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難養,父母難當!」要避免哪些育兒坑?

2020-08-22 一曉育兒

生兒不易,養兒更難!一個孩子的到來固然會給家庭帶來很多歡笑,但伴隨而來的也有育兒過程中的各種煩惱與焦慮,作為一個新時代的父母,要如何避免那些日常可見的育兒坑,將兒女們培養成獨立有主見、身體健康又伶俐的小天使?

我覺得父母要有正確的求知意識,並不是網絡上那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育兒文章都能帶給我們正確的育兒經驗,有的說法甚至還會將我們帶坑裡去。因此很有必要分清楚哪些是真的為孩子好,哪些是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阻礙孩子的自我成長的,摒棄那些不好的經驗,理智地應對育兒生活,真正地將好的經驗應用於實際,在實踐中實現父母與子女的共同成長。



這裡分享一下我在育兒過程遇到的幾個坑,希望也能幫助在同在育兒途中有共同煩惱的夥伴:


一、管太多是父母的通病,過猶不及!


很多父母或孩子的爺爺奶奶都會犯這樣一個錯誤:覺得孩子小,而對他的種種行為有諸多的限制。不管是小時候的想要嘗試自主吃飯,還是想要玩些泥巴類的,父母長輩就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讓接觸。

一般一周歲多點的孩子對於吃飯就表達出強烈的好奇與自主吃飯的願望,這時候作為孩子的長輩應該對此表示支持而不是阻止,也許他們會把地板弄髒,也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收拾,但探索會讓孩子的動作更靈活,對將來的寫字、畫畫也是有好處的。同樣玩泥巴、玩水、甚至接觸些工具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在父母長輩的監督下進行,在安全的前提下,大膽地讓孩子多去探索。



在「美國豆瓣」GOODREADS 票選好書《「不管教」,是更好的管教》一書中,作者傑西卡·萊西這樣說:

「不管教」並不是放任孩子,而是在一個大體的原則下,退後一步,給孩子成長空間,激勵孩子的自主性,讓他們體會屬於自己的勝任感和存在感。這樣孩子才能在脫離父母的那一天,擁有獨立面對世界的勇氣和智慧。

你以為自己的安排是為了孩子成長好,實質上是在為他們的成長設限。若總是管太多,孩子永遠學不會獨立!在抱怨孩子不獨立的時候,先反思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孩子,而自己又是怎麼樣培養的。只有放手,孩子才會有更多的成長空間,有一天他會成為雄鷹,翱翔在他本該在的天空。



管教孩子是父母長輩的本能,適當放手卻是管教者的大智慧。

曾經我也是一位愛管教的媽媽,孩子都幼兒園階段了,家裡吃飯全得靠喂,生活日常都伺候得他妥妥噹噹的。到了上小學,孩子還不會做任何家務:做飯洗衣、切菜洗碗,就連洗澡水、換洗衣服都是當媽的準備好。小孩不懂心疼媽媽,媽媽也同樣覺得自己太累太委屈。後來換了個思路,放手讓孩子多做一些事情,比如指導做個簡單的家常菜、榨個果汁、包辦飯後的洗碗收拾,孩子經過鍛鍊後,開始懂得媽媽的不容易,懂得感恩與關心,更收穫比同齡孩子更多的自理能力。


二、逼孩子學習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多猶不及!


很多父母為何要給孩子報興趣班,無非是想著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沒傘的孩子更要努力地奔跑」,很勵志的一段話。可問題是,報讀興趣班並不是孩子自發的努力,而可能是趕鴨子上架的被逼學習。

5歲的孩子萱萱本以為暑假是她最快樂的時光,可是媽媽為了讓她能贏在起跑線上,卻讓她學習各種各樣的興趣班,鋼琴、圍棋、英語、繪畫……光一天就要上四五個興趣班,每天一大早孩子就要跟著老人到處趕場,弄得孩子疲累不堪,哭著鬧著不想去上課,還叫嚷著要讓警察叔叔把媽媽帶走。



興趣班本應該是培養孩子興趣而設立,如今卻被功利的家長包圍。「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如果我家的不學,那不是落後了嗎?」 「早知道3歲就送孩子來學鋼琴了,看別人家孩子彈的多棒」。我們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態,讓孩子去報讀各類的課程,其中有個鋼琴的興趣班,大抵孩子對此並沒有多大的興趣,沒學多久就表示不願意去了。美妙的音符在他的眼裡早已失去了趣味,更不願意靜下心來練習曲子。有一天甚至還對我說,這課程是我逼著他去學的,非他本人意願。在經歷了這些後,興趣班的選擇上,我更看重的是他自身的興趣,而不是我認為這門課程能有利於他的未來發展。因此,後面的課程都進行得相當的順利,因是他個人的選擇即使再累點,他也可以堅持得下去。

做父母的,不應該給孩子報讀太多的課程,適當考慮一下孩子的心態與接受能力;也不應該硬下命令說一定要學某項課程,那可能會適得其反。我們應該將孩子的需求放在首位,引導他去堅持自己的興趣,學到真正感興趣的內容,並形成這樣的正向反饋,激勵他努力,這樣孩子才可能成長得更好。


三、別以為孩子不懂錢?及早培養財商很重要


網絡上經常會刷到孩子揮霍的新聞,玩個遊戲、購買頂級裝備,把父母積蓄都花掉的;利用父母的血汗錢,大額打賞主播的。這類的新聞幾乎年年都有,即使父母有金山銀山,也禁不住孩子你那麼大的手筆啊!


這些孩子如此缺乏管理金錢的意識,到底是誰的錯?不跟孩子談錢,孩子不知道金錢是什麼概念,更不會有意識地去珍惜父母的錢財。很多父母都以為自己的孩子小,自己的孩子沒必要懂,講錢會導致孩子分心於學習等等,不願意去跟孩子談錢。

有個電視臺採訪很現實地記錄了孩子的金錢認知,「你了解自己父母每個月能賺多少錢嗎?」 有的孩子說父母每月可以賺兩百,有的孩子卻說父母每周能賺千萬,還有的孩子只是一臉迷茫,像是聽不懂說的是什麼。這不是孩子的錯,更應該反省的是我們這些做父母的,沒有做好財商方面的引導,而讓他們金錢意識如此的匱乏。

其實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知道能用錢來買買買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就應該利用好這個時機引導他們認識金錢,拓展孩子的財商。我們家孩子大概3-4歲的時候,會問很多小朋友都會問的問題:我們家有錢嗎?這說明了他已經開始關注家裡的財務狀況,對錢有了好奇心。此時可以利用他的好奇,適當地跟他談一下,錢是什麼?錢會從哪裡來?並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讓他可以合理地分配並使用自己的零花錢。


有本很好的兒童財商啟蒙書《小狗錢錢》,走心地推薦給寶爸寶媽和孩子一起翻看。這本書籍告訴孩子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金錢,金錢又會帶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正向作用。其實說,給孩子普及財商知識會影響孩子學習,其實真的是想太多,猶太家庭的孩子就是自小在財商教育中浸潤,他們卻是那麼的優秀,那麼的耀眼。

「小兒難養,父母難當!」我們做父母的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坑,但我們可以多看書、多瀏覽相關知識,從中能避免些掉坑的經歷,少走些彎路。父母都不容易,共勉。

相關焦點

  • 小兒推拿李波:智慧父母育兒,小兒養生問答,學點中醫好育兒!
    小兒推拿李波:智慧父母育兒,小兒養生問答,學點中醫好育兒!關於小兒養生Q:為什麼小兒養生要注意保護好陽氣?A:若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年,兒童時期即是一年的春天。春天對應於五行的木,孩子得木氣而生機勃發。小兒推拿李波:智慧父母育兒,小兒養生問答,學點中醫好育兒!Q:為什麼避免過度關愛?A:以前養孩子,多是放養式的,父母要勞動,沒有精力過多地照顧孩子,但孩子生病的卻不多,即使感冒發燒了,也多是自愈,而不會濫用藥物。
  • 國慶四胞胎老三要改名,給孩子取名,要注意避免哪些坑?
    導讀:國慶四胞胎老三要改名,給孩子取名,要注意避免哪些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國慶四胞胎老三要改名,給孩子取名,要注意避免哪些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小兒推拿李波: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容易犯錯誤的育兒方式和誤區?
    小兒推拿李波: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容易犯錯誤的育兒方式和誤區?時代在進步,育兒知識也需要與時俱進,每每新聞上、網絡上看到育兒方法又將舊時的那一套推翻,都有恍然大悟、悔不當初之感。育兒雷區何其多,麻麻們防不勝防。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關於寶寶的行為方式和照護方面,有哪些錯誤的育兒方式在網上流傳。
  • 寶寶腹痛有哪些表現?小兒發熱,家長謹記這幾點
    文/可馨育兒 寶寶腹痛有哪些表現?小兒發熱,家長謹記這幾點一、寶寶腹痛小兒腹痛是經常可以看到的現象。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常因為語言功能發育還不完善,不能用語言具體的表達自己哪裡不舒服了。但是寶寶擁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可以讓父母理解。比如按住腹部表現出痛苦的表情、蜷縮著身子發出哭聲等。
  • 新手父母育兒避坑,學會這些快速渡過新手期
    寶寶從出生到一周歲,是寶寶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營養狀況對寶寶將來的健康影響很大,新手父母雖然積極學習很多的育兒知識,但因為沒有經驗,在實操中有時會陷入各種誤區,摸著石頭過河。這裡,我把個人帶兩個寶寶的經驗做了總結,希望幫助新手父母提供一些參考,避免踩很多的育兒坑。
  • 小兒推拿李波:兒童燙傷後該如何處理?應該避免哪些誤區?
    應該避免哪些誤區?應該避免哪些誤區?應該避免哪些誤區?應該避免哪些誤區?應該避免哪些誤區?
  • 小兒肺炎有哪些症狀?出現這4個症狀要警惕
    原標題:小兒肺炎有哪些症狀?出現這4個症狀要警惕   在冬季由於氣溫的下降以及病菌的滋生,抵抗力較為低下的孩子會很容易患上肺炎。小兒肺炎是一種比較麻煩的疾病,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不僅會讓孩子健康受影響,還有可能危及孩子生命。因此父母對於肺炎要重視,要了解肺炎的一些症狀,才能在疾病發生時及時發現。
  • 小兒難養,育兒艱辛,保健品到底有用嗎?
    一:平時一定注意飲食,有句老話說的對「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必須管住嘴。尤其現在孩子上幼兒園,放學之前在幼兒園都吃過飯了,這時候,要根據孩子在學校吃飯的時間和回來後的運動量,再看要不要給孩子吃東西,如果孩子幼兒園吃飯距離家裡吃飯時間很短,孩子活動量又不大,儘量只吃點水果蔬菜,主食不要吃了。
  • 育兒路上你踩過哪些坑?二胎寶媽總結經驗幫你避坑。
    沒事就刷手機,幾大購物網站輪流看,查看育兒指南,和親戚朋友寶媽們聊天,聽她們的經驗之談。唯恐漏掉哪樣東西,寶寶出生後要用上自己沒準備。然後就是買買買,快遞每天有,有空還得逛逛孕嬰店,導購員一推銷覺得什麼都有用,恨不得把所有寶寶用品搬回家。
  • 育兒路上經歷的那些「坑」
    如何避開育兒誤區,學習避「坑」攻略從職場打拼的女白領到全職帶娃的新手媽媽,可以說伴隨著孩子的每一天成長同樣在慢慢摸索著一起長大的還有我這個新手媽媽,而一個人一手帶娃的經歷也讓我從沒有準備的四處尋找方法和經驗時,一邊踩著「坑」一邊總結著事實真相的育兒經驗,提到了育兒過程踩過的「坑」也是意味深長的需要總結下分享給大家,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我這個新手媽媽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和聽到的那些
  • 小寶寶出生0-6月最難熬,也是家長最容易踩的育兒坑,該怎麼辦
    也許,我們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認知,也許,我們知道當爸爸媽媽還有很多育兒知識要學,卻苦於無法說服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其實,這些都不是事兒,小寶寶出生後的0-6個月是寶爸寶媽們最難熬的時光,也是家長最容易踩中的育兒坑,過了六個月,孩子身體各項機能進一步發育,相對就好管多了。
  • 小寶寶出生0-6月最難熬,也是家長最容易踩的育兒坑,該怎麼辦
    也許,我們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認知,也許,我們知道當爸爸媽媽還有很多育兒知識要學,卻苦於無法說服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其實,這些都不是事兒,小寶寶出生後的0-6個月是寶爸寶媽們最難熬的時光,也是家長最容易踩中的育兒坑,過了六個月,孩子身體各項機能進一步發育,相對就好管多了。
  • 0~6個月寶寶養育,要避開哪些誤區?新手父母早學習,輕鬆育兒
    文丨小書蟲媽媽第一次當父母,你踩過哪些育兒誤區?我回想起第一次當媽媽的時候,那時候網絡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可以隨時隨地上網學習育兒知識。當時我能學到的育兒知識,只能通過婆婆、媽媽的經驗傳授。因此,在寶寶6個月之前,我踩過很多「坑」,例如:月子裡就給寶寶把屎把尿;寶寶一哭鬧就餵奶;寶寶三個月就添加輔食了。還好,生二胎前,我通過書本和網絡學習了很多科學育兒的知識。二寶出生後,我避開了這些育兒誤區,實現了科學,輕鬆育兒。那麼,0~6個月的寶寶,要避開哪些育兒誤區呢?
  • 不僅「坑」了孩子自己也內疚,父母該如何避開這些育兒誤區
    你有沒有試過在帶娃過程中因為經驗不足,犯了錯誤,把孩子坑了?特別是網絡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各類育兒信息真真假假,加上老人家的傳統育兒方式,有時真的很容易相信而犯錯,把寶寶坑了,把自己也坑了。說起來也有些內疚,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在帶娃的過程中把孩子坑了不少回
  • 育兒路上的這些坑,新手麻麻一定要避過
    我想在這裡說說我入的各種坑,希望給新手爸媽們一個參考。1、嬰兒期衣服少買點。其實也是,孩子在口欲期是想把任何東西都往嘴裡塞的,你給他磨牙棒,他咬了一會兒,就不再咬了,因為他要去探索新的東西。即使把小拳頭直往嘴裡塞也沒有關係,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第一步,就讓他充滿好奇心吧。3、寶寶第一次遇到挫折要鼓勵和安慰。
  • 擇校要避免的幾個坑
    ​現在已經8月中旬了,還沒擇校的童鞋真的要抓緊了下面總結了擇校時要避免的幾個坑!有需要的童鞋馬那麼,具體要掌握哪些情況呢
  • 育兒知識有哪些 新手媽媽要這樣科學育兒
    現代的父母們越來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因為只有一個良好的教育,才能讓孩子以後更好的生活、工作,也能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合格的人。那麼,育兒知識有哪些?家長如何科學育兒?新手媽媽如何科學育兒?一起來看看吧。育兒知識有哪些如今的父母們提到育兒,就是要讓孩子多讀書,多增長知識。其實,育兒知識有很多,不止是對孩子知識的培養。總共有以下這些方面。
  • 小兒中耳炎的症狀是什麼 避免中耳炎要怎麼做
    原標題:小兒中耳炎的症狀是什麼 避免中耳炎要怎麼做   小兒中耳炎的症狀是什麼?小兒中耳炎怎麼治療呢?中耳炎是一種小兒常見的疾病,主要病發於小兒,若不及時診治對小兒的身體健康有極大的影響與危害,由於寶寶年齡太小,不懂表達自己的症狀跟痛苦,所以家長更要特別關心其症狀表現,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儘早治療。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專家的講解吧。   小兒中耳炎的症狀是什麼?
  • 「情緒勒索」是孩子的慣用手段,為避免掉坑,父母要學會適時冷落
    然後媽媽再過去,告訴他5分鐘到了,你剛才都有哪些行為是錯的,等孩子知錯後再給一個擁抱。02「情緒勒索」是孩子的慣用手段,父母要有所警覺仔細觀察的話,大家會發現一個很可怕的事實,這個孩子發脾氣每一步都是有計劃的。
  • 穿開襠褲,睡扁頭,老人的這些錯誤育兒法,父母順從坑的就是娃
    現在很多新手爸媽缺乏育兒經驗,因此會向老一輩的人尋求幫助。但是老人的育兒方法真的就科學嗎?我們經常能看到老人帶孩子時,會讓寶寶穿開襠褲、睡扁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