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疫情這段時間,最悲慘的就是酒店業與旅遊業。
前段日子,看到一條新聞:3月18日萬豪國際酒店計劃裁減數以千計員工、3月16日希爾頓計劃關閉在美國主要城市的大部分酒店。
雖然未持有酒店的股票,但酒店的悲鳴也司空見慣了,但萬豪這幾家國際性知名酒店卻莫名其妙讓我有興趣關注了起來。
畢竟每次旅行,萬豪都是首先考慮對象,有時面對高昂的房價以及自身實力的關係,我就默默地點了下返回鍵。
1 全球酒店排名及市值
酒店太多,說說我比較關注的,錦江酒店作為中國本土最大的酒店集團,目前市值超了香格裡拉,且在全球酒店客房數量排名第二,約95萬間。
而萬豪併購了喜達屋後,客房數超百萬,約132萬間,位列全球第一。其實中國的首旅如家、華住酒店在客房數也排名全球前十。
有了解五星級酒店的朋友知道2015年喜達屋被萬豪收購,萬豪國際集團用價值199億美元的股票和3.4億美元的現金,收購了喜達屋酒店與度假村國際集團。
喜來登跟威斯汀酒店,都是屬於喜達屋旗下的品牌,完成併購後,萬豪從此有了30個酒店品牌、5500家酒店、130萬間客房、8500萬忠實客戶以及50萬員工。
於是,萬豪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酒店集團,沒有之一。
2 萬豪國際集團的操作
萬豪帝國的建立,離不開他「併購為王」以及輕資產運營的商業模式。
在資本化運作方面,以併購為主,1995年開始,萬豪陸續買入被譽為奢華酒店的鼻祖「麗思卡爾頓」的股權,隨後豪擲10億美元吞併了萬麗酒店集團,同時不斷在對其他知名品牌酒店進行收購。
不過在2010年之前,萬豪基本重心在美國本土,而在海外的市場份額極少。因此,萬豪收購了在海外布局基本成熟的喜達屋,這是一項雙劍合璧的決策。
例如,萬豪在溫州的布局也只有位於置信廣場的威斯汀,以及車站大道的喜來登2家酒店,相比杭州13家,上海42家,也側面反映出了溫州的經濟活力。
在萬豪經營方面,大部分傳統酒店一般會自己出錢買地、蓋樓,然後進行自主管理,這樣的重資產模式,不用說疫情期間必死無疑,正常情況下也好不到哪裡去,除非你不銀行貸款,全部自有資金買地蓋樓。
我的一位長輩,曾經我跟他交流的時候,他是溫州某家酒店的老闆,他洋洋得意地說自己家的酒店一分貸款也沒有,而且還順手拿出手機給我看他在外出差看到那些外觀氣派實際經營慘澹、空房率高的酒店照片。
"雖然大家都一樣,生意不如往年,但別人是有貸款的!每月要支出多少銀行利息!可我,嘿嘿,我最多就虧點人工的錢。他們可慘咯。」
傳統酒店業一直是高負債運營,因為絕大多數的負債就是物業抵押,再加上每隔幾年的裝修費用都是巨大支出。
而萬豪的輕資產運營則是另外一種方式:萬豪從一開始就自己出錢蓋樓,然後賣給第三方,再重新介入提供管理服務的模式。
讓第三方出錢蓋樓,最後自己提供品牌、管理、服務,極大地規避了在建酒店工廠的資金風險,例如這次疫情導致停工。
3 萬豪會掛嗎?
萬豪具體的經營方式大致分為自營物業、特許經營授權及聯合經營物業、住宅。
自營的物業方面,集團會向業主收取一般管理費,自營店萬豪集團將負責所有招聘、培訓、採購、宣傳,市場等服務,而所有的這些支出和成本都會按照0加成的模式向業主收取。
特許經營酒店方面,萬豪集團會收取一次性的加盟申請費,以及每年品牌使用費。
住宅方面,萬豪集團貢獻自己的品牌,給部分開發商對外售賣的住宅類物業,一般都是整個住宅區中有萬豪的酒店。在這種情況下,萬豪會問房地產開發商收取品牌使用費用。
疫情期間,萬豪裁員也好,關閉酒店也罷,這只是短期內的影響,意味著短期內營業收入受到非常大的影響,而在疫情下,所有的酒店都如此,難道全世界的酒店都要關門?
作為全球龍頭酒店的萬豪,這段時間只不過是少賺了些錢,輕資產運營的他也許正準備進行下一輪的併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