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萬次播放、200萬條彈幕、股價暴漲超20%、市值在兩天內大漲10億美元……
B站以一場完美平衡了小眾趣味與大眾潮流的跨年晚會成為2020年網際網路圈的第一個大熱點。
不少人一邊在B站充滿回憶殺的跨年晚會中撿拾「青春碎片」,一邊驚奇地發現,在優愛騰等長視頻平臺皆因高昂的版權內容成本影響而持續虧損、焦頭爛額之際,昔日的「小破站」已經悄然完成了一次突圍、逐漸打破圈層,以別具一格的姿態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不再是一個囿於二次元領域的亞文化社區了。
這是一個多少有些令人意外的發現,也提醒著我們,在20年代正式開啟的時間點上,更應當關注到那些像B站一樣在經濟寒冬中仍保持快速發展的小巨頭們——它們的體量或許不算大,其商業模式或許經歷質疑,但都動作靈敏、發展迅速,在近兩年相繼完成上市、業務拓展、市場擴張等一系列動作,並收穫更廣泛的認可。
和B站一同湧現的「新小巨頭」,還有上市一年半股價累計上漲近70%、市值逼近500億美元的拼多多,和成立19個月後閃電上市、股價在半年內上漲超80%的瑞幸。按網際網路行業的起名習慣,這三家公司可以被簡稱為「PBL」了。
先別急著反駁——網際網路熱衷於造詞,但必須承認的是,被憑空造出的這些詞彙確實能恰如其分地描摹出網際網路行業的某個橫切面。
比如,古早的「BAT」為網際網路行業奠定了基本格局,後起的「TMD」概括了人口紅利將盡時期的網際網路行業創業上限。
2019年10月,網際網路公司的前三名再次變更,美團正式成為繼阿里、騰訊之後,市值排名第三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美團彼時的市值約為650億美元,與阿里騰訊幾千億的體量相去甚遠,但仍有人認為,可以用「ATM」來概括目前網際網路行業的前三甲了。
而PBL的意義在於,這三個小巨頭在過去一兩年裡快速發展的故事能告訴我們,該如何在看似格局已定的行業中,找一條偏僻的路徑切入,打開一片隱匿的市場,並成功佔領這個市場。
拼多多,以虧損換用戶
在2019年的虎嗅FM節上,前阿里巴巴CEO、嘉御基金創始人衛哲在回答現場提問時表示,因為拼多多,他昔日拒絕電商的母親也開始了網購。他認為,拼多多的貢獻在於「用社交的方法把中國最後一些不用電商的人群拉上了電商的舞臺」。
但當這些人踏入電商世界的大門,該怎樣才能不讓他們流向其他的電商平臺?為此,拼多多在2019持續在拉新與留存上下功夫。
6月,拼多多正式開啟「百億補貼計劃」,補貼的品類主要包括數碼、美妝、母嬰等,促銷品牌包括蘋果、戴森、Bose、索尼等等。
從農產品等低價高頻的剛需品類轉向數碼等高價低頻、注重品牌與品質的產品,拼多多的意圖很明顯:拉攏「五環內」的人群,跟京東、阿里等對手正面鬥爭。
這場活動的影響力在於,「百億補貼」變成了貫穿電商行業整年的關鍵詞。京東、蘇寧、阿里旗下的聚划算等對手紛紛給自己的節日大促貼上「百億補貼」標籤,以超低價格、現金補貼等方式與拼多多交戰。
和競爭對手們存續於大促期間的補貼行動不一樣,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成為了日常化的活動。9月,新iPhone 11系列上市後,拼多多再次以超低的價格成為熱議話題。
根據拼多多發布的財報,截至2019年9月30日,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5.36億人,較去年同期增長1.51億,光是2019年二、三季度累計新增用戶就已經超過0.9億人,「百億補貼」的威力可見一斑。
放在兩年前,或許沒人能想到江山已定的電商市場能再起波瀾,也沒人能想到拼多多可以以一己之力攪動電商格局,讓阿里和京東同時感到焦慮。
不過,這樣的用戶增長以巨額虧損為代價。據其發布的2019年Q3財報,拼多多淨虧損達到23億元,該季度僅營銷費用就高達69億元。股價應聲而落,盤前跌幅一度達到24%。直到現在,股價仍未回到Q3財報前的42~43美元區間。
拼多多在這一年裡持續做的另外一件事是「新品牌計劃」,即通過改造工廠,實現低成本地培育新品牌。據拼多多方面公布的數據,這些新品牌以日用百貨、智慧家電為主,第三季度的累積訂單量超過2700萬單。
一邊不斷補貼、拉新,一邊希望以質量有保證的產品抹去「低端、劣質」的標籤,這就是拼多多的2019。在Q3的財報會上,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說,無論是「百億補貼」還是「新品牌計劃」,拼多多做的事情就是把更多的品牌帶到平臺上,讓用戶知道產品的價值、建立對平臺的信任。
B站,讓亞文化與大眾握手言和
B站的2019,則忙著擺脫二次元的領域限制、不斷打破圈層,走向更大的市場。
bilibili董事長、CEO陳睿在接受晚點LatePost採訪時表示,在中國低於100億美金這個體量的內容平臺都將被淘汰,而一百億美金意味著公司年收入至少要100億人民幣。
他補充說,「我提的不是一個『目標』,而是我過不了這根線我會死。」
為了能過這根線,B站在過去的一年中進行了多番嘗試:電競、直播、電商、大會員、線下活動等等。投入最多的是電競與直播兩項業務,這也是B站最合理的破圈路徑:選擇與現有用戶群體有重合受眾的領域,不斷向下延伸,從二次元專屬空間,慢慢轉向豐富的泛娛樂領域。
12月,B站以驚人的8億人民幣價格拍得《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中國地區未來三年獨家直播版權;同月,前「鬥魚一姐」馮提莫正式入駐B站,重新開啟中斷了兩個多月的直播。儘管B站方面並未透露籤下馮提莫的具體數額,但每一個稍微了解直播行業的人都會發出感嘆——B站真「壕」啊。
在這樣的擴張速度下,巨額虧損是逃不過的。Q3財報顯示,當季淨虧損達到4.0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46億元擴大了65%。
另一方面,這份財報透露出一個好消息:B站的遊戲業務收入與非遊戲業務收入終於打平了,在業務多元化方面的嘗試初顯成果。這要多謝直播與電商,Q3直播和增值服務業務收入達到4.5億元,同比大漲167%;電商及其他業務收入達到2.3億元,同比翻了7倍。
此外,B站的用戶總量早已不是一個小數字了,但仍保持著快速的增長。在2019年Q3,B站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28億,同比增長38%;正式會員數達到6200萬,同比增長48%——眾所周知,想要成為B站的正式會員,需要答題通過考核,要求十分嚴格。
商業化嘗試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在B站衝浪的年輕人們開始擔心失去和諧的、獨具調性的社區氛圍,害怕B站會變得越來越大眾化、失去特色。好在截至目前,B站都還做得不錯——被瘋狂誇讚的跨年晚會就是例證。
《亮劍》演員張光北在B站跨年晚會上演唱
瑞幸的「閃電速度」
瑞幸的速度有多快?
答案是,可能總比你的想像快一點。
1月8日,瑞幸咖啡創始人兼CEO錢治亞在瑞幸無人零售戰略發布會上宣布,瑞幸目前已擁有4507家直營門店,兌現了去年初自己立的Flag,成為了國內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1月8日瑞幸咖啡無人零售戰略發布會現場
和嶄露頭角的2018年一樣,瑞幸在2019年的速度依然迅猛:閃電上市、快速拓店,連實現運營層面盈利的時間點都比外界期待的要早了一些。
2019年5月,瑞幸於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此時,距離瑞幸咖啡在2018年1月門店試運營不到18個月。在隨後的半年多時間裡,瑞幸的股價一路上揚,最高曾觸及40.3美元。截至1月8日美股收盤,瑞幸的市值約為94.83億美元,較剛上市時翻了一倍。
除了資本偏愛外,瑞幸在這一年中的消費輿論也在逐漸轉好。
根據瑞幸發布的Q3財報,本季度首次在門店層面實現盈利,實現了1.86億元的經營利潤,經營利潤率達到12.5%。對瑞幸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節點性時刻,意味著在資本驅動之外,瑞幸還具備不錯的運營管理能力。
由於2018年全年淨虧損額高達16.19億元,上市時的瑞幸還帶著輿論對其打法的強烈質疑,「蒙眼狂奔」「盈利無望」是彼時外界給予瑞幸最多的評價。在實現門店層面盈利後,瑞幸收穫了更多消費者的認可與信賴:瑞幸咖啡App持續200餘天霸屏APP Store美食佳飲排行榜榜首,免費總榜上升至20位以內;在各種社交媒體上,也能看見更多瑞幸「爆款」們的身影:隕石拿鐵、大紅袍寒天牛乳茶……
消費者認知的改變同樣離不開的是瑞幸在品質上的努力。2019年,瑞幸的咖啡豆再獲IIAC國際咖啡品鑑大賽金獎。在瑞幸剛剛發布的無人零售戰略中,新推出的瑞即購智能無人咖啡機同樣採用IIAC金獎咖啡豆、紐西蘭牛奶等原材料,出品質量與門店保持一致。
此外,瑞幸還發布了無人零售機瑞划算,除了瑞幸自有品牌商品,還供應百事、雀巢、恆天然等第三方品牌的商品。瑞划算通過大規模採購和定製化獲得優惠的採購價格,力求讓消費者「在線下買到電商價」。
拼多多踏入五環、B站走向大眾,瑞幸更是從咖啡轉向了更廣闊的零售領域……PBL們的2019故事都指向同一個方向:能夠嶄露頭角的公司從來不甘心於做小而美的生意,而是不斷拓寬邊界、刷新外界的固有印象。
PBL三小巨頭的2019濃縮著網際網路行業在這一年裡為數不多的高光時刻:經濟環境總體走弱,消費、文化領域的機會湧現。在巨頭們逐漸把自身變成基礎設施的創業環境裡,仍舊有一些小的火苗被點燃,逐漸燃燒、照亮更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