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網上看到一個學生的提問。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很奇怪。不知道他就讀的是什麼專業。
對於高校來說,都有自己擅長的專業,也有不太擅長的專業。出現這種情況,和前些年的高校教育方針有關係。因為當時都為了做大做全,增加了很多專業,形成「綜合性」大學。但是,這幾年,高等教育的方針有出現了新的變化。又開始強調特色,發展優勢學科,自然,會把校內外的教育資源都投入到這些強勢學科上面。這就形成了一種「頂端優勢」。
不太強勢的學科,慢慢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逐漸萎縮。
但是,這種學科的變化,對學生的影響,其實並不太大。現在的所謂學科發展,主要還是科研方面。在教學、特別是本科生教學方面,專業能夠投入多少精力,其實都是未知數。
而且,學習這個事情,關鍵還是在自己。
將來,不管是考研、還是就業。其實靠的是你自己個人軟實力和硬實力兩部分。
硬實力方面,最關鍵的是學校的牌子。既然都已經是985的學歷了,就超過了絕大多數同齡人,就是專業再差,也能超過全國百分之七八十的專業。而且,才大一,未來的日子還長著呢。現在開始努力,也不晚。即使是不太好的專業,真實就業率也得在80%以上。就算你在大學四年拿不到獎學金,過不了4級,沒有拿過什麼獎項,甚至掛科了,都有機會找到工作的。
因為,你就有這個學歷的「牌子」。這就是最大的硬實力。
軟實力方面,其實就是上面說過的,你的專業能力到底如何?有沒有拿過專業獎項,外語水準如何,專業成績怎麼樣。如果實在是不喜歡這個專業的話,那還可以考慮轉專業,不過,一般會要求學生在專業排名在5%左右。這又需要你在本專業的成績非常好。
還有一條路,就是跨專業考研。這需要你明確自己的專業方向,自己多下功夫,自修專業內容。
但是,對於專業的選擇問題。
根據我十多年的經驗來看,學生很可能只是不太適應大學的學習。因為大學的學習和之前的學習方式完全不同。需要自己去摸索一段時間,或是能有專業的人、親近的人指點一下。覺得專業不適合自己,其實,本質上,是自己並不適合大學生活,這就需要個人積極調整了。
最後,想說下,考上大學了還是可以先完成學業,課餘時間學習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畢竟現在這個社會文憑和能力並重,有文憑沒能力不行,有能力沒文憑也不行。 學習一些自己感興趣,想學習的一些東西,學攝影可以當攝影師,學化妝可以當化妝師,時尚造型,服裝搭配,特效化妝,電腦特效,都蠻不錯的。 如果創業的話,現在非常難,因為競爭力非常大,而且懂得創業發展的人非常少,失敗率非常高。 而且現在的大學文憑也是一條不錯的退路,不想創業,不想奮鬥了,文憑就有用了,不然就沒有退路只有堅持下去。 大學其實沒什麼好和差的區別,差的大學也有高成就的人,好的大學也有高成就的人,不外乎他們都是高文憑,綜合能力突出。 提升自己各個方面的知識,各個方面的能力,學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來完善自己的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