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開學時,唐一帆就大四了,那將是他作為寧波諾丁漢大學「2+2」學制的學生,到英國讀書的第二個年頭。
儘管還處在本科學習階段,但他已經能夠對正在進行的課題、理想的研究領域、未來的職業規劃和國內的學術環境侃侃而談。按照計劃,他將在自己目前所鍾愛的計算化學領域繼續學習數年之久,直至拿到博士學位,並終身投入到相關領域的研究之中。
去年,他在學校一位博士生的指引下,報名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一場學術會議。正是這位博士生在無意間提供的小小幫助,讓他確定了自己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課題。
與他同樣受益於前輩幫助的,還有就讀於理工學院的許力。高考結束之後,他在駕校與一位身著寧諾校服的學長偶遇。這之後,他不僅考進了這所久負盛名的中外合作大學,在專業內找到了自己熱愛的細分領域,更在學長的帶領下加入了學校的攀巖社,從此打開了戶外運動的大門。
這個暑假,他們都選擇留在學校進行暑期課題研究,沒有回家。同他們一樣在暑假期間仍在學校從事研究和學習工作的還有數百名寧諾的學生與老師們。
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像一顆顆火種聚集在這裡,他們在這裡接受多元文化的教育,自由地探索未知,自由地發現自己。
Faith教授是自願留下帶領學生進行暑期科研的老師之一。他來自中國香港,專注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經過諾丁漢大學對教師的全球選聘進入寧諾。
在學生眼中,他毫無疑問是一位廣受愛戴、恪盡己責的好老師。當被問及為什麼願意義務帶領學生做暑期課題時,Faith首先提到的就是希望能夠給學生提供機會去接觸科研、學習新的知識。
不只是Faith,作為寧諾的僱員,學生永遠是學校所有部門工作的重心。「以學生為中心」,也是學校一貫堅持的核心理念。
學生選擇暑期留校,學校就會安排專員從儀器設備到安全培訓都為學生打點好一切;疫情期間學生不能返校,學校就安排工作人員為每一位有需求的學生郵寄行李和包裹,盡最大的可能滿足學生的要求。
學生作為這所學校的「主人」,掌握著很大的權力。學校會因為學生的一封郵件調整食堂的菜價、重新規劃和修整學校的草坪,也會因為學生的評價決定一個老師的晉升和去留。
Faith加入這所學校幾年了。每一天上課途中,他都會經過學校中心四季如茵的大草坪。幾年前,學校聽取學生的建議將草坪一分為二,一邊建成了傳統的英式花園,另一邊則修整成中式園林的樣子,象徵著學校多元文化的交融與呼應。
這裡是名副其實的「地球村」,有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0餘名學生和800餘名教職員工,外籍教師佔比70%左右。各種文化在這裡和諧交融,相得益彰。如今,在校學生中有11%註冊攻讀學位的留學生(非語言類),在中國千人規模上的高校裡也算首屈一指。
學生們正是這樣在這樣多元的文化氛圍中成長。寧諾實行全員導師制,為每一位學生都配有學術導師,為學生的學習和職業生涯進行專門的指導。學生產生的每一個新奇的想法,學校都提供有無數種渠道讓它順利地實現。
學校的郵件系統,密切地連接著這裡的每一個人。任何一位學生都可以通過郵件系統直接聯繫到任何一個領域內的學生、博士生、教授甚至校長,無論是想法、要求還是意見、投訴,每一封郵件都從來不會落空。
這樣多元文化的接觸,將廣闊的視野和自由的選擇權帶給了每一位學生。這是中國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學,雖然年輕,但卻或許做到了國內眾多傳統的「名牌大學」始終想要實現,卻又一直無法做到的事。
寧諾原汁原味地採用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教學模式,所有課程都採用全英文小班式授課。
本科階段學制為四年,第一年通過學術英語課程(EAP)和專業入門課程,讓學生儘快融入英式大學的學習環境,順利過度到全英文的專業學習中去。之後三年的課程設置與英國諾丁漢大學一致。
學校也同時開設了「2+2」、「4+0」兩種學制,學生可以選擇本科最後兩年在英國諾丁漢大學就讀,也可以選擇4年都在寧波就讀。但第三年,學生仍有眾多交換及海外學習的機會。
作為諾丁漢大學全球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寧波諾丁漢大學採用英國諾丁漢大學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共享英國諾丁漢大學網絡和教學資源,頒發英國諾丁漢大學學位證書。師資全部按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標準進行全球選聘。
正因如此,寧諾學位的含金量毋庸置疑,在就業市場及升學市場上都有著極高的競爭力。
2019年,84.3%的學生選擇繼續深造,在直接工作的本科畢業生中,他們的平均月收入為8889.8元,遠超全國本科應屆生平均起薪5044元。
截至今年6月底,2020屆畢業生繼續深造的學子中,超過30%被世界QS排名前10的高校錄取,如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等;57.29%的學生進入世界排名前50名的高校。
就業的畢業生中超過77%選擇進入全球財富500強及行業領頭企業工作。他們的工作去向主要包括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華為、雀巢、滙豐銀行、聯合利華、字節跳動、尼爾森、騰訊、特斯拉等行業領頭企業。
當然,這樣的學位也得之不易。
就讀於大二的劉美萱與王矗鑫垚正跟隨Faith進行暑期的課題研究,目的是早早地接觸科研,來確定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這條路。
他們時常焦慮於同學所帶來的peer pressure,坦言有時也很想放鬆一下,但又無奈,因為「周圍的人都在學」。
然而這樣適當的壓力卻難能可貴。寧諾校長楊福家院士曾不止一次地提到:「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用來填充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待點燃的火種。」
他認為:「每個人的火種是不一樣的,需要靠同學的力量、靠家長的力量、靠教師的力量一起把不同的火苗點燃。」
這正是如今的寧諾最難能可貴之處。除了專業的知識,他們能夠在這裡得到一些其他的東西。
此刻正在寧諾工作的Faith時常對學生說,你們雖然學習環境科學,但將來未必都會從事這個行業。他對於學生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他們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能夠全身心地熱愛,並投身其中。
常州盛11年考入商學院,卻在社團活動中找到了自己對於模特事業的熱愛,研究生階段考入時尚專業,並代表中國參加「世界先生」大賽,進入前十並獲得最佳時尚潮流獎;
裘嘉毅是2014屆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本科專業畢業生。他憑藉著在專業領域上的傑出表現,屢屢斬獲英國皇家註冊建築設備工程師協會(CIBSE)主席獎、「2014-2015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等重量級獎項;更在2015年榮獲「影響世界華人希望之星」大獎,並成為本年度最年輕的獲獎者;
2017-2018年,四位寧諾畢業生憑藉各自在創業領域的優秀表現躋身不同國家的福布斯創業榜單。回首創業路時,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在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學習生活。
「成功在寧諾有多重定義,學校多元化的環境讓我們對未來的樣子想像出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