專業數量都在80%以上,中科大更是100%全部專業必選物理。

根據教育部《指引》,上海於2018年出規定,要求選考物理的高校比例上升,規定出來後,同年,當地考生選擇物理科目的比例相應提升到了40%,比第一年提升了十個百分點。

新高考試點省市的考生們,剛好在今年迎來這份指南的正式落地。

因此,才會有開篇那位家長的「後悔」。

今年必須選考物理的專業比例提升了,相應的招生計劃也會增加,在招生計劃總量保持穩定的情況下,那些未選考物理的考生自然少了許多機會

從整個可報計劃看,選考物理的考生可報考的高校專業範圍最廣,達到91%以上,可報總計劃佔比為83%左右,可報本科計劃佔比為87%左右,遠高於排第二的學科。

這樣看起來,不選物理,似乎怎麼也說不過去。

但選物理就一定有更大的可能嗎?也未必,因為如果成績本來就差,也許會因為賦分低,更加吃虧。
總而言之,新高考下成績平平的考生面臨著一種兩難的境地:選不選物理,都沒有保障。

那有沒有解決方案呢?

對已經在上高中,成績基本定型的孩子來說,變數不大,但對於還在上初中,甚至小學的孩子而言,尚有機會。

尤其是小娃,越早啟蒙物理,到高考時,底子越硬,選擇的空間就越大。

把物理啟蒙提前,高考掌握更多主動權

物理,物理,萬物之理。

我們暫且撇開應試不談,物理也應該是值得學習的一門學科。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物理教研組組長李宇煒說,物理學科是很多其他自然學科的重要知識和能力基礎,不管是對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創新精神、邏輯推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且從統計上來看,以物理學科為背景的學生轉向其他專業時,更容易取得成績。

而科學知識的學習啟蒙,宜早不宜遲。

史蒂芬·霍金曾說過:「給兒童解釋科學要比較容易些,因為他們沒有成見,樂於學習。」

一句話,儘早幫助孩子啟蒙物理知識,沒有條件也要嘗試創造條件讓孩子學物理,總之,不能再佛系了。

這一方面,魚sir能做的,就是推薦部分覺得不錯的物理啟蒙書籍繪本,關鍵還是靠家長自己意識到其中的利害關係,理性做出選擇。

物理啟蒙書籍推薦

1.《有趣的物理》,適合6-10歲

這套讀物來自韓國。


書中聚焦了16大物理主題,包括物質的特性與變化、慣性、平衡與重心、力、光與影、能量、電、重力、彈力、速度、摩擦力、磁鐵的力量、熱的傳遞、聲音、物質的狀態……

魚sir個人比較喜歡的是,書中的繪畫和語言,有趣易懂,故事性強,非常適合孩子。


2.《寶寶的量子物理學》套書,適合0-99歲



《寶寶的量子物理學》,此前因扎克伯格給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女兒讀而聲名大噪。但它只是整個系列中的一本,全套有10本。

書的作者是一位物理學家、數學家和三個孩子的父親,可以說是一位既懂孩子又懂物理的完美作者。

魚sir想強調的是,這套書書名裡雖然帶著「寶寶」,其實什麼年齡段的人都可以看,學前、小學的孩子,甚至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可以學。

各位家長可以隨便感受一下,作者是怎麼通過繪本講物理知識的。

3.《力學原來這麼有趣》,適合6-14歲

推拉的力、投擲的力、抬舉的力、驅動汽車和飛機的力……這是一本專門講力的讀物,由日本高校的幾位教授合著,適合小學生、初中生。


4.《揭秘物理》,適合7-14歲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折頁翻翻,更加形象生動,家長在啟蒙孩子一些知識時,通過翻翻可以增加互動性和趣味性。

5.《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鑰匙》,適合11-14歲

這本和上面推薦的幾本書都有些不一樣,它很特別,由史蒂芬·霍金和他的女兒露西·霍金所寫,小說,講的是一個普通少年如何開始對科學感興趣,並成長為科學家的故事。

霍金自己很滿意這本書,認為它「獨一無二」。

如果你對孩子在學習上有什麼困惑,歡迎大家隨時

頭條留言置頂或者頭條私信

和我交流聊聊。

相關焦點

  • 985大學選科要求出爐,這一科成香餑餑!再不重視,無緣名校
    985大學選科要求出爐,這一科成香餑餑!再不重視,無緣名校新高考對考生的選科提出了要求,如果考生所選科目不合要求,那麼將與所報院校無緣。舉個例子!畢竟2020年已經有8個省市實行了這一新的高考模式。這8個省市分別是:河北、江蘇、湖北、湖南、重慶、福建、遼寧、廣東。2021年這些省份將繼續實行「3+2+1」這一新高考模式。如果有網友對這一模式不了解,可以參看下表,在此不多做解釋。下面我們重點來看看在這一新的高考模式下,985全國重點大學對選科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 最新高考模式下,選擇物理生物和化學,能報考什麼大學和專業?
    而之前,以前的高考分文理科的時候,理科學生學物理、化學和生物,文科學生學歷史、政治和地理。所以,在很多人的腦海中,物理化學和生物基本上已經被打上了理科的烙印,歷史政治和地理也無形中印上了文科的痕跡。選擇好高考課目,無非是要考慮自己擅長什麼,同時更重要的是,高考完之後,能夠報考大學裡的哪些專業?
  • 新高考來了,選考物理有多重要?
    考生鄧玉玉考了625分,但因為沒有選考物理,只選擇了化學、生物和歷史組合,結果在填報志願時直呼「太受傷」,與北京的所有要求限考物理的名校及熱門專業,幾乎無緣,正在出京與不出京之間徘徊;李楠楠的考分是568分,選考科目為化學、生物和地理組合,他不想學文科,但「只剩下化學、生物、藥類、食品、環境、材料、農林、醫學及不限選考的偏文科專業」可供選擇。
  • 最新通知,擴大中職規模,減少普高比例,數百萬學子將無緣大學
    最近,教育部發出了這樣一則最新通知,將對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進行縮減,將中職招生的比例有所擴大,有的省份的普高和中職的招生比例相同。在這一則通知下,我們也可以想到一些方面的事情。這也讓很多學生和家長看法很多,畢竟這將讓數百萬的學子無緣高中,甚至無緣大學,按照四川省的這個比例來看,每個省都會有
  • 山東新高考第一年,4萬多線上考生無緣本科,基本都沒選物理
    2020新高考告訴我們選科的重要性,讀了這篇文章請大家認識到學選科的重要性和學習理科的重要性。雖然青島初中只考語數英三門,某些急功近利的學校為了升學率,大大的弱化了理化的學習,希望廣大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還有普高的孩子,為什麼一定選擇優質高中,他們完善的教育體系,會讓孩子的未來有更多的選擇。
  • 這些孩子或將無緣重點高中,家長務必要提前預防
    在這種模式下,以下幾種孩子恐怕無緣重點高中,家長務必要做到提前預防和糾正。在傳統中考模式下,中考只考語數外和物理、化學這五門文化課。因此對於理科佔優的學生來說,考上重點高中的概率很大。在今後的中考中,偏理科的孩子如果不注重歷史、政治、地理這些科目,那麼很可能無緣重點高中,以往中考「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局面將一去不復返。反之,偏文的學生也是如此。因此,這類孩子要儘快找到偏科原因,並對症下藥及時解決,防止偏科往更深一步發展。
  • 湖北3+1+2新高考:物理歷史「冰火兩重天」,錄取比例將達4:1
    2021年湖北高考考生家長朋友們,大家好!如果不是有緣看到本文,相信選考歷史的考生和家長,一定還沉浸在盲目樂觀的喜悅當中……看完本文,大家就會知道,2021年湖北新高考選考物理和歷史的考生,將經歷「冰火兩重天」,物理樂觀,歷史可能快哭了:錄取比例將達4:1。
  • 只因太「偏科」,歷史不達標,江蘇高考文科狀元無緣清華、北大
    按照常人的思路,作為高考狀元肯定能夠輕鬆考上清華、北大,就算是全國各大高校,除了特殊類型高校外,可以說是所有高校、所有專業可以隨便選擇。但是今年的江蘇省高考狀元白湘菱,卻無緣清華、北大,甚至一些985院校,她也不能報考!
  • 江蘇文科狀元無緣清北,「新高考」之下的公平性
    然而由於政治學科「瘸腿」得了B+,一度讓這個高材生無緣清華、北大等頂尖高校。最終,南京大學——就是明確表示無法破格錄取白湘菱的南京大學——以「點招」的方式破格錄取。2008年,這是江蘇高考「08方案」的元年;2020年,是江蘇高考「08方案」的最後一年。同樣的境遇,同樣的南京大學,卻再也無法破格錄取。
  • 中國高校物理學科排行出爐,清華北大無緣榜首,南京大學表現亮眼
    最終他順利的被一所211工程大學的物理系錄取了,現在他已經多次拿到了獎學金,並且已經開始為考研做準備。中國高校物理學科排行出爐,清華北大無緣榜首排在榜首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該校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是我國985工程大學。數學、物理、化學等8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在上次學科評估中,物理學被評為A+級。
  • 山東新高考:「理科生」霸佔高分段,「文科生」無緣清華、北大?
    原創 dqh2020 博雅資料庫近日,看到一篇文章:山東新高考「理科生」扎堆高分段,「文科生」或將無緣清北!本以為是標題黨,初查驗,情況屬實。但,某些方面總感覺不能自圓其說,回頭再研究…凡事經不起細推敲~發現「文科生無緣清北」論據漏洞百出。
  • 新高考選物理還是歷史好?新高考歷史和物理哪個難?
    選物理還是選歷史?要從容不容易得分和可報專業率來看。畢竟高考完,面臨的就是選大學,選大學就要有分數和選擇面要廣。對於哪能更容易得分,上面我已經說明了,這裡就不再說明,接下來主要說一說,選物理還是選歷史?可報專業,哪個更多?
  • 重慶大學公布強基計劃 數學+物理兩個專業共錄取90人
    5月9日,重慶大學發布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其招生專業為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專業,總招生計劃90名,實行小班教學,雙導師制。據悉,2020年重慶市強基計劃院校僅有重慶大學1所。   申請重大強基計劃的報名考生分以下兩類:   第一類:綜合素質優秀且高考成績優異的考生。
  • 重慶大學公布強基計劃 數學 物理兩個專業共錄取90人
    5月9日,重慶大學發布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其招生專業為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專業,總招生計劃90名,實行小班教學,雙導師制。據悉,2020年重慶市強基計劃院校僅有重慶大學1所。申請重大強基計劃的報名考生分以下兩類:第一類:綜合素質優秀且高考成績優異的考生。
  • 為山東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新增緊缺和熱門專業計劃點讚
    ,據最新統計,2020年山東省夏季高考參加編場考試的考生達到了530381人,而本科計劃招生總人數為219935人(含本科提前批、常規批),其中一段線449分以上約為263922人(這是按照本科招生計劃的1.2倍劃定的),這樣算下來,(再加上部分滑檔的考生)至少有4萬餘名考生於今年的本科無緣。
  • 物理到底有多重要?為什麼新高考特別重視物理學科的學習?
    那麼在新高考的體制下,這種局面是否依舊存在,是否也存在廣受"寵愛"的科目?答案是存在的,這個科目就是物理。據調查,在先行新高考改革的地區,70%以上的學生選擇的科目中都有物理。那麼為何物理會如此廣受"寵愛"?為何新高考如此重視物理學科?
  • 新高考改革:高一選科決定未來大學專業,這個組合慎選
    ,和老高考有什麼區別?首先,學生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因為物理可以說是幾門科目中最難的一科。但是如果該生未來在大學裡想學理科類的專業的話,就一定要選擇物理。總體來講,如果選擇了物理,60%以上的專業都可以報,選擇了物理+化學,則90%左右的專業都可選報。
  • 新高考不選物理沒有出路?其實這些熱門專業也能報考,建議收藏
    新高考政策實行後,很多高校針對不同專業限制了不同選考課程,這基本就意味著你高中選擇了哪些課程就決定今後報考哪些專業。而物理作為一門十分重要的科目,很多專業都要求必選物理。據統計,如果不選物理的話,考生將有近35.7%的專業失去報考資格。
  • 新高考報考「醫學專業」選哪三門?物理必選,另外兩門意想不到!
    長期以來,醫學類專業都是熱門專業,尤其是臨床醫學專業,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報考。從2021年開始,湖南、湖北、江蘇等8個省份將開始實行「3+1+2」高考模式,在新高考中,大學不同的專業,在錄取時對於高考選科的要求不盡相同。那麼,新高考報考醫學類專業應該如何選科?
  • 江蘇文科第一名,為何無緣清北?
    事實上,除了清華北大,國內不少985、211名校也要求A以上,導致白湘菱現在只能考慮填報「能力範圍內最好的學校」。目前,武漢大學向白湘菱拋出了橄欖枝,武漢大學對選測科目等級要求為AB+及以上。科目改革今後,江蘇第一名「無緣清北」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