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幸朝和他引種的白桃。
(張立 陳朝霞 攝)
眼下,桃子正當季。在海曙區章水鎮鄭家村韜盛農場,連成片的白桃園裡大桃掛滿枝頭,桃農鄭幸朝忙忙碌碌,驅車而來的採購商絡繹不絕。
農場裡的白桃都是日本引進品種,口感、甜度、品相上要優於一般桃子。「我們的白桃面積有45畝,約2000株桃樹,每株桃樹可結果約25公斤。」鄭幸朝告訴筆者,早在10年前就引種了白桃,但之前一直失敗,近幾年才突破種植技術壁壘。今年最早一批白桃在7月初已經開摘,而7月中下旬是最佳上市時間。
說著,老鄭隨手摘了一個白桃,個頭極大的白桃頂部一片紅,品相格外好。「看著好,吃著更好。」鄭幸朝說,為了種出這一隻好桃,背後付出了許多汗水。
種下白桃的第一年,為了確保產出,老鄭特地從奉化請來了4位種桃師傅。原以為能種水蜜桃的師傅也能迅速上手種白桃,但老鄭想錯了。「連著三年顆粒無收,當時真的愁啊。」他回憶說,白桃種植其實有別於水蜜桃,特別是修枝和疏果兩個環節。修枝過程中,不能隨意剪掉枝條,一旦剪錯,就會造成桃子長不大;疏果也是如此,一定要在桃核變硬時才能進行,早了會導致桃子全掉光,晚了則桃子長不好。「種白桃太有技術含量了,一步錯就損失慘重。」老鄭說,哪怕如今掌握了技術,桃樹的損耗率依舊偏高,有近三分之一的桃子要損耗。
為了種出好桃,鄭幸朝想了不少辦法。除了每年請專業人士來指導幫扶外,他還特地養了一批土蜂。「我們發現,如果桃樹開花時,授粉不順利,最後會影響桃子的品相,品相不好肯定賣不出高價。」老鄭說,養一批土蜂好比僱了一批勞力,而且效果非常好。在一路摸爬滾打中,鄭幸朝還創設了獨有的施肥法,什麼時候施,施什麼肥全有講究。
如今,農場的新品白桃已經成熟上市,主要供應給本市農貿市場或超市,讓市民嘗鮮。「這種白桃在市場上非常暢銷,今年更是賽過水蜜桃,贏得了不少奉化客商的青睞。」鄭幸朝自豪地說,桃子品質如何,市場最有發言權。說話間,又一個採購商的電話響起。
在老鄭心裡,種好桃子,要靠技術靠管理,也要靠山靠水。「我們這片桃園地處山坳,颱風吹不到,大雨淋不到,而且土質水源也好。」老鄭對眼前的這片「風水寶地」很滿意。
如今,韜盛農場的白桃憑著好口碑,銷路越來越寬。不僅各地的採購商親自來取桃,還通過電商和快遞賣到更多市民手中。「品相好的白桃一個就有七八兩重,可以賣到40元,去年整個桃園的銷售額約50萬元。」鄭幸朝說,好桃不怕貴,當天包裝好的禮品盒大桃當天就搶光。嘗到了賣桃的「甜頭」,老鄭對今後種好白桃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