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傷害,會毀了你一生嗎」?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2020-12-12 盧無涯

作者:心理師,盧先生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最近幾天情感問題寫得有點多,導致我的後臺,諮詢我的人太多,真是幸福的婚姻,少的幾乎沒有。

那麼,今天,我想寫一篇關於原生家庭帶給我們傷害的文章,而且我,就是一個原生家庭很悽慘的人。

我是在單身家庭長大的孩子,在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跟別的男人走了,扔下我們不管了,我沒有母愛,父親每天工作,沒時間照顧我,我真的很可憐,我好想要關愛。你算啥?我比你更慘,在我5歲的時候,父母全跑了,他們都不要我了,我是在孤兒院長大的,我很想知道父母的愛是什麼感覺,這是我一生的遺憾,我好自卑。你們都不算什麼,雖然你們沒有父母的愛,但我的父母給我的愛,還不如不給,我是被他們打大的,我甚至懷疑自己不是他們親生的,造成了我長大很沒有安全感。

以上的3段話,是我在一個微信群裡面看到的,他們仿佛是在比誰的家庭更慘,比誰的人生更悽涼。

但他們無非說的就是原生家庭給他們的帶來的傷害。

有這麼一句話叫做:原生家庭的傷害,需要一生的時間來修復。

這句話並不是毒雞湯,原生家庭的缺陷,確實能給一個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

原生家庭有缺陷,孩子長大後就會有缺陷,這句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不管是缺愛的家庭,還是單親的家庭,或者是從小生長在家暴中的家庭,只要是有缺陷的家庭,那麼孩子長大後,一定會出現以下3大性格弊端。

1、缺乏安全感,容易從別人身上尋找安全感,特別是容易把愛人當成她的唯一,這一點很不好,一旦遭遇背叛或者分手,那麼這樣的人就會崩潰,從此以後不相信愛情,不相信任何人。

2、付出型人格,這類人比較心酸,別人對她一個好,她就會很容易感恩戴德,哪怕別人簡單問她一聲「吃飯了嗎」,也會被感動的淚目,並且,付出型人格掌握不好對他人好的尺度,經常無下限的付出,最後換來的是遍體鱗傷。

3、自卑型人格,這類人更可憐,如果後期調解不當,自卑很容易伴隨他們一生,要麼是對事業自卑,沒信心,幹什麼都畏首畏尾,要麼是對感情自卑,甚至自卑到沒勇氣要女孩的電話,或者感覺配不上其他男人。

好的家庭好的教育方式,能讓孩子充滿自信,長大後陽光樂觀,缺陷的原生家庭,能使孩子抑鬱寡歡,沒自信,不敢面對困難,喜歡逃避。

為了讓大家理解得更透徹,我拿上面的3點因素,在現實生活中列舉出3個案例說明,最後再教大家怎麼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

一、缺乏安全感!

戀愛能讓一個人卑微,或者患得患失沒有錯,但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那就不是自己的人格問題了,而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

曾經有一個女孩,戀愛後特別的依賴男友,特別缺乏安全感,男友回信息慢了,或者不回信息,就會讓她焦慮不安,並達到了慌張的程度。

每次男友忙或者沒時間回覆信息的時候,女孩都覺得男友可能不愛她了,或者是外面有人了。

於是,從此以後女孩越來越粘人,也越來越依賴男友,把男友當成了她的唯一,只要男友有時間,那么女孩就會佔有男友所有的時間,最後弄到男孩沒有了私人的空間。

終於有一天,男孩受不了了,狠心地說出了分手,那一刻,女孩的天都塌了,傷痕累累,從此以後不敢相信任何人。

他們誰有錯?誰都沒錯,只不過是都無法控制自己。

極度缺乏安全感,那麼就造成了女孩的需求感越來越強,需求感越強,就會越粘著男友,生怕男友跑了,所以才會以佔有男友的方式,來填充自己的恐慌,填補缺乏的安全感。(就像屏幕前的你一樣)

這就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最大的弊端,他們不知道怎麼撫平焦慮的情緒,於是只好用佔有粘人的方式,來達到消除恐慌的目的,那麼,最後只能是兩敗俱傷。

(你想解脫缺乏安全感的問題嗎?繼續向下看)

二、付出型人格!

付出型人格,掌握不好人際關係的尺度,別人對她一個好,她能對別人十個好,付出型人格的人,大部分生長在嚴重缺愛的家庭。

以前有位女孩,被奶奶爺爺帶大的,雖然爺爺奶奶也關心她,但畢竟跟真正的父母的愛,天差地別,她感受不到父母的愛,並從小得不到別人的支持,於是,她長大後,特別依賴對她好的人。

25歲戀愛後,男友簡單的一句問候。

比如:

你吃飯了嗎?

天冷記得加衣服。

這兩句簡單關心的話語,竟然能把女孩感動到淚眼朦朧,甚至第二天,請了男友吃了一頓大餐,來回報感激之情。

因為從小對她好的人,真的太少了,幾乎沒有被這麼關心過,於是,對於愛人身份的男友,隨便關心她一句,她就淚奔了。

後來發展到,男友對她一個好,她能對男友10個好,最後男友對她不好了,甚至變本加厲地指責她,女孩依然無下限地對男友好。

因為女孩感恩男友對她的關心是一點,最重要的一點是,她想通過付出的方式,得到男友更多的愛,因為從小缺愛,所以特別依賴被愛的感覺。(就像屏幕前的你一樣)

可是最後,女孩還是被男友甩了,因為女孩的付出讓男友覺得是理所當然,也認為女孩沒價值,這就是人性,不學心理學的人,無法控制,沒有誰對誰錯,只能怪沒遇到對的人。

寫到這裡,我覺得,付出型人格,也是可憐的孩子,如果你的女友或者男友,是這種人格,請你一定要加倍珍惜她,因為他們是,從小沒愛的孩子

(怎麼解脫付出型人格給你帶來的困擾?繼續向下看)

三、自卑型人格。

從小缺乏鼓勵和支持,並被父母長期的打壓,或者是挫折試教育,或者單親家庭,孤兒,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

這些孩子長期得不到認可,那麼長大後就會自卑,因為他覺得,別人有的他沒有,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自卑到一定程度後,便會恐懼失敗,不敢面對失敗,以至於導致不敢邁出那一步,比如在工作上畏首畏尾,或者不敢追喜歡的人。

曾有一個男孩36歲了至今沒有對象,他曾懊惱地跟我說,我真是太恨自己了,覺得自己太窩囊了,我這麼大沒對象,都是因為跟我不敢要女孩的微信有關。

我遇到過4個對我有好感的女孩,她們見到我會莫名的興奮,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她們喜歡我,結果因為我不敢跟她們要微信,全部錯過了,因為我怕被拒絕,更怕她們看不上我。

最後眼睜睜地看著她們跟了其他的男人,或者有的再也沒出現在我面前,那種感覺,只能用傷心加遺憾來形容。

這就是原生家庭給孩子們帶來的創傷,如果你已經身為人母,那麼看了這篇文章後,你就需要重視了。

那麼重點來了,原生家庭的傷害會毀了你一生嗎?來聽聽心理師怎麼說,咳,不用聽其他心理師說了,因為我就是心理師。

這一塊,沒有人比我更有發言權,因為我的原生家庭就很差,比你想像的更悽慘,曾經的我就是一個很自卑的人,並且上面我說的三點,我都包括了。

我不僅自卑,而且還沒有安全感,並且是付出型人格,我真是一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孩子,只不過是,這個萬千寵愛的方式,貼心的讓我流淚。

我的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傷害,直到我學了心理學之後才徹底的解脫,也就是說,雖然原生家庭不好,但不足以毀了你的一生。

你什麼時候開始變得自信,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取決於你什麼時候認識到,自己自卑或者沒安全感的原因是為什麼以及你需要的是什麼。

就像我一樣,當我知道沒有安全感後,沒學心理學之前,我只是單純的怕失去她,當我大徹大悟後,我才知道,我缺乏安全感,那是因為我的需求感太多了。

我付出型人格,那是因為我從小沒愛,所以別人對我好,我很容易感動,幾乎是那種,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那種類型。

我自卑的原因,是因為我怕被拒絕,恐懼失敗,所以我才逃避失敗,逃避邁出永遠的那一步。

那麼知道了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之後,就有辦法一一解決了,後來的我,慢慢的,這些負面因素,一個一個的被我擊破了。

雖然,還沒有完全治癒童年的傷害,但是我真的自信了很多,站在山峰的時候,有種誰主浮沉的錯覺。

重要的秘訣,就是,你一定要勇敢的邁出第一步,記住,一定要,如果你邁不出第一步,你將永遠也克制不住內心的恐懼。

就好比,你餓了,不敢吃飯,怕被噎到,那麼如果你不敢張開嘴,就餓死了,世界將對你說拜拜。

比如曾經的我很自卑,也沒勇氣管女孩要微信,後來我知道原因後,我覺得不能這樣下去了,不就要個微信嗎?又能怎麼樣?

當我管一個女孩要了微信後,沒想到她竟然給我了,那一刻我好開心,忐忑的心終於放下了,而且,她給了我微信,證明我成功了,我的自信強大了。

其實,萬物萬事的恐怖,是被我們想的恐懼了,當你邁出那一步,你就會覺得,真的沒那麼讓人感到恐懼,而且勝利的喜悅,會讓你繼續有勇氣管女孩要微信的衝動,包括,你會繼續做任何一件事,你的自信會越來越強大。

後來有幾個女孩拒絕了我,那一刻我還是有些恐懼,被打擊了自信,但是後來我發現,被拒絕了,也沒啥?並沒有給我造成什麼影響。

於是,我就不停地要啊要,我終於擺脫了自卑心理,當然,我要微信沒別的意思,只是鍛鍊自己的心性。

可是,不知是福還是禍,正是因為我要了那幾個女孩的微信,所以才,造成了我之後好幾段慘痛的感情,我被傷得體無完膚,對於我的感情故事,當我1萬粉絲後,我會在專欄裡寫,到時候歡迎觀看。

那麼繼續說付出型人格這一塊,上面說了,什麼事你都要邁出那一步,當我知道我付出型人格的根本問題,是小時候缺愛,和長大後希望被關愛造成的人格缺陷後。

那麼我知道,我不能繼續付出了,我需要忍住,當我忍住第一次不付出,忍住第一次不被她簡單關心的問候而感動,(比如天冷加衣服),我突然發現,我以平常的心對待她之後,她反而對我更好了。

如果我使勁地付出,那麼對方一定會認為我很廉價,當我忍住第一次後,這就導致了,我忍住了全部,一次,兩次,三次,最後,我終於擺脫了付出型人格。

我變成了一個,她對我好,我就對她好的人,我不會盲目的付出太多,這就是我走出付出型人格的方法。

記住,重要的是忍住,兄弟姐妹們,忍不住,你也得給我忍,餓了你都能勇敢地去吃飯,為啥不能勇敢地忍住一次付出?

你只要知道,別人對你好多少,你對他好多少就行了,別人對你不好,那麼請立刻停止付出。

最後是終極問題,也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那就是缺乏安全感。

當我知道,我的缺乏安全感是怕失去對方後,是我需求感太強了,太粘人之後,我立刻停止了第一次行動,比如不停地發信息。

比如,從每天給對方發10條,減少到每天8,以此類推,你要減少對他的需求感,當你不停地減少,你會發現,很多時候,你沒那麼需要他,一切都是你太粘人了。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你要忍住一次,忍住一次,那麼就會有二三次,就像婚外情一樣,咳,開個玩笑。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你要知道,對方並不是你的唯一,你沒安全感,是因為怕失去對方,怕失去對方的終極原因,那是因為你自己不夠強大。

如果你能狠心的提升自己實力,讓自己強大了,你會發現你不在怕失去他了,然後呢,就莫名的有了安全感,因為我不怕失去你,失去了我還能找到更好的,所以,我不再需要從你身上找安全感了。

況且,自己才是自己的安全感,比如手機有電,汽車有油,這些都是你的安全感。

別人是消耗品,是永遠無法給你安全感的,太過依賴對方,那麼你手機就會關機,汽車就會沒油,懂我說的意思不?

你要有給手機充電的能力,你要有錢給汽車加油,這才是你的安全感。

當我明白了這一切後,哈哈,我真的脫離了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傷害,如果以前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是百分之100,那麼現在就是%20。

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那%20幾乎是人們的正常心理了。

這就是我擺脫原生家庭陰影的終極奧秘,百分百好用,相信我,你要去嘗試,你要有強大的自律性,忍住一次兩次,那麼以後,就是順其自然了。不信你就去試試。

本來只想寫2000字的,總擔心怕大家看得累,覺得墨跡,但是莫名其妙的就想寫這麼多了,就想寫的更細心更細節一些,因為我知道寫得越細節,就能夠越好的幫助到大家。

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收穫?如果有,請大家評論區支持我一下,因為你有收穫了,我才會每天不停地寫,得到大家的認可,就是我寫作的動力,最後謝謝大家。

我們,明天見,我是你永遠的,心理盧先生。

相關焦點

  • 案例:別讓你的原生家庭毀了你的愛情……
    別讓你的原生家庭毀了你的愛情和婚姻。1、追根溯源,原生家庭到底影響有多大?電影《鋼琴教師》講述的就是一個跟原生家庭關係密切的故事。也就是所謂的原生家庭。既然這些觀念和曾經受到過的傷害無法從內心抹去,那我們就坦然接受,而這個接受的節點就是,我們要為下一代提供一個穩定而溫暖的家庭環境。請記住,選擇權在你,好的經驗就要傳承下去,那些不對的事情就讓它停止。對於你的孩子來說,你現在的樣子,就是她的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真的會伴隨一生嗎?這些女星的經歷說明了一切
    近幾年的國產劇,似乎愛上了用原生家庭的梗。前些年《歡樂頌》裡的樊勝美,生活在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家庭,從小被父母洗腦,一生都在為不成器的哥哥擦屁股。就連長大獨立之後,成了店長,都無法逃脫原生家庭永遠也填不滿的無底洞。電視劇裡可怕的原生家庭讓觀眾望而生畏,但原生家庭給人帶來的傷害是永遠無法磨滅的嗎?答案是否定的。房似錦的飾演者孫儷,就擁有一個並不幸福的原生家庭。在孫儷12歲的時候,爸媽就離婚了,當時她的媽媽只拿到了兩千元的撫養費。為了養活這個家,孫儷的媽媽白天在商場做售貨員,就連到了晚上還得去做清潔工。
  • 原生家庭的不幸,會影響我們一生嗎?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什麼?
    隨著電視劇《都挺好》和《歡樂頌》的熱播,原生家庭的話題又一次引起人們覺得熱議,原生家庭真的可以影響我們的一生嗎?家本是溫馨的,充滿愛的地方,家也是我們避風的港灣,可有的時候家卻在不經意間傷害著我們。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這5種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會伴隨一生,很難被治癒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在一個怎麼樣的家庭,擁有什麼樣的父母也算是一種緣分,但在一個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控訴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傷害,而這種傷害是難以治癒的。
  • 渡仁詹宗熙日誌|談談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
    的確原生家庭的影響無所不在,舉凡我們的食衣住行、就讀學校科系、職業選擇、人際互動挑戰等,無不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甚至我會說:如果你想深刻體會原生家庭的影響,最快的方式就是進入婚姻,然後有機會撫養孩子。你就會看到原生家庭影響的力道,是深深烙印在我們身上。 所以會聽到:『我小時告訴自己,長大不要用我父母的方式對待孩子,怎麼.』
  • 網紅主播拉姆,被前夫燒傷去世|多少人生,被原生家庭「毀了」
    現在的她會帶著女兒去片場,和孩子一起拍親子照,會接送孩子上學放學,她說要把自己沒有享受到的母愛補給孩子。宮澤理惠的母親去世後,她曾經說過,對母親有過怨恨,但是她也無法忘記母親,一切都過去了,宮澤理惠在涅槃後原諒了母親給他的傷害。
  • 《都挺好》刷屏,原生家庭用英語怎麼說
    這個電視劇撕開了中國式原生家庭的一切偽善面具,反映了很多社會問題,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啃老、兩代人代溝、職場權謀.國人素來「以和為貴」和「家和萬事興」的觀念,使我們太久沒見過如此寫實又抓馬的家庭現代劇了。親人間很難徹底恩怨兩清,也很難摘乾淨孰是孰非。很多時候,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傷害,就是一輩子。Our family of origin is the family we were born or adopted into.
  • 《在劫難逃》趙彬彬:被原生家庭毀了的人
    可憐的小彬彬在外界不斷的傷害下,終於選擇了一條變黑的道路,他的復仇心態也使他不斷變化。最後,他成為一個令人髮指的變態殺人犯。白天,趙彬彬是位穿著白大褂的溫柔醫生,善待並救助了人們,但是當夜幕降臨時,他變相掩飾了,卻是一個變態殺手,內心充滿了仇恨。構成所有這一切的原始罪過是使他不快樂的原始家庭。幾個月後,趙彬彬無緣無故被親生父母遺棄。
  • 別讓原生家庭毀了孩子,下面9種原生家庭的傷害,你中了幾個?
    大家都知道,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家長不恰當的教育,不管是對孩子的生活還是對孩子的發展影響都非常大, 而家庭情況不一樣,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也是不一樣的,本文就給大家帶來了9種原生家庭的傷害,看看每種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哪些吧!
  • 《隱秘的小孩》原生家庭可以成就一個孩子,也可以毀了一個孩子
    原生家庭可以成就一個孩子也可以毀了一個孩子。朝陽的父母離婚了,爸爸娶了新的妻子,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媽媽整天忙著工作,很少能夠回家陪他。當老師表揚朝陽得了第一名,對朝陽媽媽說,朝陽有點內向,和同學關係不是很好。
  • 《親愛的小課桌》:原生家庭的傷害可能讓徐敬凱成為「犧牲品」
    徐敬凱媽媽的原生家庭對她的教育不太好,媽媽把這種不好的教育轉移到孩子身上,可能讓徐敬凱成為一個「犧牲品」。有些孩子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有些孩子心裡卻受到很多傷害。當孩子為人父母之後,可能會把自己承受的傷害轉移到下一代人身上。這種「不覺知複製」可能會「毀」了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犧牲品」。
  • 依戀類型測試: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該如何治癒原生家庭傷害?丨原生家庭測試
    全球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有會影響每個人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每個人生命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關係。
  • 趣味英語 |《都挺好》大結局,「原生家庭」用英語怎麼說?
    ⭐代溝:generation gap⭐兩代人的代溝:The generation gap between the two generations    這個電視劇撕開了中國式原生家庭的一切偽善面具,反映了很多社會問題,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啃老、兩代人代溝、職場權謀.
  • 心理學:原生家庭對你的4大傷害,每一個創傷都會影響你的一生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兩個家庭: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父母和兄弟的家;一個是我們長大後重新組建的,有妻子和孩子的家。第一個家庭是我們的原生家庭,第二個家庭我們變成了孩子的原生家庭。心理學家說:「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宿命,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些聯繫會影響他的一生。」原生家庭對一個人造成的創傷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我們一起看看你中了幾個?
  • 毀掉一個人的可能不是貧窮,而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原生家庭會影響我們一生嗎?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原生家庭是我們無法選擇的,就好像很多人會說:"我愛我的父母,我只是不喜歡他們。"有時候原生家庭在幼時帶給我們的影響看似微小,但不知哪天就會隨著一場大雨傾盆而下,改變我們整個人生的脈絡。家庭問題會導致人格缺陷,這一缺陷可能會伴隨個體一生。
  • 原生家庭對你的傷害,你一定要走出來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我們和親生父母組成的家庭。在一個健康或者正常的原生家庭長大的人,自然會獲得自尊、自愛和自信。而有些原生家庭,在本書作者蘇珊·福沃德博士看來,就是「有毒的」家庭。中國有句古話:子不教,父之過。
  • 《原生家庭》:孩子,你與父母的關係,決定了你一生的幸福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最近幾年,&34;這四個字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討論,80後、90後開始意識到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帶有原生家庭的東西,包括性格、脾氣、習慣等等,這些是我們在無形中慢慢被滲透的結果,而一些不好的影響,我們可能也會被複製到下一代身上。
  • 我的個性從哪來——「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人的一生?
    而原生家庭影響人主要是在一個人的童年時期。阿德勒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在治癒童年。」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而原生家庭就是塗抹的顏料。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玉就生活在一個父親懦弱自私,母親重男輕女又極度偏心的原生家庭中。
  • 原生家庭決定了一個人的宿命?別「甩鍋」,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隨著人們對精神衛生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探討「原生家庭」的問題,甚至把父母稱為「禍害」,把家庭視為「煉獄」,把自己的自卑、羞恥、抑鬱、焦慮、恐懼都歸咎於「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對人一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你的心理問題是不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世界精神衛生日之後,記者採訪了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郭愛寧。
  • 原生家庭怪圈:莫讓孩子一生都在療愈童年
    無論是《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還是《不完美的她》中的林緒之,都講述著那些遭受過原生家庭傷害,想要擺脫原生家庭影響的青年女性。周迅主演的《不完美的她》熱播,整部劇聚焦原生家庭,主要講述了林緒之(周迅飾)撕開過去,尋找真相,守候愛與希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