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解讀!首次闡明腸道菌群與人類機體免疫系統動態學變化之間的...

2020-12-13 生物谷

2020年11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The gut microbiota i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ell dynamics in human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機體微生物菌群與免疫系統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首次發現,血液中不同類型免疫細胞濃度的改變或與腸道中不同菌群的存在直接相關。近些年來,機體微生物菌群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重點關注,部分是因為其很容易進行研究,而且還與人類健康的多個方面直接相關。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發現,腸道菌群能夠直接塑造人類機體免疫系統的組成,具體而言,血液中不同類型的免疫細胞的濃度的改變與腸道中不同菌群的存在直接相關,研究人員對十年來從來自2000多名患者機體中收集的數據進行了相關分析;研究者Joao Xavier說道,如今科學界已經接受了腸道菌群對人類免疫系統健康重要性的觀點,但他們做出這一假設的數據來自於對動物的研究,研究人員能夠追蹤正在接受血液癌症治療患者機體微生物菌群的改變情況。

研究人員所使用的數據來自於接受異基因幹細胞和骨髓移植(BMTs)的患者,當利用強烈的化療或放療摧毀血液癌細胞後,患者機體的造血系統就能被來自供體的幹細胞所替代,在供體血細胞被建立起來的最初幾周內,患者極易受到感染,為了在這段時間內保護他們,患者通常會被給予抗生素進行治療。但很多抗生素往往會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其會破壞腸道中健康的菌群,從而讓危險的菌群佔據主導地位,當患者機體的免疫系統重建後,研究人員就會停止使用抗生素,而腸道菌群就會緩慢開始恢復生長。

圖片來源: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研究者Schluter指出,免疫系統和微生物菌群的平行恢復會給我們提供一個機會來分析這兩個系統之間的關聯;十多年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定期收集並分析接受BMT患者的血液和糞便樣本,研究結果表明,科學家們能從糞便中發現很多信息,研究者對很多患者會每年收集樣本,並觀察其體內菌群的變化情況。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對樣本進行分析來揭示在BMT過程中腸道菌群是如何影響患者機體健康的,2020年2月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中,研究者發現,擁有多樣化的腸道菌群或與BMT後患者死亡風險降低直接相關,而且在移植前機體擁有較低多樣性的微生物菌群或與較高的移植物抗宿主並的發生率直接相關,這是一種潛在的致命併發症,即供體機體的免疫細胞會攻擊健康組織。

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算法來深挖來自患者的電子健康記錄,並獲得有意義的數據,這些健康記錄中的數據包括血液中存在的免疫細胞的類型、患者所接受療法的信息以及其所經歷的的副作用等,本文研究最終或許能幫助研究人員提出新方法通過調節微生物菌群來讓BMTs變得更加安全。Schluter指出,由於對人群進行實驗往往可能性不太大,因此我們只能觀察所能觀察到的東西,但因為我們在一段時間內收集到了大量數據,當病人機體的免疫系統和微生物組開始發生明顯改變時,我們就能夠看到相應的模式變化,這或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其呢狗幫助無偶們理解微生物菌群對重建機體免疫系統的影響。

本文研究的目的並不是說是否特定的微生物菌群對機體免疫系統是好是壞,但這將是未來研究的一個重點,而且其二者之間存在非常複雜的關係,我們希望增加或減少的免疫細胞的亞型每天都會有所不同,這取決於我們機體所發生的事件,而重要的是,如今我們有辦法開始研究這種複雜的生態系統了。後期研究人員還將會通過更為深入的研究,將相關的研究數據用於研究接受其它癌症療法患者機體的免疫系統的奧秘。(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1】Schluter, J., Peled, J.U., Taylor, B.P. et al. The gut microbiota i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ell dynamics in humans.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971-8

【2】Study is the first to link microbiota to dynamics of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by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相關焦點

  • 腸道菌群調節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
    腸道菌群調節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03:01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Joao B.
  • 多篇文章聚焦腸道菌群與多種人類疾病發生之間的密切關聯!
    腸道微生物組如何與免疫系統互聯來誘發膽汁淤積性肝病的發生?機體腸道是一道選擇性屏障,其能阻斷致病菌進入體內,同時又能促進機體對營養的吸收,在腸道中,微生物組、免疫細胞和上皮細胞之間的串擾互聯對於維持機體腸道屏障功能至關重要;腸道通透性會受到免疫系統的嚴格調節,因為諸如TNF和IFNγ等細胞因子能調節緊密連接蛋白(TJ 蛋白,tight junction proteins)的表達。
  • 多篇文章聚焦腸道菌群與糖尿病之間的神秘關聯!
    最近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頻繁發生是由於幾種基因的突變以及環境影響和腸道菌群組成的變化引起的。麥吉爾大學,京都大學和巴黎大學的研究人員的研究進一步揭示了糖尿病與腸道菌群代謝產物4-甲酚之間的聯繫。4-甲酚是由腸道菌群產生的有機化合物,也存在於某些食品中。
  • 近期腸道菌群領域重要研究成果一覽
    doi:10.1016/j.immuni.2018.09.017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棲息於人類機體腸道中的不同細菌群落是如何對機體功能產生顯著影響的,包括機體免疫系統等;腸道菌群有時被稱為「共生菌」,其存在於所有生活在一定功能平衡下的動物機體中,當這種平衡被打破後就會誘發宿主機體出現共生失調(commensal dysbiosis
  • 腸道菌群是如何控制免疫系統的?
    我們的免疫系統也受我們腸道和腸道菌群的影響,因為人體70%的免疫系統位於腸道。那麼,腸道菌群是如何影響我們免疫系統的幾乎所有方面的呢? 同樣,腸道菌群向身體發送關於早期環境暴露的信息,比如食物、過敏原等,使其在以後的生活中能夠對這些物質產生耐受性。 2、訓練免疫系統耐受腸道共生細菌而攻擊致病菌 腸道細菌與人類共同進化了數百萬年,形成了一種互惠互利的共生關係。
  • 探尋人類機體免疫系統的奧秘!
    解碼人體免疫系統!首次對人體免疫系統進行全面測序doi:10.1038/s41586-019-0934-8有史以來第一次,科學家們對人體免疫系統進行全面測序,人體免疫系統比人類基因組大數十億倍。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範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對這個龐大而又神秘的系統的一個關鍵部分---編碼循環B細胞受體庫的基因---進行了測序。
  • 深度解讀!特殊的腸道菌群如何代謝膽固醇從而影響宿主機體的整體...
    Host Cholesterol Level」的研究報告中,來自MIT博德研究所和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聯合研究發現了一類特殊的腸道菌群,其或能代謝足夠的膽固醇來潛在影響人類機體的代謝狀況。研究者表示,相比沒有攜帶這些特殊腸道菌群的人群而言,攜帶這些腸道菌群的人群機體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較低,這一研究發現或許就能夠解釋為何有些人在飲食中攝入了較多膽固醇,然而這對其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卻影響甚微,這同時也提示,通過飲食、益生菌或其它療法來增強這些特殊菌群的水平或許有望未來作為一種有效的療法來幫助降低機體膽固醇水平。
  • Nature:腸道菌群分泌藥物分子可調節腸道與免疫系統健康
    2017年11月24日/生物谷BIOON/---最近,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腸道中存在的生孢梭菌能夠改變血液中一種分子的濃度,進而影響患者的健康水平。眾所周知,我們的身體中存在著數以千億計的細菌,其中生孢梭菌具有降解色氨酸的功能。而其代謝產物則能夠進入血液調節機體的免疫系統以及腸道的穩態。
  • 腸道菌群新功能,觸發人體免疫防禦機制,幫助人體抵禦病毒感染
    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收錄於話題#腸道菌群5個撰文 | nagashi編輯 | 王聰排版 | 水成文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身體被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在內的數萬億微生物佔據,這些微生物被統稱為共生菌群
  • 《Nature》最新發布「他汀類藥物或是腸道菌群調節劑」
    機體腸道內共生的細菌、真菌以及病毒統稱為腸道菌群,腸道菌群的基因組被稱為腸道微生物組。腸道菌群與機體處於互利共生的狀態,腸道菌群可通過調節腸道局部免疫維持機體的免疫平衡,它還參與機體的免疫微環境的塑造。可以說,腸道菌群也是人體的一大器官。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3.2 促消化、營養吸收作用腸道菌群可以分泌一系列的酶來協助人類消化植物中的纖維素和半纖維素類多糖,為機體提供能量。腸道菌群通過發酵作用還能產生短鏈脂肪酸和多種維生素供機體利用,如維生素B族、K族、生物素、尼克酸和葉酸等。
  • SCI專刊徵稿:腸道菌群與神經免疫系統間的相互作用
    Frontiers通過邀請該領域內的專家作為客座主編,以組建前沿專刊的方式聯合各領域專家,研究腸道菌群參與神經免疫系統調節的分子機制,並為開發神經精神疾病的新型診斷和治療方法提供進一步的見識。
  • Nature:重磅!腸道菌群或會惡化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疾病症狀!
    圖片來源:Unsplash/CC0 Public Domain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覆蓋在大腦神經細胞表面的髓磷脂和骨髓,而這種髓鞘脫失(demyelination因為僅有氨苄西林能降低小鼠模型的症狀,因此研究人員就想尋找僅在氨苄西林治療的小鼠機體中能幾乎被完全剔除的腸道菌群,最後他們發現了一種名為OTU002的新型菌株,為了分析是否OTU002菌株是罪魁禍首,研究人員對僅存在OTU002菌株的小鼠模型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相比無菌小鼠而言,僅攜帶OTU002菌株的小鼠機體的疾病症狀會表現更加嚴重,因此這種新發現的腸道菌群(OTU002)或許就是誘發機體疾病症狀惡化的元兇
  • 腸道菌群與結核桿菌感染相關的研究進展
    腸道菌群參與人體多種生理活動,並與多種疾病發生有關。腸道菌群與呼吸道疾病,尤其是與結核病之間的研究頗受關注。研究證實腸道菌群失調可影響宿主對結核分枝桿菌的易感性,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會導致宿主腸道菌群的改變。兩者通過宿主免疫反應、腸道菌群代謝產物等相互影響。因此,本文就結核桿菌感染與腸道菌群的關係及相關作用機制等進行綜述,為結核病治療提供新思路。
  • 李蘭娟院士等專家在疫情中,多次強調腸道菌群的重要性!究竟是...
    消化道菌群的構成和功能的改變通過黏膜免疫系統影響到呼吸道, 而呼吸道菌群紊亂也通過免疫調節影響到消化道, 這種腸道和肺部相互影響的作用稱為肺腸軸(Gut-lung axis)。 腸道菌群對全身免疫系統的作用可歸納為:促進出生後腸道黏膜免疫系統和全身免疫系統的發育成熟刺激腸道分泌sIgA參與口服免疫耐受的形成,包括對無害食物和腸道菌群的耐受均衡細胞因子合成和釋放,調節腸道免疫炎症反應,並且通過抑制腸道黏膜過度生成炎症因子降低系統性全身免疫應答反應。
  • Cell Metabol:要減肥,腸道菌群告訴你怎麼吃
    上,該研究首次成功揭示了機體代謝期間常見的腸道細菌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文章中,研究者開發了一種新型數學計算平臺,其可以幫助預測不同病人對基於其機體腸道微生物組組成的修飾化飲食的反應。研究者Jens Nielsen博士表示,這種方法或可幫助我們輕鬆鑑別出每一種細菌類型的代謝機制從而來幫助理解人類機體的代謝機制。
  • 嬰兒的出生及餵養方式如何影響其後期機體免疫系統的發育?
    但近日一項研究似乎向這種理論發起了挑戰,研究者在早產兒的胎糞(第一糞便)中發現了細菌的蹤跡,當然糞便在通過腸道到最後排出體外的過程會不斷地積累微生物。很明顯,新生兒機體中的微生物菌群多樣性較低,也就是說積累在腸道中的細菌多樣性較低,而當新生兒暴露在不同的環境中時其腸道中微生物菌群的多樣性就會慢慢增加。
  • 如果我們持續破壞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可能使我們更容易受到各種...
    為什麼在抗擊新冠病毒時值得考慮腸道菌群? 雖然新冠病毒主要攻擊呼吸系統,然而,我們知道人體70%的免疫系統位於腸道,腸道和免疫系統之間的聯繫告訴我們營養和腸道菌群在對抗病毒感染中發揮作用。
  • 深度解讀人類微生物組研究的25個重大裡程碑事件!
    ,這就闡明了腸道微生物群落在藥物轉換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裡程碑9—2004年通過微生物群落調節機體的黏膜免疫兩項研究揭示了機體免疫系統感知微生物群落的機制,同時還闡明了細菌如何在正常條件下調節機體免疫系統的發育和功能;相關研究為我們認識機體對微生物的免疫反應開啟了另外一個視角,其並不是作為宿主防禦,而是作為一種共生的生理學過程
  • 腸道菌群紊亂與腸易激症候群密切相關,新冠流行期需加強菌群調節
    腸道菌群是人類抵抗外界的一道天然屏障,可協助人體消化吸收、營養代謝,維持著機體與外界的平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如果腸道微生態發生了紊亂,機體平衡被打破,將直接影響宿主的代謝、免疫和健康狀態,導致多種疾病發生。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當下,李蘭娟院士也提到對於新冠肺炎患者,腸道菌群紊亂現象普遍,糾正菌群失調是治療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