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對嬰幼兒血管瘤的具體症狀表現還不是很了解,甚至把血管瘤誤當成了胎記或認為寶寶被蚊蟲叮咬了,導致病情被延誤,給寶寶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下面濟南血管瘤醫院專家就為大家詳細介紹血管瘤這種疾病。
一、血管瘤概念
血管瘤是一種先天性的良性腫瘤或脈管畸形,它多見於嬰兒出生前後,它起源於殘餘的胚胎成血管細胞,發生於口腔頜面部的血管瘤佔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數發生於顏麵皮膚、皮下組織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組織,少數發生於頜骨內或深部組織。
二、血管瘤常見類型
(1)草莓狀血管瘤(也稱毛細血管瘤)
為淺表的毛細血管擴張、曲折、迂迴而成,瘤體常高出皮膚表面,大多數為女性。出生時即可發現皮膚有紅點或小紅斑,隨患兒生長逐漸長大並隆起。瘤體境界分明,壓之可退色,放鬆後恢復紅色。草莓狀血管瘤的瘤體細胞增大速度常比嬰兒發育更快。
(2)海綿狀血管瘤(也稱靜脈畸形)
一般由小靜脈和脂肪組織構成。形態和質地均像海綿,故稱為海綿狀血管瘤。多數生長在皮下組織內,也可在肌肉內,少數可在骨或內臟等部位。皮下海綿狀血管瘤可使局部輕微隆起,皮膚正常,或呈藍色,或呈青紫色,腫塊質地軟而界限清楚。若海綿狀血管瘤長在深部肌肉之間,稱為「肌間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終生不能自行消退。
(3)混合型血管瘤(常為草莓狀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混合)
初起時大多為皮膚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紅斑,隨著表面血管瘤的發展,外觀呈紅色、藍色相混合,同時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皮下侵犯的範圍可超過表面病損面積,形成隆起的包塊,形態不規則,多見於面部及四肢。侵犯範圍有時非常廣泛,以致眼睛、口唇、鼻或耳等組織器官都被這種不斷擴張的血管組織覆蓋,可引起呼吸、飲食、視覺和聽覺等功能障礙。
(4)鮮紅斑痣(又稱葡萄酒樣痣或微靜脈畸形)
常在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出現,好發於面、頸和頭皮,大多為單側,偶為雙側,有時累及黏膜,常不高出皮膚表面。隨著年齡增長,顏色加深變紅、變紫,65%的患者病灶逐漸擴張,在40歲前可增厚和出現結節,於創傷後易出血。病灶面積隨身體生長而相應增大,終身不消退。
濟南血管瘤醫院專家提醒您:血管瘤對嬰幼兒會產生嚴重危害,所以生活中家長一旦發現寶寶患有血管瘤,一定要及時到正規的醫院進行診療,以免延誤病情,給寶寶造成終身遺憾。
更多血管瘤問題,敬請點擊諮詢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