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Theory U
簡介: U型理論(又簡稱「U理論」,「U型」)是關於人類、團隊、組織等社會主體學習、創新與變革的深層次過程與源泉的指導框架與方法論。U型理論提出了「向正在生成的未來(the emerging future)學習」(與傳統的向「過去的經驗」學習相對)以及「場域」(field)、「自然流現」(presencing)的概念。U理論認為,人們所選擇的關注的對象和關注的方式是創新的關鍵所在,而阻礙人們有效關注的原因,是沒有完全理解關注和意圖產生的內在場域,並與之建立聯結。穿過奧託·夏莫提出的「U型過程」,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接近「盲點」,學會與「真實的大我」——知識與靈感深層的源泉——建立聯結。
我們生活在一個體制化失敗的時代,需要嶄新的意識和集體領導能力。麻省理工大學(MIT)資深研究員奧託·夏莫(Otto Scharmer)基於10年的研究於2004年提出了「U型理論」,並在其《U型理論》這本開創性的著作中,以全新的視角審視世界,探索一種革命性的見解。學習型組織理論之父彼得·聖吉在《U型理論》一書的「推薦序」中精闢闡明U型理論的核心是「用心靈的力量改變學習的本質」。
【理論提出起源】
U型理論提出者奧託·夏莫2013年在中國一期領導幹部「U型理論」培訓班結束時接受《學習時報》記者專訪時說,他最早提出該想法是1999年,作為學習型組織理論互補的理論提出。
20多年前,奧託·夏莫在麻省理工學院彼得∙聖吉【編譯者註:學習型組織理論之父,《第五項修煉》一書的作者】創建的學習中心做研究時發現,彼得∙聖吉在做案例應用的時候,有些案例很成功,也有一些卻不成功。這時他突然想,一樣的工具,為什麼有些組織就能成功,有些就不成功呢?
答案是:一個領導者,如果他想作出改變就會成功,否則就不會成功。一說到領導者或領導力,我們就說這個領導做了什麼,怎麼做的。但U型理論不是看做什麼,怎麼做,而是讓我們進入更深層次的「源頭」。
彼得∙聖吉和奧託·夏莫在過去幾年所做的研究發現:學習是從兩個點產生的。一個是過去,一個是未來,也就是說一類的學習是從過去的學習,一類是從未來的學習。學習型組織的學習是向過去學習,經驗式地學習。但是,面對當今的挑戰,只從過去學習是不夠的。所以他在過去15年裡研究了如何在未來呈現的時候,從「未來」學習的課題,以此來解決未來的問題。這就是 U型理論產生的動因。
【理論發現】
1994年到2004年奧託·夏莫領導了一個關於企業領導力的研究項目,研究者們對150多名知名公司的CEO進行了深入訪談和密集研討。通過訪談,夏莫逐漸認識到,長期以來人們對於複雜、有機的社會主體的認識和研究,存在一個盲點(Blind Spot)。
夏莫(2004)認為,對社會實體進行觀察時,至少有三個可能的層面:
長期以來,人們對社會實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產出物與創造過程上(即上面第1,第2點),如財務核算、流程再造等,但忽視了第三個層面,即是什麼動機、內在的變化引發了這些創造過程。
就像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偉大畫家的作品(上述第1點),有些人也能夠觀察到他們作畫的過程(上述第2點),但是,當他們站在一塊空白的畫布之前時,頭腦和心裡發生了什麼(上述第3點)?這第三個構面就是U型理論所關注和研究的焦點,也是人們長期以來的一個「盲點」。
在研究訪談過程中,一些重要的見解也極大地激發了研究者們的思考。例如,漢諾瓦保險公司前任CEO歐白恩(Bill O'Brien)在接受訪談時提及:在實踐組織學習項目、推動公司變革數年之後,他最大的體會就是「一項組織變革幹預措施的成敗,取決於幹預者的內在狀態」。
這意味著,決定組織學習與變革項目成敗的,不只是領導者做了什麼和如何做的,更關鍵的是其「內在狀況」,即行動的起源或組織的「社會背景」因素(social context)。
這激發了夏莫的進一步思考,他想起了自己的父親,一位德國農民,曾告訴他說:
每一個農民都知道,「土壤」(field)是一個有機系統(a living system),土壤肥力是其創造孕育(新事物)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每一塊土壤都包括兩個方面:可見的部分(即地表之上的東西)與不可見的部分(即地表之下的東西,乃至一些抽象的東西)。
「收成」是一種可見的結果,是土壤肥力的體現,而肥力主要是由土壤中諸多不可見因素所決定的。所以,好的農民會將力氣花在維持和增強土壤質量上,而不是一味注重目光所及的外在部分。夏莫認為,好的企業領導者也應該如此。
正是這些微妙的、不可見的「場域」【編譯者註:「場域」一詞,英文單詞field,這個單詞的原義正是上面故事中提到的「土壤」,在U型理論中這個詞有特殊的含義,指在一個社會場景下能影響人行為的他人的存在及他人的行為以及與此相關連的多種社會及現場因素,因此這個核心關鍵詞被中國譯者譯作「場域」】決定了團隊、組織乃至更大的社會生態的績效。然而,我們還沒有學會如何了解社會背景(「土壤」表面之下的部分),如何破譯深層「場域」版圖的微妙結構。在夏莫看來,U型理論正是要破譯人類學習與創新的來源與深層次過程(夏莫, 2004)。這就是U型理論的本質與理論發現。
【U型過程】
U 型過程中的七項「行動」方面的動作如下(見下圖中「白色字體」部分):
下載(downloading):先停止舊有的「下載」式習慣;
觀察(seeing):暫懸習慣式的「評判」,以新的視角觀察;
感知(sensing):使注意力轉向,從他人的角度感知,從整體感知;
自然流現(presencing):與靜默的源頭(兩個源頭問題「我是誰」,「我一生的工作是什麼?」)以及想要生成的未來建立聯結;
結晶(crystallizing):澄清願景和意圖;
原型(prototyping):聯結頭腦、心靈和雙手,通過實踐探索未來;
成果實踐(performing):聯結微觀和宏觀層面的領導力,維持和發展創新。
U型過程中的幾項「內在狀態」方面的調整過程如下(見下圖中「藍色字體」部分):
暫懸(suspending):將自己的觀念(想法、見解、意見)先「掛」在一旁,脫離思考的慣習,打破心智模式,保持「只是不知」,好似不是自己的一般
轉向(redirecting):立場、角度、姿態的調整,從整體來察見
放下(letting go):是放下一切的過去(知識、方法、技巧、經驗、體驗),放下所有的掌控、執著與認同(Identity)
接納(letting come):是接納大我(真我、真空、天才)及使命召喚(天命、天職、使命),就是接納內在的聲音及當下呈現的靈感、妙思,讓湧現的覺知變清晰,接納湧現之未來之最高可能性
具化(enacting):讓靈感及意願旨擬成真正的願景、目標,並以嘗試的手段變成現實
實施(embodying):在實踐和基礎設施中展示和實現創新——將創新融入共同進化的大型生態系統的環境中,建力管道、程序與常規,擴大影響力,讓整個系統動起來,致力於讓願景實現的必要行動,成為與生命共舞的舞者
U型過程中的「內在三器」(見下圖中黃色字體部分):
打開思維(open mind):頭腦代表了知識和思考,在人的身體處於頭部區域,打開思維就是用新眼光看問題,充分利用我們周圍的客觀數據和事實
打開心靈(open heart):心靈代表了情感和關係,在人的身體處於心臟區域,從自己的視角轉換到利益相關者視角,打開心靈就是需要我們要有感同身受適應不同情景,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的能力
打開意志(open will):代表了意志力、行動力,以及激情,在人的身體處於小腹,同時也對應著四肢,打開意志是人們達到真實的人生目標和自我的能力
修煉內在三器時需要突破「三個封鎖」(見下圖中紅色字體部分):
「評判之聲」(VOJ, voice of judgment):封鎖了思維,它封住了通往打開思維的大門,導致的結果是「失明」:頑固地遵循舊有的理念,而且認為那才是唯一的真理
「嘲諷之聲」(VOC, voice of cynicism):封鎖了心靈,也就是批評、冷漠、懷疑等各種疏遠情感的行為,它封住了通往打開心靈的大門,導致的結果是「失察」:不能容忍其他觀點,也無法換位思考
「恐懼之聲」(VOF, voice of fear),封鎖了意志,它試圖阻止我們放下已有的東西和身份,害怕失去經濟保障、害怕被排斥、害怕被嘲笑,害怕拋棄熟悉的「我」和世界,它封住了通往打開意志的大門,導致的結果是「固步自封」:堅持認為所有問題的源頭都在外部,而不在自己。
基於以上提到的各種「封鎖」現象所導致的「固步自封」情形,顯示了一種「反U」的過程,其結果是帶來操控、自欺、摧毀,具體如下圖所示:
【U理論中的核心概念解讀:自然流現】
「U理論」的核心是「自然流現」 (presencing),是U理論的核心,位於U的底部,連接U的兩側。自然流現就是藉助於與源頭(源頭包括兩方面:「我是誰」,「我一生的工作是什麼」;對應的是「大我」My Self和「大工」My Work)聯結,從生命的最中心觀省,找到靈感、治本解答、天賦使命或其它最重要的指引。能否自然流現的前提,是要能夠「穿過針孔之眼」,也就是瞬間之「歸零」,不為一切過去及一切執著所束縛,與過往的所有「創造物」脫黏離縛。
自然流現這個詞是一個生造詞,由奧託•夏莫提出U型理論創造出來的,是由兩個英文單詞Sensing和Presence合成的。
Sensing,是「感受、感知、覺察」;
Presence,詞典的解釋是「即正在存在、正在發生的那種狀態」(the state or fact of existing, occurring, or being present),「一個人或事物出現在某處,且並非肉眼可見的那種存在,或抽象存在」(a person or thing that exists or is present in a place but is not seen)。
根據上述,自然流現「Presencing」一詞的含義,就是在感受(舊的事物)的基礎上,讓新的那種抽象的東西(思想,開悟,感悟,等等)顯現出來。
「在U的底部,是我們內心的一扇門,想要通過這扇門,需要我們捨棄所有非必須的東西。放棄舊我、接納新我的過程,使我們跟一種更深層次的認知來源建立 某種重要的、難以描述的聯繫。『自然流現』(Presencing)的核心,是』舊我』和』新我』在U的底部相遇,互相聆聽,充分激蕩。」【U理論中的核心概念解讀:場域】
場域理論,是社會學的主要理論之一,是關於人類行為的一種概念模式,它起源於19世紀中葉的物理學中「場」的概念(例如磁場、電場等),提出者是皮埃爾·布迪厄、庫爾特·考夫卡等。總體而言是指人在群體中的每一個行動均被行動所發生時所處的群體感覺所影響,而場域並非單指物理環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為以及與此相連的許多因素。
「從分析的角度來看,一個場域可以被定義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係的一個網絡,或一個構型。」進一步說,場域是一種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社會空間,根據布迪厄的場域概念,不能只理解為被一定邊界物包圍的領地,也不等同於一般的領地,而是在其中有內含力量的、有生氣的、有潛力的存在。
在U型理論中,場域具有特定的含義,指的是支持U型過程的、由參與者所形成的現場的一種氛圍及存在,在這樣的存在中,讓自然流現得以發生。
【人物簡介】
奧託•夏莫——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高級講師,組織學習運動先驅,自然流現研究所的創始主席。同時也是赫爾辛基經濟學院創新與知識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他還是《第五項修煉•心靈篇》一書的合著者。曾為戴姆勒、普華永道、富士通等公司合作設計並實施了一系列廣受好評的領導力項目。夏莫是「U型理論」的提出者和創建者。歷時8年、訪談150位傑出科學家和企業家,並與彼得·聖吉等人深度會談一年半,後經長達兩年的整理,創建了U型理論。
【資料編譯:Laurence Luo】
【資料來源】
1. Senge, P. M., Scharmer, C. O., Jaworski, J., Flowers, B.S. (2008). Presence: Human Purpose and the Field of the Future. Crown Business.
2. Scharmer, C.O. (2009). Theory U: Learning from the future as it emerges.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3. Scharmer, C.O. & Kaufer, K. (2013). Leading from the Emerging Future: From Ego-System to Eco-System Economies.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4. Mulder, P. (2012). Theory U by Otto Scharmer. Retrieved [2020/11/28] from toolshero: https://www.toolshero.com/leadership/theory-u-scharmer/
5.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579810
6. 豆瓣: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519562/
7.《邱昭良:解讀U型理論——U型理論的本源》學習型組織研修中心:http://www.cko.com.cn/news/2679.html
8.人民網:《U型理論:讓學習逾越精神的鴻溝》,程冠軍,2013年,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128/c49157-20347901.html
9. 百度百科:《U型理論:感知正在生成的未來》https://baike.baidu.com/item/U%E5%9E%8B%E7%90%86%E8%AE%BA%EF%BC%9A%E6%84%9F%E7%9F%A5%E6%AD%A3%E5%9C%A8%E7%94%9F%E6%88%90%E7%9A%84%E6%9C%AA%E6%9D%A5/16395765?fr=aladdin
10.簡書:《U型理論》讀後感(三)——內在三器和三個敵人,https://www.jianshu.com/p/b55833b51924,作者:N4011廣東惠陽方賢中
11. 簡書: 《U型理論 - 劃重點》,作者:小牛叔,https://www.jianshu.com/p/e40dd1040718
12. 搜狐:領導者的三個敵人 | 《U型理論》精粹,https://www.sohu.com/a/352105259_715630
13.新浪博客,《漫談U型理論》,真我人生與真我療法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7ecd2d0102yioh.html
14. 百度百科,關於「場域」理論,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C%BA%E5%9F%9F%E7%90%86%E8%AE%BA/10794660?fr=aladdin
15. 簡書,《理論 | 場域理論、新聞場域》, 作者:未盡書,https://www.jianshu.com/p/c51d4351ca1d
關於「青浥舍」:「中國青色組織翻譯社」的暱稱,宗旨是通過社群對「進化-青色組織」外文文獻的翻譯工作,把國外「青色」理論和實踐的精髓帶到中國,助力組織和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社群裡提供翻譯服務的夥伴也能在這個過程中「以譯為學「、彼此交流進步。社群採取「自主管理」方式運作,自身也是青色的探路和先遣,其譯作通過「禮贈經濟」的模式向受眾傳播,受眾再通過他們的「禮贈」回報給他人和社會。歡迎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青浥舍」翻譯者群,您可以直接回複本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