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姚洋:馬雲不該公開否定金融監管成績,螞蟻缺少與監管的溝通

2020-12-20 騰訊網

編者按:2020年就像一個地緣經濟和產業板塊劇烈碰撞的分水嶺,面對未來10年的結構性變革,只有看清變化,擁抱變化,才能擁有遠見,超越未見。

騰訊新聞2020年終策劃「新十年的分裂與重構」之大勢展望篇——經濟學家眼中的2021。

文 / 郭昕妤

編輯 / 徐曇 視頻剪輯 / Adammao

對話嘉賓 / 姚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著名經濟學家

即將過去的2020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突如其來的震蕩,這些震蕩都體現在了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關鍵詞裡,疫情衝擊與疫苗進展、貨幣寬鬆與通脹低迷、瘋狂的深圳與杭州樓市、螞蟻集團暫緩上市、還有近期發生的信用債違約與剛兌打破。

2021年即將到來,繼中國經濟「超預期」表現的一年之後,我們將面對什麼?經濟如何開局,政策如何退出,剛兌如何打破,樓市、人民幣與A股如何演繹,中美關係又將走向何處……那些懸而未決的謎題將作何解?

在歲末年初的十字路口,騰訊財經邀請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姚洋與我們一起盤點2020,展望2021。作為在改革年代成長的經濟學家,姚洋對於中國經濟的轉型和發展發表的見解和探討總能引起廣泛關注。這次,他是怎麼理解螞蟻暫緩上市、深圳樓市豪宅「打新熱」、以及信用債頻頻「暴雷」等今年的種種大事件?他又是怎麼看明年中國經濟的風險、機遇、以及可能的挑戰?

文章精彩看點:

深度解讀,不容錯過的對話實錄:

1.出口託底經濟,就業拖累消費,真實失業率或達20%

騰訊財經:回顧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全球市場劇烈震蕩、信用債接連「暴雷」,註定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年。您怎麼看待今年中國經濟的全年表現和目前的恢復情況?有哪些隱憂與風險?

姚洋:簡單來說,由於疫情衝擊,一季度中國經濟下跌明顯,關於逆全球化、產業鏈去中國化等極端悲觀看法也在那時出現。四、五月之後,由於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託底,直接產生了有效需求,使得中國經濟的復甦情況遠超預期。今年的財政擴張(騰訊財經註:財政赤字+特別國債、地方債等各類舉債)超過8萬億,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此外,在中國生產端逐漸恢復之際,其他國家進入了抗疫狀態,海外生產端停頓但需求仍在,中國和世界經濟復甦的這一不對稱性導致了中國出口大幅增加,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二個驚喜。如果不是因為出口的超預期表現,中國經濟全年達到正增長是有難度的。

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中國經濟的復甦有脆弱之處,即消費復甦依然緩慢。今年8月,消費增速才年內首次由負轉正,預計全年仍是負增長。往後看,託住消費是使得經濟進入可持續復甦的關鍵。

騰訊財經:您提到中國經濟「三駕馬車」,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投資和出口,消費的增速明顯滯後,甚至可能是負增長。中國受疫情影響時間較短,為什麼消費如此低迷?

姚洋: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收入是消費的內生動力。沒有收入就沒有消費,而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

我們看到,雖然中國受到疫情影響的時間很短,但影響非常之深。一季度很多中小企業(尤其是服務業企業)處於關門狀態,對這些利潤本就非常微薄的中小企業來說,關門之後再想恢復是有難度的。有一些服務業企業,恐怕永久消失了。這就使得中國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

今年以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調查失業率數據維持在6%上下,但這一數據指的是城鎮戶籍人口,而失業的主要人群是那些非城鎮戶籍人口。官方並沒有統計這方面口徑的數據。我們學院一個團隊6月底曾在網上做過一項6000多人的調查,調查顯示的失業率有15%,此外還有5%處於半失業狀態。中國全國就業人口是7億多,其中城鎮就業佔70%,也就是5億多。如果按照我們調查的20%失業率的口徑計算,有1億多人失業。

政府也採取了發放消費券等措施,但效果和後勁都不足。目前看,政府對需求面的政策支持力度遠遠不及供給面。

騰訊財經:您認為目前對於消費的政策支持力度可能還不夠,那麼展望明年,政策該如何拉動消費?消費會成為經濟增長反彈的主要動力嗎?

姚洋:看消費恢復不能和今年比,要和前年比,看是否有正增長。目前看,我認為有一定難度。

中國的消費有季節性因素,春節是重點觀察的時間節點。到了5月我們再看是否能有比較大的恢復。

2. 2021年上半年通脹可能性極低,將資產價格納入考慮有其道理

騰訊財經:2020年來通脹持續大幅下行,最新公布的11月CPI由正轉負,創新低-0.5%,當前經濟是否處於通縮狀態?

姚洋:CPI裡豬肉佔了很大的比重,受豬周期影響很大。我們更應該看的是剔除豬肉價格的核心CPI。11月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為0.5%,仍然保持穩定。

騰訊財經:近段時間,央行原行長周小川發文對通脹指標發表了新的看法,他表示資產價格不納入通脹考慮已不行了,怎麼納入還需研究。這個問題您怎麼看?通脹指標是否應該涵蓋資產價格?房價應該要納入考慮嗎?

姚洋:我認為,把資產價格納入通脹指標的考慮是有道理的,因為資產價格的高低部分反應了貨幣的寬鬆程度。

但是另一面看,把資產價格納入通脹指標也有其問題。以美國為例,今年美股因為美聯儲放水漲了這麼多,如果把股價考慮進通脹的話,那就說明美國經濟非常好,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都該退出。但顯然不是這樣的,美國經濟還很差。

所以我覺得,可考慮單列一個指標供政策制定者參考,別跟通脹混在一起。

騰訊財經:展望2021年,我們需要警惕的風險到底是通脹還是通縮?

姚洋:消費還沒起來,怎麼會發生通脹?至少明年上半年,通脹的可能性極低,我不太擔心。

騰訊財經:大家很困惑的是,當前核心CPI和PPI同比均處低位,貨幣超寬鬆並未引發通脹,那錢去哪兒了?

姚洋:很簡單,去資產裡了,去債市、股市裡空轉了。

3. 信用債「暴雷」或因監管有意試探,警惕明年城投債違約風險

騰訊財經:近期信用債市場出現劇烈波動,AAA評級的國企也出現了違約的狀況。您怎麼理解?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嗎?

姚洋:我個人認為,這是監管部門有意在試探性的釋放風險。「打破剛兌」我們講了很多年,但一直沒做到,這次監管部門給市場發送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國企信仰沒有了。去槓桿的過程中,我們已經打破了民企信仰,現在輪到國企了。

除此之外,還有個好處。國企混改多年下來難以推進,最大的問題就是負債太高。這次違約的幾家公司,瀋陽工具機、華晨集團等,欠的債都是天文數字,這樣的企業違約後破產重組,再進行混改就容易很多。

所以我認為,這一輪信用債違約既嚴肅了市場紀律,又推進了國企混改,一箭雙鵰。

騰訊財經:您怎麼看債務問題的後續發展?中國目前有沒可能形成類似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那樣的大型債務危機?

姚洋:我預計,2021年恐怕會有城投債的實質性違約出現。今年城投債的發行規模創出新高,截至12月9日,今年城投債發行規模高達4.1萬億。明年可能會有更多的債務到期。

如果真的出現大面積違約,我認為唯一的辦法還是像2014年那一輪那樣債務置換,以長債置換短債。但我認為不會形成大型債務危機,監管層不會放任不管。這一輪國企信用債違約,數量並不大,只是每一個都比較顯著,目的就是向市場發出信號。

騰訊財經:除了國企和城投債之外,我們看到信託也開始頻頻「爆雷」,理財產品也開始出現違約。您如何看待「打破剛兌」對於中國金融系統的影響?

姚洋:總體方向是正確的。一方面,我們要通過這種方式建立起市場紀律;另一方面,我們要警惕違約鏈條的形成摧毀整個金融市場的信心。也就是說,違約,局部要有一些,整體要有所控制。

這裡我想說的是,在強化紀律的同時,但我們也得想辦法加強直接金融。像螞蟻金服這樣的金融創新公司,實際上發揮了直接金融的作用,我們在加強監管的同時,不能把金融創新全盤否定。

4. 宏觀寬鬆政策何時退出取決於中小企業,少用宏觀指標來看中國經濟

騰訊財經:在這樣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可以談收緊嗎?現在市場的一個爭論矛盾點在於該退出還是該常態化,您怎麼看?

姚洋:現在政策討論的導向都在說貨幣政策是不是該退出了。我很擔心貨幣政策著急退出,我認為過早退出不利於中國經濟的恢復。

當前中國經濟復甦中的一大問題是大企業和小企業的復甦不平衡。中國經濟好轉主要依靠投資、房地產等拉動,主要是大企業在復甦,但中小企業的復甦情況並不好。在10月之前,中小企業PMI都是低於榮枯線的,說明預期還在走壞。目前經濟增長仍然需要大量信貸支持,中小企業復甦也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如果此時寬鬆貨幣政策退出的話,中小企業的復甦就會受到打擊,甚至生存狀況會有危險。

中小企業是穩就業的關鍵,中小企業全面復甦了,中國經濟才會全面復甦。因此,宏觀寬鬆政策何時退出要看中小企業的復甦情況,中小企業PMI穩定在榮枯線以上後,再考慮寬鬆政策退出。

騰訊財經:這兩天大家討論很多的一個問題,社融增速是不是見頂了,您怎麼看?

姚洋:我們老愛用社融、債務、貨幣這些宏觀指標來看中國經濟,但這是不科學的,因為中國的金融體系會造成資金的空轉。中國直接金融規模很小,主要依靠間接金融。而銀行不敢、不願放貸給中小企業,因為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

我常說一個比喻:你養一池子魚,裡面有大魚,也有小魚。你想節省飼料,結果就是大魚吃飽了,小魚吃不上都餓死了。你想讓小魚也長大,要麼多餵食,要麼把大魚給撈出來。這個比喻裡面,飼料就是社融,大魚就是國有企業,小魚就是民營、中小微企業。想破解民營、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就得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讓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但這是很困難的。

社融規模大,是因為有資金空轉,不能簡單說社融增速快了就得降了,我們得從金融領域找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我們的金融體制不夠發達、不夠健全。去槓桿,方向是對的,但方式方法是值得商榷的,我們應該做的是把監管做到位。

我們要意識到這些,少用宏觀指標來看中國經濟,還是得看微觀層面,應該得到融資的地方是不是得到了融資。

5. 螞蟻事件的最大問題是缺少溝通,不能全盤否定金融創新

騰訊財經:您說到關於中國金融系統的問題,讓我想到今年股市的一個大事件,就是螞蟻金服暫緩上市。您是否方便對此發表評論?是否反映了中國金融行業監管的一些變化趨勢?

姚洋:我認為,馬雲在公開場合全盤否定中國這些年金融監管的成績,顯然是不合適的。但我們不能因此否定他對中國金融體系的觀察,我認為他的講話反映了部分民營企業家的真實想法。

如我剛才所說,中國的金融體系有待完善,金融發展依然遠遠不夠,特別是直接金融。螞蟻金服用風控體系放貸銀行資金,發揮了直接金融的作用。這畢竟是一種創新,不能全盤否定。當然,裡面有監管的問題。按照監管,小貸公司只能用自有資金放貸,但螞蟻通過財務操作放大槓桿,而且非常高。

我覺得螞蟻事件反映的最大問題,是新興金融機構缺少與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導致兩者之間出現認知鴻溝。老牌金融機構與金融監管部門的溝通是非常頻繁的,而新興金融機構很少和監管部門進行溝通。

6. 拜登勝選有利於中美關係的緩和,美國新一輪財政刺激依然有難度

騰訊財經:拜登勝選,中美關係有緩和的餘地嗎?您認為,拜登的政策方向對中國經濟而言是一個好消息嗎?

姚洋:我判斷,總體上是一個好消息,中美關係不會更糟了。

拜登不太會加碼對抗中國。拜登是向著底層美國民眾的,所以他不傾向於高關稅,因為關稅上升造成的成本實際上是由美國消費者承擔了,尤其是中低端消費者。此外,拜登也不傾向於中美打科技戰,這對美國企業來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但短期看,迫於美國國內政治的壓力和掣肘,尤其是在共和黨依然把控參議院多數席位的情況下,拜登也不太可能馬上對中國做出實質性讓步。

我相信,如果中國能主動一些,中美關係改善的餘地會更大。拜登政府近日表態稱,在氣候變化、全球衛生以及核不擴散等領域與中國進行合作很重要。我認為,至少在這幾個方面,中國可以主動一些,兩國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騰訊財經:市場預計拜登將推行第二輪財政刺激,這會對美元產生什麼影響?

姚洋:我認為,不能簡單這樣假設。尤其是在共和黨依然把控參議院多數席位的情況下,拜登想要推出近1萬億的刺激方案是有難度的。

7. 明年中國GDP增速至少能達到7%,但9%有難度

騰訊財經:美國輝瑞、Moderna公司均宣稱其新冠疫苗有效率超過90%,隨著中國國藥集團正式向國家藥監局提交新冠疫苗上市申請的消息,中國的新冠疫苗也呼之欲出。疫苗研發超預期進展,對明年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姚洋:影響非常大,新冠疫苗對全世界都是福音。現在大家普遍預期,明年年中左右,普通人都能打上新冠疫苗,那麼,全世界的人員往來就能恢復通暢,經濟活動就能得以恢復。

騰訊財經:展望2021年,您對中國經濟的整體預測是什麼樣的?面臨的核心風險是什麼?

姚洋:總體上,我看好明年經濟,7%、8%的GDP增速是基本可以保證的。風險在於消費依舊低迷。今年下半年,中國出口表現遠超預期,但這是不可持續的,是因為其他國家的生產端尚未恢復。隨著世界各國慢慢回到正常狀態,預計中國出口將在明年下半年走弱,甚至可能因為今年的高基數而負增長。如果屆時消費還不能跟上,中國經濟增速就不太可能達到9%。

騰訊財經:您看到明年7%、8%左右的增速是比較有保障的,但是您也提到出口可能負增長,消費也面臨起不來的風險。您覺得推動中國經濟達到7%、8%增速反彈的主要動力是什麼?

姚洋:因為低基數。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負增長6.8%,因此明年一季度正增長有可能達到百分之十幾,甚至百分之二十幾,貢獻全年GDP的四分之一。因此,對明年中國的經濟增速不用擔心。

8. 中國樓市將繼續分化,城市化不平衡和戶籍制度是根源

騰訊財經:您剛才說到資金空轉的情況,這是否也可解釋今年樓市的幾大現象?今年,深圳樓市頻頻引發熱議:四月豪宅價格高漲,十一月又出現一輪打新熱。您認為是否存在因利率下降而使得資金變相流入樓市的情況?中國樓市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姚洋:有這方面的原因,但不完全是。

我認為,中國樓市的問題根源在於城市化不平衡導致房價的兩極分化。按照全中國平均來算,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5平米以上,超過了我們周邊的一些國家或地區(比如日本和中國香港)。問題在於,中國還處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而且新型城市化的思路是人口向一些主要的城市化區域集中,包括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武漢等中心城市,隨著人口流入,這些城市的房價還會上升。

要想使得中心城市房價得以穩定甚至下降,就要讓中心城市和周邊城市協同發展,通過建立軌道交通、衛星城等辦法疏散人口。

騰訊財經:您此前提到戶籍制度是導致中國城市化質量不高的一個原因。

姚洋:對,戶籍制度的問題在於其背後的社會福利,比如子女上學、高考紅利等,不同城市的公共服務差距太大了。

我強烈建議全國高考制度,拿出一定名額讓一部分學生參加全國高考,無關於其高中學籍和戶籍所在地,這樣就削減了戶籍制度上最大的福利。

騰訊財經:2020年我們聽到很多房企降價促銷的消息,聽到了武漢、鄭州、天津、北京、青島等城市房價下跌的消息;但也聽到了深圳、杭州房價大漲的消息,看到房價數據顯示全國二手房和新房的平均價格都在上漲。大家都很困惑,2020年的樓市格局到底是怎樣的?

姚洋:還是我剛才提到的,城市化不平衡導致的房價兩極分化。除了北京由於限制人口流入而有些特殊性。

我覺得這是好事,能反映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往後看,中國不同城市的房價,都會隨著經濟地理的重新調整而分化。

9. 明年人民幣仍有望升值,A股也將走高

騰訊財經:人民幣今年的走勢比較強勢。當前,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已跌破6.6。您如何預測2021年人民幣走勢?還會繼續升值嗎?

姚洋:我預計,明年上半年人民幣還會有所升值。一方面,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吸引外資流入;另一方面,外貿盈餘可能還要增長,因此對人民幣的需求或還將增加。下半年,人民幣匯率可能會穩定下來。

騰訊財經:A股站上3400點了,如何看待當前估值?您對明年的A股有什麼期待?

姚洋:總體看,中國股市反映經濟基本面,當中國經濟進入景氣上升期,股價就會走高。我相信,明年中國將進入新的景氣周期,股價走高是合理的。

最怕慢牛變成「瘋牛」,這不利於中國股市的健康發展,監管需要在這方面有所考慮,留心場外配資等。

10. 年化收益率10%的產品一定是高風險,5%-7%是真實水平

騰訊財經:在「房住不炒」、剛兌信仰的打破、理財產品淨值化等趨勢下,大家面臨的一個難題是兼顧安全的低風險投資渠道越來越少了。您對普通老百姓的投資有什麼建議?

姚洋: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把錢全部放在銀行是最安全的。如果希望稍高一些的回報率,還是需要把錢交給專業機構打理,做一個分散化投資。

千萬不能相信那些保證說有10%回報率的,這一聽就是高風險。現在,年化5%到7%的資產回報率已經相當不錯了。

我們老百姓總想自己炒股,股市漲起來的時候,恨不得把全部身家都投入進去。但這些年,散戶都是虧錢的。中國老百姓要改變賭性。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老百姓親自炒股的很少,都是交由專業人士打理。

相關焦點

  • 馬雲去哪了?傳中國監管機構要馬雲分享螞蟻集團用戶數據
    報導,中國監管機構在此之前叫停了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350億美元(近470億新元)的首次公開募股,然後收緊了金融科技監管規定,並針對阿里巴巴集團展開反壟斷調查,自此以來馬雲一直未出現在公眾場合。英國《金融時報》1月1日報導稱,馬雲自創的「非洲創業者真人秀」決賽圈評審團中「消失」,暗示他在中國「失寵」後陷入困境。
  • 馬雲最新演講引爆金融圈,誰都可以「抱怨」監管,唯獨螞蟻不應該?
    透過諸多爭議,我們該如何更理性、客觀地看此次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的發言?在演講中,馬雲直言「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沒有系統』,我們的金融還是『青春少年』,還沒有完全成熟起來。」「創新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為未來擔當,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他還強調,必須改掉金融的當鋪思想,依靠信用體系;網際網路金融是基於大數據的信用體系,P2P不是網際網路金融,「不能因為其將整個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給否定了」……馬雲的此番表態隨即引發各方討論。
  • 馬雲炮轟監管背後:監管曾限制螞蟻加槓桿,「IPO自銷」破壞規則
    馬雲20分鐘的演講裡面,照舊是語出驚人:馬雲先是批評監管落後,不是歐美的就是先進的,認為巴塞爾協議無效且有害,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中國金融不成體系,"沒有系統";然後認為中國的銀行還停留在「當鋪思維」,抵押貸款害了很多企業家;不能因為P2P把整個網際網路金融都否定;認為現在的金融監管跟不上形勢發展
  • 「馬雲被約談」!螞蟻緣何「惹火上身」馬云為何激辯監管?
    這篇文章似乎是金融監管層放出的一個答案,回應了馬雲在上海掀起的那場關於新金融和傳統金融的辯論。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上那番話,雖然直指銀行和監管,卻沒有涉及基金、保險、證券等其他傳統金融機構,這其實反映了螞蟻集團與傳統金融機構之間一種很微妙的競合關係。
  • 監管螞蟻:十六年博弈史詳解
    儘管螞蟻集團的員工隱隱感覺不對,但是很少有人放下上市前夕的忙碌,來審視正在發生的一切。間隔25分鐘,銀保監會官方微信發布消息:「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就《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下稱《網絡小貸暫行辦法》)。」文件監管收緊的網貸業務正是螞蟻集團主營業務之一。
  • 螞蟻集團被監管約談,叫停上市,真的是因為馬雲的演講嗎?
    在談到經濟風險的時候,馬雲吐槽了巴塞爾協議, 說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沒有系統。談到創新與監管的關係,馬雲說監管部門,管的能力很強,但監的能力不夠,支持發展的力度不夠。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監管,一些處長,監管到後面,自己沒有風險,但是整個經濟有風險。
  • 四部委約談馬雲、螞蟻花唄遭監管點名
    【好品牌科技網訊 】昨天(1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四部委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馬雲被部委「約談」,並非首次;早在2015年初,因為淘寶假貨問題,時任工商總局局長張茅曾「約談馬雲」。
  • 勒令螞蟻集團暫緩上市!沒有所謂的馬雲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馬雲
    馬雲DISS金融監管引發的地震到底有多大其一、馬雲及螞蟻集團其他實控人被四部委聯合約談1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近日,發生你公司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你公司也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你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上交所稱。
  • 螞蟻馬雲最新上市消息:螞蟻會否重蹈中石油後轍?
    這不,馬雲一說話就暴露了初心,他最近在外灘金融峰會上發表了21分鐘的演講,痛批中國銀行業的當鋪思維,稱害了很多企業家。馬雲演講的要點是: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沒有系統」;不能因為P2P就把整個網際網路金融都否定了;目前金融監管的水平不行,思想落伍,在管上面太用力,阻礙金融創新;創新難免犯錯,應該給出容錯空間,監管太嚴會導致不發展,而不發展本身也是風險。
  • 馬雲被約談、花唄被點名 螞蟻動了誰的奶酪?
    10月7日,彭博社引述不知名人員消息稱,美國由於擔心「威脅國家安全」,將對中國螞蟻集團和騰訊支付採取限制措施。但是由於法律依據不足以及川普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該計劃未能具體實施。10月14日,據新浪財經報導,三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正在調查支付寶在螞蟻集團IPO(首次公開招股)中所扮演的角色,評估是否存在潛在的利益衝突,這導致螞蟻集團IPO這個原本可能是全球最大的上市計劃被推遲批准。
  • 馬雲外灘演講的背後,是一隻餵不飽的「螞蟻」
    這段時間,對於馬雲和螞蟻集團來說,可以稱得上是多事之秋。1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隨後,上交所和港交所又相繼發布了螞蟻集團暫緩在兩地上市的決定。
  • 潛望丨馬雲扔下兩萬億財富「核彈」 螞蟻嘗試再造螞蟻
    當公司再次遭遇政策環境的變化,馬雲採取了此前一貫的戰略——先創新再說。但這一次,解題思路失效了,不同於線上零售業務,金融的外部效應極其顯著,因此監管格外謹慎。實際上,這是一次監管對網際網路借貸業務的及時自糾,放貸需要被納入金融監管視線內,槓桿率不允許被層層嵌套放大。面對螞蟻這家放貸平臺,資金出借方——銀行無法做到「KYC(know your customer了解你的用戶)」,當他們想要管理信用風險,發現眼前是數據黑箱。監管層正試圖改變這一局面,也將對螞蟻的估值邏輯帶來根本改變。
  • 昨夜,螞蟻上了熱鍋
    上交所網站信息稱:螞蟻集團原申請於2020年11月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近日,發生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公司也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該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 馬雲被四部門約談,螞蟻集團會不會不允許上市了?
    都已經到了上市前夕了,螞蟻集團迎來了一個重磅新聞,根據證監會的官微,今天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管理局對馬以集團的實控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以及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在10月25號的外灘金融峰會上,馬雲發表了一個針對金融監管的尖銳演講,引發了熱議
  • 馬雲哪去了?阿里巴巴馬雲逾兩個月沒有在公開場合現身引猜想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逾兩個月沒有在公開場合現身,下落近來引起媒體普遍關注,認為他或「隱身」。「非洲創業者真人秀」由馬雲公益基金會牽頭舉辦,馬雲本人曾出席2019年的首屆決賽,並擔任評委。報導說,在2020年11月舉行的第二屆決賽中,阿里巴巴高管彭蕾取代馬雲任評委。
  • 螞蟻集團旗下證券類、金融服務類機構將迎證監持續強化監管
    螞蟻集團旗下證券類、金融服務類機構將迎證監持續強化監管!現有業務合規狀況良好程丹12月26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管理部門聯合約談了螞蟻集團。券商中國記者從接近監管層的相關人士處了解到,證監會將依法持續加強對螞蟻集團旗下證券類金融機構、金融服務機構的監管。
  • 夏春:你對金融監管的認知停留在哪個年代?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者 夏春對現存的監管仔細分析發現,好的金融監管主要體現在這樣幾個領域:發薪日貸款(類似中國網絡小額貸款)、資產證券化、衍生產品、內部人交易、槓桿率、市場流動性和融資流動性。在螞蟻集團即將以史上最大新股發行募資記錄在A和H股同時上市之際,馬雲在外灘論壇上關於金融監管的講話,一石激起千層浪。
  • 馬雲被四部門聯合約談 螞蟻集團科創板暫緩上市
    近日,螞蟻集團發生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公司也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上交所決定暫緩螞蟻集團上市。  此前在11月2日晚,證監會網站消息,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至於監管約談具體內容,消息中並未說明。
  • 馬云為什麼非要給螞蟻們挖個坑?
    在螞蟻集團臨上市前,圍繞金融科技巨頭與市場監管之間的這些種種熱議,緣起於10月24日馬雲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的一段演講。並認為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用昨天的方式去監管。即便在發言前,馬雲自稱自己是個金融領域的非官方非專業人士,但他作為螞蟻集團這個網際網路金融科技巨頭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此番演講還是被外界解讀為時螞蟻集團對金融監管系統的大膽喊話。然後便是現今一目了然的結果:螞蟻集團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科技企業,目前的金融科技業務和傳統銀行沒什麼本質區別。
  • 馬雲「四處開炮」,螞蟻金服暫緩上市
    這一切還得從10月24日上海外灘的金融峰會說起。在這次的金融峰會上,以"退休身份"的馬雲直言中國的銀行都是"當鋪思維",喜歡將錢貸款給不缺錢的企業,導致很多企業家壓力巨大。同時還抨擊監管,說其只會扼殺創新。最後還提到了中國的金融市場,稱其缺少"生態系統"。而在馬雲演講當天,正是螞蟻金服的上市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