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北京科學中心為了提高大家的防災減災救災安全意識,讓大家掌握更多災害來臨時的急救措施和相應的安全知識,開展了防災減災救災專題活動。
本文帶大家認識和學習生活中常見的應急裝備及其使用方法。
審核專家:張英 博士
北京市地震局宣教中心助理研究員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災害科普委員會委員
美國災害教育協會(EDEN)專家
生活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情況:地鐵乘客突發心臟病倒地,因無專業人員進行及時有效的急救,其他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生命逝去……
在這個時候,如果有自動體外除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簡稱AED),或許就能挽救一條生命。
包括AED在內的能夠有效預防意外發生所帶來的危害的裝備統稱應急救援裝備,在小區、商場等公共場所我們能頻繁地看見它們的身影,然而由於較少派上用場,許多人對它們的功能和用法一無所知。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應急裝備,沒準在以後的某一天,它就能幫上大忙呢!
1「黃金4分鐘」——挽救猝死
首先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自動體外除顫器(AED)——一種可攜式、易於操作,稍加培訓即可熟練使用,專為現場急救設計的醫療救護應急設備。
雖然名字聽起來高端,但其實它不要求專業判讀心電圖的能力,使用者只要根據指示接通電源,按動放電按鈕,即可完成心電圖自動分析、除顫。
如果你以為它是為心臟病病人準備的,離你的距離還很遙遠,那就大錯特錯了。在生活壓力大的現代社會,相信大家都對「猝死」這一詞並不陌生。猝死又稱心臟驟停,由於過度勞累、藥物過敏等原因,它隨時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的人身上,也會發生在任何地點。
心臟驟停後血流停止,大腦供氧不足。大腦缺氧2分鐘,會造成局部損傷;缺氧超過4分鐘,腦細胞開始永久性地死亡;而如果大腦缺血性缺氧超過10分鐘,大多數人已經無法恢復意識。
AED的作用就是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在這「黃金4分鐘」裡利用電擊除顫使患者的心臟恢復正常運作。而且AED的使用方式幾乎是「傻瓜式」的,只要通過閱讀包裝上的使用說明,一般大眾就能使用AED對患者進行及時搶救。
AED代表自動體外除顫儀,CPR是心肺復甦的縮寫。當發生持續性室速或者是心室顫動的時候,需及時給予電除顫,轉復竇性心律,避免患者發生心臟驟停。
在進行體外除顫的同時,還要結合有效的胸外按壓以及人工呼吸等。體外除顫,只是心肺復甦當中的一個步驟。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的《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四審稿明確,公共場所應當按照規定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設施。
目前我國公共場所配備的AED數量已經在逐漸增多,相信在未來,人們的使用意識和重視程度也會不斷增強,從而使急救成功率有效提高。
2大隱隱於市——小區裡的應急設施
第二部分要介紹的是「隱藏」在小區裡的應急設備,因為它們體型較小種類較多,所以在這一部分集中介紹。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小區集中居住,一個小區少則幾百戶,多則上萬戶。雖然大部分的小區都有專業的安保人員,但是作為業主的我們,了解、熟悉直到學會使用一些普通的消防設備和報警系統還是很有必要的。
走在樓道裡,你是否抬頭注意過天花板上的這個周身多孔的奇怪物件?它的名字叫做煙霧傳感器。
在常見的離子式煙霧傳感器內,電離產生的正、負離子在電場的作用下各自向正負電極移動。一旦有煙霧竄逃到外電離室,幹擾了帶電粒子的正常運動,電流,電壓就會有所改變,破壞了內外電離室之間的平衡,無線發射器就會發出報警信號。
簡而言之,它能很好地監測周圍環境煙霧的濃度,起到防範火災的作用,及時發現、處置初期火災。
與之同時出現的通常還有自動噴淋設施,如消防噴淋頭。只要有明火燒到自動噴淋頭,支撐的小玻璃管受熱炸開,就會自動打開噴淋,於是消防管道裡的水就會傾瀉而出,起到滅火作用。
除此之外,小區樓道裡還通常配備有消防應急照明燈,當發生火災時一般都會出現停電,這時樓道裡一片黑暗,應急照明燈通常能照亮半個小時,為逃生和緊急疏散提供便利。
3一路順風——地鐵上的應急設備
地鐵是一個城市人流量最大的地點之一。在行進的長列車內,往往隱藏著許多安全隱患。為了防患於未然,每個站臺和每節地鐵客廂都配備了相同的應急設備。為了日常出行的安全,讓我們在這一部分一起來認識一下地鐵裡的應急設施吧。
地鐵列車每節車廂內都設有乘客緊急報警器,若乘車期間發生火災、列車故障、乘客安全受到威脅等情形,乘客可以使用報警器及時聯繫司機進行求助。
乘客緊急報警器通常具備醒目標識,危急時刻按動紅色按鈕,可與司機直接進行語音通話,溝通緊急情況。
車站內的緊急停車按鈕在每側站臺兩端的牆上各裝有1個,此按鈕可以阻止接近的地鐵列車進站,使已經進站的列車緊急制動;阻止地鐵列車啟動離站,使已經啟動、正在離站的列車緊急制動。可以想到的是,在出現乘客意外掉落站臺或者被卡住的情況時,可以立刻啟動此按鈕。
當列車進站後屏蔽門無法自動開啟時,當列車發生故障,列車車門無法對準屏蔽門時,或是當有乘客由於搶上搶下被屏蔽門夾住時,可以使用屏蔽門應急裝置。
應急門手動解鎖裝置在站臺兩端和中間位置,乘客推開手柄,可以將屏蔽門拉開。同時,站務員隨身攜帶屏蔽門鑰匙,發現有人被夾可迅速開門解救。
除此之外,還有較為常見的安全錘、滅火器等分布在每一節車廂,危急時刻我們可以利用它們進行自救和逃生。但值得提醒的是,這些設備一定要在遇到相應的緊急情況時才能使用,否則將會對地鐵運營秩序造成極大影響。
看完了以上或陌生或熟悉的各類應急設備,你是否對它們有了新的理解呢?
雖然一般情況下我們用不上這些設施,一旦到了需要用時但還不知道如何操作,就可能會感到為時已晚。
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大家在生活出行中一定要提高安全防範意識,讓這些應急設備更好地發揮它們的作用。