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雙一流」建設已經開展了好幾年,現在提到名校,大多數人會不自覺地想到「雙一流」大學。事實上有些高校,雖然不是「雙一流」建設高校,但實力強勁,有著很高的社會聲望,分數線也特別高。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三所「非雙」高校(非「雙一流」建設高校),全都是實力彪悍的一流強校,備受高分考生追捧,生源質量不輸985。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創辦於2017年,是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組建起來的。該校本科生招生規模很小,數據顯示,2019年高考招生,中國社科大只在全國18個省份招收了400名本科生。
眾所周知,中國社會科學院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擁有國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規模最大、學科結構最完整、綜合實力最強的學術期刊群。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學科領域的權威期刊、核心期刊,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著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
隸屬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中國社科大,因為有中國社會科學院這個「靠山」,成立當年就成為了最熱門的少數文科類大學之一,分數線超過不少985高校。2019年湖南高考,中國社科大在文史類的投檔線為626分,超過了四川大學、湖南大學等985大學;在理工類的投檔線為596分,超過了東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985高校。
2020軟科中國大學新生質量排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排國內高校第24位,名次在中山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四川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985高校之上。
南方科技大學
南方科技大學的正式創校時間為2012年4月份,但該校在2011年就招收了首屆45名教改實驗班學生,這一做法在當時轟動全國,引發了整個社會對高等教育模式的激烈探討。
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驅,南方科技大學肩負著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使命。經過幾年的摸索,學校形成了頗具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素質極高。
數據顯示,南科大2019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7.38%,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地區就業的比例為86.6%;2019屆碩士研究生就業率為98.8%,其中20%進入了2019《財富》世界500強單位;近六成本科畢業生升學深造,升學深造學生中的62.61%選擇出國(出境)留學,而出國(出境)留學的畢業生中有44.64%去了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學。
近兩年,南科大頻頻上榜各種大學排行榜,且位次非常靠前。在前不久發布的2021QS世界大學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學排世界高校第323位、中國內地高校第14位;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南科大表現更為亮眼,其與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985高校並列排世界第301-350位、中國內地第9位,成為國內十強大學之一。
強勁的實力加上獨特的魅力,讓南科大成為高分考生追捧的對象。2019年高考,南科大在廣東提前批次理工類投檔線為633分,高於同批次投檔的西安交通大學(理工類投檔線為609分)和北京大學醫學部(理工類投檔線為618分);在14個省份的錄取新生平均成績進入前1.5%,其中廣西、貴州、四川、安徽分別達到0.94%、1.0%、1.1%、1.18%。
上海科技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比南方科技大學「年輕」,該校於2013年創辦,由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共同建設,是「國家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試點高校、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組成部分。
該校本科生招生規模與前面提到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相當,2014年招收的首屆本科生僅207人。2019年,上海科技大學在全國17個省(市)選拔招錄了402名本科生,是一所典型的「小精尖」創新型、研究型大學。
師資力量這塊,上海科技大學與不少985大學不相上下。截至2020年3月,上海科技大學已選聘525位教授(特聘教授286位,常任教授到位231位),其中包括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3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11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8位美國人文和科學院院士、3位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強大的師資、與世界一流大學接軌的辦學模式,以及極富特色的人才培養方式,讓上海科技大學迅速成為高分考生心目中的科研聖殿,生源質量堪比985。2020軟科中國大學新生質量排名,上海科技大學排國內高校第39位,名次在大連理工大學、廈門大學、重慶大學、湖南大學等985高校之上。
從身份上看,以上三所「非雙」,除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為央屬高校外,其他兩所高校均為地方管理高校。從實力上看,這三所「非雙」都是國內水平一流的頂級大學,它們不是「雙一流」,但生源質量與985大學看齊。所以,要想進入這三所高校就讀,就一定要拼盡全力去奮鬥,把自己的實力提升到985大學水平,方能有機會被它們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