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24日報導,臺灣觀光部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大陸赴臺遊客數量繼9月份同比下降近四成後,10月份擴大為同比下降44.3%。記者近日走訪了臺灣著名的阿里山和日月潭景區,昔日遊客如雲的景象變得頗為冷清,許多旅遊業者和當地攤販紛紛訴苦:少了大陸遊客,這個冬天很難熬!而日月潭一家當地特色河鮮的餐廳老闆表示,現在一天最多就賣5條水庫魚。
遊客在觀賞臺北夜景(新華社)
數據顯示,10月份大陸赴臺遊客為21.5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的38.67萬人次下降了17.13萬人次。目前,大陸仍為臺灣第一大客源地。
臺灣業者指出,由於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不明朗,原本就減少的來臺陸客人數,在大陸遊客團「火燒車」事件後,更受衝擊。雖然10月來自其他地區的遊客有所增加,但仍不足以代替大陸遊客的減少。
另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交通部門數據顯示,今年9月兩岸航線的載客率下降到73.83%,為去年4月份以來的最低點。
臺灣業者認為,儘管兩岸航線在下滑,但今年1至9月的平均載客率為78.67%,仍高於國際航線和島內航線的水平,證明兩岸航線是臺航空公司賺錢的「金雞母」,但如今「越來越瘦」。目前,已有臺灣航空公司停飛了部分兩岸航線。
記者近日走訪了臺灣著名的阿里山和日月潭景區,昔日遊客如雲的景象變得頗為冷清,不似往日繁盛的場面。陸客驟減導致臺灣各地市旅遊景點的住宿、餐飲、交通、伴手禮零售等相關產業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打擊。
11月的阿里山依然草木蔥蘢,只是遊客稀疏,不似往日繁盛的場面。紅色的小火車歷來是遊客到阿里山最喜歡乘坐的交通旅遊工具。記者在阿里山火車站的候車大廳內看到,20多個遊客正在候車。刻有「阿里山」字樣、供遊客蓋章紀念的印章鮮有人使用,油墨已幹,倒在一旁。小火車進站後,與過往每節車廂外排長隊不同,遊客零落地站在月臺,不慌不忙地上車,三三兩兩分布在各節車廂。
遊客在阿里山遊玩(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在阿里山火車站下面的商業街,十幾家商店擺滿了阿里山的土特產和紀念品,但街上鮮有遊客往來。一位50多歲的女老闆坐在商店外織著毛衣,見記者路過,她趕緊招呼道:「來看看,帶點土特產回去啦!這都是很好的!」
晚飯時分,阿里山火車站附近的餐館和商店老闆拿出飽滿的熱情吆喝攬客。在一家以接待陸客團餐為主的餐廳,偌大空間只有兩桌客人在用餐。餐廳老闆告訴記者,今年七八月旺季時客人也不到往年的一半,「現在是淡季,遊客更是少得可憐,真的是寒冬到了!」
深受大陸遊客喜愛的日月潭景區也同樣頗為冷清。在伊達邵碼頭旁一家當地特色河鮮的餐廳,老闆曹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大陸遊客多時,我一天能賣出近20條水庫魚。現在一天能賣5條就謝天謝地了。」
碼頭附近的小吃、購物一條街上店鋪林立,卻見不到熙熙攘攘的遊客。部分商店乾脆關門歇業。還在營業的商店裡,店主大多也在打發時間。
在日月潭,僅有四五條客輪在運營,其他則停在碼頭。一位林姓碼頭管理員說:「以前哪裡是這個樣子,大陸遊客超多,湖裡的遊艇完全跑得停不下來。」
一位經營阿里山、日月潭旅遊路線的呂姓旅遊車業者談起近來的生意,皺起眉頭,長嘆生意慘澹。他告訴記者,今年5月以來,大陸遊客數量銳減,他的業務也隨之淨減近四成。
「不僅我一家,整個旅遊車行業都苦不堪言!」呂先生對記者說,「你看看這一路上路邊停靠旅遊車的車位,十有八九都是空的。」記者下車時,他熱情地遞上名片:「如果有朋友來臺灣玩需要包車,麻煩推薦一下我們。」
阿里山、日月潭是臺灣旅遊業近幾個月來的一個縮影。根據臺灣觀光部門統計,平均每名陸客每天在臺消費227美元,陸客驟減導致臺灣各地市旅遊景點的住宿、餐飲、交通、伴手禮零售等相關產業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打擊。9月,旅遊業者在臺北舉行大規模遊行,要求當局正視兩岸問題,解決旅遊業的困境。但由於民進黨當局在兩岸關係上的態度始終沒有發生積極轉變的跡象,業者心憂臺灣旅遊業的寒冬還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