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學生中心北洋園校區大通學生中心。遠遠望去,突出水面的半島將其引向周圍開闊的自然景觀,與軸線上其他端莊的校園樓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校訓石為慶祝天大120年校慶、激勵天大學子銘記「實事求是」的校訓,由天大82級機制班、鑄造班、焊接班、鍛壓班、金相班全體校友、天大設計總院捐贈並設計。該校訓石長18米、寬1米、高35米。
宣懷廣場宣懷廣場由北洋園校區的主樓環抱形成,在廣場中還矗立著北洋大學紀念亭,用以紀念學校輝煌歷史。廣場年輪意象的借鑑及北洋紀念亭的設計,作為時光的記錄符號,展現著學校蓬勃發展的歷史印記,也蘊含「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的教育理念。
求是大道從三問橋到圖書館之間這條位於北洋園校區中軸的大道叫做求是大道,這是北洋園的中軸線,主樓、教學樓、圖書館、學生中心等一系列建築樓宇鱗次櫛比,都沿著這條大道鋪展開來。「求是大道」的命名來源於天津大學的校訓「實事求是」。
鄭東圖書館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圖書館被天津大學師生親切地稱為「最美圖書館」。圖書館借鑑了中國傳統建築以「庭院」為中心的空間模式,營造出了一個具有現代精神的文化場所。
求是亭敬業湖中有一處小亭,1984年學校修建北洋廣場時,同時修建。因高懸90周年校慶時陝西校友會捐贈的「實事求是」匾額,故名「求是亭」。此亭在中國古典亭子基礎上簡化而成,採用水泥灰瓦,粗壯質樸,與周圍十分協調。學子亭中伴朝陽晨讀,傍晚信步其間,觀秋水共長天一色,賞落霞與孤鶩齊飛,心曠神怡。
太雷像是我們學校早期學生的優秀代表之一張太雷的雕像,這個雕像上刻有兩位開國元帥的題詞:「北洋之光」、「革命先驅」。
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這座2000年落成的建築,從開始,就保持著水泥的本色。10多年過去了,這座建築不僅以其獨特的外形獲了大獎,而且在爬山虎的掩映下,從春天的「鵝黃」,到秋天的「火紅」,整個建築益發煥發出「青春」。
天津大學新體育館2005年10月20日正式落成。新體育館方正造型、金色幕牆、玻璃門廳,好似一顆寶石鑲嵌在校園一角,更似一艘飛船降落在繁華街市。這座體育館的建設充分體現了節能降耗的要求,入選天津市2010年十大節能示範工程。
大學生活動中心來到美麗的青年湖畔,一座白色的帆船映入眼帘,它就是我校逸夫大學生活動中心。它於1996年底竣工並投入使用,因其建成之時正處在新世紀到來之際,故有「新世紀的風帆」的雅稱。
馬寅初雕像,坐落在北洋廣場北側,整體呈方形,底座為灰色大理石,黑色大理石雕像向外突出,身後是兩條階梯狀石階,寓意治學者應不斷攀登知識的階梯。石像為半身像,先生身著學生樣服裝,面容清秀,石像下方記錄著先生的姓名及生卒年。
北洋紀念亭
第九教學樓旭日東升,照耀著北洋廣場北面一座宏偉高大、古樸凝重、莊嚴肅穆的建築——第九教學樓。她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天津大學的發展變化,成為了天津大學的文化象徵。她的風格古樸,灰牆綠瓦、厚重大方,散發著濃重的古典氣息;她的「體魄」強健,歷經唐山大地震而巋然不動;
主校門穿過車水馬龍的衛津路,踏過橫跨衛津河上的七裡臺橋,首先映入人們眼帘的是天津大學盡顯莊嚴、宏偉、雄渾氣勢的主校門。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的門面,它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整體呈金字塔形、厚重的體量感、樸實的色調、古典與現代結合的建築風格,無不展示著我校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積澱,無不預示著巍巍學府未來發展的勃勃生機。
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於1986年成立,建築在天津大學教學區主幹線風景線上,面臨津園湖,綠竹環繞,面積近九百平方米,是一所培養藝術類研究生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