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洛南縣委 洛南縣人民政府
(2021年1月)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始終胸懷「國之大者」、肩負「事之要者」、牢記「民之切者」,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認真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做好防汛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圓滿完成了全年各項目標任務,現就有關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脫貧摘帽任務圓滿完成。堅持一手抓減貧、一手抓鞏固,緊扣1335戶2660人減貧、2.85萬戶9.84萬人鞏固任務,壓實脫貧攻堅行業部門責任,深入開展「三排查三清零」工作,脫貧質量不斷提升。聚焦39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建移民安置社區工廠21個、就業基地31個,就近吸納勞動力2900餘人,開發公益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3012人。加快72個扶貧產業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年產2000萬袋菌棒的嶺南生物食用菌智慧工廠,實施四皓、古城2個千萬袋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種植天麻1000萬窩。嚴管「四支隊伍」,鍛造「三支鐵軍」,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建立「五大長效機制」,發揮「四大運維公司」作用,著力做好脫貧「後半篇文章」。
(二)疫情防控戰取得全面勝利。及時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夯實縣鎮村「三級」包抓責任,形成「網格化」管理體系,堅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統一指揮、科學調度,實施戰時動員,打好防、控、救、治「組合拳」,有力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創新開展「防疫一線黨旗紅·共產黨員當先鋒」主題活動,劃定「黨員責任區」1516個,動員各級幹部5000餘人,設立縣鎮村三級卡口321個,累計排查「三類重點人員」1932人,3名確診病例全部治癒,打贏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三)災後重建工作加快推進。「8·6」暴雨洪澇災害造成我縣15個鎮178個村8.5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20.04億元。災害發生後,縣委、縣政府及時啟動防汛應急響應,組建了救援指揮部,完善了統籌調度、信息匯總、情況通報、會商研判工作機制,迅速開展搶險救災,妥善安排群眾生活,大力實施移民搬遷、危房改造、道路修復、農田恢復等災後重建「八大工程」,災區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截至目前,受災鎮交通、電力、通訊、自來水等恢復正常,危房改造等任務基本完成,全縣實施因災致危住房493戶,目前已竣工424戶。實施因災集中易地搬遷224戶,搬遷房已達到入住條件,部分群眾已經入住。
(一)經濟運行整體平穩。認真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預計實現生產總值128.32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2.57億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1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76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4.5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77億元,引進全額項目31個,到位資金109.1億元。種植糧食52.1萬畝,農業產量穩定增長。實施縣級重點項目108個,完成投資138.9億元,超計劃進度8.7個百分點。泰華醫藥產業園等76個項目已提前建成或完成年度投資任務。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0.8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76億元,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5.1億元,非公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57.9%。倉頡小鎮文化旅遊景區項目、縣旅遊服務中心、遊客集散中心完成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年度任務完成率100%。規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7.2%以上,預計完成營業收入2820萬元,同比增長14%。
(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刻汲取秦嶺違建問題教訓,「四大保衛戰」取得實效,守住了生態紅線、發展底線。紮實做好中省市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中省環保督查反饋我縣的124個問題,完成整改119個,其餘5個正在按時限有序推進。設立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100萬元,開展85家礦山生態環境專項檢查,整改突出問題55個。全縣營造林7.49萬畝,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55天,轄區內河流國考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穩步下降,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已通過專項評審,秦嶺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三)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不斷加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著力辦好民生實事。城鎮登記失業率2.88%,新增就業人口3950人,轉移就業7.85萬人,農民工、城鎮困難群體「零就業」問題動態清零。每萬人常住人口全科醫生達到2.28人,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1%,大病專項救治率達100%,醫療服務水平全面提升。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91億元,新建農村幸福院3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個,醫保、低保、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退役軍人、殘疾人權益得到保障。積極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送戲下鄉等群眾性文化惠民活動,打造常態化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和供給力。認真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活動,連續49個月實現進京「零非訪」。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摧毀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1個,打掉惡勢力犯罪集團5個、團夥4個,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一)改革工作穩步推進。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加快發展的動力源,對2020年出臺的18項重要文件、28項重點改革任務、16項縣級領導負責推進的重要改革事項進行了任務分解,建立了臺帳,落實了責任。對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等10餘項重點任務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實現行政審批「一站式」辦理,營商環境全面優化。行政體制、事業單位改革穩步實施。教育人事、分配體制改革成效顯著,不斷釋放改革紅利。
(二)依法治理不斷完善。做好「七五」普法規劃收尾工作,紮實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啟動「政法夜校」和「政法大講堂」,累計組織開展各類法治培訓11場次,發放《民法典》等各類書籍500餘本。嚴格執行「三統一」制度,健全法治建設工作體系,對全縣16個重點行政執法部門行政執法案卷進行評查。聚焦執法司法領域突出問題,累計開展執法監督活動5次,審核行政案件179件、刑事案件302起。擴大法治建設成果,實施公益訴訟模式創新,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20件,有效維護了群眾合法權益。
(三)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一廳式服務,編制完善審批事項標準化規程,初步精簡流程110項,申報資料230個,壓縮時限50%,錄入完成「網際網路+監管」事項804項,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581項審批事項網辦率96%,位居全市第一。200項高頻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100項便民服務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營商工作典型事例在市級媒體發表6篇,國家級媒體2篇。
(一)思想建設卓有成效。嚴格落實《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和縣委《實施意見》,建立「重大輿情分析研判機制」「輿情處置部門聯動機制」,圍繞中央和省市重大活動等重要節點、敏感時期、特定領域、特殊群體進行分析研判,積極做好輿論引導和管控,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紮實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六進」活動,廣泛進行宣傳教育,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全縣上下幹事創業的氛圍更加濃厚。
(二)幹部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建立縣級領導推薦、黨委黨組推薦、各級書記推薦、幹部個人自薦、工作一線發現「五重」推薦模式,創新推行幹部政治素質考察「八步工作法」,分批分類建立231名優秀科級幹部信息庫、152名疫情防控優秀幹部和62名抗洪救災優秀幹部信息庫,選派10名優秀年輕幹部赴江寧掛職鍛鍊。制定《洛南縣優秀年輕幹部培養選拔暫行辦法》,開展年輕幹部專題調研,加大年輕幹部選拔使用力度,新提拔40周歲以下幹部10名。聚焦「三項機制」,制定配套制度,注重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等急難險重工作中表彰先進、選用幹部,進一步激勵幹部幹事創業和擔當作為。
(三)基層組織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創新開展「黨課講到家門口」活動,舉辦專題培訓班10期,流動黨校送學890餘場次,培訓黨員幹部1.58萬人次。持續開展主題教育「13+3」專項整治,建立制度39個。積極推進「標準化建設集中攻堅年」活動,各領域黨支部標準化創建率達到100%,示範率達到30%以上。推行「雙建雙派雙指導」工作機制,在居民小區建立黨組織21個。建立「村分四類、三色預警」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長效機制,軟弱渙散黨組織全面整頓到位。儲備村黨組織書記後備力量548人,村「兩委」換屆工作有序推進。制定村級集體經濟收益與村幹部補貼掛鈎《辦法》,兌現村幹部獎補資金16.2萬元。
(四)黨風廉政建設不斷深入。始終把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作為踐行「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紮實推進「轉作風、夯責任、抓落實、促發展」專項整治,全年處置問題線索473件,立案審查236件,結案185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85人,運用執紀監督「四種形態」處理576人次。紮實開展趙正永嚴重違紀違法案以案促改工作,細化66項具體任務,紮實開展「四個查一查」「四個專項治理」,完善礦權審批、土地項目管理等方面14項制度,發現問題線索43件,立案審查13件,黨紀政務處分11人。實現巡察「全覆蓋」,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建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不斷優化。
2021年,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紮實落實新發展理念,圍繞省委「陝南綠色循環發展」總體要求和市委「4443」戰略布局,聚焦陝南優質農特產品基地、陝西循環產業示範縣、中國秦嶺生態健康城「三大定位」、實施生態立縣、產業強縣、文旅活縣、城鎮興縣「四大戰略」、落實做優特色農業、做大新型材料、做強文旅康養、做美綠色生態、做精宜居城鎮、做實民生保障「六大任務」,奮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向市委、市政府和全縣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本文來源:《洛南》新媒體、縣委縣政府、歡迎轉載並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