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他所在的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開啟了今年全國兩會總書記的首次「下團組」時間。
2018年1月30日下午,500多名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投下莊嚴一票,習近平全票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總書記曾深情地說:「我選擇在內蒙古自治區參加選舉,表達了黨中央對民族邊疆地區的重視,體現黨中央加快推進欠發達地區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
今年,已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在新華社播發的新聞稿中,「人民」成為總書記提及最多的關鍵詞,共出現28次。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
「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在重大疫情面前,我們一開始就鮮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
「我們不惜一切代價救治生命。無論年齡再大、病情再重,我們也決不放棄,這次抗疫鬥爭中,我們成功救治的年齡最大患者108歲。」
「『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我反覆強調,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在這次疫情防控鬥爭中,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全國動員、全民參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構築起最嚴密的防控體系,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廣大人民群眾識大體、顧大局,自覺配合疫情防控鬥爭大局,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基礎性力量。」
「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實際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幹,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
從人民至上談到依靠人民,從讚嘆人民的力量進而告誡全黨要不斷造福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的講話,是一篇「人民至上」的宣言書,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表達。
「留在那兒,子孫後代可以用。」
5月22日下午的內蒙古代表團氣氛熱烈,討論活躍。費東斌、霍照良、薛志國、呼和巴特爾、梅花等5位代表分別就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大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力度等問題發言。據統計,發言代表的人數比前兩年減少了3位。
「今年疫情原因,經濟影響大嗎?」「你們那兒的馬鈴薯是做工業原料好還是食用好?」「露天煤礦還有多少?」「今後不再上了?」討論期間,習近平認真聽取大家發言,不時同代表交流。
去年兩會在內蒙古代表團,習近平重點講到了生態文明,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今年,生態環境保護話題仍然是總書記關心的重點。
錫林郭勒盟委副書記、盟長霍照良代表告訴總書記,他們把全盟60%以上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不再在草原新上礦山開發項目。總書記頷首讚許:「留在那,子孫後代可以用。」
曾經一個時期,內蒙古發展依靠礦產,雖然經濟增速很快,但讓草原千瘡百孔、傷痕累累。談到這個話題,習近平總書記語氣嚴厲:
「這種發展模式不可持續,留下了很多後患。這個後患的內涵是多方面的,既有破壞自然生態的後患,更有汙染政治生態的後患。涉煤腐敗已經成為汙染的毒瘤和源頭,要認真總結經驗,深刻吸取教訓,嚴堵制度漏洞,從源頭上剷除腐敗滋生的土壤。」
「生態環境保護就是為民造福的百年大計。」習近平總書記意味深長地說,「這個月到山西考察時我強調,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清醒認識到,自己手中的權力、所處的崗位,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民謀利。」
留得青山,贏得未來,總書記看的明,計深遠。
「我們一直在講不以GDP增長率論英雄」
2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首次對今年不設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
當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上也談到了這個話題。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為完成目標任務帶來了挑戰。我們實事求是,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對代表們談到了背後抉擇的深謀遠慮: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一般情況下經濟增長目標會定在6%左右。但是,疫情發生以後有的事情不由我們作主,世界經濟衰退已成定局,我們受到的影響有多大、有多深,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如果我們硬性定一個,那著眼點就會變成強刺激、抓增長率了,這樣不符合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宗旨,我們一直在講不以GDP增長率論英雄。『六穩』『六保』,我們追求的是經濟的科學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追求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美好生活。其實在追求這些的時候,也會間接推進國內生產總值降幅儘可能減少,但著眼點著力點不能放在GDP增速上。」
習近平近年兩會期間強調過這幾種精神
5月22日下午,習近平充分肯定了內蒙古一年來的工作,希望內蒙古的同志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
何為「蒙古馬精神」?2014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內蒙古時就曾講到:「蒙古馬雖然沒有國外名馬那樣的高大個頭,但生命力強、耐力強、體魄健壯。我們幹事創業就要像蒙古馬那樣,有一種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精神。」總書記的話深刻概括了蒙古馬的精神內涵。
2019年7月16日下午,習近平在內蒙古調研期間再次提及「蒙古馬精神」。習近平在聽取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與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情況匯報後,對內蒙古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希望內蒙古的同志認真貫徹黨中央要求,弘揚蒙古馬精神,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記者發現,十八大以來的歷年兩會期間,有這幾種精神總書記在「下團組」講話中重點提及——
2013年,習近平在西藏代表團參加審議時重提「老西藏精神」,他希望西藏各族幹部群眾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發憤圖強,乘勢而上;
2014年兩會期間,在廣東代表團,習近平談到了「開荒牛精神」,他勉勵各級領導幹部及公務員隊伍要發揚開荒牛精神,甘於奉獻;
同年在安徽代表團,總書記強調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韌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斷取得作風建設新成效。2015年在吉林代表團,總書記再次提及「釘釘子精神」;
2018年兩會期間,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習近平指出,全軍要增強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做憲法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2019年兩會,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表示,希望大家立足中國現實,植根中國大地,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精彩生活表現好展示好,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