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語裡有個詞:沉默是金!
百度百科的釋義是:沉默是金一詞在正規詞典中並無釋義,是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成語。更多時候「沉默是金」表達為一種行為處事方式,也可以根據意境和字義理解為:意指不常說話的人易取得成功。
我們從小到大,受過很多類似的教育:
比如:我們長兩隻耳朵,一張嘴巴的意思就是:多聽少說
比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少說多做
或許很多人曲解了其中的含義,齊雲覺得,沉默是金並不能解釋為不常說話的人容易取得成功,更不能解釋為溝通中保持沉默不語,應該解釋為在特定的場景下,不要亂說話,不要講不該講的話才更貼切。
生活中大部分的溝通,都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達成一致觀點,尋找更明智的決策。
如果一方保持沉默,閉口不講自己的觀點,那溝通就失去了意義。
所以,想要達成有效溝通,需要做到:營造共享觀點庫
如上圖所示:
溝通,不是僅僅為了去證明「相同觀點」部分的正確性,更重要的是各方不同觀點的碰撞,從而豐富,完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最終達成更明智的決策,而這就是「共享觀點庫」。
在溝通中,對話高手往往會去努力營造一種「各方坦誠布公,暢所欲言」的溝通氛圍,都把自己有價值的觀點貢獻出來;而如果沉默不言,試問溝通有何意義所在?
另外,假設家庭溝通中觀點不一致,如果沉默不言,不進行溝通,那麼問題將越積越深;如果進行有效溝通,都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陳述自己的觀點,大家為了一個目標共同努力尋找一個都能接受的方法(第三條路),問題將迎刃而解。
因此,在溝通中,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的做法,以及沉默不言,最後即使達成一致,卻也一直不服,默默抵抗的做法,都不利於解決問題。
如果你面臨一個重要的溝通,記得試試首先營造一個「坦誠布公,暢所欲言」的氛圍,不該說的不說,但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雙方都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為了一個目標共同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許,這樣的溝通,會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