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裡,《論語十則》的開篇句就告訴了我們——學習後,及時複習的重要性。
然而這一點,卻是被許多學生所忽視的。
前段時間,我們有幸採訪了一位衡中的老師,讓他給大家談一談:「衡水中學的學生是如何學習的」,而他就重點提到了「複習」在學習中的地位。
「如果學生在上課後不進行複習,那我寧願他乾脆不學習!」
01 成績好的孩子,要懂得反覆10遍
這名王老師給我們舉了一個他班上學生的真實例子。
「我從小不擅長數學,所以數學成績一直上不去…」一名學生曾這麼和他吐槽自己的月考成績。於是王老師問了這個學生一個問題:「老師布置的練習題、試卷上的錯題,你都會做幾遍?」
這名男生的回答是,「一般是兩三遍,理解完之後就好了。」
王老師強調,這就是那名男生數學成績提不高的原因。學習這件事,就是需要「反覆再反覆」,當你認為你理解了的時候,其實你還沒有真正掌握。
當你認為自己學習上是理解力不行、記憶力不行,智商不如別人的時候。請你先問下自己:「我的反覆夠了嗎」?在王老師看來,學習一項新知識,學生至少要反覆10遍,才能達到牢記的效果。
這一點,就算是天才學霸也一樣。
02 衝刺高分的秘訣,深度的基礎複習
在衡水中學,基礎知識要到什麼地步才算牢固了呢?
王老師強調,要到當你看到一道題,就能立馬拆解出其中考察到的知識概念、需要用到的解題手段,以及可能存在的陷阱時,那你的「基礎牢固度」才算過關。
這是衡水中學的同學,用大量的時間做題、刷題,練就出來的本領,也是反反覆覆對基礎知識進行鞏固複習的結果。
王老師坦言,只有把知識變成生活常識,把做基礎題做到像吃飯喝水一樣簡單,再去針對難題的訓練才會有效果。
學習的最好狀態,是知識像擰開水龍頭自來水一樣,順暢、流利,這才是「活學活用」。
03 定期複習,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
衡水中學的學生每天做很多試卷,但學校規定學生們不許熬夜。在這裡「勤奮」是基本配置,高效率才是老師們長期強調的功課。
而及時、定期的複習,就是提高學習效率、節約學習時間的終極法寶。
王老師舉了個背單詞的例子,如果你有一天背100個單詞花了30分鐘,3個月後,這100個單詞忘得差不多了。於是你又得花30分鐘重新背,那麼3個月前的30分鐘,就相當於白花了。
但如果及時複習,你第二次背誦花的時間不過10分鐘,第三次可能是5分鐘,反覆過後當它會轉化成「永久記憶」,你將可以永遠省去那無止境的「30分鐘」。
王老師強調,及時複習的時間效益,對學生來說,就像滾雪球一樣,會越來愈大。
很多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喜歡尋求新鮮感,但是往往舊題還有一半沒有吃透。這樣的學習結果就像吃「夾生飯」一樣,「生」的越多,最後越是難以下咽。
學習其實很簡單,多反覆複習;同時也很不簡單,多反覆複習。王老師認為,正因為衡水中學的學生普遍做到、並做好了這一點,衡水中學才能創造出每年,如此的高考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