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家長都希望都有個聰明伶俐的寶寶,但有些寶寶天生就不愛哭鬧,對外界的環境也不感興趣,爸爸媽媽的親近也沒什麼反映。有些家長可能認為這種寶寶不是來「報恩」的寶寶嗎?但孩子成長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如果和孩子的成長規律相差太遠,那麼可能不是因為寶寶乖巧,而是有可能智力低下。
桃桃最近很煩,孩子兩歲了還是安安靜靜、不哭不鬧,有時她在孩子眼前擺弄小玩具,孩子仿佛是自我封閉似的,眼神都不瞄一個過來,也不愛和她互動,所以她很發愁,甚至有好友開始建議她等孩子大點,就帶孩子去做一下智力測試。
桃桃雖然有點生氣,但照顧孩子更加用心了,每天和孩子「交流」,希望孩子能早點說話。但一個月過去了,孩子還是不會說話,桃桃頓時有點著急,難道真的像朋友說的那樣,孩子的智力有點問題嗎?如果寶寶兩歲前,如果有這3種表現,可能是智力低下,寶媽就要重視起來了。
和父母互動是寶寶的本能。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對聲音特別敏感,並且隨著長大,耳朵的敏感度還會不斷提高,所以2歲的寶寶確實能分辨出什麼是聲音,並把注意力投向會發聲的物體。
但是有些寶寶就是「高冷」,無論爸爸媽媽弄出什麼聲音,不管爸爸媽媽怎麼逗他,他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做任何反應。
2歲的孩子探索欲非常強,對身邊的一切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總喜歡用手去抓東西,然後放在嘴裡咬一咬。所以爸爸媽媽經常看見自己一個眨眼,孩子就爬到桌下、床下、椅子下,探索家裡的各個角落。從床邊的玩偶到客廳的抱枕,無一不遭到他們的「毒手」。
所以如果孩子2歲了還對外界不感興趣,那麼家長就要警惕了,一定要引導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探索外界。小時候,孩子對自己的認知的不斷完善是通過探索地的邊界不斷擴大而擴大。
正常情況下,寶寶6個月大小就能模仿爸爸媽媽的聲音,喊出一個模糊不清的音節,當然孩子最常喊的就是發音不準的「爸爸」「媽媽」。對孩子到了一歲,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開始意識到「自我」的存在,所以慢慢開始理解「你」「我」「他」這些代詞代表的是什麼。
不過,如果寶寶2歲了還不開口說話,甚至連簡單的爸爸媽媽都不會喊,家長就要重視了,及時引導對孩子的未來更好。
養育孩子家長需要用心,如果孩子有不符合該年齡段的成長規律的表現,要重視起來,看看是什麼原因,針對解決。
你的孩子的發育符合成長規律嗎?或者關於「兒童成長」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